自卑与超越的思考心得:凡所经历,皆成性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思行 | 自卑与超越:凡所经历,皆成性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凡所经历,必成性格。那些曾经打不倒一个人的遭遇,都会使人变得更为成熟而顽强——虽然性格也会变得复杂而充满个性。
(20170928 日记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凡所经历,皆成性格)
凌晨收到了一位老师分享的一篇微信文章,内容是杨老师跟清华2017级新生座谈的概要,看似简短,只有3个话题,学校多元选择、城乡差异带来的个人差异、英语学习的过程, 但是《“I am unique and great.” | 杨斌副校长与7字班新同学座谈》这一篇文章至少有两点都触动了我,也让我联想到了一些近来的经历和先前的成长之路,写下来,与自己对话。
刀剑美德,性格涵养
第一是关于“刀剑的美德”。内容如下:
如何弥补城乡差异可能带来的差距,也是大家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素质教育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的理念在我们那边条件比较匮乏,会不会因为这个和大城市的同学有差距?”一位同学表达了她的担心。
“那我倒想问你,你在什么方面比他们更有优势呢?”不急于回答,杨斌老师反问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了解农村生活,适应艰苦生活,知道自己的劣势,有动力去赶超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大学是个人才成群的地方,可不只是学课考分,也不要简单地说自己的什么特征是‘劣势’”。杨斌老师说,“从这个角度说啊,你刚才说到自己的那些优势,真的很重要呢。比如说你在一个大家庭生活,农村里相互间走动多,可能你就更有empathy,移情的能力,体察他人感受,用感知而不只是分析去与他人共鸣;再比如“抗造”皮实,这也是人生走远路很要紧的本事。”
“田间地头的跋涉,资源匮乏中成长的同学,这一点就很有长处。我建议你们每个人应该写一篇who I am的故事,更好地体认自己过去生活的unique and great,你过去的人生际遇,以及你如何应对这些的经验,都会一同造就你这个人。”
关于“劣势”这个词,杨斌老师也有很多话想说。“从专业角度看,劣势是一个很不恰当的词,你太着急给自己下结论了。亚里士多德问‘什么是一把刀的美德?’刀剑用于装饰的话,美观就是美德或者说优势,而如果用于砍伐则锋利更值得追求。所以没有目的,不对应具体的情景需求,谈优劣势就有些武断。姚明的身高在没有篮球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运动的时代只可能会让父母发愁买不起衣服,慢半拍可能更沉稳,讲话有口音还能增加表达的色彩和魅力呢。”
尤其是“田间地头的跋涉,资源匮乏中成长的同学,这一点就很有长处。我建议你们每个人应该写一篇who I am的故事,更好地体认自己过去生活的unique and great,你过去的人生际遇,以及你如何应对这些的经验,都会一同造就你这个人。”这段话,刚读到的时候,有一种路遇知己的感觉,不能说是醍醐灌顶,但一定是心有灵犀——在无数个黑夜,我都在反思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和追问,农村成长的环境和贫困的童年经历,甚至是掺杂着暴力和屈辱的乡村成长过程,对于我的性格养成,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尤其是每次回到故乡,那种虽然再也无法回到过去但却永远难以忘怀的情谊,总会把每一次再启程填满力量。这次来到康奈尔,也很多次想到从小到大经历过多个截然不同甚至是几个不同的世界的时域空间,对我而言究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设定,又将会对我的性格和未来产生哪些可见与不可见的影响。
我是谁,我该怎么办
被杨老师不幸言中的是,印象中我在初中高中和大学的不同阶段,似乎都在日记里以“我是谁”或“我该怎么办”的标题写过一些日记,而且那样的阶段一般是我自己比较迷茫或者比较对未来不自信的时候,借以梳理自己的思绪、给自己打鸡血的时候写的。如今已经很少写这一类文字了,但却时常会在跑步或者读书中闪过一个类似的念头,转而信马由缰地思考上几分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最近这两天在读汪曾祺的《老人情》和__刚写的《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汪曾祺写道很多老一辈或者很老的风俗人情,细腻而让人怀念。而__刚则从潘石屹、黄怒波、王石、任志强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富阶层代表切入,从童年和家庭故事还原这些有过平凡但有代表性的经历的“那时少年”,如何一步步风云际遇、靠着奋斗、品格或者是审时度势甚至偶尔的左右逢源实现创富梦想的。
这两本书一个是作家写的,一个是财经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记者写的,风格不同,却都回应了一个话题——凡所经历,必成性格。那些曾经打不倒一个人的遭遇,都会使人变得更为成熟而顽强——虽然性格也会变得复杂而充满个性。
独特经历定义独特人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正如《自卑与超越》一书里所说的,我们童年的经历以及应对经历的模式,基本上决定了我们在今后的人生中将会面临什么样的际遇以及我们所达成的成就。这不是宿命论,而是说一个人面对生活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他的性格和行为逻辑,而这些性格和行事方式,决定了很多事情的走向和结局。
——不知怎么的,这一会儿,突然想到了暑假在波兰华沙实践时读的一些书,尤其是阿城的系列小说和马尔克斯的自传体小说《或者为了讲述》。他们讲述的很多故事,都在回应一个主题——独特的经历定义了独特的人生。
钝感力与天花板
杨老师分享的文字中第二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认为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钝感力”。他说,好多时候反而是中国人最挑剔中国人英语的发言和表达,而这种不够好、不完美的压力,是掌握英语的一大障碍。
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未必是挑剔,而是在中文母语这一强大的语系环境下,很少有主动应用英语的场合和情境,同时中国文化中历来对“崇洋媚外”等戴帽子的表述方法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颇为警觉,以至于变成了“挑剔”。 但不可否认,学习英语的天花板,的确是不够好、不够完美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往往还来自于自身的心理因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很同意杨老师说的:“从更深层次来说,语言带给我们的事一种文化,其表达方式本身就带有很深的文化特征。日积月累,大家就能够大胆放松地使用语言的时候,体会到深层次的东西。”
融入,感知,对话:
在健康情境中习得文化差异与对话空间
加入康奈尔大学运动员俱乐部(Cornell High Noon Athlete Club)和羽毛球俱乐部(Cornell Badminton Club)的这两周里,每周二周四的晚上和周六中午去和不同国籍的学生打羽毛球,那真是一个跨文化情境式的学习过程,不同国家的学生,球风和球德都差异巨大,大家虽然都是用英语表达和判断(judge),但是判断的文化视角都很不一样——法国女生很友善且主动与不同球友交流学习,印度理工男很要强拼命,印度女生却只是专注打球几乎不怎么说话,日本学生只是打球而且很不愿意别人跟他们说中文(似乎是因为经常被人误解为华人吧,这和前些年中国人经常被美国人误认为是日本人时一样的心理感受),美国学生就跟直率且愿意跟陌生人组队,ABC则相对更开放一些,在球场上很social且会主动跟各种年龄段的球员聊上几句,游刃有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康奈尔运动员俱乐部(High Noon Athlete Club)则更为有趣,清一色的美国人,而且大都是博士后以及老师层面、年龄在30岁以上且以45-55之间为多的人群,只有我这一个罕见的中国人,并且年龄很小英语又很一般的新队友——每次跑步我都感觉自己仿佛是在开展民间外交
。
每天中午12点一起跑步的40分钟时间,是我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理解能力学习效率最高的时候——因为跑步的时候不带手机,三四个人一起,脚下在跑步,脑子里全都是这帮老师们谈天说地的声音,从最开始我完全听不懂他们究竟在说些什么(虽然我听的东他们说的大多数词汇),但是两三天之后,我就开始习惯地参与到对话交流当中了。因为他们是真正地道的美国英语表达,不是完整的学术语言或者托福句式,有很多俚语和本地文化的词汇,听多了,根据他们的语气和关键词,就能判断出大致的意思而不至于“正确地理解错误”。这一周能够明显发现,自己关注语法和词汇本身少了,关注和理解他们所表达的美国工作、生活和政治八卦文化更多了——当一个非本地语言的人开始理解本地文化的时候,就会从内而外更快地学习这样一种语言了,正所谓语言只是文化的载体而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最近,我也开始尝试主动参与大家跑步时谈论的话题,比如社会治理、家庭关系、体育文化、童年经历等等,彼此交流,我对他们的成长环境有了更为本地化的认识,当然也部分程度上让他们认识到中国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在创新、全民体育、子女教育理念等等方面取得的可喜进步。
未来一年,还会经历更多,重在参与、感受和勇敢尝试。毕竟,年轻就这一遭,不闯一闯,怎么知道极限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