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散文诗赏析1000字
编者按:《敕勒川》写的是一首散文诗,作者用典型描写和非典型描写来分点解析这首诗,培养阅读能力,跟会阅读的人学阅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说起《敕勒川》,我们就被它所描写的草原之景感叹,被这诗歌所描写的草原独到的情景能力而折服,认为太牛逼了,太强大了!学生说起这首诗歌,就恨自己平常所见到的场景怎么就没有特色,没有特点呢?当然,现在——也特别是城市都在大同,一样的街道和房子,到处都是讲普通话;乡村也在快速的大同,乡村的地域特色在极快的消失,乡村人的地域生方式也是在大同,地域特点确实是越来越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既然说到了这里,我顺便多讲两句,这样的大同好不好呢?就物质的生活来说,确实是方便了,丰富。但是,在精神方面来说,是一大损失。悠久的、也是经过很多代人不断总结、创新而来的传统文化在当下人对物质的享受中消失,确实很可惜。另一点是地域方言的消失。方言是最最有生命力的表达语言,是文学语言的根,是文学语言取之不尽的源泉。普通话是仅仅只是一种交流工具,当方言大面积消失的时候,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最可惜的地方,所以,应该鼓励学校方言教学,大力提倡方言,要说方言,以会说方言为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回到典型描写和非典型描写问题上来。《敕勒川》把草原的美写足了,表现出来了,表现得很到位,那他是如何做到的?这点我们通过文本的分析来解密。作者写文学作品有一个加密的过程,加密就是让文学作品更具有含量。像《敕勒川》只有七句话,27个文字,加上标题是30个文字,我们都知道草原是广袤的,要把广袤的草原用三十个文字描写出来不加密行吗?肯定不行。这是就纯描写记事记物的题材来说,还有不是纯描写事物的文章,像《江南春》,那就更需要加密了。阅读就是解密的过程。好的阅读者就像电脑里面安装了一个解密的程序。当然,人的大脑解密比电脑复杂,主要是因为人的大脑不能像电脑安装程序那样简单,也不可能那样机械地操作。要如何在大脑里面安装解密程序,?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培养阅读能力,跟会阅读的人学阅读。
我们来看原诗:
敕勒川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赏析:
这首北朝民歌,作为我们国家小孩子启蒙教育的篇章之一,无人不晓,无人不知。特别是最后一句,成了千古名句。它成为名句,不是因为深刻的哲理,就是因为它已经成为草原景色的经典描写。那我就来试着从诗歌表现方面来解析这首诗歌的描写,也是从诗歌的技术层面来解密这里面的奥妙。
这首诗歌完全口语化,通俗易懂,这也是大部分经典的诗歌的共性。当然,口语化和通俗易懂的东西,往往被读者忽视很多东西,反过来,要被人忽视,躲避读者阅读时探寻的目光,需要更高明的隐身手法,需要高明的加密手段。
阅读《敕勒川》,给人感觉就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从头至尾都是远镜头的描写,没有近距离的特写。这样写有一个么子好处呢?前面讲到草原是广袤的,一望无际的,要表现一望无际怎么办?简单,就直接描写草原的一望无际。注意啊,同学们,假如是同学们写草原,我敢打赌,你们每个人的作文绝对不会缺少这样一个成语——一望无际。你们就直接写草原是一望无际。同学们又会嘀咕了,你刚才不是说直接描写一望无际吗?怎么这里又说直接说出来你又说废话呢?好。先别嘀咕,我给你们讲清楚什么叫“直接描写一望无际”和直接使用“一望无际”这个成语来描写之间的区别?同学们说,你绕吧?读书哪有你这样读的?你这样读一年能读几句文章啊?这里我再说一个学习的常识问题,细节决定成败,阅读同样不去细分、不去找出其中的差别,不去读好文章里面的美妙的细节之处,是写不好作文的,阅读也不会有阅读效果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阅读为什么要细分,要看细。打一个简单道理的比喻。同学们平时拍个照片要清晰点还是模糊点好?要模糊点的估计是长得不好的,怕别个看清楚自己长得丑,才希望模糊。不过都是追求像素高,不怕高,像素高才拍得出细微之处,才会尽情呈现出来。而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追求像素低,粗,这不是本末倒置吗?文章只有区分了细处才看得清楚,看得明白。我说的直接描写草原的一望无际,是所有人对大草原的感受,把所有人所看到的那种一望无际的感受直接表达出来。会写文章的表达的是一望无际的感受,不是使用“一望无际”这个成语。感受怎么表达?这就是文字的描写功夫了,这里不谈。
作者|逆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公众号:轻松作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