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教育心得 >

语文老师的学习心得:多角度的线索式教学设计

时间: 晓晴1082 分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编者按:语文老师要怎么设计课程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的学习心得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节课,我们总要通过一个方法来完成我们的教学内容。根据题材的不同,我们会提出不同的问题,或是通过组织不同的活动,来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通常情况,大多数老师会以目标内容问题化的形式来完成任务。但是问题怎样提才能起到以“一当十”、“一石激浪”的作用呢?来看余老师《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中的精彩的线索式教学设计。

  在余老师《围绕线索牵动品读》这一章中,是这样解读线索式教学设计:通过对课文的认真分析,或找到一个能够牵动对全篇课文时行阅读品析的关键字词事,或提炼出一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或设计一个时间持续长久的阅读活动,让它们一方面带动全篇(段)文章的阅读理解,另一方面双牵动课堂阅读活动有序地进行。

  由此可见,线索式设计可以分为以关键字词、主问题、活动为主的主式教学设计。

  首先是以关键字词为主的课堂设计。它力求抓住足以结构全文教学过程或铺展教学主要内容的一个词(或短语),力求用这个词以纵横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带动全篇课文或重点段落的阅读品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案例一:《愚公移山》,抓住“平险”一词进行反复突破,设计问题。着眼于内容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说说什么是课文中的“平险”。着眼于人物:请说说课文中不同的人物与“平险”的故事。着眼于文体:“帝”是在“平险”吗?为什么故事中会出现“帝”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让我想到了我曾经讲过的一节优质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实践教学(1)《都市精灵》这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导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老先生说过,在自然、社会、人生三大关系中,人首先应该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解决生存问题中最重要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走进一篇随笔《都市精灵》,从他巧妙的笔法中,去审视动物在人类心目中的地位。

  一、听写成语并划出一对反义词(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与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居高临下 无所事事 孤城寡人

  肆无忌惮 旁若无人 与狼共舞

  司空见惯 习以为常

  从中强调“孤城寡人”与“与狼共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自主独学(10分钟)

  对比1.请从文中找出与“ 孤城寡人”和“与狼共舞”相对应的生活图景,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写出什么图景与什么图景对比。

  孤城寡人:

  与狼共舞:

  图景对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对比2:请从以上“ 孤城寡人”、“与狼共舞”的生活图景中各选一处描写,从用词与修辞等角度体会作者的情感,批注在书上,将表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词写在横线上。

  孤城寡人:

  与狼共舞:

  对比3: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找出解释“孤城寡人”、“与狼共舞”原因的两个语句.考虑两处句子之间的关系。

  孤城寡人:

  与狼共舞:

  四、达标检测:

  你能填入一词,将成语连缀成联,表达某种情感或看法吗?

  居高临下无所事事( ) 孤城寡人

  肆无忌惮旁若无人( )与狼共舞

  听过余老师的课后,我觉得应该对我的设计稍作改动:在字词出示前先出示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在每个环节之后,都要出示教师自己的课堂小结,提升一下学生的思考深度与广度。

  其次是主问题的设置,以“提问”或“问题”为线索来设计教学流程。其特征是尽量找到一根线,使教学过程显得形散神聚,使学生获得对课文的整体认识。《回忆我的母亲》余老师是这样设计的:1.每位同学试着用“一句话”说说“母亲”这个人;2.每位同学试着用“一段话”说说“母亲”的好品德;3.每位同学试着用“几句话”说说课文中的“语中情”。很显然第一个问题指向了文章内容的概括,第二个问题则指向对母亲人物形像的分析,其中还涉及到聚焦文中重点段落来品析语言;第三个问题则是对含义深刻或主旨段的聚焦赏析,重在从体味情感的角度入手解读文本。余老师是用连续提问的方式进行文本教学的,而且教学聚焦点由面到点,由整体感知到经典段落,涉及到内容、语言与主旨把握,真的是精致简洁!

  这让我想起自己曾经的一个教学案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课出示文学学识之后,重点对译检测了字词之后,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歌,既然是歌且传唱千年,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请从内容、韵律、写法、情感、立意等角度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解说。学生思考讨论展示回答,之后在每一个展示点上,老师出示自己的独特解读提升学生的认识,并尝试从最鲜明的立意的角度重点指导学生写作立意的提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最后的一个线索式教学设计形式为活动。即让某一种“课中活动”成为牵连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线索”。其特征是将某一活动细节化,将其延点成线,反复进行,贯串在一个较长时间段的活动之中。余老师的《愿意是急流》一课,是以“朗读”为线索进行设计的:一读,重在理解。要求:读得饱满圆润,字字带情。活动:各自练读:二读,重在情感。体味情感进行再表达。活动:再次练读。三读进入情境。要求抒情化个性。活动:再次练读。余老师的这个设计只是一个提纲式的设计,我觉得余老师每次读过之后,肯定有一个指导小结,因为余老师这次学习的时候强调过课堂少碎问追问,碎问浪费时间,追问使得课堂气氛紧张,针对某个同学的某个现象用时过多,就等于在浪费其他学生的时间。所以余老师的诵读主张是活动应该面向全体。我觉得对于诵读来说,能起到一定示范与引领作用的一定得是个性展示,然后才是个人带动集体的强化训练。因为,在每节成功的课上,一定会有精彩的教师诵读,其实这样安排的作用与刚刚说过的个性诵读展示是一个道理。

  同样的教学设计,我还有这样一篇案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当时导课的时候,出示了二分钟左右的我解说学校的视频,然后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读这篇课文,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解说人民英雄纪念碑吧。读完课文之后,我就提出了第一个活动:如果你是历史学家、建筑专家,你会更关注课文的哪些内容,请圈画出来并简洁概括。第二活动是请从历史学家与建筑专家中任选一个团队作为你的解说对象,重点解说一下他们所关注的内容吧。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熟悉文本,了解课文大致介绍了哪些内容。第二个活动就是让他们在解说练习中关注解说对象的特点,解说时的顺序,这样就在完成解说活动的过程中就完成了对说明文文体知识的渗透。第三个活动就是用所学到的解说知识解说自己的学校。如果按照余老师的板快学说设计的话就能简洁为:一设置情境找解说内容;二练习解说明特点理顺序;三运用知识解说母校(或自己的卧室)。这样以解说为主线索贯穿了整篇文章的学习。

  读着余老师的这本书,结合着自己的教学,不觉得余老师的设计多么高不可攀,可是当我又听了余老师讲的课时,我才知道自己与大家的区别不在设计而在设计实施过程中每一次活动之后的小结,余老师的小结太好了,多而全,每一次小结都建立在学生能接收的基础之上,再做一个更深刻的提升。这一点真的是学生展示过程或过后见证老师解读文本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我觉得自己的努力方向就应该在这一点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作者| 产业集聚区 李娜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99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