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父母的美文:敬畏时光感激父母
学习啦:时光匆匆流逝,回首看看自己的父母,看着那一丝丝的白发,心中总有千头万绪难以言语,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敬畏时光、感激父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小时候住在奶奶家,还记得堂屋西面的那扇墙上总挂着厚厚的、小小的、方形的本子,现在叫做“日历”,我记得那个时候奶奶叫它“黄历”。黄历这种叫法让人觉得有迷信的成分在里面,也就显得更加神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奶奶是不认得字的,每次外出,都要让我帮她看一下那本黄历最下方的小字,依稀还记得,那上面真的写着“不宜嫁娶”、“不宜出行”、“大事不宜”等等,好像还写着凶、吉等一些小字。好像自古以来,“出行”在我国就是颇为讲究的一个词语,不光奶奶如此,鲁迅 在《彷徨·长明灯》里就说:“这屯上的居民是不大出行的,动一动就须查黄历,看那上面是否写着‘不宜出行’。”
小时候不懂,现在也不想在这上面花费太多的精力,所以凡事都不会想太多,也就不计较太多。但是每年春节后的第一次出行,是必须要重视起来的。一直就知道“七不出门、八不回家”这句俗语,还有那句“三、六、九往上走”的美好夙愿。
过完初五,很多单位和公司就开始上班了,外出打工的人们也开始背起行囊坐上远行火车,在那个或有亲戚、或有好友、或有恋人,但却独独少了父母的地方打拼、生活。今天初六了,上午还没起床就给妈妈打电话,妈妈说小妹中午就要去外地上班了,虽然故作轻松,但我还是感觉到了那丝悲凉的味道。
起床一家三口回妈妈家,看到小妹还在床上,我取笑她懒,她笑着狡辩,妈妈一脸宠爱的看着我们互相打闹。一会儿,我听到妈妈轻声对爸爸说:“小妮12点的车,昨天说想喝肚丝汤,先给她做一碗,让她先吃”。说完父母二人就去厨房忙活,我和小妹继续聊天,十分钟不到,妈妈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酸辣肚丝汤、爸爸拿着一个馒头和一双筷子走进卧室。汤里面的食材很足,足足有半碗的肚丝、还有切的极细的为春节专门准备的东北木耳、杏鲍菇也切的极细,这仿佛是爸爸最好的刀工了,小妹就在床上解决了午饭。吃完之后便起床梳洗,妈妈进屋收拾了桌子,爸爸开始准备我们的午饭。
小妹是坐公司的车走的,车就在家门口接。走的时候妈妈执意要去送,从客厅到大门这一段路,妈妈一直在问:“身份证带了么?钥匙呢?手机呢?有零钱没有,拿个零钱吧。”等车走远,妈妈才回到家里,一头扎进厨房,和爸爸一起忙活我们的午饭。
前几天王开东老师公众号里发表了一篇《中年哭吧不是罪》,里面这样描写他已经上了大学、假期中的儿子:“一回家如大老爷归来,不仅油瓶不扶,也懒得和大人交流;一天20小时都在床上,吃饭要喊几遍;让他理个发,要发最后通牒,简直就要两军开战;老实说我是一天也没办法忍受,最要命的是,你还只能忍受”。读到这里,我为王老师诙谐而深刻的文字喝彩,同时,也开始敬畏时光、感激父母。
我毕业的时候,父母还在工作,平时下班之后还帮忙做一些家务。自从父母退休之后,直至出嫁,我就很少做家务了,每天下班回家,饭已做好;吃完饭,空碗已经端走;衣服脏了,只用扔进洗衣机就完成任务;周末想睡懒觉,妈妈是不允许的,总是把饭菜端进卧室,毛巾递到手里,让我先吃完早饭再睡。结婚之后经常回妈妈家,因为经常,回家一般不带什么礼物;因为经常,依然毫不掩饰的表露心情的好坏;因为经常,还如同婚前一样不做家务;因为经常,一家三口回去也等着父母把饭做好。
有次吃过午饭,帮助妈妈收拾桌子,妈妈急忙拦住我说:“别动,都是油,平时多回来陪陪妈妈,比干什么都好”。妈妈用她最为质朴的话语诠释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的真谛,我认为这句世界上最甜言蜜语的情话更适应于身为子女的我们。
还记得同事转过一篇文章,虽然时间已经久远,但题目依然记得非常清楚——《远嫁的孩子,是父母丢失的娃》。远嫁的时候,为了爱情,找各种的理由:男方条件好、男孩人好、交通发达、家里有车、高铁快速等等,可这一切只不过是远走的理由。婚姻,或许有浪漫,但更多的是油盐酱醋茶,更多的是客厅、厨房,更多的是孩子、老公,更多的是单位、家里。所有的方便与快捷在婚后都消失全无,远嫁的你,一年到底能回家看看父母几次?因为在家不做家务、不问世事的你也要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一片天,忙碌和时间将会是你和娘家之间最深、最宽的隔阂。
包饺子了,等你们回家吃饭!
与出行相比,父母更希望听到儿女回家的消息。平时虽然经常回家,但每每打电话回家吃饭,父母总是用他们认为最好的材料、最精湛的刀工、最恰到好处的火候精心准备我最喜欢的饭菜。那饭菜,是父母双亲最深沉的爱。
今日初六了,很多游子已经远行,虽然临行时不再有母亲赶制的新衣,但父母对孩儿的思念从今晚或许已经开始。我不想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我只愿天下儿女都能:敬畏时光、感激父母,有事没事,多回家尽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公众号:3度梦想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