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得:公开课后反思
学习啦:通过一场场的公开课,可以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心理,思考他们对于教学方法的是否适应,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公开课后反思》。
“自安于遇,而终于愚”,而所遇甚或难安,多数惶惑,鉴此,不欺天,不欺己。愚人节默记之。
这次讲公开课之前我进行了几次试讲,每次5~8个孩子不等。好几个孩子表现出我始料未及的好:思维敏捷,表达准确,状态积极……与平时在群体中上课的表现大相径庭,这些孩子平时上课时特别容易进入一种游离状态:或者木讷,或者做小动作,或者出神地盯着哪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没有这次对比,我始终认为是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够,可能有一些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会发展缓慢一些,需要我们提醒和等待。但是这次,我突然警醒,这可能不是源于个体的差异,而是由于群体对个体的吞噬。
人数少的时候,孩子们会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思考、表达、行动都是如此。但是,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没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他在群体里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追随群体的行为就可以了,就是合理的。部分个体此时表现出无异议和低智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是从感情及其激发的行动这个角度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这全看环境如何。一切取决于群体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么性质”《乌合之众》里这段话让我恍然明白的是王崧舟、窦桂梅等大家的教学方法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我们总说他们的课不好模仿,实际上是他们的授课方式和理念我们没弄明白。
抛开公开课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一对一教学,或者一对几个少数教学效果和质量会比较显著,一进入群体性质的课堂教学,就完全是另外一种话语方式,那么群体教学的价值在哪里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乌合之众》的作者提到法国前公共教育部长朱勒·西蒙先生写道:“学习课程,把一种语法或一篇纲要牢记在心,重复得好,模仿也出色——这实在是一种十分可笑的教育方式,它的每项工作都是一种信仰行为,即默认教师不可能犯错误。这种教育的唯一结果,就是贬低自我,让我们变得无能。
……但是这种制度的危险要比这严重得多,它使服从它的人强烈地厌恶自己的生活状态,极想逃之夭夭。工人不想再做工人,农民不想再当农民,而大多数地位卑贱的中产阶级,除了吃国家职员这碗饭以外,不想让他们的儿子从事任何别的职业。法国的学校不是让人为生活做好准备,而是只打算让他们从事政府的职业,在这个行业里取得成功,无需任何必要的自我定向,或表现出哪怕一点个人的主动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个看上去不是一件令人舒服的事。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最近“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突然荡漾开来,从教育的角度看,我持谨慎态度,人间,最怕效颦。人如此,事亦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回到教育上来,个体的发展与群体的存在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在教学中被采纳?它的界限在哪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的思考,在路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公众号:益起学堂和孩子一起出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