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优秀作文 >

大国工匠马荣和高凤林人物事迹介绍

时间: 智鹏1205 分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近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已经开播了,小编看完深受感动,下面小编就来分享马荣和高凤林的人物事迹吧,赶紧来看看吧!

  马荣 把“点线艺术”融入人民币数字化雕刻。

  手工凹版雕刻二十世纪初引进中国,以马荣为代表的第四代雕刻师是印钞行业手工雕刻技艺的传人,也是第五套人民币原版雕刻创作的主力。手工凹版雕刻作品讲究以小观大,重在精美,即便是细如发丝的线条也能清晰可辨,雕刻师在一刀一线中显现功力。人民币人像的雕刻,是凹版雕刻中的极致,必须做到百分之百的精准传神。为了在凹版雕刻上刻划出传神的眼睛,马荣磨练了19年。因为怕浪费贵重的雕刻钢版,马荣便用纸笔代替刻刀练习人像的塑造。复杂的光影和色彩在她心中翻译、转化,成为凹版雕刻特有的精美图案。苦练的积累成就了马荣炉火纯青的雕刻技艺。她的作品逐步应用在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5元和1元票面之上。就在马荣的手工雕刻技艺进入巅峰期的时候,计算机技术迅捷切入印钞行业,数字化技术改进了印刷、制版等各个工艺流程,而传统手工原版雕刻忽然间成了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心理的震撼是巨大的。不能在时代的发展面前逃避,更不能让人民币雕刻水平的国际声誉受损,这是马荣和同事们达成的共识。他们最终下定决心,从零开始。

  马荣在学生时代就养成了细致入微观察的习惯,一枝一叶、一花一木,在点线的积累排列中幻化而成独特的“点线艺术”,这是她师父传授给她的心法,更是凹版雕刻的精髓所在,技艺的精华并非依附在工具之上。学习手工凹版雕刻,马荣用了十年。学习计算机凹版雕刻,从零开始的马荣和同事们仅仅用了不到两年,就让一幅幅媲美传统雕刻的数字化作品在雕刻室的机房里诞生了。当掌握了计算机制版的规律后,马荣的功力开始显现,“点线艺术”的精髓融入屏幕之中。数字化雕刻,更让马荣找到了手工雕版时从未有过的自由和创作空间,工具的改变事实上是为雕刻师的创作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解放和激发。2015年11月,第一张全数字化雕刻技术的百元钞票从凹版印钞机中诞生,并随后投入使用。

  人们说,货币是国家的名片。它是一个国家技艺文化与艺术文化的融汇结晶。如今,马荣已经可以带着数字化时代的中国凹版雕刻技艺成就,远涉重洋,为世界同行讲述中国工匠超越自己,融入世界技术浪潮的故事。

  一代代中国工匠在勤学苦练中成就自己的技艺,以“中国制造”来共同“制造中国”。同时以永不懈怠的跨越精神,超越自己,创新事业,既追随时代,也推进时代,以新意永续的“中国创造”来创造锐意进取的中国。

  高凤林 心平手稳,火箭发动机焊接的中国第一人。

  新一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目前我国设计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是我国火箭程碑式的产品,也是我国未来天宫空间站建设的主力运载工具。大火箭需要大发动机,而大发动机得制造需要大科学家、大工程师,同样也需要一线动手的大工匠,高凤林就是这样的工匠。他参与焊接发动机的火箭有140多发,占中国火箭发射的一半之多,是火箭关键部位焊接的中国第一人。

  对高凤林来说,“长征五号”大运力火箭发动机每一个焊接点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而难度最大的就是喷管的焊接。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上,有数百根空心管线,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高凤林需要通过3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们编织在一起。这些细如发丝的焊缝加起来,长度达到了1600多米。而最“要劲儿”的是,每个焊点只有0.16毫米宽,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是0.1秒。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一小点焊接瑕疵都可能导致一场灾难。为保证一条细窄而“漫长”的焊缝在技术指标上首尾一致,整个操作过程中高凤林必须发力精准,心平手稳,保持住焊条与母件的恰当角度,这样才能让焊液在焊缝里均匀分布,不出现气孔沙眼。在国际上,火箭发动机头部稳定装置连接的最佳方案是采用胶粘技术。但这种技术会产生老化,因此高凤林选择了用焊接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难题。发动机头部稳定装置的焊接必须一次成功,高凤林的技艺和他研制的焊丝决定着焊接的成败。由于铜合金的熔点较低,高凤林必须将焊接停留的时间从0.1秒缩短到0.01秒,如果有一点焊漏就会造成稳定装置的失效。最终,高凤林还是成功地解决了这一焊接难题。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相关文章:

1.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2.大国工匠事迹材料:学学哪些工匠精神

3.2019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事迹介绍,以及学习心得

4.2019大国工匠十大年度人物事迹学习心得,大国工匠优秀观后感精选

417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