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5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供大家阅读参考。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1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便是《资治通鉴》的由来。读人物传记,也是求在茫茫过往中窥见一缕善意的光辉,然后平心静气,修身养性的过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曾国藩不同于后来的李鸿章、梁启超等人,他的一生,起点极低。他智力平常,一个秀才考了七次;他身体禀赋很差,一身与多种严重疾病相伴;他出身也很平常,祖上几百年间都是平头百姓;更差劲的是,他年轻的时候,性格中还有很多毛病,比如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但他通过不懈的个人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与其说他生来便是模范,不如说他是每个平凡却不甘平庸的人的缩影。可恰恰是他这样,如同修仙文中,起步一无所有的男一,在旁观者的默哀注视下,却凭自己一招一式不断累积的朝朝暮暮,而走上人生之巅,这样普通又落俗的人设,才最最戳人心窝。毕竟天才少有,平凡才是大多数。由此见得,曾国藩的进阶之道,何尝不是大多数人忙忙碌碌一直追寻的应试或是职场生存之道?
作为一个中学生,我很乐意谈谈曾国藩的一生于我们学习有何借鉴之处。
最想谈的是努力。亦可分为勇于承认努力和敢于努力两部分。
常常看到高考后的状元采访,把自己说得是个不靠什么努力就取得了好成绩的顶级牛人。排除真的是天赋异禀这一可能,那为什么状元们,括弧所有人,都不愿承认自己十分努力呢?似乎努力常常与笨挂钩,而谁又愿意每天在脑袋上顶个“笨”字沉迷刷题,生人勿进呢?其实努力的人才是聪明人。不是每个人都找得到学习的捷径的,那谁先开始走路,谁便握有胜利的最大可能性。承认努力,是自己心底的轻松同时也可获得众人的监督,而所谓众人亦会因你的努力而岌岌自危。这也是为什么大家看不惯努力之人的原因,大抵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罢了。
“葡萄”自然不是所有人想有就有的。许多执着于“面子工程”的人幡然悔悟,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却发现无从下手。因为努力其实是一种能力。不仅要想努力,更要会努力。曾国藩深谙其道,只有放空一切的日夜兼程与脚踏实地才能给予那些看不上自己的人最好的回击。他读书是笨办法,不背完理解完一本决不开始下一本。不是鼓励这种方法,而是赞扬他这种铢而累,寸而积的信念。写到这儿,已经有点像心灵鸡汤了。的确,努力这话题太大,谈着谈着便有种给人画了一张大饼的感觉。那实际究竟该如何操作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曾国藩同样给予了我们答案。我们可以自由发挥。总觉得庄子的齐物观有另一种解读。泰山大,而蝼蚁小,但有时用着的却是众人眼中效用较小的蝼蚁。天下万物各司其职,故可说是齐物。同样,我们学习,一定是功利心极强的考点一二三吗?曾国藩在翰林院时考试,不同于其他人般平日纵情高歌,考前临时抱佛脚,他得益于考秀才前的脚踏实地精神,而轻松了很多。所以,知识的积累努力的边界无边无涯,我们自由发挥横冲直撞,终归会在将来有一天付诸回报。
《曾国藩传》教导我们的绝对不止这些,有些史越读越感慨,有些真理越辩越明白。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2
昨天才拿到《曾国藩传》就迫不及待地读了第一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曾国藩及其家族如何通过科举之路一步步踏上从政道路并实现阶级跨越的。
从本章节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原生家庭虽然小有富庶但并非名门望族或官宦之家,甚至前几十代人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可见他并非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富二代或官二代,凭借自身的努力一步步脱颖而出,进了翰林院,相当于现在知识分子的精英中的精英阶层。总结来看,我认为曾国藩能够成功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一、原生家庭重视教育。从第一章可以看出,从曾国藩的爷爷辈就非常重视教育,不惜花重金培养曾国藩的父亲和曾国藩本人。本来祖父是想培养父亲的,可惜父亲多年不能中取,祖父就是不信邪,把希望放在孙子上,从小非常重视曾国藩的教育,所以曾国藩在这种教育氛围浓厚的家庭中长大,自然文化基础和素养也不差。
二、继承了家庭的优良传统精神—锲而不舍。我们读第一章可以看出,曾国藩的父亲多次科考,多次不中。考了好多年,终于在40多岁才榜上提名。而曾国藩本人也考了好多次才考上秀才。父子俩的这种成绩成了当地乡亲的笑话,但这些都没有阻止曾氏家族追求金榜题名的梦想。他们带着这样的梦想,一步步锲而不舍地向梦想迈进。终于父子俩都在不同的时间实现了自己或大或小的金榜题名之梦。而能带着他们坚持下来的就是他们家的家族精神——锲而不舍。曾国藩回忆,他的祖父有“三不信”,不信风水,不信医生,不信和尚,只信人定胜天。我想翻译过来,就是对梦想的锲而不舍的这种精神。
三是善于从失败教训中分析原因和总结。通读曾国藩的科举之路,发现他的科举之路走得并不顺利,他失败的次数其实还是得挺多的,但是有一次的失败开启了曾国藩的人生拐点。那就是他的父亲中秀才,而他却名落孙山,还被当成反面典型进行通报,批评他的文章写得文理不通,相当于现在说的语句不通,结构混乱之类的,还是批评得相当厉害了。这件事使得曾国藩深受打击,他痛定思痛,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并将自己的文章和其他优秀的文章进行对比,准确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自己的一套写文章的方法。第二年,他再次进行科考,终于如愿以偿金榜题名。从此以后,曾国藩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成绩开始突飞猛进。可见善于从失败中找寻原因,找差距,总结经验是多么重要的事。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3
古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为一个人成长的递进过程,可见修身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奠基和根本的作用,为此我想,修身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修课。带着这个问题,我去读了《曾国藩传》从中又一次受到深刻启迪。在此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与大家共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在读《曾国藩传》中我发现了为人处世的秘诀之一是——“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曾国藩,一个知人善用、广培党羽者,一把创立军队、运作官场的好手,一个读书人统率军队攻城掠地成功的典型,一个军事家,,一个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一个名垂青史的重量级人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曾国藩前半生的治学可谓书呆子。此种精神我觉得是当今社会少有的,因为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被认为是百无一用的呆子,但是我认为只有先做呆子之后才能做聪明人。
当你对人生的有些不好的事情“糊涂”一点时,它往往却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也许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道理吧。
这个道理在曾国藩身上很好的体现了出来。他能够在后期的官场如鱼得水就是因为把“难得糊涂”的呆子哲学发挥得淋漓尽致。事实上作为一代宰相就必修能够忍辱负重,否则将不能成为真正的全国的管家。
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成小的时候,很想看看家人对他有多么重视,吃饭的时候就躲到衣柜里,他希望看到大家焦急找他的结果,然而让他大失所望的是,谁也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等大家吃完饭,他才从柜子里爬出来吃那些“残羹剩饭”,从此他发誓:一定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则你会大失所望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这就是我从曾国藩身上所了解到的“呆子”哲学。
曾国藩,这位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按照中国士大夫的圣人标准,立德、立功、立言,他在每一个领域都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被封为近代最后一个圣人,在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品质和修养。我从中发现了为人处世的秘诀之二是做事要“慎独”。
“ 慎独”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一个人独处时能够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去除内心的恶念,培养自己的善念,这样就能问心无愧,对得住天地良心,饭能吃得香,覚睡得安稳,故能心安理得,心态平和,是可笑对苍天,下可孝对父母,中可和对同事。对工作、对朋友、对亲人只一个“诚”字,不欺暗室,不阳奉阴违,做到心口如一。其实我们为人处事要的不就是“以诚相待”吗!
我从中发现了为人处世的秘诀之三是为人要“主敬”。
“主敬”就是外表整齐严肃,内心纯净专一,接待贵宾和参加活动,都是主敬的具体表现,古人常讲君子应讷于言而敏于行,与主敬异曲同工,人在遇到危急生死存亡时刻都会高度集中精神,然后就会化险为夷。主敬是指一种厚重,专注,严肃认真的精神状态,曾国藩经常要求他儿子曾纪泽说话要慢,走路要慢,举止要庄重,通过这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日常琐碎的行为习惯来培养“敬”功夫。这就要求人要有静气,少说话,话多伤神,注意养气,控制自己的心情,气若不动则心不动。心要静,若不静,则省身也不密,见理则不明,都是浮的。人若心浮气躁必然会影响对事物作出正确判断,所以当人面对重大事情和各种突发情况时要有静气,要从容不迫,处变不惊,这样才能对事情做出正确判断,从而能够作出正确决策。这也是普通人向成功人发展的重要过程。当然这跟人的个性和成长环境有关,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磨砺后获得的,如果平时经常注意养精蓄锐,面对意外情况时尽量让自己头脑冷静,做到谨言慎行,对事情不草率做决定,而是深思熟虑,时机不成熟时要学会先把事情先放一放,也许过段时间后事情会明了些,到时做决定会容易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这就是我读《曾国藩传》得到的感悟,希望喜欢的朋友有时间也可以去借来一读!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4
近人对曾国藩非常推崇,__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对曾国藩也是视若神灵,1937年蒋经国从苏联回国,蒋将他安置在溪口读书,交给他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曾国藩家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曾国藩传》描写了曾国藩从一个睚眦必报的孩童一步步成长为一位大儒名臣,反映了他从事道德修养的心路历程。
读这本书可以让人感觉到原来成功是如此简单;原来成功人士也具有很多普通人的诸多缺点,只是他们懂得如何去克服改正;原来成为一名成功人士是有迹可循的。
曾文正说:“开国之际,若汉唐之初,异才、畸土、丰功、伟烈,飙举云兴,盖全系夫夫运,而人事不得与其间。至中叶以后,君子欲有所建树,以济世而康屯,则天事居其半,人事居其半。以人事与天争衡,莫大乎忠勤二字。乱世多尚巧伪,惟忠者可以革其习;末欲多趋偷惰,惟勤者可以遏其流。忠不必有过人之才智,尽吾心而已矣;勤不必有过人之精神,竭吾力而已矣。”
他的意思是说,朝代建国之初,奇才异士不胜枚举,这靠的都是天运而不是人的努力,正所谓乱世出豪杰;在朝代的中期,君子要想建功立业,天运占一半,人的努力占一半;而在朝代的末期则主要靠忠和勤了。这段话的描述虽有偏颇之处,但是他肯定了一个人在自身成功道路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曾国藩从小并没有表现出多少超于常人之处,相反他个性内向、尤好报复、天生一对三角眼似闭非闭,人称“闭眼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而且资质平平并无天赋之才,两次考取功名不中,最后是在不懈的勤奋钻研下考得功名。之后他在于太平军对抗中,由于自己刚愎自用、不擅指挥等原因遭到多次失败,并三次跳河自杀未遂。但是,与一般人不同的是,曾国藩并没有长期沉溺于此,而是十分注重自己道德品行的提高,不断自我反省、惕厉自己、吸取教训并最终成为一名为后世推崇的大家。
在曾国藩关于道德修养的论述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喜欢把提高修养的做法具体化并罗列成条,以便于实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他把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心得推己及人用来教导自己兄弟子女和族人,在这种家教的约束下,曾家和睦旺盛,人才辈出。他的儿子曾纪泽就是清末着名的外交家,曾据理力争的为我国收回了乌宗岛山及伊犁南境特克斯河一带,维护了我国的主权。
曾国藩家训中,分门别类的涉及了养心、求学、居家、交往接待等方面。相信即使对于今人,若能按照家训中的道理行事也必能成就一番大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曾国藩家训中,有两处我感触最深:一是他提到,“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也就是读史时要做到设身处地,好比自己正在于当时的人对答应酬。如果遇到当时的事,你自己会怎么做,应该择其善者而取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二是,他提到“作诗文,有情极真挚,不得不一倾吐之时。然必须乎日积理既富,不假思索,左右逢原,其所言之理,足以达其胸中至真至正之情,作文时无镌刻字句之苦,文成后无郁塞不吐之情,皆平日读书积理之功也。
若平日盛酿不深,则虽有真情欲吐,而理不足以适之,不得不临时寻思义理;义理非一时所可取办,则不得不求工于字句;至于雕饰字句,则巧言取悦,作伪日抽,所谓修调立诚者,荡然失其本旨矣!以后真情激发之时,则必视胸中义理何如,如取如携,倾而出之可也。不然,而须临时取办,则不如不作,作则必巧伪媚久矣。”
也就是说,在写文章时即使有真情要倾吐,可是道理却无法表达清楚,从而不得不临时去探寻义理,而义理并不是一时就可以获得的,于是只好去追求字句工整。以至于作文时沉溺于雕字饰句,想通过巧言来取悦于人,而修辞立诚的宗旨早已荡然无存,这就更为拙劣了。
我写东西的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扰,明明自己有很多感情要抒发可真正开始写时,却发现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情感,以至于不得不冥思苦想一些好的句子,到最后想一吐而快的情致往往被破坏,文章或不了了之或索然无味。一直以为这是自己才疏学浅的表现,没想到在曾国藩家训中竟然有类似描述,看来这是初写文章人的通病。而要解决这个困境的办法,曾国藩有提到那就是要多看书、多思考、多积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9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曾国藩一直用“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所许”来自嘲自己。相比而言,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5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初读《曾国藩传》前,觉得曾国藩只是个众人皆知、无人不晓的“卖国贼”,勾不起我的阅读兴趣。但翻阅数页之后,似乎有点爱不释手了。
从国家和民族角度而言,曾国藩的确是个置民族的安危、人民利益不顾,屈服于西方列强对华政策而又竭力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卖国贼”。
对于其一生的罪恶我觉得不应该归咎于他个人品质,而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由他出身的半殖民地条件下的地主阶级决定的。从个人角度而言,我觉得曾国藩是个修养颇高,有头脑、有远见和有谋略的人物。
他的一生经历大致可以分成七个阶段:跻身六曹、创建湘军、坐困江西、决战安庆、攻陷天京、剿捻失败和抑郁而死,可谓有起有伏,人生变数无穷,读之颇有感触。
首先,曾国藩精通古文,广泛猎读,在学术上向很多当时有名人士请教,这些不仅增长了个人方面的见识,也大大提高了个人声望。
曾国藩能如此顺利成为二品官,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勤奋好学和聪明能干,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穆彰阿的垂青和举荐。也许是这一切对于曾国藩来说太顺利了,造就了他当初锋芒毕露、自恃清高的性格,使他在坐困江西期间处处碰壁、受到地方官员的百般排挤和刁难。
其次,曾国藩经过一年的大彻大悟再度出山,受命为钦差大臣和两江总督,为其大展夙志提供了舞台。
其实曾国藩受命为两江总督是清政府为形势所逼,迫不得已,由于清政府所依靠镇压太平天国的江南大营就在此时溃败,只能依靠曾国藩集团所创建的湘军来镇压太平天国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机会永远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再次,湘军攻陷天京以后,曾国藩自剪羽翼,释清廷疑忌,自保末路,足见其经验丰富,政治嗅觉之灵敏,审事详明,处事果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最后,曾国藩是个爱才如命,求才若渴的贤人。行军打仗,每到一地,必广为访案,凡具一技之长者,必设法延至,收为己用;闻有德才并兼者,更不惜重金,驰书礼聘。
他还能虚心纳言,鼓励众幕僚直言敢谏,故能收到集思广益的效果。他在事业上能够取得如此成功,与其有很大的关系。
读此书不仅让我对曾国藩有了更为全面、细致的了解,从中受到不少启迪,而且加深了我对近代清朝历史的认识,同时引起我对那拉氏——慈禧太后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