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800字读后感10篇精选
《儒林外史》是清朝著名作家吴敬梓写的讽刺小说,在作者笔下表现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统治,以及八股取士制度的腐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儒林外史》800字读后感,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儒林外史》800字读后感篇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吴敬梓是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文学素质十分丰富。他学习认真、刻苦,头脑聪颖,不读死书,但却屡次科举不中。出身于清朝的他,潜移默化地对那个时代的亲身感悟,这也是他能成名的原因之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提起《儒林外史》,我的第一个反应便是被扣上“吝啬”这个别名的严监生。
两年前的一节语文课上,老师手捧着课本,边来回踱步边瞄着课本,照着一行一行字念着。教室里,我们听着老师讲解的吴敬梓描写的严监生,时而交头接耳谈论,时而捧腹大笑。依稀记得老师在点评严监生的片段时提到过,本文字里行间,每句话,每个神态描写、动作描写都能体会出严监生吝啬的性格,但全文都没有出现过“吝啬”二字。
这几天又去回味一遍《儒林外史》,我便对它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再去品味严监生的片段,也不难想象为何会出现这样一番场景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严监生在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断气,不为钱,不为地,就只是为了那区区两茎灯草!恐浪费了油。直至赵氏挑掉了一根,他才肯放心,咽了气。这一个行为实在是让读者哭笑不得。文中交代,他家中的谷物多到吃不完,烂在仓库里了。这种行为往好的方面说可以是节约,但更好的表达方式应为“吝啬”,似乎更合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吴敬梓靠一行行生动的文字构造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画面,为了一盏灯茎,他居然始终不忍这么咽气,让读者瞪大了双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中国的科举制发源于隋朝,流传了好些年。不知多少人,因为一次中榜,顿时将自己封闭了多年的如山般的压力一股脑全倾倒了出来,为了能选上官而盲目跟随大众的脚步必然是错的。
在如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又有谁能做到真真正正的清心寡欲呢?人人都在奔着名利而生活着。有时,我们也可以在自己身上寻到严监生的影子。我一直朝着自己所渴望的目标奔跑,即使目标达成,会不会抱怨,会不会变得贪婪了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书中也有这样一位人物,开篇的王冕,他也天资聪颖,不愿交朋友,当然也反对世俗,最后逃往山中,隐姓埋名,认为那儿才是所属他的人生观点,与严监生大相径庭,自然也走了不同的道路。
看一本书,回想其细节,悟出些许道理,继续为人生的路添块小石子。
《儒林外史》800字读后感篇2
《儒林外史》所写主要是作者所处清初至清中叶“儒林”的生活,其所传人物,大都实有其人,换言之,《儒林外史》首先是一部为“儒林”立品的正面文章,其次才是为“世人”矫俗的“讽刺之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作为为“儒林”立品的正面文章,《儒林外史》首重“名流”,中标“明贤”,末述“四客”,塑造了众多古代优秀读书人的形象。内文借写杜少卿、庄绍光、虞博士是辞征辟的,虽为征君而辞爵自乐和因贫而任的贤着典型,加以迟衡山、武书、虞华轩等一班正人,构成了《外史》所写“儒林的”中坚。这些人物形象都被寄托了作者的人格思想,那就是在“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的恶浊风俗之下,为天下所难为,保持一种如王冕那样不为物役,不为俗累的“嶔崎磊落”的人格。
然而作者又深知“自古及今,那一个是看得破的”,特别是当世风如江河日下之际,“那南京的名士都已渐渐消磨尽”。落得只有“市井中间,又出了几个奇人”而这四奇人“既不贪图人的富贵,又不伺候人的颜色,天不收,地不管,倒不快活。”这大概也是作者晚年“闭门种菜,偕佣保杂作”时心境的写照,也是全书于世风日下无可奈何之际“礼失而求野”的象征,其中便有了悲慨的意味。
《儒林外史》以“文行出处”论人,却不以“文”和“出处”的形迹为重,而是以做人的根本——“行”,也既是“德行”为首要标准。由此可见,《儒林外史》品评人物的标准并不是在是否科举,也不在要不要“功名富贵”,而是无论如何,总要讲求“文行出处”。尤其“德行是要紧的”。换而言之,“文行出处”尤其“德行”是全书正真关注的中心。前人所谓“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和“批评明朝举用八股文的制度……是全书宗旨”等看法,皆就其否定的方面立论,殊不知作者立意正大,恰是由一位“匡”太公道出,既“道行是要紧的”。
而这就容易使人误会其主旨在否定“功名富贵”,其实不然。《儒林外史》反对的,只是“世人一见了功名富贵,便舍着性命去求他”。所以《儒林外史》并无教人一定不科举,不征辟,不做官,不要“功名富贵”的意思。它只是把“功名富贵”与“性命”相对比,把科举做官等“荣身之路”于“文行出处”相对比。强调“性命”即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主张把讲求“文行出处”,尤其是“德行”,作为“人生立命”的根本,时行时止,而决不为“功名富贵”和科举、征辟等所奴化、异化,成为“没品行”的人。作者也深知这是社会心理养成即人的教育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问题,责任首在朝廷;又以为求治之道,首在复兴“礼乐”。而无奈自己力薄无法改变,只好借写书聊表慰藉。
《儒林外史》800字读后感篇3
一辈子下来终落得一个骂名,被所有人唾弃、鞭挞。
没有看过《儒林外史》的人也一定会知道严监生是吝啬鬼、不知足,他那两根灯芯的故事想必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看看百科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词条里对他的描述:“严监生临死前的片段《两茎灯草》还被纳入小学5年级下册的语文书,依据这篇文章,一般将其解读为‘中国经典的吝啬鬼形象’。在人们心中,他就是这样一个被讽刺的人。
可是谁解其中味。严监生从出场到断气,只有短短一回之长。严监生的出场是被狡猾奸诈的弟弟严贡生拖出场的。严贡生在民间凭着巧言舌辩占了不少便宜被人告上衙门,便离开都城躲避官司。而收拾这个烂摊子的,就是他的弟弟严监生。严监生家家财万贯,是当时的富豪,大手一挥,十九两银子给了府上的人,这案子就摆平了。十九两银子,这要是对一个吝啬鬼来说,简直就是要了他的命啊!但是书中对严监生应有的“犹豫,踌躇”只字未提,他是不假思索地就掏了腰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严监生老婆临终时,交代他不要花太多钱办丧事。话不多说,看原文:“议礼已定,报丧出去。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不必细说。”这是一个吝啬鬼应有的作为吗?绝对不是。假如我是在断章取义,那谁又会在自己老婆身上花费如此之大的功夫,毫不犹豫地花出四五千两银子、耗尽半年时间来办葬礼?一个吝啬鬼只会随便找一个土坑埋了插朵花,这就是事实。事后还为了讨好二位王氏大哥将来能照料家庭,又是大手一挥,一人一百两:“因把小斯都叫出去,开了一张厨,拿出两封银子来,每位一百两,递给二位老舅:‘休嫌轻意。’”有人可能觉得,严监生是不是在虚伪呢?不是。虚伪表现在面子上,而严监生对待这些事的态度,周周到到,不怀私心,没有人会虚伪到这种程度。
严监生阔不阔?阔。可是他对于自己,又不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他自己纵腰缠万贯,却连块猪肉也舍不得买;即使有千金万银,也还是不忍心看那燃烧的两根灯芯。严监生的缺点就在,他舍不得对自己好一点。他无私地对别人好,但就是舍不得花在自己身上的那一点金钱。平时舍不得吃猪肉,生病了还舍不得吃人参。
可惜,为善的不见得福寿安康,为恶的也没有必遭天谴,严监生死后,唯一的儿子也因天花不幸夭折,续弦的赵氏原本想要过继长房的侄子,却反被长房的严贡生仗着长房长子的身份夺去了家产,严监生一辈子受制于长房,即便是临死之际挑取了一根灯芯,也没能让自家的孤儿寡母摆脱这一命运。吴敬梓先生让严监生在临死之际挑去那一根灯芯,所描绘的或许并不是一个吝啬至死的守财奴,而是一个被宗族礼法压制了一生的可怜人最后的反击。可惜,一切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
其实在严监生心中,最重要的是家庭。他受着大房(哥哥)的气,出手却不吝啬;他亦可以为了老婆孩子赴汤蹈火,可惜这个社会上太多太多事情逼迫着他只能用金钱解决。赵氏(后妻)劝他道:“你心里不自在,家务事就丢开了罢。”他说道:“我儿子又小,你叫我托哪个?我在一日,少不得料理一日。”我真心佩服严监生在家庭面前的处世能力,他上能对付的了官府,中能讨喜好大哥大舅,下又不忘了作为家里顶梁柱的本分做家务。这是他对家庭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感,他命令着自己需要对身边人负责,不只是把社会上的人哄得稳稳当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我看到严监生就这么咽气的时候,心里怅然若失,这是我读《儒林外史》以来第一次有这么大的感触。虽是虚构人物,几百年来也背着沉重的舆论枷锁,难以翻身。细细品味这个角色,感受到的是无力与遗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现在,我想为严监生“翻案”。
《儒林外史》800字读后感篇4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儒林外史》这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出在哪工作的一部小说,全书以一位正直文人王冕的故事为引子,接着写了周进、范进中举的故事,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有很多的感受,对封建社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周进就是个老童生,一生之中科举不得意,直混到给商人管帐的地步。在商人的资助下,他捐了个监生,又先后中了举,成了进士,官至广东学道。在南海主考时,他拔了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范进中举后,竟发了疯病,被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醒。范进中举后,书中这样写:“他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灌醒过来,竟发了疯,一边叫’我中了!一边往门外飞跑,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此时竟需要他平日害怕的胡屠夫打他一巴掌,他才清醒过来。“他周围的人在他考中前后也俨然两副嘴脸,其中尤以胡屠户表现得最为典型:先前的”现世宝穷鬼“一下子变成了”贤婿老爷“,连”尖嘴猴腮“也顿时变成了”体面的相貌“这个故事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及整个社会毒害之深。
《儒林外史》之所以广为流传,其主要优点有三:其一是小说的讽刺艺术:《儒林外史》讽刺的矛头虽然直接落在某一个人的身上,却始终使人感到人身上的罪恶归根到底是社会的产物,是当时的科举制度造成的罪恶。比如像是周进看见号板一头撞倒,范进听见中举忽然发疯,马二先生游西湖无心赏景,只是大嚼零食,留意于自己所选八股文的销路,都使人感到是那个社会造成的。其二是《儒林外史》在讽刺上并不排除夸张:就像是严监生临死为两根灯草不肯咽气,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其母快乐得一命呜呼都是。但作者的夸张并不使人感觉虚假,而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其三《儒林外史》的结构独特:它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与主要情节,而是分别由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其他人物作陪衬,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每个故事随着有关人物的出现而展开,又随着有关人物的隐去而结束。
《儒林外史》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与精神状态为中心,揭露了科举制度对士人的毒害,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与不可救药。
《儒林外史》800字读后感篇5
儒林外史刻画了众多的儒士形象,不同的儒士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特点,确实非常佩服吴敬梓,他的笔锋不是特别犀利,而是在细小的刻画中显示了人物的形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先来分析几位儒士,首先说范进,范进中举在初中就学过,还有周进也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周进在儒林外史中的出场要比范进要早先是周进中举,周进未中举之前,”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突出鲜血来。“周进在朋友的资助下费劲辛苦终于修成正果,正是对范进的同情,”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范进才得以升学,最后范进中举之后,”噫!我中了!“,接着就乐疯了。在这里,这是一个莫大的讽刺,科举制度毒害人性在这里就足以看出。再说范进中举前后他的岳父胡屠户对待他的态度,范进中举前,胡屠户”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报穷鬼,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范进中举后,胡屠户见女婿衣裳后滚皱了许多,一路低头替他扯了几时回。这前后鲜明的对比,胡屠户的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足以可见思想上的阿谀奉承趋于权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古文老师上课也曾讲过关于儒林外史的内容,根据老师的分析来读儒林外史,感觉轻松不少。比如印象非常深的严监生,为了两茎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足以见其吝啬。还有就是一些篡改,别人写好的诗作加上自己的名字,比如据公孙。匡超人的转变也是令人非常惋惜,由一开始的孝顺变为最后的虚伪,令人非常痛心。
还有就是真儒士杜少卿,其实他在一定程度上是作者吴敬梓的化身,吴敬梓也是出身算比较好,家里是书香门第,父亲因正直丢官,对吴敬梓打击较大,他看到了社会的黑暗,体会到了世态炎凉,于是不事生产,挥金如土,财务散尽之后来到南京,这与杜少卿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杜少卿轻财好义,自由不羁,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境界,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作者的理想追求。
再说一下一个女性形象,这令我佩服有加沈琼枝,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真性情的女子,追求自己的,”爹爹,您请放心。“语出来就不是一般女子,命运捉弄,又不屈于命运,即便身无分文,也不嫁于盐商,富贵如浮云,一个女子用实际行动诠释者这一道理。她具有才情,逃跑之后,以卖诗来维持生计,不免遭人白眼,但她维持着自己的尊严,丝毫不屈服于命运,逃过两次,真的祝愿她能嫁个好人家,即使平淡,守住自己的真性情。
我有点怀疑这本书是两个人写的,原因是前半部分虽然有夸张成分,但也比较贴近事实,但后半部分几乎脱离事实,比如吃人脑子的人,碰到老虎一个哈欠把老虎吓出去掉到悬崖死了,有点悬,以后研究研究。
《儒林外史》800字读后感篇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不久前,我看了《儒林外史》这部书。看完以后,我的感触很深。
《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共有五十六回,是吴敬梓写的。小说的后半部是作者在三十六岁(1736)托病辞去征辟以后陆续写成的。
《儒林外史》展示了封建科举制度下士大夫的种种心态,进儿讽刺了士人的丑恶灵魂,深刻揭露了整个封建制度的腐朽糜烂,不堪救药。吴敬梓以他的生花妙笔,描绘出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多彩的风格画卷。
吴敬梓在小说中写到的范进,周进、牛布衣、马二先生、匡超人、杜少卿的命运,并非别人的问题,而是他看到了历史的凝滞。正是借助于对科举的内心体验,因此他才极为容易地道破举业至上主义和八服制艺的种种病态。作者所写的社会俗相,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文化心理的思考,同时,更多的是作了宏观性的哲学思辨,是灵魂站立起来之后对还未站起来的灵魂的调侃。因此我们也看到了吴敬梓的小说的一个鲜明特征思想大于性格。
在《儒林外史》第一回写的是: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在争名夺利的元朝末年,诸暨县出了一个嵌崎磊落的人,此人七岁时,父亲便早早地离开了人世,他的母亲做些针线活,供给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他为了报答母亲,发奋、用功的念书。之后,成了流芳百世的名人。此人便是:王冕。
王冕自幼好学勤奋,但只因家境贫穷,读不起书。他的母亲把他叫到跟前,对他说:“儿子啊,不是我有心要耽误你,只是你父亲早早去世了,我一个寡妇人家,社么都不会。如今年岁不好,柴火又贵。我们只能靠我做些针线活勉强糊口,实在是没钱供你念书啊!如今没办法,只能让你到隔壁去放牛,每月能够赚几钱银子,还有现成饭能够吃,明日你就去吧!”王冕知道家里的难处,便答应了。
第一天,王冕便来到秦家放牛,秦老爷对母子俩十分客气,而且之后十分照顾王冕。这让他们十分感动。
王冕在休学后,并没有放下读书。他经常在有空时拿自己的工钱去书贩那里买两本旧书看看。
《儒林外史》800字读后感篇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李世民曾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利用假期我读了《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
青年作家贾飞评价《儒林外史》: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升官发财的一本教科书。从中可以看出在封建体制下,知识分子、乡绅等扭曲的灵魂,同时也控诉科举对人们的毒害。书中开头出现王冕,有王冕勤奋自学画荷花的故事,和不愿卖画给官员的洁身自好。中间出现风四老爹,结尾出现四大奇人。他们全是没有社会地位、游离于统治秩序之外的平民百姓。他们的冰清玉洁、古道热肠、淡泊明志,都与丑态百出的儒林和官场形成鲜明对照。“鲁迅对《儒林外史》的人物刻画有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儒林外史》做到了:“烛幽索隐,物无遁形,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生态并作,使彼相,如目在前”。而我认为《儒林外史》给人一种意境美,对雨后荷花的描写深入人心,运用多种人物刻画的方法,使人物的形象立体、生动、丰满。随着文化的高速发展,假论文、假作者和版权纠纷等等问题屡见弊端。此书中也透露出现代文化发展的雏形,二十一回中牛浦郎将自己的名字,加上别人的号出书。如今假广告、假产品害人不浅。封建社会中一些江湖骗子,如何使用伎俩骗人。《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中有着精彩的描述,马二先生在祠门口遇到了骗子。骗子一出场给人的印象就不一般,从外表打扮上就迷惑人,接着骗子又从一些侧面,假造自己不一般,让人更加容易相信。对于理财严监生与杜少卿也不同,严监生拥有百万资产却分分计较,弥留之时还顾虑着两茎灯草;杜少卿挥金如土,全然不在乎金钱上的分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读史可以明鉴,可以让你了解历史的兴衰,可以知道该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立足于社会。以历史来告诫自己、鞭策自己,使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同时这还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增长我们的见识,丰富我们的学识,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加完善的人。一起来读史吧!
《儒林外史》800字读后感篇8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对《儒林外史》感兴趣是从课文《范进中举》开始的。落魄时哈腰点头,中举后疯癫失魄,为昏庸无能。范进其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八股取士造成知识分子思想死板腐化,不懂变通,曲解古经,为官后不恤民情,底层生活困顿贫乏。《儒林外史》真是描写了好一幅明清风俗图!
有言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大抵是“寒窗十年苦”苦惨了,文人学子纷纷走上上路,谋取暴利。在商贾中更是形成了“重利途,甚于重名。子弟之佼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之风。深刻人心的士农工商概念渐渐动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吴敬梓对于这些人大抵都还是不喜的,评道:“资性蠢愚,心术卑鄙,货利声色之外不知其他。”功名金银终归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缥缈虚无转瞬即逝。可笑可叹,竟有无数儒生于此泥足深陷不可自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文人经商求利本无错,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牟利也要有底线,有道义,如孟子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道德沦丧、唯利是图,君子之风荡然无存、市侩之气泛滥成灾便是万万不可。
奢靡放纵的宋为富,贿赂权贵,欺压百姓的方乡绅,不学无术、装模作样的景兰江、支剑锋,吝啬至极,毫无半点文人之气的胡二爷便是万万不可有的儒林败笔。
吴敬梓笔力深厚,一杆笔好比金错刀,字字珠玑句句见骨,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画的入木三分,把唯利是图披着君子外衣的“小人”刻画的惟妙惟肖。但愿如今无人如此,知晓那水中月捞不着,镜中花摘不得的道理。
《儒林外史》800字读后感篇9
说起<儒林外史>,可能非常多人听说过,但不知道它的内容。其实它是有清代的吴敬梓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的精品,是他独特思想与艺术构思的产物。
它主要讲述了 元末明初的一段 断 考场官场趣事,用了幽默诙谐的笔触进行讽刺,鞭棘了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
不仅如此,作为一部讽刺小说,吴敬梓不是简单的直接叙述自己对人物的好恶,进行讽刺或赞扬,而是通过白描的手法,把人物的形象用他生动的语言直接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让读者自己明辨是非,这样做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作者在全书中塑造了许多读书人的形象,其中给人印象最深,也是作者最想突出的无疑是那些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书生。如进了几十年考场,后来侥幸考中又出尽洋相的周进;因为考中喜极而疯的范进;获得名利地位后就无恶不作的严大位 ; 虽为女流却热衷八股的鲁小姐等等。儒林中人为了地位,为了财富而废寝忘食地读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读完全书,虽然作者在其中列举了许多反面人物,也深刻批判了这些疯狂地追求金钱和地位的愚蠢的读书人,但除此之外也作者也列举 众多古代优秀读书人的形象 如 庄绍光、虞博士等人,以杜绍卿最为突出。杜绍卿才华超群,却蔑视八股,仗义疏财,迁居南京后,宁愿过贫寒生活而不愿征召为官。这些人构成了《外史》所写“儒林的”中坚。 所以我觉得 “文行出处”尤其“德行” 也 是全书关注的中心,这些人物形象也都被寄托了作者的人格思想 ,借这些优秀的人才来匡扶德行。在我看来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持反对意见是非常明显的 , 但他反对的也 只是“世人一见了功名富贵,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儒林外史》并无教人一定不科举,不征辟,不做官,不要“功名富贵”的意思。 只是过分的追求这些外物会造成精神上的负担,让人奔溃。他在批判这些的同时,其实也颂扬了人的德行,它作为“人生立命”的根本,时行时止,而决不为“功名富贵”和科举、征辟等所奴化、异化,成为“没品行”的人。
读完之后才发现《儒林外史》犹如一首“凄清婉转”的长歌,其内涵深微的感伤情味 ……
《儒林外史》800字读后感篇10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听说有好几个我喜欢的明星一起拍了《儒林外史》的电视剧,为了能知道这剧到底讲啥,我从昨天开始看《儒林外史》,今天把两个著名的片段都看了,一个是《范进中举》,另一个是 《临死前的严监生》。
范进么,没啥说的,五十多岁才走运,当了官之后还给人出馊主意,把他列为反面人物真是一点都不冤。
严监生这边,却让我觉得十几年前学的课文简直是在他。
文章确实是原文,但是选择这个片段的编书人一定是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否则为什么要断章取义,专门截取这一段来突出严监生的“吝啬”呢?
严监生的哥哥霸道又小气,一头猪也要霸占,无本的利息钱也要收来, 于是惹了两个官司来,自己却又躲起来,官吏只好去严监生家要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严监生没法子,只得听从妻子的两个哥哥给的主意,自己出钱解决了这两个官司。后来严监生的大老婆发丧,严监生哥哥这边竟无一人来吊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严监生对老婆很好,即使老婆过世了,也还是很照顾两位大舅子,连扶正小妾都要两位大舅子的首肯。
之后便是严监生之死了。
严监生一直受哥哥的欺压,但是自己为人从不失礼,也没有苛待过别人,治理产业又是尽心尽力,一直到他病危之前,我并没有看出他哪里“吝啬”了?而这种“吝啬”又真的值得我们大书特书地嘲笑么?之前有个侦探小说家说,一件事情如果听起来很不合常理,那它一定是有问题的(比如微博上爆出的新闻常在几天后突然反转)。虽然现在我发现这个作者本身也有问题,但是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关于伸出两个指头的含义,百度百科上有另外一种解释,我也不知道对不对,姑且放在这里。
看了已经快十分之一之后,百度了一下已经拍完的电视剧,发现剧情跟原著很不一样,甚至可以说完全不相干,只是借用了名字而已。不过也许我会为了看我喜欢的几个明星而追看吧。。。
剧中主人公是范进,设定的籍贯是安徽全椒,这其实是吴敬梓的籍贯,书里的范进是广东人,剧里倒变成安徽老乡了。
话说书中故事的主要发生地都在广东,书里也常用广东方言,但是百度百科的吴敬梓生平里提到他主要是在江淮一带活动,可他怎么会对广东如此熟悉呢? 又是一个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