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学习心得 >

2019孔繁森殉职25周年心得体会感想5篇精选

时间: 庄宇21208 分享

  他将一腔热血洒向高原,一生是清贫的,也是富有的;他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3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采集水样,解决饮水问题;他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跑遍98个乡,行程达8万多公里。1994年的今天,孔繁森殉职,时年50岁。致敬!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孔繁森殉职25周年的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2019孔繁森殉职25周年心得体会感想5篇精选

  2019孔繁森殉职25周年心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他献身的雪域高原没有忘记他,历史没有忘记他!”看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孔繁森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他曾经的同事、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人大副主任李玉建难掩激动。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孔繁森把九旬老母和3个未成年的孩子托付给身体虚弱的妻子,毅然表示:“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

  俗话说:“喝水不忘挖井人”。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孔繁森的名字再次在群众耳边响起,这位为党和国家事业而奉献一生的“先锋”,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同事的怀念,党和国家的尊重。孔繁森带给雪域高原的是温情,更是一腔热血;是坚毅的心,更是艰苦奋进的精神;铭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这些优良的品质感染着同事,更让群众记在心里。

  作为党员干部,要有坚忍不拔的品格,遇到困境,要勇于克服,战胜困难;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要以行动来证明自己,对党忠诚、爱党、敬党,服务群众;要立足自己的本职岗位,踏实肯干,实事求是,恪尽职守,为党和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敢于奉献,乐于奉献。人民的强大才能让国家强大,去偏远的地区献身事业,改变偏远地区落后的情况,带动地区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思群众之所虑,做群众之所想,将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将群众记在心间,挂在嘴边。作为党员干部,要有“为大家、舍小家”的献身精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的不断强大。对于党员干部,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理论修养、作风精神。要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要有“榜样意识”“先锋意识”,事事我在前,时时我向前。贴近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2019孔繁森殉职25周年有感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景颜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参观学习,并组织召开座谈会。徐景颜强调,要深入挖掘孔繁森精神的深刻,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全面开创新时代聊城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杜昌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升勤,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刘国强参加活动。

  徐景颜一行首先来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馆前广场,仔细查看场馆配套设施建设情况。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市委党史研究室负责人分别作了发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徐景颜在听取大家的发言后指出,孔繁森同志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涌现出来的模范党员和优秀领导干部,是当代领导干部的楷模,是聊城人民的光荣和骄傲。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指示要求,充分运用好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等资源,进一步发掘和诠释孔繁森精神蕴含的红色基因密码,用更加鲜活生动的孔繁森精神来培养干部、教育干部、塑造干部,为聊城的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徐景颜强调,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繁森精神,要学习孔繁森同志对党忠诚、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觉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聊城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强化宗旨观念,提高服务水平,聚焦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要学习孔繁森同志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良好作风,牢记职责使命,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以务实担当的作为,推动新发展理念在聊城落地生根,努力提高聊城的综合实力、竞争实力和发展水平。要学习孔繁森同志严以律己、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 正确看待权力、谨慎使用权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2019孔繁森殉职25周年体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是他赴藏时的壮志豪言;“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是他奉献高原的座右铭;“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事业重如冈底斯山”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献身的雪域高原没有忘记他,历史没有忘记他!”是他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历史印记。他就是孔繁森。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孔繁森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他自觉以党和人民的需要为己任,两次进藏工作,在雪域高原奋斗十个春秋。他的风骨,化作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不断砥砺阿里儿女在新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79年,他告别年逾古稀的老母、体弱多病的妻子和尚处幼年的孩子,在海拔4700多米的西藏自治区岗巴县一干就是3年;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领养了地震灾区的3个藏族孤儿,并隐姓埋名先后3次为他们献血900毫升;1993年春天,赴任阿里地委书记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1994年11月29日,在带队赴新疆塔城考察时,孔繁森不幸因车祸殉职,时年50岁。在整理遗物时,只有两件:一是他身上仅有的8.6元钱,二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孔繁森从部队到地方,从鲁西到阿里,踩出一条闪光的人生轨迹。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把毕生精力都放在了人民的身上。他是温情履职、心系群众的人民公仆;他是忠诚担当的基层守望者;他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实践者。他用平凡而短暂的一生,生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他把鲜血和生命献给雪域高原,献给党和人民,留下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孔繁森精神”。这一精神超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个历史节点上,我们更应当深入挖掘“孔繁森精神”的深刻,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融汇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基因与血脉,凝聚成推动实现中国梦日土篇章的持久动力,在雪域高原上慷慨高歌、不断向前。

  2019孔繁森殉职25周年感想

 

 他两次进藏,在党的召唤面前,在人民需要的时候,他都挺身而出,将一腔热血甚至于生命,奉献给了藏区人民。他就是西藏自治区原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他以自己的生命,在西藏铸起了一座无私奉献的丰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他参军、入党,后来转业到地方工作。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欣然赴藏。进藏后,他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3年,孔繁森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山东离开岗巴时,藏族同胞依依不舍地含泪为他送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西藏工作,孔繁森深深爱上了这片壮丽、神奇的高原,还有这里的人民。1988年,山东再次选派进藏干部,孔繁森第二次赴藏工作。进藏后,孔繁森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到任仅4个月,他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为结束尼木县续迈乡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多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群众解决饮水问题;在了解农牧区缺医少药的情况后,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工作之余就给农牧民群众认真地听诊、把脉、打针……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面对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为寻找阿里的发展优势,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行程8万多公里。在孔繁森的努力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正如孔繁森在一首诗中所写,他把自己一颗火热的心献给了西藏高原,献给了党的事业。

  2019孔繁森殉职25周年学习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一直坚守这份初心,践行这份使命。回顾他的过往,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能从中体悟到那份忠诚坚定的理想信仰,那份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那份开拓进取的优良作风,那份心怀人民的公仆情怀,那份清正廉洁的高尚品格。

  在奋斗的征途上,有艰难险阻的考验,有公与私的选择……由于坚定了初心,孔繁森经受了各种考验,做出了无愧于优秀共产党员的壮举。他留下的那句话,已经成为党员干部共同的精神财富:“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咱是党的人,咱得给公家办事啊”

  忠诚干净担当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应当具备的政治品格。忠诚是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落实到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坚守中的勇气和担当。孔繁森曾做出的重大选择,尽显他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

  如果一个结婚成家的男人,父亲70岁,母亲78岁,妻子身体不好,三个孩子尚在幼年,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自农村种地生活,但组织上决定调他去西藏工作五年,这个时候他该如何抉择?面对党和人民的需要,面对组织的号召,孔繁森毅然承担起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做出了必然的抉择,服从大局,把对家人的爱升华为对国家、民族、人民的大爱与对党的绝对忠诚。

  1979年4月26日下午,孔繁森和15位聊城籍援藏干部踏上西去的征程。起初,孔繁森进藏是作为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选调的;报到后,地委领导通过考察,决定改派他到条件更加艰苦的边境地区岗巴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兼检察院检察长。岗巴海拔比日喀则平均高出几百米,含氧量不足50%,比日喀则还低15%左右,但孔繁森毫不犹豫地回答:听从组织安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二次进藏同样是考验。上级让孔繁森作为山东省援藏干部的总带队再次进藏。一边是87岁、瘫坐在轮椅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母亲,正处在升学节骨眼儿上的三个孩子,一边是比在内地更加艰辛的工作岗位,他该如何抉择?尽管有过犹豫,尽管很多人并不支持他去,但孔繁森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做出了再次赴藏的决定。他对别人讲:我二次进藏,完全是个人自愿和对藏族人民的感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孔繁森觉得对不起家人,不知如何对妻子说明这次选择的理由,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愧疚。他最放不下的是母亲。要走了,孔繁森默默地站在母亲身旁,轻轻梳理着母亲稀疏的白发,然后贴在老人的耳旁,声音颤抖地说:“娘,儿又要出远门了,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要翻好几座山,过好多条河。”“三儿啊,咱不去不行吗?”年迈的母亲颤巍巍地抚摸着他的头问。“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咱得给公家办事啊。”孔繁森的声音哽咽。“那就去吧,俺知道公家的事误了不行。多带些衣服、干粮,路上别喝冷水……”孔繁森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扑通”一声跪在母亲面前,流着眼泪磕了一个头,恋恋不舍地踏上远去的征程。

  “我在哪里发生不幸,就把我埋在哪里”

  面对高海拔环境,面对恶劣的气候和复杂的交通,孔繁森不仅对身体所受的损伤无所畏惧,而且甘愿冒着随时可能遇到的生命危险,知重而担,知难而进,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支撑下,不惧艰险、不怕牺牲,勤勉工作。

  岗巴县海拔4700米,空气含氧量少,下一次乡要一个多月,到最远的乡村需要走十天,有时一天也找不到一个村子。孔繁森像县里干部一样,吃糌粑、喝酥油茶,一开始并不习惯。由于缺乏维生素,他出现了头发脱落、口腔溃疡、嘴唇开裂、指甲变软、体重下降等情况。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孔繁森融入藏区工作生活的脚步。在给友人的信中,孔繁森写道,原来打一担水要休息两次,后来到400米外打水,可以一次挑到家。

  从进藏第一天开始,他就把这片土地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参加藏语培训班,认真听,卖力读,很快掌握了32个藏文字母和当地常用会话。他克服高原反应,学会了骑马,很快适应了藏区的生活方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89年11月,孔繁森在驱车下乡检查工作途中发生车祸。他在病房躺了十多天,还未完全康复就提前出院。在把别人送他的水果和营养品都送到敬老院后,他便带领考察组到北京、重庆、杭州、合肥等地的16所中学看望藏族班学生。病痛折磨着他,可他全然不顾。由于这次车祸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孔繁森留下了脑震荡后遗症、右眼成像重影、颈腰损伤的终身残疾。

  1994年2月,一场50年不遇的暴风雪,让还没解决温饱的阿里雪上加霜。雪灾增加了数以万计的灾民,五十多万头牲畜冻饿而死,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亿元。孔繁森带领工作队踏着齐腰深的积雪,深入受灾最严重的革吉、改则两县,把每户牧民的受灾情况一一记在笔记本上,挨家挨户地走访牧民、分发救灾物品和救济款。27日凌晨,孔繁森感到心跳加快,胸闷气短,天旋地转。有高原生活经验和医学常识的孔繁森,预感到死神的临近。他艰难地支撑着身体,在笔记本上给同行的小梁写下了遗书,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在哪里发生不幸,就把我埋在哪里。”

  一般人经过一次危难就会后怕不已,一生谨慎,孔繁森却历经危难志不移,越是艰险越向前。他干事创业、造福群众的初心,从未动摇和改变。据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回忆,他和孔繁森两次见面,都听他说过“活着就干,死了就算”的话,而第二次离孔繁森殉职只有四个月。在艰险的工作生活环境下,孔繁森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随时做好了为人民牺牲一切的思想准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群众的需求了如指掌,一步一个脚印地为群众办事

  看到阿里的落后状况,孔繁森心急如焚。怀着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他搞调研,做规划,用务实之心、谋事之心、创业之心,推进阿里的稳定和发展。在阿里,孔繁森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县乡度过的,每一次少说也要十天八天。饿了,他们就吃一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一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路不通就骑马,马过不去就步行。长时间骑马下乡,腿都磨破了,裤子和血肉都粘在一起。不到两年时间,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行程8万多公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孔繁森下乡有“四必到”:必到敬老院,必到学校,必到边防哨卡,必到贫困牧民家庭。抗击雪灾时,孔繁森到达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坚持走访最偏僻的受灾户。小梁劝他,情况也摸清了,受灾情况也录像了,回去向自治区汇报就行了。你身体这么差,那些救灾粮款让其他人送去就行了。孔繁森却说,这么大的雪灾,我们不去,群众就会认为党和政府不管他们了!救灾物资到,和人到是不一样的!就算有一个人在那里,我也要去看他,让他知道,党和政府在关心着他,在和他一起跟自然灾害作斗争,让他感到今生今世的幸福,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阿里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相邻,地处反分裂斗争最前线。孔繁森作为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为国家安全和边境安定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他跑遍分区每一个边防哨卡,为军分区解决巡逻车辆不足问题,为无人区哨兵送去新鲜的牛羊肉、蔬菜、录像带和卡拉OK机,处理缺少执勤马匹、牦牛和烤火用的牛粪的问题,为巴尔兵站建立投递点,为20多位官兵和家属解决生活困难。他制定并部署实施阿里双拥规划,全地区军政、军民、民族团结出现崭新局面,日土县、札达县、军分区分别跨入双拥模范县和双拥先进集体的行列,使阿里地区双拥创建工作实现零的突破。

  西藏的老人是他的老人,西藏的孩子是他的孩子,西藏的土地是他的家乡

  心忧百姓,亲民爱民。孔繁森在行动中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拉萨市的56所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他走访过48所。每次下乡,他都带着小药箱,自费购买高原常见病治疗药品。工作之余,他为缺医少药的农牧民送医送药,每年在这上面的花费有几千元。尽管这些对整个藏区人民的医疗需求来说是杯水车薪,可对每一个病人,往往关乎健康和生命。有一次,孔繁森通过吸痰救活了一个叫仁青的小男孩。1979年3月7日出生的仁青,如今在岗巴县昌龙乡乃村务农。

  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发生地震,孔繁森在指挥抗震现场连续奋战七天七夜。在直孔区羊日岗乡齐马卡村,他领养了三个失去父母的藏族孩子。生活实在困难,但他既不想给组织添麻烦,又不忍心向家里要钱,就来到西藏军区总医院,化名“洛珠”三次卖血900毫升,领到营养费900元,用于孩子们上学和改善生活。如今,他收养的孤儿已成人成材。

  孔繁森的殉职给阿里人民带来莫大悲痛。他把自己当公仆,却被阿里人民称为“活菩萨”。在西藏,“孔繁森式的干部”至今仍然是群众对人民公仆的最高称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咱不能沾公家的光”

  坚持原则是孔繁森做人做事的准则。有一次,阿里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柴腾虎陪孔繁森到基层去,在门口碰到一个人满脸堆笑地拦车。孔繁森面色冷峻,让司机开车照常前行。柴腾虎很是纳闷,平时一向和蔼可亲的孔书记怎么这么严肃?一打听才知道,那人是个包工头,想承揽阿里的某个工程项目,前一天找到孔繁森的办公室,掏出5000元钱,想让孔繁森给有关部门打个招呼,让孔繁森批评了一顿,装钱的信封也被扔到门外。

  本家老乡孔祥茂一直想开个门诊,由于缺少行医资格,想找孔繁森找人特批,多次上门送礼恳求,孔繁森拒收礼品,严词拒绝,说人命关天岂能儿戏。后来,孔祥茂贪图钱财非法接生,造成医疗事故,痛哭流涕地跪在孔繁森面前,求他向有关部门说情,以逃避法律责任。孔繁森严肃批评了他,为他下了碗面条,看着他吃下,劝说他主动到有关部门投案自首,接受处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严治家,立德树人,是孔繁森一直秉持的信念。在莘县时,县委通信员发现孔繁森儿子孔杰的作业本和笔用完了,就从机关仓库里领出稿纸、圆珠笔、墨水,给孔杰拿去用。孔繁森发现后教育儿子说:“你缺啥我给你买,咱不能沾公家的光。”趁孩子还没用,赶紧给送了回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孔繁森给女儿孔玲的信中可以看出,他对孩子严格的要求和细腻的关切。1993年12月2日,他在信中说:“要注意节约,咱不是怕花钱,主要是要养成节约美德,千万不要和同学比吃比穿,要知道全国还有不少县因财政困难发不出工资,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部分群众温饱问题没有解决。”1994年1月16日,他写道:“你们几个小姊妹(孔玲同宿舍的女孩)记住:一要把学习搞好,二要带着书回家,三是路上注意安全,四是回家后要谦虚,五是帮父母多做点家务,六是不要买什么东西回家。”殉职前,孔繁森在新疆考察工作之余,给孔玲和同宿舍的同学,每人买了一顶维吾尔族小花帽和一条丝巾,这几个孩子多年都叫他“孔爸爸”。这些没来得及送出的礼物,凝聚着他博大的父爱。

217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