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抗疫前线的英雄事迹观后感800字5篇
2020抗疫前线的英雄事迹观后感800字5篇
在疫情面前,他们义无反顾,冲到疫情最前线,他们是最美的英雄,加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抗疫前线的英雄事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欢!
抗疫前线的英雄事迹(一)
武汉战疫一线,巾帼不让须眉。女医生、女护士、女警察、女干部……她们的身影闪耀在抗疫前线每一个阵地上,用特有的温柔和细腻,给患者带来温暖、给人们带来慰藉。
医疗队里的“专家妈妈”
深夜,火神山医院依然灯火通明,这里是与病毒决战、与时间赛跑的战疫前沿阵地。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中,5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党员突击队”格外引人注目。陈萍是专家党员突击队中唯一的女性,也是最年长的,医疗队里的年轻队员都喜欢叫她“专家妈妈”。作为国内第一批感控专家,她在传染病感染控制方面有着丰富经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此次武汉抗击疫情,她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确保“零感染”,把队员一个不少带回去。为此,她将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带到一线,建成了防护监测“天眼”,时刻观察医护人员进出病区流程是否规范,不放过任何可能导致问题的隐患。
有一次,守在监控器前的陈萍发现异常:一名护士从污染区出来,站在原地不动,有点不知所措。陈萍通过语音问她发生了什么情况,她没有说话。通过反复沟通得知,这名护士因过于疲劳发生了呕吐,口罩里面的呕吐物让她非常难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陈萍立刻对她说:“不要慌,你慢慢地转过身去,看墙上的流程一步一步脱掉防护服,动作尽量轻柔,赶快出来。”在陈萍指导下,她最终脱掉防护服,最后才把口罩打开。陈萍看到她的眼睛红了,告诉她:“不用担心,虽然呕吐了,但是脱衣过程很规范,不会感染的。”这名护士这才安心地去洗澡间。
陈萍像妈妈一样爱队员,队员也像爱妈妈一样爱她。
一天深夜,忙碌了一整天的陈萍从火神山医院走出来的时候,下起了雨。一名护士见陈萍没带雨衣,就把自己的雨衣脱下来递了过去。陈萍于是搂着这位护士一人一只袖子穿上雨衣,并肩走向雨中的大巴车……
让方舱患者乐观度过每一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月5日凌晨2点,距金银潭医院仅一街之隔的东西湖区武汉客厅方舱医院B舱内,民警张锦星和她的搭档正在病床间的走廊上轻声巡视,生怕吵醒熟睡的病人。22岁的张锦星是武汉全市方舱医院中最年轻的执勤民警,也是方舱内仅有的两名女警察之一。“好多患者都把我当女儿一样看待。”张锦星笑着说。
2月6日晚,接到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分局征集方舱医院核心区执勤人员通知后,张锦星立刻拨通了父母的电话:“我想报名参战。”妈妈比较担忧,但爸爸沉默片刻后表态支持,他送给女儿几句话:“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风雨兼程。” 一夜无眠,天亮时,她郑重地递交了请战书:“此次入驻方舱的决定是责任使然……我也想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让青春发光,奋战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我第一天进舱,就和很多女患者混熟了。”张锦星说。患者熊女士为张锦星点赞:“每次我们拜托她买东西,她都是自己先行垫付,而且对我们几乎是有求必应。”
执勤时,她看见一个老婆婆哭得非常伤心,医护人员正在安慰她。她走上前一问,了解到婆婆的老伴因为新冠疫情病情加重去世了,她没办法送他最后一程。张锦星就和护士一直陪着她、劝慰她。
“渐渐地,我和很多患者都成了好朋友,我们一起聊天,还会和他们拍自拍、拍短视频……我会以当下比较新潮的方式,让病人排解压力,乐观地度过在方舱内的每一天。” 张锦星说。
隔离病房里的“临时妈妈”
3月3日上午10点半,随着音乐响起,武汉儿童医院内科楼18楼病区一下子热闹起来,孩子们都从病房里跑了出来,在病区的走廊做起早操。孩子们的“临时妈妈”周丽在一旁边引导做操边纠正孩子们的动作。
在武汉儿童医院,由于不少患儿的父母、家人也被感染,需要隔离或住院治疗,一些孩子只能独自住院。这个病区里,就有十来名没有家长陪护的小朋友,他们年龄从5岁多到14岁不等。为了照顾这些孩子,病区专门成立了由7位高年资护士组成的陪护组,周丽是陪护组组长,也就成了这群孩子的“临时妈妈”,不仅要监测患儿病情,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辅导作业。
40床的飞飞是病区里最小的患者,只有5岁多,还在上幼儿园。刚来这里时,由于爸爸妈妈也被隔离治疗不能来陪护,孩子非常不安。谁跟她讲话她都不理睬,药也不吃,情绪激动了还会发脾气,摔手里的东西,让护士们伤透了脑筋,大家为她费了不少心思。
周丽对飞飞一直保持着耐心,飞飞不说话,她就坚持每天跟飞飞聊天;飞飞想吃糖果,她下班后就到处找糖果店给飞飞买糖。慢慢地,飞飞打开了心扉,不仅乖乖地吃药,还主动跟周丽分享起跟妈妈出去玩的经历,拿起画笔画起了小猪佩奇,再也不哭闹了。
3月2日,是飞飞的生日,周丽和同事们又张罗着给她举办了一个小小的生日祝福仪式,让飞飞开心极了。“我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们的妈妈虽然不在身边,但爱和关怀不能缺失,能够当他们的临时妈妈,我感到很快乐。”周丽说。
“无疫社区”是我最大的节日心愿
“我们社区3864户中只有5例确诊,其中3例已出院转入隔离点。”谈起如今的社区防控形势,武汉市汉阳区龙阳街芳草社区党支部书记杜云兴奋地说。
社区防控总体有序,杜云将之归结为一个“早”字。过年期间,杜云就发动社区内有医护工作经历和医学知识背景的居民,建立“居民问诊”微信群,线上为居民答疑解惑。
“当时社区有居民感冒发烧来社区咨询,我是全科医生出身,又看了不少医护人员如何在家救治的帖子,就开导他们先在家观察,并告知如何用药。”杜云说,随着前来咨询的居民越来越多,她便考虑将辖区医务人员都纳入居民群里,如今群里已有6位医护人员和一位心理咨询师,一对一辅导居民在家防疫。
用好辖区资源,释放了社区自治潜能。“当时有11名居民出现发烧症状,通过在线居民问诊在大年初四前后先后退烧。”杜云说。
考虑到社区有4个出入口,人员进出杂乱无章,杜云和社区干部讨论后,早在2月6日便只留一个出入口进出。如今回头看,严控进出大大降低了社区居民被感染的风险。
这两天杜云开始忙着筹备为社区女同胞在线上过“三八”妇女节的活动。“往年这一天会和辖区妇女在社区开展各种活动,今年我们把活动搬到线上,让大家也能开心过节。”杜云说,自己最大的节日心愿就是社区早日成为“无疫社区”,居民都能健康平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感觉自己浑身都是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今天由于医院要改造,我们连夜将医院的物资进行了转移。”3月5日晚上9点半,刚从武汉市第三医院回来的李珊珊说。当天上午9点,李珊珊就到了医院,一直忙到晚上9点。清点医用物资、登记、搬运,年过五旬的她不觉得累,“我感觉自己浑身都是劲,只希望疫情早点结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春节前夕李珊珊的两个同学突然“失踪”。多方打听后才知道,他们感染新冠疫情住进了ICU。李珊珊心里很难过,她暗暗下了决心:“我一定要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医生护士,帮助他们就是帮助在生死边缘的患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报名去做志愿者是瞒着丈夫和儿子的,主要是怕他们担心。”李珊珊笑着说,一开始她在朋友圈发做志愿者的照片都是屏蔽家人的。朋友看到了,告诉了丈夫。武汉市第三医院每天接收的捐赠物资都由她清点和记录,有的时候还要帮着给国内外捐赠者写感谢信。由于她有在媒体工作的经验,擅长拍照,志愿者团队还邀请她去拍照,做宣传。“小伙伴们都很体贴我,不让我干重活。”她说,但有时候遇到物资很多而人手不够的情况,她也会上去搬运和分发。到现在,她已与家人一个多月没见面了,“我每天通过视频报平安,期待胜利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抗疫前线的英雄事迹(二)
3月的武汉,春花初绽枝头,恰似战“疫”前线那一张张最美的笑脸。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她们原是父母眼中乖巧可爱的女儿、丈夫眼中温柔贤惠的妻子、孩子眼中和蔼可亲的母亲。一声令下,转身成为无畏的战士,毅然投入这场惊心动魄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三八”国际妇女劳动节来临之际,各条战线上的妇女同胞正以战斗姿态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湖北,数十万名女性医务工作者在战“疫”打响的第一时间就全部投入救治一线,与时间竞速,与病毒赛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武汉雷神山医院医学检验科值班人员合影(3月4日摄)。在武汉雷神山医院里,有一群“侦察兵”,他们就是医院的检验团队,团队成员中,女性占了半壁江山。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全国其他地区,广大女医生、女护士构成“白衣战士”的中坚力量,很多护理团队中女护士比例超过90%;
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女社区工作者、女民警、女党员干部等巾帼英雄纷纷挺身而出,撑起疫情防控“半边天”。
武汉市江岸区永清街道仁义社区党委副书记李娟娟(左)探望独居老人程春英(2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战“疫”危险前线,巾帼力量顶天立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发扬爱国奉献精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以行动建功新时代”,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成千上万个巾帼英雄无不时时生动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妇女工作提出的要求。她们以忠诚与坚韧英勇奋战,谱写出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巾帼报国之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总有一种巾帼担当,挺身而出、无所畏惧
武汉告急!湖北告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闻令而动,来自全国各地的4万多名医护工作者驰援湖北,战斗在抗疫最前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脱我旧时裳,着我战时袍。
1月28日下午4点,K457列车进入湖北孝感站。空荡荡的站台上,只有一个女子下车的身影——湖北航天医院普外科护士梅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是一个自愿返岗增援的壮举。为了这次特殊而艰辛的“上班”,她一个人辗转三地、行程千里。从江苏昆山到安徽合肥,又辗转到离孝感较近的河南信阳……
原本在疫情期间不得于湖北省内停靠的火车,破例为一名护士在孝感站停车开门。一天一夜的辗转返岗之路也曾令梅定感到害怕,但她心中充满了坚定。“身为一名护士,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疫情当前,就是我们挺身而出战斗的时候。”
以忠诚赴使命,秉初心显担当。
“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最早判断坚持上报拉响新冠疫情警报;国家援湖北医疗队北京医院肾内科主任毛永辉,脸上压痕恰似“天使勋章”;火神山医院建设项目钢结构施工部分“主心骨”胡晓红,通盘协调处理图纸、技术、物资、现场等工作,日夜守在工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采访(3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告别丈夫“相聚战‘疫’结束时”,告诉孩子“妈妈去打怪兽了”,安抚父母“防护好就不用怕”……这些在家里的贤妻、良母、孝女,就这样坚决地踏上抗疫战场。
“不是英雄的妹妹,是英雄兄妹。”一句网友的评论,让人们对杜富国、杜富佳兄妹肃然起敬。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多次请战终获批准后,来不及与家人告别,贵州省湄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杜富佳,加入贵州省第八批援湖北医疗队赶赴武汉。
身为一个“90后”,绑着一个冲天辫,杜富佳的脸庞仍透着一股稚气。岗前培训时,一位资深护士不禁感慨:“好小的一个娃娃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培训结束后,她往杜富佳的书包里塞满了零食,边塞边说:“你们小娃娃不是最喜欢吃零食,都拿着多吃点。”
英雄,不分年龄,更不分性别。
“哥哥在雷场上喊出的那句‘你退后,让我来’,一直在我脑中回荡,给了我满满的正能量。”杜富佳说,“哥哥的这种精神,一直鼓舞着我,让我一直坚守到现在。”
如今,杜富佳早已适应了身着防护服、穿着尿不湿的工作环境,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重症病房里为抢救护理患者不舍昼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柔肩亦担重任,巾帼不让须眉。
同样是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73岁的李兰娟院士已经在一线战斗了一个多月。
“这场战役不成功,我们就不撤兵!这次我来当一个医生,尽快解除危重病人的痛苦。”2月2日凌晨,她带着来自感染科、重症监护室的精兵强将以及最先进的仪器设备,从杭州专门赶来救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武大人民医院东院的患者大多是重症及危重症病患,李兰娟每天只睡几个小时,时刻为最需要的病患奔走、操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李兰娟院士在杭州接受记者采访(1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面对忙里忙外比自己还要年长4岁的李兰娟院士,一位60多岁的梅婆婆出院时,满含热泪鞠躬致谢:“感谢你们帮助武汉人!一定要多保重身体,还有很多病人需要你们!”
总有一种巾帼奉献,温暖他人、点亮生命
虽在“强制休息”,张继先电话中仍细细过问着病人的治疗方案和恢复情况,信号不好时,还得扯着点嗓子,房间里回荡着因长期熬夜而沙哑的声音。
54岁,约莫1.6米的个头,身子瘦小但性子很急,“疫情上报第一人”、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继先,常被同事唤作“继先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自疫情发生以来,这位科室里的“兄长”从未停下脚步。作为呼吸内科主任,她每天要对上百位病人查房制定诊疗方案,晚上经常通宵抢救,一大清早又开始新一轮的查房。对风险大的病人,有时她甚至关起门来抢救,不让太多人介入。
“疫情发生初期还能住在家里,后来就住到了医院旁边的宾馆,一来方便与家人隔离,二来病人有情况可以及时赶到。”提起家人,张继先湿了眼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每年过年那顿团圆饭,一大家子都是迁就我的时间,但工作起来只好将他们忘了,我只能一心扑在这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谁人心中没有牵肠挂肚,只因为心中深埋着更深沉的大爱,才毅然选择了风雨兼程,在疫情第一线站成最柔弱也最坚强的堡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风景秀丽的东湖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是这场战“疫”的主战场之一。对在医院急救中心工作15年的护士郭琴来说,这一次是她人生遇到的最大挑战。
武汉雷神山医院医学检验科执行主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主任技师谢文在实验舱里工作(3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由于感染病人多伴随发热、呼吸困难、乏力,她和同事要24小时近距离给予吸氧、喝水喂饭、伺候大小便,还得经常帮助病人变换体位。
“每一次近距离的接触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稍不留神,就会中招。”起初,人手短缺,防护用品紧张,为照顾好重症患者,郭琴每天自觉工作10小时以上,24小时连轴转也是常事。悉心的照料下,她帮助了百余名新冠疫情患者转危为安,可自己却不幸在工作中感染了病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不是英雄,但也绝不当逃兵。”经过治疗,恢复健康的她主动重返隔离病区,重新穿上那熟悉而厚重的三级防护隔离装备。
曾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返岗医护人员蔡桃英、杨丽、张晶、栾佳文(由左至右)在武汉市汉口医院合影(2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看我站在那里,病人心安。”在自己躺过的隔离病床前,郭琴护理着新的病人,“我的出现,即使不说什么,对病人也是鼓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武汉血液中心的中国医学科学院CPnCoV项目组,康复病人、来自汉口医院的护士蔡桃英在捐献血浆(2月17日摄)。她在2月22日重新返回医院上班。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柔情似水的关怀,抚慰了多少颗焦灼不安的心。
1月24日,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宋彩萍来不及吃一口摆上桌的年夜饭,接到命令,紧急出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宋彩萍鼓励大家奋勇努力,战胜疫情(2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临别时,16岁的儿子两眼含泪,用双臂紧紧地把宋彩萍搂在怀里。
到了武汉,宋彩萍“脑子不停转,电话不停响”,从静脉穿刺到标本采集,从气管插管到喂饭服药,从诊疗到与老年患者拉家常……她像是个“永动机”,一忙起来就顾不上自己,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为了纾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她用手势传达问候,在防护服上画笑脸。“防护服是冰冷的,但我们的心是热乎的。只要用心去关爱,哪怕隔着厚厚的防护服,患者也能感受到我们深深的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虽然看不到你的模样,但我记住了你照顾我的样子。”一位患者感动地写下这样一句话。
她们,缺席家里的团圆,与“疫魔”对抗,只因那是生命的嘱托。
她们,并非百毒不侵,却以身筑墙,构筑起普通人与死神之间坚实的屏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有事叫我!”这是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生夏思思的口头禅。1月的一天,下夜班后明明可以回家休息的夏思思,听说有位70多岁的老人病情加重,又返回医院参与救治。
“当时这位病人已经高度怀疑是新冠疫情,思思也知道,可她依然选择回来战斗。当时医院、医护人员都进行了准备和防护,她却被感染了。”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邱海华哽咽着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月19日,夏思思突然感到乏力,并出现发热症状,很快住院治疗。2月23日清晨,与病魔顽强搏斗了一个多月的夏思思,生命的刻度定格在了29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总有一种巾帼力量,坚韧不拔、奋战到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是一张折痕累累的疫情防控临时通行证,大红印章旁印着这样几个字——“车牌号:自行车”。
农历正月初七,沿途客车停运。24岁女医生甘如意从湖北公安县斑竹垱镇老家出发,带着老家政府开具的通行证,骑着自行车赶回工作的武汉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范湖分院。
风雨中飞驰,黑夜中独行。300多公里,这个年轻女孩靠着“走一段,少一段”的坚持,终于回到熟悉的乡亲们身旁。“我只是想让村民放心,为了尽快回到工作岗位,我什么都可以不顾。”
白衣为战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万千巾帼坚守岗位,用细致与耐心挽救回一个个宝贵生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直战斗在重症一线的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周琼教授在她负责的病区(2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实施呼吸机试脱机,保持气管插管给氧,“人工肺”管道撤出血管……一系列紧张忙碌操作后,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一位危重病人2月底成功撤离“人工肺”系统支持,转入普通病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堪称救治奇迹的背后,离不开一支平均年龄仅有26岁的“红色娘子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被视为续命神器的“人工肺”系统,每分钟转速达两三千,仪器精密操作复杂。“红色娘子军”24小时不间断观察机器转数与流量、氧气瓶余氧状态、调整抗凝药剂量及速度,牢牢守住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工作强度很高、心理压力很大,可一分一秒都是生命的等待。”护士管志敏说,为了挽救生命,再辛苦也值得。
身躯虽柔弱,坚守若磐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北京协和医院驰援武汉的135人护理团队中,八成是女同志。面对护理难度和强度已经远超北京协和医院ICU的武汉战场,她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主动与清醒患者沟通交流,用温暖的话语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病房内,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医护人员在病床旁查房交班(2月11日摄)。北京协和医院驰援武汉的135人护理团队中,八成是女同志。新华社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即使是混乱不清的言语,也是我们非常期望听到的。这一声声呼喊,代表了生的希望。”护士王汐嬅说。
点滴微光,汇聚璀璨星河。亿万妇女同胞迸发出温善而坚毅的光芒,穿透疫情阴霾,激荡前行力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方舱医院里,女志愿者用清脆甜美的声音播送新闻和通知,女护士带领病人跟随音乐跳起广场舞,温暖的话语、欢乐的舞蹈,传递着战胜病情的决心与希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小区门口前,女社区工作者发挥女同志的优势,家长里短讲道理、设身处地做劝导,站岗值守、消杀防疫,筑起联防联控的铜墙铁壁;
武汉西城壕社区网格员曹岚英(右)为居民测量体温(2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万家灯火中,女民警巡逻执勤、日夜值守,劝导不聚会、少出门,夯实大小家园的安全防线……
在广西南宁东站,南宁铁路公安处女民警花子惠(左)将自己创作的疫情防控宣传漫画送给乘客(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一个个靓丽身影,一道道前行之光。
击鼓催征紧,荆楚战未休。当前,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广大巾帼英雄发扬连续奋战精神,持续坚守在战“疫”第一线——
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来自武汉市东西湖区公安分局的民警张锦星(右)与同事刘晨在进方舱前向同事敬礼(2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穿上防护服,带上护目镜,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的200多名医护人员连续40多天日夜坚守,不懈奋战。急诊科主任艾芬和同事们没时间担心自己安危,顾不上照顾家人周全,“大家都想着多一点时间,多一次坚持,就能多救一个病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两次请战,24岁的佘沙成为四川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里年龄最小的队员。汶川地震时,她是受援者;如今武汉战“疫”,她成为了驰援者。作为一名汶川人,佘沙说:“汶川地震时,全国各省区市都来援助我们,现在我们也以同样的心情回馈湖北。”
佘沙在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病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2月23日摄)。两次请战,24岁的佘沙成为四川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里年龄最小的队员。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成功战胜疫魔后,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的妻子程琳再次来到医院,捐献400毫升血浆,让爱“回流”。“我的丈夫还在一线救治,捐献血浆,既是支持丈夫工作,更是为了抢救更多的患者生命”;
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的妻子程琳在捐献血浆(2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激扬巾帼之志,凝聚巾帼之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爱护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医务人员,强调医务人员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务必高度重视对他们的保护、关心、爱护,从各个方面提供支持保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党中央深切关爱奋战在疫情防控斗争一线的广大妇女同胞,社会各界和各级妇联组织也积极筹集物资,为奋战在一线的“当代木兰”送去卫生用品等特别温暖,进一步凝聚起巾帼英雄顽强拼搏、奋战到底的坚定信心和不屈斗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不久的将来,全国各族人民必将迎来春暖花开的那一天。巾帼之花,也必将在战“疫”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抗疫前线的英雄事迹(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无畏逆行的白衣天使、挺身而出的志愿者、奋战一线的保洁员和记者……在湖北疫情防控的各条战线上,妇女同胞正以战斗姿态全力投入工作。3月8日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邀请6位巾帼奋斗者,用真挚的讲述,分享了她们质朴感人又饱含力量的战疫故事。
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钟小锋在ICU工作了16年。疫情发生后,她和她的团队日夜坚守,在一线奋战了60多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一名护士衣服湿透了,蹲在地上哭。不是因为累而哭,而是因为护理1个多月的病人有意识了。她流着泪说,觉得自己的辛苦付出都值得了。”钟小锋说,ICU收治的患者进来时基本都无意识,没法交流。“经过我们的努力,患者能跟我们有互动,有时一个眼神、一个简单的动作,都会让我们更有信心去继续战斗。”
她坦言,自己家中也有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儿女,也很疲惫。但ICU是护佑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她深知自己是在与死神赛跑,不能浪费一分一秒,不能有丝毫懈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袁雅冬是河北省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长。1月26日,作为呼吸科医生,她主动请战,奔赴挽救生命的战场。
在武汉市第七医院,他们负责4个病区的医疗护理工作。袁雅冬管理的病区有190余名病人,急危重症患者比例经常在一半以上。袁雅冬说,经过40多天奋战,有250余名患者经她治疗病愈出院。“一起战,一起赢,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早日回家。”她坚定地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廖君是一名新华社记者,从去年12月30日以来,她一直战斗在抗击疫情报道一线。她和其他女同胞一样,身上有多重身份:在家,是两名七旬老人的独生女,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是一名军医的妻子。在岗位上,是工作20多年的记者,也是一名共产党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些天里,让她印象最深的采访对象是武昌医院的一名主治医生汪晓婷。汪晓婷一直奋战在抗击疫情前线。她下班后就住在宾馆,跟家人隔离。担心感染丈夫,她不愿上车,执意走路,丈夫就开车默默跟在后面,为她护航。
“这些记录写在文章中,也永远记在我心里。”廖君说,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在抗击疫情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必须坚守住舆论的“主阵地”,向世界讲述武汉这座英雄城市所经历的一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武汉经济开发区环卫工人张春香是第一批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区隔离病房进行突击保洁的保洁员之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的孩子们都成家了,没什么负担,如果清洁没人做,那情况不是更糟糕吗?我觉得我应该站出来。”张春香说,刚开始报名时,老伴不同意,担心她抵抗力差、容易被感染。为说服老伴,她反复强调医院防护很好,只要平时注意卫生,做好防护没有问题。女儿知道此事后,也主动打电话和父亲商量。在女儿的帮助劝导下,张春香老伴才同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结束这份工作后,张春香和其他同事一起到宾馆隔离了14天,大家都很好,目前已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希望大家都能多为别人想一点,多为别人做一点。相信我们武汉很快会好起来。”张春香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提起站到抗疫一线的勇气从何而来,青年志愿者杨雪说:“我并不是一开始就勇敢。”那天,在医院工作的表妹给她打电话,问可不可以送她去上班,她当时心里咯噔了一下,很害怕,毕竟医院还是很危险。可想到表妹是去一线救人都没有害怕,觉得自己应该帮她。
杨雪鼓足勇气出门,在路上表妹一直教她怎么防护、怎么消毒。她的坚强、勇敢和乐观消除了杨雪心底的顾虑。“这是我第一次心态的转变。”杨雪说。
第二次则是在一次执行物资运输任务的时候,杨雪在路口等红绿灯,和她并排停着一辆军车,车里的军人看到志愿车的贴标,摇下车窗对她敬了一个军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那一刻我感到很震撼!那一刻,我觉得作为一名武汉人,我必须勇敢站出来,为了武汉慢慢变好作出自己的贡献。”杨雪说,“只有我们进,疫情才能退。”
湖北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述永说,自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妇联第一时间向全国各级妇联组织发布动员令,湖北2600名专职干部、30多万妇联执委加入战疫大决战。
抗疫前线的英雄事迹(四)
他们像是一支“影子医疗队”,出发之后,行踪便少为外界所知。他们被称为“医生背后的医生”。多数时候,他们身穿高等级防护服,坐在显微镜前,对着一个又一个小小切片,放大,再放大,分析比对数据,探寻新型冠状病毒究竟是如何致病的,新冠疫情是如何演变乃至致人死亡的。
2月17日,这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新冠疫情病因诊断专家组,受国家卫健委委派,来到武汉开展新冠疫情病理学和病因诊断研究工作。
专家组一共6人,由瑞金医院病理科主任王朝夫带队,病理科党支书、副主任医师费晓春,主治医师张衡,超声诊断科主治医师刘振华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师蔡军、赵雷共同组成。他们长期在病理和影像学临床研究一线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们6个人分成了三组。”王朝夫告诉记者,平时他们主要在金银潭医院、火神山医院等三家医院工作,通常早上6点多就起床出发,晚上7点以后才回到酒店。
他们所做的,是通过对病亡新冠疫情患者的遗体解剖或在超声引导下穿刺,从发生病变的各个器官中取样,随后经几十个步骤制作成病理切片。现场取样多在夜间进行,正是人体免疫力较低的时段。在武汉工作近两周,专家组共完成3例去世新冠疫情患者的遗体解剖,其中两例的病毒分析已经有了结果。
除了指挥协调全组工作,在武汉的多数时间,王朝夫都坐在病理实验室,将一个个病理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放大数百倍观察,必要时还要采用基因检测等科学手段以及更多检测设备来帮助判断;此后,再制作数字切片,对收集到的病理数据进行扫描处理。
王朝夫早已习惯了显微镜下的世界,往往一坐下就忘记了时间。然而,在这次工作中,54岁的他要穿着三级防护服,两层口罩加上头套,不敢喝水又汗流浃背,有时会感觉呼吸不畅、头晕。
“我们6个人都是共产党员,平时派任务,大家都二话不说。共产党员就是要平时工作显得出,关键时刻挺得出,危难时候豁得出!面对风险,更需要坚定的信仰。”王朝夫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武汉的疫情防控形势正在好转,然而作为一种新发疾病,新冠疫情的致病机理仍不清楚。“作为病毒性肺炎的一种,摸清它的致病、演变机制,才能加深对同类病毒感染疾病的认识,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王朝夫说,团队正与陆军军医大学卞修武院士团队合作,通过病理研究让临床诊断更精准,治疗方案和防控措施更精确有力。
抗疫前线的英雄事迹(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妈妈要去工作了,你在家里要听话哦。”安抚完怀中的孩子,张岭(上图。资料照片)收拾好行李,奔赴湖北,这天是大年初三。
张岭是山东济宁市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一病区护师。前一天,护士长发布了支援湖北的通知,这是医院组建的首批、山东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没有丝毫犹豫,张岭第一个报了名。
虽是“90后”,张岭已是科室骨干。第二天一早,她便收到了“录取通知”,在12名医疗队员当中,她年龄最小。当天下午就要培训,时间不多了,她匆匆返回老家,看一眼家中的亲人。“守好国家这个大家,小家才能更安稳!”张岭对家人说。
大年初四,张岭抵达湖北黄冈。大别山区域治疗中心,是黄冈市中心医院新院区,山东省100多名医务人员就在这里奋战,张岭也是其中之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病房由医疗队24小时轮班守护,分为4个班,每班6小时,张岭一到,就连轴转了20多天。喂药、送饭、翻身、心理疏导,病区的卫生、消毒、垃圾搬运……每天上班,张岭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新冠疫情病人没有家属陪伴,饮食起居都由医护人员负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隔离服厚重封闭,每天下班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张岭说,因为防护用品有限,为了节约,医务人员上班期间基本是不吃不喝,穿着纸尿裤工作。“小时候都没用上纸尿裤,现在用上了。”她打趣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今,张岭进驻黄冈已经一个月。越来越多的患者在这里恢复、出院。“这是我们最开心的事了。”她说。
“谢谢山东医疗队,谢谢你们!”前几天,张岭做护理时,一名70多岁的大爷竖起大拇指,给她点赞。在病房里,感谢的话语常伴耳畔,也每天温暖着张岭她们的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等妈妈打败了病毒就回家啦。”每次视频,张岭都这样告诉孩子。战斗的日子艰辛疲惫,但家人的笑脸,是消除疲惫的良方。前方有温暖,后方有支持,张岭说:“我们更要坚守岗位,早日战胜疫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