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含答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十年寒窗埋头苦读,一朝高考做如意郎,愿你如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而上九万里。在考试的日子里,愿你吃的舒心,睡的温馨,考的顺心,笑得开心。高考顺利!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含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模拟试题
1.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答案】A
【解析】稻田中青蛙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项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项错误;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C、D项错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数量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
【答案】B
【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也就是说环境中的种群数量有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故A错误;环境条件若改变,环境容纳量也会改变,而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B正确;理想条件下为“J”型增长,无环境容纳量,C项错误;自然条件下,冬季植食动物的食物减少,其环境容纳量会变小,故D错误。
(广东卷)6、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
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
【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幼虫密度随时间呈周期性波动,故A正确,丰富度是指该生态系统的物种.种类数,而捕食关系,不能使被捕食者的数量降低为0,因此没有改变落叶松的丰富度,故B错;由于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故C正确;根据题干可知,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表明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故D正确。
3.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答案】B
【解析】分析图示曲线可知,1972年北点地梅种群密度比1975年的大,个体间生存斗争也大,A错误;横坐标为种群密度(表示单位面积的个体数)纵坐标为时间,而死亡率可看成单位个体数在单位时间死亡的个体数,从图中数据可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B正确;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舍弃所得数据,C错误;从5年数据可看到,种群密度每年都在下降,D错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C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解析】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A正确。标志重捕法适用用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调查壁虎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故B正确。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故C错,由于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造成不同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5.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D
【解析】据题意,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而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A正确;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食物结构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其所处的营养级也可能变化,B正确;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C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同一物种不同发育阶段,在水中的分布属于种群的分布,D错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6.(11分)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答案】(1)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祼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3)变快未发生改变
【解析】(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次生演替有土壤条件,保留种子,有利于植物的繁殖,演替速度快,而初生演替植物生活条件贫瘠不利于繁殖,演替速度较慢。故人的作用会加速演替的速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自然环境本身变得干燥,会向荒漠化方向演替,所以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
7.(24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4分)一片玉米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_______________,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玉米和大豆间作(相间种植),可提高土壤肥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若调查玉米螟幼虫的密度,应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两种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维持_______________。
(3)取两份等质量同品种的玉米粉,一份经发酵做玉米馒头,另一份煮玉米粥,这两份食物中所含能量较少的是_______________。
(4)纤维素分解菌可用于玉米秸秆还田。用_______________染色法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的菌落周围会形成透明圈,其大小能反映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遗传(基因)多样性,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具有固氮作用
(2)样方法,竞争,生殖隔离
(3)玉米馒头
(4)刚果红,菌株产酶能力或酶活性强弱
【解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他们属于同一物种的不同品种,其区别是基因有所不同,因此共同种植可增加了遗传(基因)多样性。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其中根瘤菌具有固氮能力,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2)玉米螟幼虫为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因此采用样方法来调查种群密度;根据玉米螟和甜菜夜蛾共同取食玉米,可知两者为竞争关系;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为不同的物种,因为它们各自释放的性信息素不同,保证了他们之间不能相互繁殖,从而维持了两物种间的生殖隔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发酵过程会有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呼吸作用分解同时释放出能量,故所含能量会减少,因此玉米馒头的能量相对较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4)刚果红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分解后,培养基中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用此来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分解作用;透明圈越大,说明对纤维素的分解能力越强,反之越弱,因此通过透明圈的大小可用来反应菌株产酶能力或酶活性强弱。
8.(20分)
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了公园化建设。
(1)对其进行整理和覆土,并选择适生植物进行人工造林,不同恢复时期的植物物种数如题7-Ⅰ图所示。t0→t1,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转化为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由于人工林土壤中存在,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t1→t3,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加剧。
(2)通过人工林建设的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答案】(1)分解者;种子或繁殖体;增强;竞争(2)整体性(系统论)
【解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分解者的功能是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废弃采石场开始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由于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能使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可迅速增加;t1→t3植物物种数变多,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群落中的植物物种数增加,相互争夺资源(如阳光、水)和空间越激烈,竞争加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生态系统改善后,考虑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体现了整体性原理、
9.(12分)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________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_______和________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
(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答案】(1)b;偏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垂直;(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
(3)A;B(注:两空可颠倒);20%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4)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中有益动物的利用和种群密度的调查;以及群落的垂直结构和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
(1)种群中有益动物的开发和利用,为了能获得持续捕捞量,应在种群数量大于K/2时进行捕获,并使捕获后种群的数量保持在K/2点,此时种群增长速率,资源再生能力强;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根据公式: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个体数M=重捕个体总数n∕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m,可推出种群个体数N=M×n∕m,由于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所以分数中分子不变,分母减小,分数值增大,即种群数量偏大;
(2)群落中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叫群落的垂直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是群落演替中的初生演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从图中能量流动来看,固定太阳能的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能量流动的起点,整个生物部分最终都流向B,说明其是分解者,C、D消费者;连接生物部分与非生物的主要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在食物链A→D→C中,传递效率为:1.5×10∕7.5×10=20%。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4)生态系统之所以能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取决于自我调节能力或抗污染的自我净化能力,但其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若超过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或抗污染的自我净化能力,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2020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含答案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