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小暑的习俗_小暑有什么习俗
夏至之后的节气就是小暑了。小暑还不十分热。它的意思是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那你知道24节气小暑的习俗主要有哪些吗?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小暑又该吃什么养生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24节气小暑的习俗_小暑有什么习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吃暑羊
“吃暑羊”是鲁南和苏北地区在小暑时节的传统习俗。入暑之后,正值三夏刚过、秋收未到的夏闲时候,忙活半年的庄稼人便三五户一群、七八家一伙吃起暑羊来。而此时喝着山泉水长大的小山羊,吃了数月的青草,已是肉质肥嫩、香气扑鼻。这种习俗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在当地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暑羊的爱好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小暑这一天,江苏徐州人有入伏吃羊肉的习惯,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食新
民间有很多地方有小暑时节“食新”的习俗。农民会用新米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祈求秋后五谷丰登。然后人们开开心心地品尝新酒等。也有的地方是把新收割的小麦炒熟,然后磨成面粉后用水加糖伴着吃。这种吃法,早在汉代就有,唐宋时期更为普遍。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在民间,小暑过后人们要尝新米,这就是小暑“食新”习俗。小暑时节,农民会把新收获的稻谷碾成米,然后将新米煮成香喷喷的米饭,以供奉五谷大神和祖先,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新米尝新酒。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生活在城市的人们,会在小暑这一天买少量新米以及新上市的蔬菜、水果等,回到家把新米与老米同煮。俗话也有“小暑吃黍,大暑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吃谷”之说。我国地大物博,而夏季又正是万物生长的时候,因此应时可口的食品于此时最多。如《东京梦华录》中关于宋代开封风俗的记载:“是月时物,巷陌路口,桥门市并,皆卖大小水饭、炙肉、干脯、葛筐笋、芥辣瓜儿、义塘甜瓜、卫州白桃、南京金桃、水鹅梨、金杏、小瑶李子、红菱、沙角儿、药木瓜、水木瓜、冰雪、凉水荔枝膏,皆用育布伞,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惟旧宋门外两家最盛,悉用银器。沙糖绿豆、水晶皂儿、黄冷团子、鸡头秧、水雪、细料情础儿、麻饮鸡皮、细索凉粉、素签、成申熟林擒、脂麻团子、江豆锅儿、羊肉小馒头、龟儿沙馅之类。”应时美味繁富,不妨选择益处多、容易得的时令之物来祛暑消渴。
封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湘西苗族的封斋日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后的巳日。这段时期,禁食鸡、鸭、鱼、鳖、蟹等物。据说误食了要招灾祸,但仍可吃猪、牛、羊肉。
吃伏面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过后就进入伏天。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饮食上,人们会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以度过炎热的伏天。
入伏之时,刚好是我国小麦生产区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麦满仓,而到了伏天人们精神委顿,食欲不佳,饺子却是传统食品中开胃解馋的佳品,所以人们用新磨的面粉包饺子,或者吃顿新白面做的面条,就有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在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据考证,伏日吃面习俗出现在三国时期。《魏氏春秋》记载:“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与五月相近,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过水面,就是将面条煮熟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可以“败心火”。炒面,就是用锅将面粉妙干炒熟,然后用开水冲后加糖拌着吃,具有“解烦渴,止泻,实大肠的作用”。
小暑舐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在山东临沂地区,每到小暑,人们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有;“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小暑吃藕
此外,在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在清咸丰年间,莲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藕与“偶”同音,所以人们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满。藕与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也被看做是清廉高洁的人格象征。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钾和膳食纤维也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偎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市冰
冰,性寒,盛夏的时候用冰冷藏肉、鱼、蛋、水果等,可以抑制微生物的活动,长时间保持新鲜清洁。但是此时不宜多食,因为冰的性质与此时炎热的气候相反,冷热相遇,最容易导致疾病。《食谱》中有述:“凡夏用冰,止可隐映饮食,令气凉耳,不可食之。虽当时暂快,久乃成疾也。”妇女尤其应当注意勿多食寒冰。我国人民很早便愉得了贮冰用冰。《周礼》载:“凌人掌冰,春始治鉴。”鉴是如甄一般大小的容器,在鉴口放上冰块,把食物贮存在鉴中,就像现在的冰箱一样,可以冷藏食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在没有人造冰以前,一般所用的冰都是窖藏之冰,吴地的人称之为凉冰。每当三伏,就有人在街上担担卖冰,有的还将杨梅、桃子、花红之类的鲜果放在冰中,通常叫作冰杨梅、冰桃子等。鲜鱼店铺则用冰来给鱼保鲜,称之为冰鲜。
周代有在夏季发放冰块的规定(见《周礼·天官)),后世的人也加以效仿。《邺中记》称:“后赵石虎都邺,有屋一百四十间,上有冰室,室有数井,井深十五丈,以藏冰,三伏之月。以踢大臣。”《元和县志》记载:“冰窖在薪门外,设窖二十四座,以按二十四气,每遇严寒,戽水蓄于荡田,冰既坚,贮之于窖,盛夏需以护冰鲜,并以涤暑。”在旧历五月就有人开始挑着担子卖冰。宋代诗人陆游〈重午》诗中写道:“叶底榴花蹙绛增,街头初卖苑池冰。”他自己解释道:“会稽不藏水,卖者皆自行在来。”小暑时,已人炎夏,为使食物保持新鲜,或者食用冰块以清凉解暑,冰市便应运而生。《燕都杂咏》中写道:“磕磕敲铜盏,街头听卖冰。浮瓜沉李脆。三伏绝炎蒸。”这描绘的就是卖冰人夏日沿街卖冰核的情形。
弈棋
弈棋,《路史》称是尧帝制作,用来教育儿子丹朱的。现在广泛应用的,有围棋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和象棋。围棋古时候称为弈,《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孔子说:“虽小道,必有可观。”《孟子》中也有记述:“弈秋,通国之替弈也。”由此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弈棋的风气已经很盛行。《西京杂记)载,汉宫曾有人在竹下弈棋;西汉杜陵杜夫子善于下棋,号称天下第一人。在唐代以前,棋局纵横各有十七道,共二百八十九道,黑白棋子,各有一百五十枚。唐代以后,变为纵横各有十九道,共三百六十一道。
至于象棋,古时候都称象戏,相传是北周武帝所制,并撰有《象经〉。他让王褒作注释,聚集起群臣来演说象棋之法,还命令庚信作《象戏赋〉。当时的象棋棋子是以日月星辰为形象顺应六律来走的。唐时相国牛僧孺最先用车、马、将、士、卒等来代替原来的棋子形象,后来就演变成现在的象棋形式。到了宋代,司马光作《古局象棋图》,又发明了七国象棋,其整个棋局分为七国,王位于正中,秦国居于西方,楚国、韩国居于南方,东方是齐国、魏国,北方是燕国、赵国。每一国用十一个棋子,以不同的颜色作为区别,可以合纵,亦可以连横。后来又有改为三国的,现在都已经不流传了。
六朝时期,弈棋的风气最盛,弈棋成为全国上下的共同嗜好,朝中订立官名,列出等级,以求棋中高手。官职的评定,就按棋手的下棋水平来定。更有甚者,天子遇到有功的大臣,也用棋子作为赏赐的物品。梁武帝让柳浑品定棋谱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棋谱中共收人二百七十八人。梁武帝还亲自撰写《围棋品》《棋势》《棋法》等书。
弈棋可训练思维,使人运用巧思,得心应手,出奇制胜,并养成精密审慎、预料时事的习惯。所说的品势行局,都是关于对弈双方优劣强弱、奇正胜负的说法。所以古人把棋书附在兵书之后,而历代的圣主名将,如晋武帝、唐太宗、谢玄、关羽,也都特别喜欢下棋,即使在军中也不荒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夏季漫长无聊,于桐荫下对弈,是极有趣味的事,局外之人,也可以作壁上观。
垂钓
盛夏酷署,不适于进行剧烈运动,宜于做怡情养性的活动。在柳塘垂钓。披襟当风,则是最令人惬意的闲情逸趣。
斗画眉
画眉,其眉如画,叫声婉转,富于变化,有如百舌鸟。雄者善鸣好斗,人们多喜欢蓄养。将画眉放在高笼中,悬挂在廊之下,精心喂养,极具乐趣。画眉声音悠扬,极为动听,可以解闷添兴。小暑这天,饲鸟者各提鸟笼,至公园等地,摆开阵势,让画眉相斗,以决胜负。有民谣形容斗画眉的情形:“身如胡虏尾如琴,颈如削竹嘴如钉。再添一对牛筋脚,一笼打尽九笼赢。”
饲养画眉,需要精心。鸟笼高悬,放入水罐和食罐,笼内立一株天竺葵杆,这样画眉冬天栖在上面就不会冻脚。每天用鸡蛋黄拌水,再和少许细沙饲喂。天气渐热后,可以把鸟笼漫在水盆里,让它自己洗浴,这样会使羽毛更加光鲜,且避免因中署而死。
簪茉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茉莉,性喜烈日,于炎夏盛开。花香浓郁,能祛秽浊之气。江苏和上海等地,夏天的卖花人,常把连蒂的茉莉花用细铁丝扎成花球、花带等,供女子簪戴。苏州虎丘的花农,把茉莉放在马头篮里,沿街叫卖,称之为戴花,妇女们一般都会购买、簪戴。《晋书》载“都人簪奈花”,奈花,就是现在的茉莉。盛夏时候,每晚采下茉莉花,取井水半杯,用东西把花架在杯上,使花离水一二分高,用厚纸密封。第二天花可答戴,水用来点茶,清香扑鼻,尤其绝妙。
清代的吴伟业有诗道;“新桌浸后香恒满,细缕穿成蕊半开。”北平四五月份交替之际,街上就有人担着担子卖茉莉,花香清远馥郁,可供雅客点茶,妇女装扮。胡孟向有诗歌咏茉莉说:“兹花最郁烈,亦是八闽产。舟船共北来,道里复何限!燕中豪贵重尔香,盆盎骄罗栽满堂。浇用腥汁开特盛,繁星绝露凌晨光。闺中爱此起恒早,摘取偏宜鬓发傍。”
养蝈蝈儿
蝈蝈儿,一名叫哥哥,其名最早见于《虫荟旧说》。蝈蝈儿常用翅摩擦发声,声音洪亮。夏秋之间,儿童大多饲养它们。《瓶花斋集》中说有一种好像蚌猛而又身体肥壮的昆虫,京师人都将其叫作烟蝈儿,南方人把它称作叫哥哥,喜欢捕捉饲养它。蝈烟儿吃丝瓜花和瓜瓤,叫声和促织相似而又比促织清越。清露之下,烟蝈儿彻夜鸣叫,声音凄凉,酸楚异常。
浙江一带,盛夏时街巷里就有肩挑着蝈蝈儿叫卖的,都养在纸糊的盒子里,或者小竹丝笼中。繁密的虫鸣,激越凄楚,妇女孩子,听到叫声就聚集过来,因此卖蝈蝈儿的地方,就成了热闹的交易之地。每个蝈蝈儿卖铜元五枚至十多枚不等。富贵人家买回去后,养在红木盒里,上面嵌着玻璃,下面有底,可以开启,以便于喂食。食料一般是毛豆子肉、米饭、青辣茄和南瓜花等。晚上,将蝈蝈儿悬于床头,虫鸣声清脆悦耳。《清嘉录》中记载吴地风俗:“秋深笼养蝈蝈,听鸣声为玩,藏怀中。或饲以丹砂,过冬不僵。笼例干葫芦为之,金镶玉盖,雕刻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精致。虫自北来,熏风乍拂,已千筐百营,盈于吴城矣。”
北方喜欢养蝈蝈儿的,大多用笼喂养。好的烟蝈儿一只价值十余金。蝈蝈儿笼用小葫芦去掉上截制作而成,以色泽如蜜蜡一样的为佳,镶嵌以象牙或用紫植做盖,四围雕刻花鸟用以通气,工艺极其精细巧妙。如果形状是扁的,就在旁边开一扇玻璃窗,价值有贵到百金的。天寒之时,蝈蝈儿于此藏身,可以保暖,鸣声更加响亮。如果用银朱喂养帼蝈儿,会使其腹赤有光,能够耐寒。八旗满洲妇女大多将鞋底挖空,把烟蝈儿放在里面,使蝈烟儿的叫声和鞋子踩踏的声音相应,也称之为聒聒。清代韩宝荃的《咏叫哥哥》诗中写道:“少小怜为客,关山万里过。樊笼甘我素,口舌让人多。北望空回首,南音孰倚歌。世途行不得,何苦叫哥哥。”
扑流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萤火虫是益虫,吃各种害虫,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萤火虫有雌雄两种,雄虫体黄头黑,有复眼,翅柔软,上面布满点线;雌虫没有翅,形状如蛆。雌雄虫尾端都有发光器,呼吸时,空气流人,发生氧化作用,发出光亮,十分美丽。夏季小暑节气期间,雌虫在水草里产卵,虫卵也发微光,大约大暑前后小萤火虫飞出。晋代的车胤家贫,读书没钱买灯油,于是在夏天用锦囊装进数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见《晋书·车胤传》)。隋朝建立十五年时,隋场帝在东都录华宫征集来萤火虫数解,晚上出游到山野,将萤火虫全部放出,窦时萤光闪烁,遍布岩谷(见《隋书·场帝本纪》)。《演繁露》引沈存中的《清夜录》:“丁朱崖败,有司籍其家,有绛纱笼数个,大率如烛笼,而无跋无虫也,名聚萤囊,有火之用,无火之热,亦已巧矣。”大概萤火虫的萤光虽然微弱,然而在一个地方聚集多了,也十分光明。夏夜里,孩子们还往往用蛋壳,或者薄纸,或者白云母片,制成透明的火笼,将萤火虫放在其中,萤光忽明忽暗。拿着把玩欣赏,名为萤火虫灯。
游胜景
小暑夏日的傍晚,夕阳西下,凉风习习,人们或休憩于庭院,或泊船于柳塘,或泛舟于大河,以消涤酷暑。国内著名的风景胜地,如苏州的虎丘山塘,南京的秦淮、后湖,扬州的瘦西湖,芜湖的陶塘,绍兴的东湖,嘉兴的南湖,杭州的西湖,广州的荔枝湾,北京的三海,天津的青龙潭,济南的大明湖,南昌的百花洲,桂林的漓江,昆明的滇池,都给人们提供了消夏解暑的好去处,有条件者不妨一游。
炎炎夏日,不论老幼男女,借水消暑,最是惬惫。游船之上,披襟当风,山光水色,尽人心胸,晚上人港,则灯火辉煌。四面八方的游人聚集一起,泛炯中流,月色与波光相接,灯光与水光相映,或者美酒佳肴,管弦竞奏;或者茶香袅袅,品茗闲话。在山水雅趣、逸兴闲情之中放松身心,实在是消夏的乐事了。
小暑时节阳光热辣,皮肤暴露于太阳下,如受到紫外线损伤,会过早衰老,还易引起皮肤病。那么,应如何做到科学防晒?除了涂抹防晒霜,中医认为,许多食物也含有“抗晒”成分,西红柿、木瓜就可提升皮肤抗晒能力,夏天不妨多吃一些。
抗晒首选的食物就是红、黄色果蔬,其颜色来自番茄红素、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西红柿、胡萝卜、木瓜、红薯、柑橘类水果等都是代表,这类果蔬还富含维生素C,具有强抗氧化能力,可以提升皮肤抵抗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据悉,每天摄入一定量的番茄红素,晒伤危险系数能下降40%,而类胡萝卜素能有效阻挡紫外线,西红柿则被誉为“最佳防晒食物”。并且,多吃红、黄色果蔬以及深色绿叶蔬菜,还可以减轻和修复晒后组织损伤。适当补充一些抗氧化剂,如每天摄入适量维生素C、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等,也能有效修复晒伤。
另外,小暑到来后天气会越来越热,经过一个上午的工作和学习,人体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和脑力。吃过午饭后,最好睡上一会儿,缓解一下疲劳,补充一下体力,午睡虽不是主要睡眠,且时间短暂,但它所产生的效应却不容忽视。
午睡不但有利于人们补足必需的睡眠时间,使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对改善脑部供血系统的功能、增强体力、消除疲劳、缓解紧张,提高午后的工作效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午睡还具有增强机体防疫功能的作用,可减少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病几率。况且中午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人体中暑大多发生在中午前后,此时若能来个午睡,放松静养一下,还会降低中暑的发病率。
小暑时节,各地时兴“尝新”。早先北方的小麦、南方的稻子,小暑时节都已收割完毕。伴随新粮食的收获,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祭祀仪式,包括祭天、祭地等,甚至还会祭祀“土地公公”。
古人将后稷(黄帝玄孙,帝喾嫡长子)奉为“谷神”,人们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成饭祭祀谷神,然后尝新米、喝新酒,谓之“六六福”。尤其是北方人,还会将最新鲜的面粉蒸成馒头吃食和献给祖先,而且还习惯在这天用新米做粥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自宋朝末年时起,在南方就出现了在每年小暑过后早稻成熟开镰食新的习俗。人们在自己吃第一口新米饭之前,把新米做成干饭,酿成新酒,备上肉蛋和新上市的苦瓜、丝瓜、茄子,有种忆苦思甜的味道。
具体仪式据文献记载是这样的:物品摆放在五谷大神位上敬奉时,在烧香点烛后要念:“请五谷大神食新!多谢五谷大神恩泽,五谷丰登,保佑一家顺劲,身体强健,紧做紧有来。”待香火成灰后,便烧上衣纸。
然后,把干饭酒肉菜摆放在自己的饭桌上,念“请先祖(上辈)们尝尝新”,用双手拜上三拜。待中午时分,请来帮工收割过稻谷的乡人一同食新,并交流生产经验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共谋发展生产的计划。用自己双手种出来的稻谷做出来的干饭,吃起来当然香喷喷,也更富有亲切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答:这句俗谚意指天气太热了,人的食欲降低、胃口不佳,就算有米,也连三餐都懒得准备了,体现出大暑小暑期间天气的炎热难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民谚有云:“大暑小暑,上蒸下煮”,又说:“大暑小暑,有米懒煮”,大暑时节,人们就像处在蒸笼之中,又闷又热的天气让很多人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对什么食物都像是提不起兴趣。营养师指出,大暑时节除了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饮食上也要注意以清淡开胃为主,下面就是一些缓解大暑时节厌食的办法。
开胃常食生姜粥
生姜是去除腥气的调味品,还是一味有价值的中药材,除了杀菌外还有祛寒作用,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113方中,用到生姜的有68方,或配半夏以降逆止呕,或配陈皮以宣发胃阳,或配紫苏以开散郁气,或配大枣以健脾和血,但总离不开一个“寒”字,外寒解表、内寒温中,生姜都是首选的药物。
在我国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俗语。姜可做姜汤、姜粥,炒菜时放点姜丝,炖肉、煎鱼加姜片,也可在做馅时加点姜末。唐代医家李绛的《兵部手集方》中,有一款驱寒功能能较强的药膳——生姜红枣粥(生姜丝15克,红枣5枚,粳米100克),对夏季厌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生姜红枣粥虽好,对于那些有消瘦、面色偏红、口干舌燥、喝水多而不止渴等阴虚内热现象的人,却是不适合食用的粥。
按摩三里增食欲
据《黄帝内经》记载,常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增进食欲,促进机体生长,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祛病延年之功效,故足三里穴被称为保健穴或长寿穴。大暑时节适当按摩这一穴位,能够增进人们的食欲。
日常起居重防护
大暑时节,炎炎盛夏,大家都喜欢吃些清凉之物,也喜欢吹风扇、开空调,但根据养生专家的说法,大暑忌贪凉,也不适合整天在空调房里待着,否则易受寒凉侵袭而出现厌食症状。
另外,有些人夏天夜里睡觉不盖被子,导致脾胃容易受寒,也是一个需要纠正的坏习惯。尤其是老年人,讲究“冬暖脊背夏暖肚”,大暑时节虽然炎热,但就是不能让腹部着凉,否则容易引发疾病。
小暑时节的谚语
小暑小禾黄。
小暑吃芒果。
小暑温暾大暑热。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小暑南风,大暑旱。
小暑打雷,大暑破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无雷便是台。
大暑小暑,有米懒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天旱防备雨涝,雨涝防备天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既抗旱,又防涝,旱涝丰收两牢靠。
睡了一觉,由旱变涝。
小暑大暑,灌死老鼠。
六月年景如翻饼。
年年防涝,月月防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防汛工作早张罗,水到不致荒手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事先不挖沟,暴雨无处流。
暴雨下满湾,冲垮堤和堰。
雨前不疏沟,大雨沟外流。
沟水外漫,淹了农田。
预先不清淤,水到来不及。
河道淤浅,水来外漫。
沟旁没有树,水到堤难护。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人怕引诱,塘怕渗漏。
河堤再坚硬,老鼠能挖洞。
河道决口似瀑布,千人万人难挡住。
伏天热得狠,丰收才有准。
24节气小暑的习俗_小暑有什么习俗相关文章:
★ 小暑节气习俗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