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大全 > 高考必考的文言文知识有哪些

高考必考的文言文知识有哪些

时间: 业鸿0 分享

高考必考的文言文知识内容有哪些

文言文是高考必考的难点,面对距离我们遥远时代的文章,我们需要的是从时代背景和人物入手,再讲解到文言文,这里面也有很多学习方法及技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必考的文言文知识有哪些,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考必考的文言文知识有哪些

高考语文文言文考点知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

2、此帝王之资也。(……也)

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

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即)

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

二、被动句

1、而君幸于赵王。(……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

4、受制于人。(……受……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5、为天下笑,何也?(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7、若属皆为所虏。(……为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9、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三、疑问句(不是特殊句式)

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

(借否定词“不”)

(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

(借疑问词“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四、否定句(不是特殊句式)

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

五、词序(倒装句)(主要有四种情况)

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A、莫我肯顾B、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例: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B、沛公安在?(动宾)

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介宾:宾+介)F、一言以蔽之。(介宾:宾+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G、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介宾:方位名词+介词)

H、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结构)

③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例:A、何功之有哉?B、唯马首是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④不规则类(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宾语前置了)

例: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再看下面几个句子(也是属于不规则的):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合否定句中的情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属于疑问句中的情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C、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不属于否定句中的情况)

2、定语后置(定中倒装句)(定语是用来修饰中心词的)

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

有四种情况:

①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如: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高高的庙堂)(偏远的江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如:A、赋税之繁重者。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如: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B、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④中心词+数量词

例如:A、尝贻余核舟一。B、沛公兵十万军霸上。

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该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促织》)”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的次序。如果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说成“试撩拨虫须以猪鬣”,就成了介词短语倒装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例如: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王尝语暴以好乐。

4.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这种句式常见于古汉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B、悲哉,世也!(这个社会多可悲啊!)

练习:

六、省略句

文言是最精练的语言,最讲究省略,省略句非常多,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介词的省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省略主语(①承前省②蒙后省③不规则省略)

例如: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承前省)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蒙后省)

③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不规则省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省略谓语(包括承前省和蒙后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例如: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承前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②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蒙后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省略宾语(①省略动词后的宾语②省略介词后的宾语③省略兼语)

例如:①可烧()而走()也。(动宾)

②竖子,不足与()谋!(介宾)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省兼语)

4、省略介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例如:故久立公子()车骑中。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七、固定结构

1、不亦……乎?

表示反问,“亦”没有实在意义,加强语气。翻译为“不是……吗?”

2、是以……

“以是”的倒装句。翻译为“因此……”

3、奈……何,如……何,若……何。

表示疑问(询问办法)。翻译为“对……怎么办”或“把……怎么样”

4、得无……乎(耶)?

表示推测性的疑问语气,翻译为“该不会”“莫非”“恐怕”。

5、无乃……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表示委婉商榷语气。翻译为“恐怕……吧?”

6、得无……乎?

表示某种情况的推测。翻译为“莫非……吧?”

7、其……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表示选择关系。翻译为“是……还是……”。

8、……孰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表示比较选择。翻译为“与……相比”

9、何……为?

表示询问或反问。翻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

10、然则

表示连贯关系。翻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1、“何其”“一何”

表示感叹。翻译为:“何其”(多么)、“一何”(这么)。

七、固定格式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3)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

(5)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6)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崤之战》)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高考语文文言文考点复习

对于这一方面的复习,除了我们平时注意积累,加大对一些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的识记之外,还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推断实词的解题技法。

(一)语境推断

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如20__年天津卷考查的是“南迫洛阳”一句中“迫”字的含义。审视该句语境“今河内带河为国,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可以看出,“南迫洛阳”一句是交代“河内”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释为“逼近”更符合上下文意。据此可以推断,该题A项的解释是不合语境的,因为“逼迫”的对象应为“人”,而该句中“迫”的对象是“物”(洛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又如20__年重庆高考(课程)试题中考查“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中“质”字的含义,从这一段的上下文来看是说那些富人不拥有“田籍”却要向百姓收税,由此看来“质”与质问之间显然没有什么关系,而应理解为“抵押”。

(二)巧借字形

中国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如20__年天津卷考查“有牧人御众之才”中“牧”的含义。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所以该项的解释是正确的。

又如20__年全国高考试题甲卷要求解释“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这其中涉及对一个“籴”字的考查,而这个字对于大多数的考生而言都比较陌生。如果观察这个字的字形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由“入”字和“米”字组成的会意字,故其本意应为“买进粮食”,与“粜”相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娶)(《孔雀东南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屈平既绌(黜)(《屈原列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召有司案图。(按)(《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迁移联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趋于浅近,且贴近生活,贴近课本。因此,在揣测实词含义时可以迁移联想,从而对这些实词作出正确的援引解释。

如20__年四川高考试题考查“环堵之中”的“堵”的含义,联想到高中语文课文《促织》中有“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的句子,这里的“堵”,就是“墙”的意思。推断出所给选项“院子”的说法显然有误。

如20__年北京高考试题考查“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一句中“诛”字的含义,我们就可以联想到成语“口诛笔伐”中的“诛”是“讨伐、谴责”的意思,这样就不难推断出题干所说的“杀掉”是错误的。

如20__年全国高考试题要求解释“使老弱女子乘城”中“乘”的含义,联系高中课本第三册中《氓》一文中“乘彼?垣,以望复关”一句,这里的“乘”字应理解为“登上”,从而排除“巡视”这一错误选项。

(四)语法求解

所谓语法求解,即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常识,通过判断其词性的方法对所给选项进行推断排除。

如20__年安徽高考试题中“资生之业,靡不毕书”一句中,考查“资”的含义,由语法结构可以看出“资生”一词应为动宾结构,“生”应为“资”的宾语,故这里解释为“资财”显然有误,应理解为“凭借、获取,本文指用来谋生的方法。”。

又如:20__年浙江高考试题“庭除甚芜。除:废弃”。从句子结构形式看“庭除”是句子的主语,从而推断“除”是名词,解释为“废弃”显然有误。联系《苏武传》可知“除”是“台阶”的意思。

又如20__年湖北高考试题中考查“昌期少年,不闲吏事”一句中“闲”字的含义,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该句主语是“昌期”,后边有宾语是“吏事”,根据语法可以推断“闲”应该是一个动词,由此初步推断“空闲”这种解释有误,这里应理解为通假字,通“娴”,是熟悉的意思。

(五)妙用修辞

在古汉语中常常会出现“互文见义”、“同义词复用”等文言现象,故而我们可以依据这一特征,借助已知实词的含义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如1991年全国高考试题中要求解释“顽鲁者亦当矜怜”中“顽鲁”一词的含义,我们可以参照原文,找到与这句话相对应的句子“贤俊者自可赏爱”,从而可得出“顽鲁”是相对“贤俊”而言的,即“才德不出众,愚昧蠢笨”之意,而非“顽皮”、“固执”抑或“鲁莽”。

(六)引申推断

古汉语经历了一个由单音节词转变为多音节词,由一词一义演变为一词多义的过程,因而一个词的原始含义与其不断扩展、丰富后的引申义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个义项,便可以据此推想到其他相关义项。

如20__年重庆高考试题考查“特拜陕西行台中丞”中“拜”的含义,所给选项解释为“拜:拜访”,首先考虑到“拜”原指“古人表示敬意的礼节”,后又引申出“行礼”、“拜谢”、“拜见”、“授予官职、任命”等含义,拜:用在表官职的名词前面,一般讲为“授职、任命”,故而此处讲为“授职、任命”。

又如20__年全国高考考查“务”字的含义,而这个词有多种理解,如“事务、务必、从事、致力等”,如高中第六册书《报任安书》中“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一句中,“务”解释为“事情、事务”,而就20__年全国高考所考文本来看,说的是“太宗初即位”想要整顿政务,故这里可以由“事情、事务”引申为“致力”。

高考文言文的词类活用考点解析

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这类现象是名词用在动词前,如果这个名词不做主语,那么它就只能活用作状语。因为汉代汉语的句子成分排列是“谓前状语谓后补”。

例句:乃遂收盛樊无期之首,函封之。《鸿门宴》

在这个句子中,“函”就是名词,放在了动词“封”的前边,但是“函”不做主语,主语是太子丹。谓语是“封”,所以“函”在这就只能活用作状语来修饰“封”这个动作,翻译成“用匣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在这里“朝”和“夕”都是方位名词用在动词“济”和“设”前面,但是不能作主语,因为主语是晋文公。所以“朝”和“夕”就只能活用作状语来修饰济和设这两个动作,翻译成“在早上”和“在晚上”。

此类句子还有很多。比如:“夜缒而出”中的“夜”,“秦兵旦暮渡易水”中的“旦暮”,“日削月割”中的“日”和“月”,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来修饰动词的例子。

二、名词活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能充当谓语,是不直接带宾语的。但是在文言文中经常会出现两个名词或几个名词一起用的现象,那么就要让前边的名词活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来引出宾语。

例句: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在这个句子中,“籍”和“吏民”都是名词,按说是不能放在一起搭配使用的。补足这个句子应该是“刘邦籍吏民”,“刘邦”是主语,“吏民”是宾语,那么籍就只能被安排在谓语的位置上了,所以要在其位谋其政,活用成动词“登记户口”。

例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在这个句子中,“之”是代词,代指头。“函”是匣子。两个名词放在一起了,那么前边的名词“函”就要活用为动词,翻译成“用匣子装”。

类似的句子例如:“沛公欲王关中”的“王”,“范曾数目项王”中的“目”都是这种用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名词也一般不受副词或能愿动词修饰,如果在文言文中出现了,我们就可以判定是活用为动词了。

例句:皆白衣冠已送之。《荆轲刺秦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在这个句子中,皆是副词,翻译为“全都”。“白衣冠”是名词,翻译成“白色的衣帽”。按现代汉语语法来说,副词是不能直接修饰名词的,所以要让“白衣冠”活用作动词,翻译成“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在这个句子中,水是名词,能是能愿动词。按现代汉语语法来讲,能愿动词后面要加动词。因此,在文言文中我们遇到名词放在能愿动词后的情况,就要让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因此例句中的水就要翻译成动词“游泳”。

类似的活用现象还有“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中的“芽”,和“而江浙之梅皆病”中的“病”。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文言文中名词的使动用法也是两个名词或多个名词连用,和名词活用作动词看着类似,但不同于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时,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是主语。在名词的使动用法中,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是宾语,但是是主语使他发出的,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例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在这个句子中,我们补充出句子的主语应该是“农民起义军”。“王”是名词,“之”是代词,代指“先破秦入咸阳者”。两个名词放在一起,应该把第一个活用作动词“称王”,但是“称王”不是主语“农民起义军”发出的,而是宾语“之”发出的,但却是“农民起义军”使“之”发生的,故“王”应翻译成“使……称王”。

此外,“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的“肉”也是这种活用现象。

四、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和名词的使动用法大同小异。相同之处就是动作都是宾语发出的,所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而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做什么”。

例句: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在这个句子中,我们补出主语“达官贵人”。这里宾客和其父是两个名词,但这里的“宾客”是达官贵人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的意思,所以“宾客”就是意动用法,翻译成“把……当做宾客”。

类似的现象还有一些,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翻译成“把……当做老师”,“孟尝君客我”中的“客”翻译成“把……当做客人”。

五、名词的为动用法

名词的为动用法和使动意动类似。名词带了宾语,并且有“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那么,这个名词就是为动用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例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

在这个句子中,“丧”是名词,翻译成“丧事”。“死”也是名词,翻译成“死人”。这里的“丧”就是为动用法,翻译成为“死人办丧事”。

类似的现象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中的“序”也是为动用法,翻译成“为……作序”。

动词的活用:

一、动词活用作名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在现代汉语中,动词一般只做谓语而不做主语和宾语。有时有受“之”和“其”的修饰限定,有了名词的性质。此外在文言文中往往两个动词连用,如果第二个动词受第一个动词支配,第二个动词就要活用作名词作宾语;如果第一个动词是第二个动作的发出者,那个第一个动词就要活用作名词作主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例句:追亡逐北,流血漂橹。《过秦论》

此句中的“亡”和“北”都做动词,分别是“逃亡”和“败北”的意思,但是在这里这两个动词都分别受它们前面的动词“追”和“逐”的支配,因此就要活用作名词来做动作的承受者,翻译成“逃亡的军队”和“败北的军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类似的句子还有《岳阳楼记》中的“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例句: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此句中“继”是动词,但“继”是有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故“继”就只能活用作名词作主语,翻译成“继承人”。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动词的使动用法概念大意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但是有一点要说明,凡是有使动用法的动词,这个动作都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出的。主语的动作是“使”。既然动词在这里不充当谓语,那就让动词使动,由“使”来充当整个句子的谓语。

例句: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

此句中的“退”是秦师退的而不是烛之武退的,“退”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是秦师而不是烛之武。而烛之武的动作是“使”,故“退”是使动用法,翻译成“使……退兵”。

类似的句子还有《鸿门宴》中的“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和“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

三、动词的为动用法

概念的大意是“主语为了宾语怎么样做”,也就是说,这里的动作是主语发出。它和一般的谓语不一样,它表示主语动作的某种目的指向性。

例句: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咏荆轲》

此句中的“死”,不能译成“杀死”,这样不符合文意。这里的“死”有目的性,“死”是君子死的,不是“知己”死的。故得翻译成“为……而死”。

类似的句子还有《病梅馆记》中“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中的“泣”。

形容词的活用

一、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和动词活用作名词相似。形容词也不受动词的支配,一般不做主语或宾语。如果我们发现形容词受到动词的支配或者是动作行为的支配者,那么形容词就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活用作名词,翻译成具有这种性质特征的人或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例句: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

此句中的“固”就不再是“坚固”的意思,而是作“据”的宾语,要翻译为“坚固的地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此举中的“红”和“绿”就不再是形容词“红色的”和“绿色的”的意思,而只能作“肥”和“瘦”两个形容词的主语,翻译成“红色的花”和“绿色的花”。

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形容词可以作谓语,但是不能够加宾语。如果我们发现了形容词后面有宾语,那么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此句中的“私”就是形容词,但是后面有宾语“我”,故“私”只能活用作动词,翻译成“偏爱”,而不能译成“自私”。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它带了宾语,那么这个形容词就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如果这个动作又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出的,那么它就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样。翻译为“使宾语怎么样”。

例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此句中的“绿”本是形容词,可是在这里接了宾语,那么就具有了动词的性质,译成“变绿”,而这个动作又不是主语“春风”发出的,而是宾语“江南岸”发出的,所以只能译成“使江南岸变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类似的用法还有《过秦论》中“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中的“愚”和“以弱天下之民”的“弱”。

四、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如果带了宾语,那么形容词就具有了动词的性质。而如果这个动作不是主语发出而是宾语发出的,并且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发出的,那么就是意动用法,翻译成“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做什么”。

例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孟子·尽心上》

此句中的“小”就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小”在这有了动词的性质是“变小”的意思,但是“变小”这个动作不是主语“孔子”发出的而是宾语“鲁国”发出的,但是鲁国并没有变下,只是孔子主观上认为的,所以翻译成“认为……变小”。

类似的用法还有《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除了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外,还有数词的活用。比如《阿房宫赋》中“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得活用作动词作谓语,翻译成“统一”。不过数词的活用并不常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文言文翻译的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词类的活用现象。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三大实词的常见活用现象,以后在解读文言文时我们就又多了一把钥匙。我相信有了这把钥匙,我们的重溯古典文化之旅将会更加轻松。

19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