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教案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怎么写好高二语文教案教案?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二语文教案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高二语文教案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翻译文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法指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2、概括整理:作者作品,内容要点,知识归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翻译文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4、思考探讨塑造人物的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教学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
__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汉代的“苏武牧羊”故事广为传颂,千百年来,苏武已成为一名伟大的爱国英雄定格在人们心中,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历尽艰辛,“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__,威武不能屈”,表现出崇高而又令人震撼的民族气节,有民歌《苏武牧羊》唱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下面,我们走进苏武,认识苏武,敬仰苏武。板书《苏武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二、快速阅读人教版配发资料《第二课堂》(第99页)和课文注释①,介绍作者、作品和背景。学生介绍,然后明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作者简介:班固(32-92),我国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幼年即聪慧好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完成《汉书》写作。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简介《汉书》:《汉书》是我国__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苏武出使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三、朗读课文,熟悉内容。鉴于学生的文言文朗读能力较弱,课堂自读或教读非常必要。朗读中重点注意把握:
1、校正字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②数(shuò)通使相窥(kuī)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③以状语(yù)武;④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mò)胡中;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注:课本注音“yún”有误。煴,有二音,读yūn意为“微火”,读yùn意同“熨”);⑧拥众数万,马畜(chù)弥山;⑨故使陵来说(shuì)足下;⑩何以汝为(wéi)见;⑾子卿尚复谁为(wèi)乎。
高二语文教案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了解作者、作品;了解本文具有的浓郁的时代气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分析本文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如何看待他的“忧郁”和“犹豫”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二)学生自读课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
(三)师生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1.、分析哈姆莱特这个人物形象,怎样看待哈姆莱特的忧郁和延宕?
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形象。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想要行动也行动不起来,加上他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感到犹豫。因此最后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
2、分析《哈姆莱特》这篇的艺术特点
1、莎士比亚善于在内外两重的.矛盾冲突中,在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塑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为了更好地塑哈姆莱特的形象,剧本充分发挥了独白和旁白的作用。
城南旧事(节选)
一、教学要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了解本文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
2.领略本文以舒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品味课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话的语言。
二、教学设想:
1.阅读时要注意剧本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
2.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电影根据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说改编。
(二)词语解释
(三)林海音介绍
(四)关于小说《城南旧事》
第二课时
(一)简析课文:
影片主要讲述了三个故事:“疯女人”秀贞的故事,宋妈的故事,“小偷”的故事。课文节选的是第二个故事。
宋妈的故事,围绕着宋妈爱护人家的孩子却无法照顾自己的孩子这个矛盾展开。可以分成两个层次理解。
第一层次(从“林家庭院里’倒“看看英子妈又看看英子”):写宋妈思子之苦。
第二层次(从“院子里的树”到“说着向门道走去”):写宋妈丧子之哀。
(二)讲析课文
(三)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人物对话中蕴含的潜台词。
2.引导学生全面地欣赏电影,不要只是单一地欣赏情节。
高二语文教案教案篇3
重点句式
(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二)状语后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往往放在动词后面,表示地点,时间,比较等意义。如: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于天地……”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观”,“对天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于其址”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舍”,“在……”
3、请辞于军“于军”作状语限定动词“辞”的对象,“向军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4、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于星火”表示“比星火……”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划线“于蓝”表示“比蓝……”表比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6、皆断头注槊上,植(于)市门外“(于)市门外”表示“在市门外……”
7、具告以事“以事”表示“把事情……”
(三)定语后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文言文中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强”作为中心语“爪牙”“筋骨”的定语,后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求人可使报秦者。(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可使报秦”作为中心语“人”的宾语,后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数量词“一双”作为“白璧”的定语,后置。
高二语文教案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教育学生不应只着眼于秦之兴衰,而应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达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二)学习课文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理解课文中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结合单元知识短文掌握如何在翻译中恰当处理修辞格的知识。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从注释中我们知道,“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那么,我们把课文中“有……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似乎也通,但作者为什么要舍简就繁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分析: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虎视眈眈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势。同时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作了铺垫。总之,根据表达的需要,这里的繁笔增加了气势;同义短语的叠用,又使叙述生动形象。
(二)文章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孝公以前的一国君(如秦穆公)写起?从本段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点?
分析: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而秦的攻夺天下正是从秦孝公开始的。关于这点,本段课文已经明白论述。首句“君臣固守而窥周室”告诉我们,孝公在摄政之初仍是“固守”秦地,对“周室”亦只是暗中“窥伺”。后来由于“商君佐之”,才开始有了“席卷天下”的行动,虽然在此之前,他已有了“地利”和“人和”(“君臣固守”)的条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三)秦孝公在“攻”天下时,是否施行了“仁义”?
分析;贾谊所谓“仁义”,仍然是孔孟所说的“先王之道”,而不是法家的“内立法度”及纵横家们的“斗诸侯”。对后者,贾谊在《过秦论》中称为“酷刑法”、“高诈力”,可见在贾谊看来,这并不是“仁义”。贾谊认为“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之术也。”这也告诉我们,孝公的“攻”,不是建立在贾谊的“仁义”的基础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四)下面是第2自然段第一句的译文,其中有些地方译得不正确,请指出来,并说说理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译文:秦孝公死后,他的儿子惠文王,孙子秦武王和昭襄王承接了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政策,在南边夺取了汉中,在西边攻取了巴、蜀,在东边割占了肥沃的土地,在北边收复了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重要的城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分析:好的译文标准是“信”、“达”、“雅”,即准确、通畅、优美生动。上面译文在这三方面都有欠缺。其一,个别语词不准确:“蒙故业”的“故”,译为“原有(的)”为好;“因遗策”的“策”,指的是策略;“南”、“西”、“东”、“北”译成“在南边”之类不能准确表现秦的扩张行径,译成“向南”、“向西”等为好;“收”不是“收复”,和“取”同义。其二,不“达”、不“雅”:对于专名,直接“搬”过即可,不必把注释当译文抄在译文中。译文对“惠文、武、昭襄”及“要害之郡”的处理就有这方面的不足,结果使句子疙疙瘩瘩,甚至造成歧义。
(五)第2自然段的层次划分有下面几种意见,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1)分四层:“孝公既没……要害之郡”是第一层,“诸侯恐惧……已困矣”是第二层,“于是从散……弱国入朝”是第三层,其余是第四层。
(2)分二层:“孝公既没……弱国入朝”是第一层,其余是第二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弱国入朝”前是一段,可分三层,分法如第一种意见前三层的划分;“延及……国家无事”应单列一段。
分析:把孝公之后五位国君放在同一段中是有道理的,这只要联系上下文就可明白:第1自然段写秦孝公,这是秦攻夺天下的开端。第2自然段中的五位国君有共同的特点——“蒙故业,因遗策”,继续执行孝公攻夺天下的既定国策,虽然孝公、庄襄因“享国之日浅”,无所建树,但不等于放弃攻天下的“遗策”。总的说来,五位国君是在发展吞并天下的业绩。第3自然段写秦始皇,是秦攻夺天下雄心的实现,即标志“攻”的阶段的结束,下面转入“守”天下的阶段。所以第三种意见似不可取。第二种意见基本合理。作者按时间先后和建树状况把五位国君分为两类来写:前者评写,后者略写,但不管详略,二者的关系是并列的。为了学习方便,我们可以对第一层再分三个小层(分法如第一种意见前三层的划分)。第一种分法实际上是把第一层的三个小层与第二大层并列,这在逻辑上是有毛病的。
(六)在第2自然段第一大层中,三个小层是否都是写秦的?有人说,第一小层写秦攻各国,第二小层写各国攻秦,第三小层写双方战争结果。这种说法对不对?结合课文加以说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分析:还可以有一种理解,三个小层都是写秦的。第一小层,写秦对诸侯各个击破的“攻”。“南取”、“西举”、“东割”、“北收”,既说明了这点,又说明这种进“攻”所向披靡,任何一个诸侯都难于单独与之抗衡,从而也说明了诸侯之所以“会盟而谋弱秦”的原因。第二小层,还是写秦攻诸侯,“攻”取合起来的九国诸侯。九国之师的“叩关攻秦”不过是以攻为守,其实质还是守。面对九国联军的“攻”,秦不再是孝公时的“君臣固守”,而是“开关延敌”,以“攻”对“攻”。第三小层写秦击溃九国之师后的影响,说明其席卷天下之势已完全形成。若非孝文、庄襄“享国之日浅”,那么一统天下的宏图就可能在始皇之前得以实现。
(七)提问:第3自然段讲了秦始皇“攻”天下的业绩和“守”天下的措施。试指出文中哪些文字是写其“攻”的,哪些是写其“守”的。
分析:“士不敢弯弓以报怨”句之后为“守”,“报怨”句和其前为“攻”。“南取百越”、北“却匈奴”仍属其“并吞八荒”之举。
(八)提问:第3自然段在写秦由“攻”转为“守”时从哪些方面写了其“守”的措施,为什么要写这些?
分析: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等方面写其以暴政来作为“守”的措施。写这些是为突出中心论点服务的。
(九)如何评价作者关于秦灭亡的结论?
分析:(1)从科学性看这一结论是否严密,有无局限性?战国四君(孟尝君、平原君等)“宽厚而爱人”,但结果如何?(2)从“仁政”的阶级内容看有无局限性?(3)从作者主张的客观效果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看其是否有进步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毛泽东同志批评了那种“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的主观主义学风,教导我们要“认真地研究历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为什么要“认真地研究历史”?一句话,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古为今用。对于这个道理,古人很早就懂得。西汉贾谊就说过:“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他的史论《过秦论》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写的,通过总结秦不施仁义二世而亡的教训,来讽谏汉朝统治者。虽然由于历史局限,作者不可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和找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但他针对当时现实而论史的精神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
(二)预习指导。
印发预习提纲,以学生自学为主。
1.关于作者: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大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仅33岁。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其文章,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2.时代背景:
春秋以来,战乱频仍,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史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当然,贾谊所说的“仁政”,完全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不可能包括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压迫等内容,这是历史的局限、阶级的局限,我们不能苛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自读课文及注释,结合课文前“预习提示”疏通课文,并完成下面练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①合从()缔交赢()粮而景从()
因利乘()便万乘()之势
②宁()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宁()静乐()毅安乐()
③翟()景墨翟()召()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累召()不应蒙恬()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④逡()巡鉏耰棘矜()矜()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度()长絜()大度()德量力内立法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或查字典(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给课本上没有注释的下列加粗字词作解释:
①务耕织()守战之具()
②会盟()重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③明智忠信()尊贤而重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④兼韩、魏……之众()杜赫之属()
⑤于是六国之士()于是从散约败()
⑥开关延敌()天下诸侯已困矣()
⑦因利乘便()延及孝文王()
⑧享国之日浅()陈利兵而谁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⑨铸以为金人十二()自以为关中之固()
⑩斩木为兵()同年而语()
天下非小弱也()为天下笑者()
(3)说明下列加粗词的用法: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④序八州而朝同列
(4)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③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④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⑤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5)在横线上填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①“内立法度,务耕织”句省略了主语______。
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句中“以”后省略了宾语______。
③“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句,“一夫作难”指______;“身死”后面省略了______词______;“为天下笑者,何也?”是______修辞句。
(6)选出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句中加粗词的运用解释正确的一种:
A.句中加粗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B.加粗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C.加粗词的意义都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富于变化,避免雷同,读来无呆板之感。
D.加粗词的意义都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富。
(说明:预习提纲部分印发给学生,特别是作者和时代背景部分,教师不必再赘述。课本“预习提示”部分对本文结构、中心及文采已有简要说明,要引导学生结合“提示”基本掌握课文的内容和主旨。)[附]练习答案:
(1)①z^ongy0ngc$ngch6ngsh8ng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②n@ngn@ngn0ngyu8l8
③zh2idosh4ozh4oti2nxi1n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④q&nq0nj9ndu$du$d)
(2)①致力,从事;防御和进攻②诸侯间聚会而结盟;贵重③懂事理,有远见;尊重④同时并有;类⑤介宾短语,在那时;介宾短语,从此⑥迎接;困窘,困厄⑦凭借有利的形势;延续⑧享有;时间短暂;陈列;锋利;兵器⑨以,连词;为,做;认为⑩树木;兵器;论国家;变小,缩小;削弱,变弱;介词,被;天下的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①名词作状语②使动用法③名词作状语④使动用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4)①夸张②夸张③夸张④比喻⑤借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5)①秦孝公②之③陈涉起义;介;于;设问
(6)C
(三)研习新课。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在诵读练习中以提问方式明确本段的内容要点:
①秦的地理优势;②秦孝公的政治雄心——统一天下;③基本国策(耕战、连衡)及成果。
史实补充:①“外连衡而斗诸侯”——这是跟上文“内立法度……修守战之具”相对应而言,其实这是后来的政策。有些“教参”上甚至把它跟连衡政策的创立人张仪联在一起,这是不正确的,张仪相秦是在秦孝公死后十年,即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由此可见,史论叙史不同于史传,重在“会意”。②“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史记·魏世家》:“三十一年(即秦孝公22年,公元前340年),……秦将商君诈我将军公子而袭夺其军,破之。秦用商君,东地至河。”“东至河”。即秦得河西之地。这是秦以“诈力”夺取诸侯土地的一个突出的例子。按:这是秦取河西地的开始,秦惠文王八年(前330年),魏又献河西地少梁(今陕西韩城南)。
2.诵读第2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提问:本段叙述了哪几位秦国国君时期的事?(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即孝公之后,始皇之前的五位国君。)惠文王即位是前337年,庄襄王死于前247年,其间长达90年,作者是怎样叙述这90年间的历史的?
讨论后,归纳如下:
①将惠文、武、昭襄三朝87年间的事情集中到一点上来写:秦的领土日益扩大引起诸侯恐惧,以诸侯反衬秦。孝文、庄襄二朝则一笔带过。这是从总体上看。
②写秦扩大领土,按南、西、东、北四个方位说,显出其军事力量无比强大;写诸侯,按“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从散约解”的顺序说,并极力渲染其声势,以反衬秦人困诸侯之易(“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这是从局部来说的。
③统观此段叙史,近乎艺术概括方式,本质是真实的,但客观的历史过程并非如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史实补充:“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苏秦说六国从亲,约在前334~前332年之间,其时苏秦任从约长,并佩六国相印。“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这是第一次合从。前318年,苏秦再次约从六国共攻秦,楚怀王为从长。至函谷关,秦出兵击六国,六国兵皆引而归《年表》中作“五国”)。这是第二次合从。此外,前298年,魏、齐、韩三国曾联合攻齐。还有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于河外,这已不在上述87年之内了。从上述史实可以看出,所谓“九国之师”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这也说明史论叙史跟史传的不同。
背诵要求:①可以从“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直接过渡到“尝以十倍之地”;③“于是六国之士……制其兵”这一段可略读。
3.诵读第3段。
先默读一遍,说说秦始皇的过错是什么。
找出写过错的那一层(“于是废先王之道……陈利兵而谁何”),试用几个字来概括秦始皇的对内政策。(愚民、弱民、以民为敌。)
划分全段层次并答问:
①首句写秦始皇统一全国,只有一个意思,却连用四句来表达,为什么?(这是中国空前的统一,是很了不起的,值得加以铺排;极言秦王朝的无比强大。)
②次写扩大版图,有什么作用?(仍是极言秦王朝的强大。)要求注意“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一句,是用来烘托秦始皇的威势,可算是虚写。如要实解就会出现矛盾,前218年,张良曾雇力士刺始皇于博浪沙,误中副车。
③写秦始皇的对内政策这一层的要害是什么?(“不施仁义”,为结论张本。)补充解释:“谁”“何”都是疑问代词用做动词,由此引申出“呵问他是谁”的意思。
以上二小层可合并为一层:写秦始皇对内、对外的政策。
④末句写始皇的设想,有什么作用?(反衬秦王朝灭亡之迅速。)
说明:以上内容可以在分层诵读中依次讨论。诵读和讨论是交叉进行的。在全班学生基本成诵之后,再提出下面的问题:
本段在全文结构中有怎样的作用?(上文写秦日益强大,为统一奠定了基础,本段写统一后的措施说明秦已从攻势转为守势;正因为措施不当,才导致了它的迅速灭亡,所以下段接着写它的灭亡,作者“过秦”之意尽在其中。)
4.诵读第4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默读一遍后概括本段大意:陈涉起义,天下云集响应,并起亡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提问:开头写始皇余威,有什么作用?(暗示民心不服,人人自危。)作者写陈涉起义的一段话中,要害是哪一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这说明了什么?(全国人民不满秦王朝的统治。)它为下文哪一句作铺垫?(“仁义不施”。)
再问“将数百之众”跟上文哪一句相照应?(“百万之师”——秦人能打败九国“百万之师”,而不敌陈涉“数百之众”,可以发人深思。)“斩木为兵”跟上文哪一句相照应?(“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这说明了什么?(“收兵”不足以遏止人民的反抗。)
在学生基本成诵后,还可以问:你怎样看待贾谊对陈涉的评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教师小结时主要谈两点:①贾谊是对陈涉起义作出高度评价的第一人;③阶级的偏见也是有的。
5.诵读第5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补充注释:①“且夫天下非同小弱也”——意谓秦有天下,非同地方性政权,其力量是不小的。②“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雍州的地势、殽函的险固,还是原来那个样子,意谓秦地的优越地形并未发生变化。③棘——课本注,“棘”通“戟”。此与上文“斩木为兵”矛盾。按:“棘矜”应合解,即伐棘为矜,矜仗也。“鉏耰”又作:“耰鉏”,是一种农具,类似今之长柄大锄。这样解释,正好跟下文“钩戟长铩’对应成文。④同年而语——又可以写作“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之意。⑤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这句说的是秦统一全国以前的事。万乘,战国时的大国也称“万乘”。同列,秦与山东各国皆诸侯,故称“同列”、“序”、“朝”为互文。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时秦很强大,所以八州诸侯都来朝拜它。按:从秦孝公到秦统一全国之前,共有140年,所以下文接着说“百有余年矣”。至“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才说到秦统一天下。⑥攻守之势——“攻”,指统一六国以前;“守”,指统一六国之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划分层次:第一层(开头至“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对比论述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的力量。开头指出秦王朝的优势仍然存在,这是对比论述的前提。对比则表明陈涉的地位和农民军的武器及素质远不如九国之君及其部队。要害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这八字,是为全文的结句设伏的。第二层(“然秦以区区之地”至结句)照应全篇,归纳中心论点。“然秦”以下四句照应第1、2段,“然后”二句照应第3段,“一夫”三句照应第4段。“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为全文中心论点。
诵读指导:本段是全文的重心,句句都是说秦之过,一定要读得有气势,表达出作者“过秦”的深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①且夫——推进一层,领起议论的口气。
②以下连用六个“也”,用极其肯定的语气读。
③排比句中的重音是:“非属(于)”、“非铦(于)”、“非抗(于)”和“非及”。(“非及”后其实也可加“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④“向时之士也”后作一顿,为下句转折蓄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⑤“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也”后有较长停顿。如去掉“也字”,再增“何也”一句,答案即是全文结句,可见作者有意为下文蓄势,所以述而不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⑥“试使”三句,重复上文之意,换假设口气,再作一鉏。
⑦“然秦”三句作低回之势,以下节节升高,至“为天下笑者”达于顶峰,稍作一顿,再逼出“何也”一句。
⑧“仁义不施”是一篇纲领,用深责语气读;“攻守之势异”用解释语气读,寓“不知天下之势”之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以上内容都穿插在诵读过程中说明。
6.总结全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注意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心论点的正确理解。特别是第5自然段对比分析处应认真理解。其几项力量的对比是:陈胜<九国<秦国<秦朝。但“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强秦亡于陈涉,这种对史实进行对比、评论,从中引出教益,以匡时政之弊的写法,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极具有说服力,值得王朝与契丹、西夏的关系作对比,从爵位的高下、实力的强弱、地盘的大小、胜负的趋势几个方面对比,说明宋王朝如果赂敌而亡国,实在是最下策的做法了。
(2)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本文运用了反复对比的论证手法。
强大统一的秦帝国从它强盛的峰端,一下子跌落到尘埃,强大之势与败亡之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正是这种对比,给读者以极为强烈而深刻的印象,引发人们去思考,去寻求答案:秦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
作者用全篇对比到底的手法写出了他的结论。对比在四个方面展开: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旺后灭亡的对比;秦与六国的对比;秦与陈涉的对比;陈涉与六国的对比。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使主客观形势的不同,强弱盛衰难易的不同,都得到极尽显现。其结构的宏伟,气势的磅礴,使结论的推出分外有力。
仅以课文第五层为例,就可以看到这一点。陈涉之位和九国之君比,尊卑悬殊;陈涉武器和九国之械比,利钝大别;陈涉之众和九国之军比,从寡极异;陈涉之谋和九国之士比,智愚径庭,陈涉和山东之国“度长絜大,比权量力”,不可同年而语,可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换句话说,就是陈涉<九国<秦朝,却最终_了秦朝。这样对比,激起读者急切地追寻原因,也为作者揭示答案蓄积了语势。最后是总比,总括前文两极对比,从而揭示题旨。
(3)文章的语言特色。
本文的语言独具特色。从语言的运用看,文章如辞赋一般,词采华丽,千变万化;多用对偶句与排比句,又多用对偶与排比混成糅合的长句,句子短长相间,读来琅琅上口。处处重复却不给人以累赘之感,句句相似却又没有雷同之嫌。
《过秦论》与《六国论》的异同?
《过秦论》与《六国论》虽然出自不同时代不同作家之手,但却有同曲异工之妙,堪称中学语文教材中又一的姊妹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就文章的体裁来说,两文同属历史评论。一评秦国灭亡的缘由,一评六国破灭的原因。就文章的主旨来说,两文均意在借古讽今,劝诫后人要吸取前人教训,勿重蹈覆辙,悲剧重演。就文章的表现手法来说,两文均采用了评述结合。这是两文的相同之处,但它们同中有异,异中见妙。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结构安排不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过秦论》与《六国论》虽是史评,同属议论文,但两文的论证结构安排却不同。《过秦论》采用两段式结构;《六国论》采用三段式结构。《过秦论》第一大段详细具体而又简洁生动地记述了秦自孝公始至秦二世由弱及强,由强到弱而亡的过程;第二大段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了秦亡的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六国论》第一大段指出了六国破灭的原因——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第二大段运用韩、魏、楚赂秦而亡,齐、燕、赵因它国赂秦而亡的具体事实,证明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第三大段在第二大段的基础上,引出教训,警戒后人。
二、组材顺序不同
《过秦论》组材以时间为序;《六国论》组材以事物类别为序。《过秦论》从秦孝公写起,历经惠文、武王、昭襄王,延及孝文王、庄襄王,及至始皇,具体记述了秦国由弱变强,由强及弱而亡的历史。《六国论》则将六国中直接赂秦而亡,因他国赂秦而亡,分别加以归类,进行具体分析阐述,进而得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结论。
三、表现手法侧重点不同
《过秦论》和《六国论》虽然都运用了述评结合的手法,但两文表现手法的侧重点不同。《过秦论》侧重于记述,因为本文主要是运用大量的事实来进行对照比较,让事实说话,从而证明秦亡的原因。《六国论》主要在分析阐述六国破灭的原因,赂秦弊端所在,所以全文侧重点放在议论分析上。《过秦论》采用先述后评,以述为主;《六国论》采用先评后述,边述边评,以评为主。
四、评论点位置不同
《过秦论》与《六国论)的评论点都非常明确,但两文所放的位置不同。(过秦论》的评论点放在文章的最后。卒章显志。(六国论》的评论点放在文章的篇首,开门见山。(过秦论》在前面述评的基础上,收束作结,发人深思,令人回味;(六国论》开篇点旨,一目了然,鲜明突出,引人入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明确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仅有利于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同时,对指导学生写评论练习,也会大有帮助的。
(一)重点内容图示。
(二)译文。
秦孝公占据殽山与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它)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有席卷天下,征服列国,控制海内的意愿,并吞远地的雄心。在那时候,商君辅佐他,国内确立法度,从事耕种和纺织,修制防守与出战的器械,对外推行连衡之策而使诸侯自相争斗。于是秦国不费力而夺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孝公死后,惠文王、惠武王、昭襄王承接原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汉中,向西攻占巴、蜀,向东割来肥沃的土地,向北收来要害的郡邑。诸侯都很恐惧,聚会结盟而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再吝惜珍奇的祭器和贵重的宝物以及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士人,订立合纵的盟约,结为盟国,合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都英明有智而又忠诚信义,宽容仁厚而且爱惜人民,尊敬贤才而重视士人,约为合纵之盟而离散连横之策,兼有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等国的兵力。于是,六国的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谋划;有齐明、周最、陈珍、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与各国国君〕沟通意见;有吴起、孙腹、带陀、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以十倍(于秦国)的土地,以百万(甲土)的军队,开往函谷关而攻打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想引入敌军,九国的军队犹豫、徘徊而不敢进关。秦人没有丢掉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已经困厄不堪了。于是合纵的盟约解散了,诸侯们争着割让土地而贿赂秦国。秦国也就有了充足的力量从他们这一弱点入手制服他们,追逐散逃的败兵,倒下上百万的尸体,流成河的血水甚至能漂浮起盾牌来;乘袭这样的便利形势,(秦人)任意割取天下的土地,划分了山河的区域。强大的国家自愿称臣归服,弱小的国家甘心成为属国。发展到孝文王、庄襄王,统治国家的时间短,国家没有(什么大)事(可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到秦始皇的时候,他振兴六代君王遗留的事业,挥起长长的鞭子来驱赶着各国人民,吞并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登上了最尊上的宝座而制限了天下,用暴力鞭笞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撼四海。于是,他向南攻取了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表示归顺,任凭小官支配。(秦始皇)于是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而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再敢南下来牧马,士人不敢动武来报复仇怨,于是(秦始皇)废除了先王的治世之道,焚毁了百家的著作,用这种办法来愚化百姓;毁掉的城池,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聚到咸阳,销毁了刀和箭头,用它铸成十二个金人,来削弱天下的百姓。然后,利用华山为城墙,黄河为护城河,在亿丈的高山之上,下视不可测度的深渊,以此来取得稳固。优良的将领以强劲的弓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卒、陈列着坚利的兵器,盘问来往行人。天下已经平定,秦始皇的心意,自以为有关中的稳固地势,无数的坚固城池,正是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始皇去世,他的余威还震慑着远方各地。然而,陈涉不过是个用破瓮遮住窗户,用绳子系住户枢(这样贫穷人家)的子弟,是甿、隶一类的(耕田)人,而且是被迁徙戍边的征夫;(他的)才能不如中等人,又没有仲尼、墨翟那样的贤德,没有陶朱、猗顿那样的财富;(他)出身于戍卒的队伍,露面于阡陌纵横的田间,(他)率领疲弊的士卒,统率数百名的部队,一转变就进攻秦朝;砍下树木作为兵器,举起竹竿作为旗帜,天下人却如同阴云一样聚集起来,如同回声那样应和他,背着粮食,如同影子那样跟随着他。此后,山以东的豪杰于是纷纷起事而灭亡了秦国。
那么,(由此看来,秦的)天下并不小不弱,雍州的地势,殽山与函谷关的险固,自然与以前相同,陈涉的社会地位,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尊贵;(他的)农具木棍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他的那些)適戍的部卒,并不能与九国的军队相抗衡;(他的)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战术,又不及九国的士人。然而成功与失败却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功业恰恰呈现出相反的情况。假使以山东的国家与陈涉比比长短,较量一下极势与力量,简直是差得太多了。然而,秦却以其区区之地,达到万乘兵车的国势,重新排列八州的位次而使同列诸侯归服,已有一百多年了;然后以天下为私产,以殽函作宫殿;一个平民起事而天子的七庙被毁坏,本人又死在人家的手里,被天下人嘲笑的原因是什么呢?——不施行仁义的政策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高二语文教案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2.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德育目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教学方法:
1.阅读分析全文结构。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板书)宇宙的边疆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Carl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3.本文的说明顺序
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空间到小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宇宙吟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高二语文教案教案篇6
教学目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反复诵读,了解大概。本文写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词造句、行文布局、佳构机巧、言语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复吟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串通文义,学习文法。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此文结构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失良机,随时比较,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3、不求全貌,雕琢精义。理解本文的另一要点在于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细琢;特别是文中生动奇巧的妙言妙语,要用心揣摩体会。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诗歌,大家能背几首吗?(学生试背三两首)那么,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自由发言: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等)如果要更进一步了解诗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二、作者简介
出示投影:
钱钟书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攻读,获B、Litt、(O_on)学位。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归国后,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还曾任第六届全国__委员,第七、八届全国__常务委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其中《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谈艺录》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解放后,钱先生出版有《宋诗选》《管锥篇》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钱先生还参与《毛泽东选集》的外文翻译工作。主持过《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他的《宋诗选注》在诗选与注释上都有高明识见,还对中外诗学中带规律性的一些问题作了精当的阐述。《管锥篇》则是论述《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予张湛传》《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外传》《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学术巨著,体大思精,旁征博引,是数十年学术积累的力作,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学生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这部分又分三层:
第一层(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从诗的篇幅上进行论述: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律的要求。
第二层(自“—一位中国诗人说”至“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论述中国诗的意韵之美一一“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富于暗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第三层(自“西洋渎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至“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通过对比的方式具体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第四部分(自“所以,你们讲,中国诗……”至“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觉得甜蜜的家乡困远征增添了甜蜜”),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2、学生准确筛选有关段落中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学生思考后,明确: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学生分组时论本文行文的特点、要求举例说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明确:本文在行文布局上的主要特点是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中外相容,古今兼顾,且处处都设机巧,让读者回味无穷。
比如要回答“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钱钟书巧妙地设下一个“陷阱”。他告诉我们,要用这样的问题来提问是不合适的。只有在具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和将中外诗进行对比的情况下才能作出合理的结论。并且告诉读者,这种方法即是比较文学的方法。不多的几句话,就把基本观点和原则交代清楚了。以下的每一个论述几乎都包藏着对比和综合。
如中国诗的发展史问题,就由伏尔泰所引出,然后道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如谈中国诗的篇幅,则以爱伦坡的话立论。不仅指出了中国涛的特点及其原因,还指出了中国诗的特殊之处: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在谈中国诗的意韵和特殊表达方式时,则援引了魏尔兰、济慈、维荣、莎士比亚、拜伦等外国诗人的见解,材料充实,说服力强。
四、品味文章的语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方法一:学生自己找出感兴趣的句子自由发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方法二:教师出示投影中的句子让学生品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如用第二种方法,可出示下列句子供学生品味。
1、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2、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4、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5、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
教师提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这句话的本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诗”,即不是指中国诗歌中的某一类作品或某位诗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是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腐化,是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而言的)。这句话,借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对比(“早熟”与“早衰”),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2、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这样的建筑物就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作者以此作喻,批评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脱离客观实际,没有坚实的基础,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地发展。这个批评是相当尖锐的,比喻中透出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句中“聪明”一词是反语,是没有掌握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的思想方法。所渭的“聪明”不过是自欺欺人。“流毒无穷地聪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评、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传下去,贻害无穷。
3、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4、本句隐讽那些对于西方文化不懂装懂的人。
5、此句意在讲对外国诗了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国诗。
五、课文总结
钱钟书融会多种知识,探幽入微,条理精辟地论述了中国诗歌的特点。并在保证论述严谨周密的同时运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真不愧为“文化大家”!
六、布置作业
试用比较的方法探究:与中国古诗相比,中国新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征。
高二语文教案教案篇7
教学目的
1、理解小说题目的含义,探讨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进而探求拉丁美洲孤独的原因。
2、初步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变现实于幻想而不失其真”的基本特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通过对小说的整体介绍和对课文节选部分的具体分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学习其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小说宏观结构的把握以及节选部分在全书的地位和作用。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以及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教学的重难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自读,解决基本内容;讨论问题,希望有所深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模仿全书首句造一个句子:多少年后,某某(学生名)诗人、作家、科学家回到了西砚山上,他感慨万端,向我们讲起了他当年在瑞中的学生生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分析这个句子:站在现在,预测未来,又从未来回想过去。打破了时间上的限制,自由地穿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百年孤独》的时间关系就是如此,作者来往于时间的长河中,自由自在,也使全书有了迷离的时间感>
(小说的开头,是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的新颖的倒叙手法。短短的一句话,实际上容纳了未来、过去和现在三个时间层面,而作家显然隐匿在“现在”的叙事角度。紧接着,作家笔锋一转,把读者引回到马贡多的初创时期。这样的时间结构,在小说中一再重复出现,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不断地给读者造成新的悬念。在我们读过的&39;所有作品的开局中,这个开场白真可以算得上精巧神奇了,在这不动声色的叙述中隐藏着一种深沉的悲凉和无可奈何的宿命感,却又凭借着巧妙的时空交错形成了巨大的悬疑。)
2、简介全书内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西班牙语为世界奉献了两部不朽的巨著——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佰年孤独》。这两部作品穿越了350年的光阴,隔着那曾被哥伦布征服过的茫茫大西洋遥相对峙。前者刻画了当时西班牙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具有进步意义的人文主义思想;后者虚构了—个叫做马贡多的小镇,描绘了在这个奇特的地方生活的布恩地亚家族百年的盛衰史,他把读者引入到这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交错的生活之中,不仅让你感受到许多血淋淋的现实和荒诞不经的传说,也让你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惊的情感,甚至有人认为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深刻得令人觉得害怕。
二、让学生自读课文,作如下要求: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并找出“魔幻”的语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提醒学生用吉普赛人的到来为线索来梳理)
第二课时
一、概括课文内容:
1、磁铁风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放大镜、航海仪、炼金实验室带来的故事
3、迁居探路活动、第二次迁居活动的流产及决定留在家里教育孩子
4、看冰块
二、分析“魔幻”句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要求学生起来读出语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高二语文教案教案篇8
【三维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筛选出本文重要信息,,引发自己的思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重点】
了解解说词的特点,感知本文重要信息。
【难点】
梳理、整合解说词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播放《银河系》短片(无声音,无画面,有声音有画面)让学生感知解说词的特点1解说。学生谈观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明确知识要点。激发学生兴趣,并对解说词在电视画面中的作用和特点有直观的感受。课文重点内容的梳理,归纳。
解说词特点的整合。释题:宇宙的边疆在哪里?宇宙的典型特点是什么?
提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宇宙的?有哪些标志性的语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将文中文学性的语言抽去,读一段课文。了解解说词的特点2情趣诗意。
要求学生任选取文中的一个图片,写一段解说词。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总结解说词的特点3对象听众。学生书速读课文,筛选信息。
课堂交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宇宙星系(距离我们80亿光年)、星系群、子星系(200万光年)银河系(4万光年)恒星。太阳系(1光年)行星
学生通过感受总结特点。训练学生准确筛选信息的能力
了解说明的顺序
由感性到理性,符合认知规律。拓展练习欣赏采石风景照,试写解说词,符合解说词的特点学生写作,展示写作实践,能力拓展训练小结,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解说词的特点:
1、解说拓展。
2、情趣诗意。
3、对象听众。
高二语文教案教案篇9
教学目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积累文中词语,并熟练运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分析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不同。
4.分析了解塑造人物形象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自读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由现实主义创作引入到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二.介绍马尔克斯及其作品: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20世纪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加西亚·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的阿拉卡塔卡镇,父亲原来学医,后来成了当地邮电所报务员。外祖父马尔克斯·伊瓜兰是受人尊敬的老自由党人。阿拉卡塔卡镇过去是美国公司的香蕉种植园,在“香蕉热”时期有过繁荣的阶段,后来,国际市场上香蕉的价格暴跌,美国公司撤离,阿拉卡塔卡立即衰落下来,社会矛盾随之激化。1928年,也就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出生那年,香蕉工人举行大罢工,政府派军警来镇压,死亡八百余人。此后,居民大量外迁。阿拉卡塔卡成了孤独、萧条的地方。加西亚·马尔克斯自幼在外祖父家长大。外祖父经常对他讲当地的历史故事。外祖母更是一位讲故事能手,对他讲了许多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她相信人死以后灵魂继续存在,为了不让亡灵们感到孤独,她特地为亡灵们安排了两间空房经常与他们谈话。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姨妈也笃信鬼神,有一天,她感到自己将要死亡,便坦然地躲进自己的房间,成天在里面织尸衣。孤独而带有神秘色彩的阿拉卡塔卡给作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养了他独有的审美情趣。
12岁时,作家来到首都波哥大教会学校读书。18岁后在波哥大大学读法律,参加了自由党。1948年内战爆发时,他中途辍学,不久进报界工作。1954年任《观察家报》记者兼电影专栏负责人。此后,他从事新闻工作,同时进行文学创作。他曾到过意、法、英、苏、波、捷、匈等国。1959年回国,担任古巴“拉丁社”驻哥伦比亚办事处的负责人。1961年任该社驻联合国记者,后迁居墨西哥,至1976年才返回哥伦比亚。为了抗议军人政权,他曾于是年举行“文学罢工”。1981年受军政府迫害而流亡墨西哥。1982年哥伦比亚新政府成立,作家才得以返回故土,从事文学创作。当年因《百年孤独》的成功获诺贝尔文学奖。同年,应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担任法国—西班牙语国家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其作品主要是代表作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还有短篇小说《第三次无可奈何》《格兰德大妈的葬礼》等;中篇小说《伊莎白尔在马贡多的观雨独白》《枯枝败叶》《周末后的一天》《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等;长篇小说《恶时辰》《家长的没落》(1976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当年世界十大优秀作品之一)《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
三.预习诊断:
1.下列注音完全无误的一项是(D)
A.清澈(zhe)褴褛(lanlu)螺钉(luo)骷髅(kulou)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B.吹嘘(xu)胼(bing)手胝(zhi)脚痼疾(gu)
C.蓖麻(bi)黏稠(zhan)干瘪(bie)窸窣(xishu)
D.啁啾(jiu)狩猎(shou)砾石(li)蝾螈(rongyuan)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判断下列词语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D)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A.无可置疑五彩缤纷心灵手巧难以置信焦头烂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B.专心致志胡思乱想随心所欲小心翼翼无所不至
C.一无所知烟消云散不知所措无动于衷
D.同心协力老态龙钟振耳欲聋循循善诱挨家穿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魔幻现实主义是怎样产生的?(检查预习单元知识的情况)
四.解题:
《百年孤独》以马贡多镇为背景,描写了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折射出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探讨了拉丁美洲地区贫困落后的原因。作者以生动、富于幻想的笔触,勾画出这片神奇大陆上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反映了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深入揭示了该地区人民的精神特征,小说因而成为一部气势恢宏的史诗性作品。
本篇课文作为《百年孤独》的第一章,既具有与整部长篇小说相勾连的艺术与思想特质,同时又具有独立成章的表述个性。在这一章里,布恩地亚与吉卜赛人的交往成为主体内容。随着吉卜赛人每一次带来的新奇的东西的不同,布恩地亚进行科学钻研和探险的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受其影响,布恩地亚甚至想率领众人整体迁移,离开马贡多。虽然由于乌苏拉的阻拦最终没有实现,并且眼光开始转向现实生活,但布恩地亚对科学、知识的痴迷一如既往,不曾有一丝一毫的减弱。应该说,作者对布恩地亚痴迷于科学实验的描绘,强调了马贡多人对外来科学与文明的向往和追求,表现了他们的积极进取精神。
五.人物形象分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他富于幻想,敢于实践,具有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他带领人们创建了马贡多镇,建立了幸福的生活。他向往外来的科学与文明,痴迷于各种科学实验,即使失败或受伤,也从不气馁,终于靠观象仪证实了“地球是圆的,像一个橘子一样”的科学真理。在闭塞落后的马贡多,布恩地亚代表着马贡多人对科学与文明的向往,代表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只是这种向往和进取随着布恩地亚后来的发疯而夭折。
乌苏拉:她是一个勤俭能干、善良宽厚的拉丁美洲劳动妇女形象。她是马贡多的创建者,也是马贡多理性秩序的中流砥柱和维护者。她终日操劳,任劳任怨。她意志坚定,疾恶如仇,不仅阻止了布恩地亚的搬迁计划,而且扭转着一切使布恩地亚家族混乱的倾向,是家族的守护者。因此,她去世后,布恩地亚家族也迅速地走向了衰落。乌苏拉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六.吉卜赛人的出现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吉卜赛人在小说中是作为外来科学与文明(尽管这种科学与文明还带有巫术的色彩)的使者而出现的。他们每一次带来的新鲜玩艺儿,如磁铁、望远镜、地图、航海仪器以及炼金实验室等,都深深地吸引着还处于原始、停滞的自然形态中的马贡多人,尤其令富于幻想和进取心的布恩地亚着迷、布恩地亚痴迷的不仅是这些物件,更是这些物件所代表的科学与文明。正是受了这些物件的影响,它才要率领马贡多的人们共辟一条通向外界文明的道路。当这条道路终于没有开通的时候,我们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以墨尔基阿德斯为代表的吉卜赛人,还是马贡多与外界联系的惟一通道。因此,吉卜赛人留在马贡多人心目中的形象是非常美好的,霍塞·阿卡迪奥甚至把吉卜赛人的美妙形象作为传世的回忆,讲述给后辈们听。这也就是布恩地亚与墨尔基阿德斯结下“伟大的友谊”的原因。
七.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分析。
小说整体上呈现出来的奇幻与现实相交织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在这篇课文中同样得到了体现。课文真实地描绘了吉卜赛人的到来给小镇带来的热闹景象,也逼真地描述了布恩地亚一次次做科学实验的情景,还有乌苏拉带领孩子们在菜地劳动、布恩地亚教孩子们知识的场面等,都表述得很真切。但与这些真实的描绘相交织的还有许多奇幻的因素,如当吉卜赛人拽着两块磁铁走家串户时,磁铁就会使“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甚至连那些遗失很久的东西,居然也从人们寻找多遍的地方钻了出来,成群结队地跟在墨尔基阿德斯那两块魔铁后面乱滚”。再加远征队的人“一个个像梦游病人似的,借助着萤火虫微弱的闪光,在这恶梦般的天地中行进。他们不能往回走,因为有一种新的植物转眼间就会长大起来。不一会儿就会把他们边走边开的小路封闭了”。还有“奥雷良诺是第一个在马贡多出生的人,到三月份就满六岁了。他好静而孤僻,在娘肚子里就会哭,生下来时睁着眼睛。给他剪脐带时,他就摆动着脑袋辨认房间里的东西,还以好奇而并不惊慌的神态察看着人们的脸庞。然后,他不再理会前来看望他的人们,却专心致志地盯着那棕榈叶盖的顶棚,房顶在雨水的巨大压力下眼看就要塌下来了”,等等、这些奇幻的因素与真实的描写水乳交融在一起,使作品呈现出一个似真似幻、亦真亦幻的魔幻世界,增添了许多神秘气氛和拉丁美洲的地域色彩。
《百年孤独》这种魔幻砚实主义色彩,显然与《变形记》中的荒诞不同、《变形记》中的荒诞是整体结构上的幻想与细节描绘上的真实的结合,而《百年孤独》则是奇幻与真实的相互交织、水乳交融。
八.分析小说的叙事角度
从总体上看,小说基本保持了一种追记或倒叙的视角,即作家以俯视整个布恩地亚家族命运的姿态,向读者讲述一个已然逝去的故事,但小说情节铺展的逻辑起点却是“现在”。小说的开头:“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类似的句子文中还有:“许多年以后,这里成了一条定期的驿道,奥雷民诺·布恩地亚上校也从这一地区经过时,看到这艘帆船只剩下一具烧焦的龙骨,在一片虞美人花地中。这时,他才相信这一段历史并非父亲杜撰的产物。”这种在情节演进时以“现在”为逻辑起点的时序的相互交织,一方面强化了小说的历史意识,另一方面还突出了作品的“现实”意义。这内里其实隐含着作者的态度:从“现在”回顾布恩地亚家族的“过去”展望它的“未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九.处理课后练习:(略,见教师用书)
十.课后阅读文学读本《〈百年孤独〉评析》和《百年孤独》全书,体会整个小说内容。
高二语文教案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掌握文本思想。
2、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知识和技能:
1、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过程与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首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采用语言勾勒或者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知人赏词,从而走进词人的情感世界。
其次,引导学生自己动脑鉴赏本词,培养自己独特、细腻的情感及审美体验。通过物象、意象到意境,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中的“情”“景”有全面的理解。
再次就是要品味语言美,欣赏明畅错落和谐的韵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通过“词的风格流派的分类”来导入新课。
——明确: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二、新课学习:
1、作家作品简介。
——明确:时代背景,突出“国破家亡夫死”这一悲惨命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学生朗读,疏通词意。
3、疏通词意,把握词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品味语言,赏析词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明确:○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意蕴。
——明确:
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追问: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词)有何修辞作用?
(范例引导)
——明确:韵律美;增强情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
愁之一:山河沦陷悲故园荒废难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愁之二:夫妻永别悲美满姻缘难全
愁之三:形影相吊悲漫漫余生难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4)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明确: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5)在这些间接写愁的词句中,选择典型意象,联系所学诗文,说说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
——明确:酒、雁、黄花。窗、梧桐细雨等。
追问一:“酒”有何意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引导: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深化:为何说是“淡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引导:并非酒淡,而是愁浓。
追问二:“雁”有何象征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引导:结论:“雁”是离愁的象征,是亲友音讯的象征。
深化: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明确:因为“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追问三:“黄花”有没有寓意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引导:黄花喻憔悴的容颜,孤苦伶仃的晚境。
追问四:结合词句“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理解“窗儿”?
——引导:白日如夜,那长夜就更难熬。这就传递出词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追问五:“梧桐细雨”的象征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引导:梧桐细雨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6)小结。
5、再读全词,把握主旨。
——明确: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是和着血泪写下的千古绝唱。
6、感受艺术特色。
——明确:首先,叠字的运用。全词首句即连下十四个叠字,质朴清新,自然流畅,却准确地反映出词人的孤单与凄清、沉痛与心酸、忧郁与愁闷,表达了词人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
其次是借景声情,寓情于景。将自己伤感,凄苦的愁绪融入到了对淡酒、飞雁、黄花、细雨等这些萧瑟惨淡的意象的描写之中。用哀景引发愁,在哀景中蕴蓄愁,以哀景来烘托愁。充分表现出词人杰出的艺术才华。
三、总结:
了解时代背景(知人论世)
把握“词眼”
意象
品味语言
意境
领悟主旨
感受艺术特色
四、作业:
1、依据赏析《声声慢》的步骤,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拓展)举例比较分析“婉约派”和“豪放派”词的不同特点。
高二语文教案教案篇11
【教材】
人教版高中必修4第一单元第4课《哈姆莱特》
背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其中必修课程部分的“阅读与鉴赏”要求“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为此,我们在指导阅读的时候应引导学生贴近文本,从文本出发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意义。而现实是文学经典名著是历经时间的考验而流传至今的,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必然导致阅读的难度,我们的学生面对文学经典名著时难免有一种畏惧的心理,特别是其中的长篇大作,更让学生感觉到文本阅读费时费精力;同时文学经典名著在流传的过程中历经历代大家的解读,因此经典的背后是极其强势的解读言论,这些言论对学生有着很强的震慑力。于是很多学生放弃了对文本的细致阅读,。而选择了对强势的解读言论的认同,努力在文本与评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这样的阅读既背离了文本,更远离的学生自己的心灵,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发展的要求相违背。
问题的提出2007年5月9日上午,在高一(3)(4)班上《哈姆莱特》,这是必修(4)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一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话剧的学习任务是把握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品味富于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初步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
如下:
〖教学目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了解哈姆莱特的性格,初步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
〖教学重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品味哈姆莱特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难点〗
把握戏剧的复杂的矛盾冲突,了解哈姆莱特的性格。
〖预习作业〗
利用“五·一”假期阅读《哈姆莱特》全剧,写了一篇关于哈姆莱特的人物评论。
〖教学过程〗
自读课,学生交流阅读心得,评论哈姆莱特形象的意义,教师引导小结。
在课前检查预习作业时,发现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中没有自己的体会,多是借鉴来的有关哈姆莱特性格的经典评价,如“为了正义而复仇的王子”、“人文主义的英雄”、“思考者”、“忧郁王子”“敏于思考而懦于行动的人”等等。这些结论显然超越了学生可能的阅读高度。在课堂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观点如出一辙,没有个性,无须交流;而当我质疑他们的观点时,他们无法为自己的观点提供可靠的细节依据──这意味着:学生并没有认真阅读作品,只是了解了故事情节;学生没有解读作品的信心和能力,只好借别人的言论来应付作业,而当他们看了那些经典评论后,越发丧失信心,彻底臣服于这些言论,最终造成强势的解读言论对学生主体意识的__。
主题的确定经过思考,我认识到教师在指导高一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名著时,需要细致地引导学生阅读作品,亲近文本,亲近自己的心灵,尊重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正确看待别人的解读言论,避免阅读个性被强势的解读言论所扼杀。
问题的解决认真阅读《哈姆莱特》后,我决定修改教学设计,2007年5月11日重上这堂课,引导学生贴近文本,贴近自己来阅读。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了解哈姆莱特的性格,初步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
〖教学重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品味哈姆莱特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难点〗
了解哈姆莱特的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都可以对哈姆莱特提出自己的理解,但“一千个哈姆莱特还是哈姆莱特”,每一种理解都必须以文本为依据。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聆听哈姆莱特的心声,理解哈姆莱特的行为,感受哈姆莱特的形象。
二、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哈姆莱特的对白片断
(出自“上译经典”台词忠实于原文,人物表现到位),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体会人物语言,思考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片断:哈姆莱特得知母亲再婚后的独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问题1、哈姆莱特在这一场变故中失去了什么?他此时会是什么样心情,他不断强调“还不到一个月”表现了什么样的心理感受?他想到“自杀”这个词意味着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片断:哈姆莱特见到父亲亡魂后的独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问题2、哈姆莱特此时烈的感受是什么?“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片断:哈姆莱特装疯后,叔父利用莪菲利亚来试探他,孤立无援的他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思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问题3、哪些语句是表现了哈姆莱特内心的痛苦?是什么让他又一次思考“生存与死亡”的问题?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片断:叔叔忏悔时他关于“杀与不杀”的思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问题4、哈姆莱特放弃此时复仇是因为懦弱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片断:哈姆莱特在母亲房里误杀大臣波洛涅斯并指责母亲的片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问题5、哈姆莱特为什么杀波洛涅斯,他是个拖延行动的人吗?哈姆莱特对母亲是什么感情?
片断:比剑(__及结局,也是课文内容)──
问题6、哈姆莱特接受比剑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弱点?他最终与对手同归于尽,这一结局哈姆莱特能否避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三、讨论交流,回答以上问题
要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换位思考用自己的心去体会人物的心,一定要尊重自己的感受。
2、在语境中理解人物的语言,从哈姆莱特的身份、地位的变化中去体会语言的涵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将思考得出的结论和你所借鉴的评论进行对比,看哪些观点一致那些观点不一致,为什么?(这个问题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明白阅读原则: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阅读理解,重要的是阅读理解的过程,而不是结论。)
四、将讨论中形成的对哈姆莱特的评价整理成文,要求观点清晰明确,言之有据,论据充分
主要观点如下:
哈姆莱特无非就是一个不幸的青年,陷入了命运的陷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哈姆莱特是个善良的人,有应付问题的心机却无复仇的计划,他注定要失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哈姆莱特的忧郁的性格是他的致命弱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哈姆莱特曾经的优越决定他的懦弱,他是一朵温室里的花。
哈姆莱特长于思考,但绝非懦弱。
哈姆莱特是一介书生,绝非英雄。
哈姆莱特是一个迷信命运的人,这让他难有作为。
高二语文教案教案篇12
一、缘起
战国纷争,群雄逐鹿,秦以边陲之地,纵横征伐,百有余年而一统天下,可谓盛极一时!可是,谁曾想这个盛极一时的王朝却短命而亡,亡得那样迅速,那样悲惨,又是那样的神秘,这不能不令世人感到震惊。自古以来,多少有识之士在震惊之余,不懈地探索其迅速崛起而又突然灭亡的原因,以期从秦王朝的盛衰兴败中汲取有益的教训。贾谊的《过秦论》正是这些探索文章中颇具影响的一篇,也是多年来中学教材的传统篇目之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过秦论》问世二千多年来,一直受到政治、历史、文学等各界人们的关注。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文章内容丰富,涵盖博大,较之一般的文言文,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再从思想教育和思维训练的角度,进一步讨论一下作者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优劣长短,自然又增加了教学的深度和难度。笔者不想放过这样一个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机会,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在此向专家同好教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贾谊“仁义不施”一论,二千多年来一直是人们评价秦王朝的准绳。直到今天,提到“秦”,前面总要加一“暴”字,“残暴”几乎成了秦朝的代名词。“暴”就成了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诚然,秦王朝的统治是残暴的。但千百年来,残暴的统治岂止一秦!且不说揭竿而起的陈涉、推翻秦朝的刘项等,就说被后人称颂为英明君主的汉武帝、唐太宗、元始祖、明成祖、还有清代的康、雍、乾,请问,他们哪一个不残暴呢?然而,他们的“暴”不但没有灭亡,反而还获得了人们的交口赞誉!莫非真是“成则王侯败者寇”了吗?
于是,在疏通字词、理解文义的基础上,笔者采用设疑问难、层层导引的方法,让同学们暂时先把前人的定论和权威的理论“放在一边”,而以课文本身的文字为“本”,以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资料为“辅”,也来一个“过秦论”──讨论一下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二、过程
在讨论课之前,我先动员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教材本身、图书报刊、网上浏览、走访专家)搜集与秦灭亡有关的资料典故,从中筛选信息,找出有用的材料,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课堂上,我通过多媒体屏幕,逐步展示问题,设疑问难,提供资料,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思考、质疑,推理、判断,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大致过程如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问题一:作者认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很容易地回答: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笔者先分析阐述了“攻守之势异也”的意思,然后针对“仁义不施”这一观点,我提出了下面的问题,要求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回答。
问题二:两千多年来,人们一提到“秦”,前面总要加一“暴”字,“残暴”几乎成了秦朝的代名词。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一个王朝不残暴呢?
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课堂讨论十分热烈。
在五分钟的讨论中,同学们列举了很多王朝和著名的帝王,例举最多的有汉武帝、唐太宗、宋仁宗、清康熙、乾隆等,但都遭到了另一部分同学的诘责,很难取得一致意见。最终也没能举出一个“不残暴”的帝王来。
末了,笔者作了这样的小结:封建统治是专制统治,其最突出的特点是独裁、神秘和随意。其最终、最高的目的是为了巩固他自己和他家族的特权,因此,对于一切妨碍帝王特权的言论和行为,即使是父子之间,兄弟关系,哪怕只是“可能妨碍”,也必然会遭到严酷的镇压和无情地杀戮。所以,封建帝王的残暴,乃是专制体制的必然产物。
既然历代帝王虽然“残暴”但并不亡国,那么,“残暴”也就不一定是秦王朝亡国的原因了。如果再探究一下与秦同时的六国的治国策略,还会给人一些新的启迪。于是,课堂讨论又转入了对课文的分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问题三:找出作者对六国旧贵族(以四君子为代表)的评价,联系六国最终不免于灭亡这一历史事实,我们从中得出什么样的启迪?
对于前一问,多数学生能很容易地找出来:“战国四君子”“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多数同学也能明确地认识到这就是所谓的“仁义”之举。但对于“仁义”之举并不能挽救六国灭亡的命运这一问题,学生们就感到十分困惑了。
笔者把握并利用学生的这个“困惑”,进行适当地引导:六国旧贵族是否“仁义”,我们暂不作讨论。但是,由他们“仁义”同样亡国这一点,可以推出:国家之存亡,与国君是否仁义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秦国之灭亡与“仁义不施”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问题四:从课文中筛选信息,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出秦王朝的“暴政”?
列举秦王朝的“暴政”,大多数同学都很容易筛选出来,课文罗列的主要有:
1、废先王之道;
2、焚百家之言;
3、隳名城,杀豪杰;
4、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还有的同学补充了不少课外资料,主要有:
5、修筑万里长城;
6、兴建阿房宫。
这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这节课师生重写“过秦论”的关键环节。因此,例举出上述“暴政”之后,屏幕上紧接着展示出下一个问题:
问题五:逐条分析上述“暴政”,指出哪些历代王朝都共有的措施?哪些是治国安邦所必须的措施?哪些是秦王朝所独有的新措施?
首先,笔者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暴政”的具体含义:
1、“废先王之道”,指秦王朝废除了周朝的领主分封制而实行中央集权制的政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焚百家之言”,要具体分析,焚书的主要对象是民间流传的儒家经典,而秦王朝的国家藏书馆中(即“博士官所职”)的儒家经典并不在焚烧之例。真正把许多图书典籍焚烧绝迹的罪魁不是秦始皇,而是项羽!项羽进关,杀秦子婴,火烧咸阳,大火三月不息,多少文化典籍与艺术精品付之一炬。
3、“隳名城,杀豪杰”,指的拆除六国原有的都城与军事设施,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一;杀戮六国的将士,以巩固新生的政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4、“收天下之兵”,收缴民间散落的兵器,防止人民起兵造反。
5、“修筑万里长城”,其实,在秦统一之前,燕、赵、秦早已修筑了各自的长城,统一后,秦所做的工作不是“修筑”而是“连接”,即将三国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这样的工程,其耗资耗力与当初燕、赵各自修筑长城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况且,这样的工作,对于巩固边防,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是十分必要的。
6、“兴建阿房宫”,王朝初立,大兴土木。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对这些“暴政”进行分析归纳,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归纳整理、得出结论的能力。经过辩论,相对统一的意见是:
历代王朝所共有的措施:2、“焚百家之言”;3、“隳名城,杀豪杰”;6、大兴土木;
治国安邦所必须的措施:4、“收天下之兵”;5、“修筑万里长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秦王朝所独有的新措施:1、“废先王之道”。秦以后的二千多年,所有的改朝换代,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秦王朝的中央集权制。故前人有“千古一秦”之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明白了上述“暴政”的真实情况,笔者不失时机地指出:焚书、毁城、杀人、弱民,这些严酷统治,一则是维护新兴的中央集权制所必须采取的过激措施,二则历代王朝都曾采用而并没亡国。这自然也不能成为秦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而“废先王之道”这一革故鼎新的举措,乃是唯秦独有!“废先王之道”──废除分封制而建立中央集权制,既毁灭了六国旧贵族的昔日的繁华,也毁灭了秦朝新贵族的封王美梦。
为了阐明这一点,笔者在屏幕上又展示一则资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问题六:读下面一则资料,从中得到什么启迪?
秦立国之初,始皇革除了领主分封制而实施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这一政策破灭了新兴贵族封王立侯的美梦,引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权贵们纷纷找老丞相王绾,为了敦促秦王恢复分封制,王绾煞费苦心地带着秦始皇的两个皇子上殿,历数皇子的功绩,要求给皇子加封。始皇洞察其奸,识破了他们借分封皇子而倒退复辟的阴谋,坚决地予以严词批驳。
有学生指出:秦朝的新兴贵族也不理解、甚至反对秦始皇的改革举措,由此可知,秦王朝建立新型的革命的中央集权制,任务是多么艰巨,阻力是多么强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为了加深印象,笔者又展示了下一个问题?
问题七:以上都是秦王朝的内部原因,从课文中找找,其灭亡的外部原因是什么:
多数同学迅速指出:陈涉起义;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
笔者又问:“山东豪俊”指的什么人?
同学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六国旧贵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问题八:把“废先王之道”和“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结合起来,你能得出什么推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同学们的讨论又一次达到了高潮。
“废先王之道”,不仅毁了六国旧贵族的家园,也毁了秦朝新贵族的美梦,因而激起了新老贵族的共愤。“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充分说明了六国旧贵族推翻秦王朝的迫切心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陈涉”乃是秦朝子民,而“山东豪俊”乃是被秦所灭的六国旧贵族。“陈涉”和“山东豪俊”并起而亡秦族,也就是新、老反革命勾结起来,共同扼杀了新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三、反思
经过一番讨论与探究,同学们认识到,秦王朝的迅速灭亡,并不是、起码不仅仅是贾谊所说的“仁义不施”,而是因为秦的“废先王之道”这一超前的革新举措,是新老反革命联合起来共同扼杀新生政权的结果。不过,我们作这一番探究,并不是为秦翻案,更不是批评贾谊,而是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一个新生的进步的事物,总是超前的──超越当时大多数人的认识水平,因而也不能即刻被公众理解和接受,因此,出现反复是正常的。中央集权制取代领主分封制是这样;资本主义取代封建集权制也是这样的。
2、秦王朝是灭亡了,但秦王朝的典章制度并没有灭亡,“汉承秦制”,“千古一秦”,充分说明了秦王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在历史前进中重要意义。
3、贾谊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儒家学派的知识分子,他的“仁义不施”的错误结论是由于历史和个人的认识局限所致。但他能够在两千多年前向当时的汉王朝提出“仁政爱民”的政治措施,已经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了。但是,在两千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应该“劝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如果仍然重弹古人的旧调,那可真是十分遗憾而又十分悲哀的。
高二语文教案教案篇13
[原文]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鸡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维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译文]
序说:东汉末建发(公元196-219)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她(回娘家后)发誓不不再嫁人。她的娘家副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而死)这件事,也在(自家)庭院的树上吊死了。当时的人哀掉他们,写下这首诗记述这件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孔雀鸟向东南方向飞去,飞上五里便徘徊一阵。
“(我)十三岁能够织精美的白娟,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伤。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规则,专心不移。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鸡叫我就上机织绸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三天就织成五匹绸子,婆婆还故意嫌我织得慢。并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我既然担当不了(您家的)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遗送回娘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焦仲卿听了这般诉说后,到堂上去禀告母亲:“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命相,幸亏还能娶到这个(贤慧能干)的妻子,结婚后(少年夫妻)相亲相爱地生活,(并约定)死后在地下也要相依为伴侣。(我们)相处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开始,还不算很久,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料到会使母亲不满意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焦母对促卿说:“(你)怎么这样没见识!这个女子不讲礼节,一举一动全凭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你怎么可以自作主张!邻居有个贤慧的女子,名字叫秦罗敷,(长相)可爱,没有谁比得上,母亲替你去求婚。(你)就赶快休掉刘兰芝,打发她走,千万不要挽留(她)!”
焦仲卿伸直腰跪着禀告:“孩儿恭敬发禀告母亲,现在假如休掉这个女子,我一辈子就不再娶妻子了!”
高二语文教案教案篇14
一、设计思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也是庄子的代表作,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的人生观——“无待”之境,这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庄子的散文,主要表现手法是寓言。《逍遥游》大量地运用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在生动的想象中。因此学习本文应以此为突破口。同时,本文中比喻之奇特,联想之丰富,意象之变幻,文字之跳跃,这也是学习的一个重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阅读《逍遥游》时,文字上有一定的障碍,所以课前安排预习,让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读通课文。并让学习小组有选择地制作课件,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具备初步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学习文言文时,多数学生懂得借助工具书去疏通文字。但总的来说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及对古代文化的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教学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
3.讨论法。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讨论。
五、教学重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庄子思想、艺术手法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难点
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七、教学用时:两课时
八、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诗仙”李白《上李邕》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使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诗人在自由的心态中获得了满足,明显地烙上了战国时期一派名家庄子的印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庄子的一篇奇文——《逍遥游》。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字音识记
鲲(kūn)鹏抟(tuán)齐谐(xié)坳(ào)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迁徙(xǐ)北冥(mínɡ)夭阏(è)沮(jǔ)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榆枋(fānɡ)斥鴳(yàn)舂(chōnɡ)米晦朔(shuò)
泠(línɡ)然蓬蒿(hāo)翱(áo)翔恶(wū)乎待哉
穷发(fà)之北知(zhì)效一官决(xuè)起而飞
数数(shuò)然飡(cān)蟪(huì)蜩(tiáo)
2、通假现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三飡而反(飡通“餐”,反通“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3、虚词、实词
怒而飞(怒:奋发)志怪者也(志:记载)
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以:凭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则风斯在下矣(斯:则,就)莫之夭阏者(夭阏:阻塞)
之九万里(之:到……去)之二虫(之:这)
众人匹之(匹:相比)彼且奚适(奚:哪里)
是鸟也(是:这)抟扶摇(抟:环旋着往上飞)
置杯焉则胶(置:安放;胶:粘着地)而后乃今陪风(陪:凭)
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计划,打算)适百里(适: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以久特闻(特:独)穷发之北(发:毛,指草木)
恶乎待哉(恶:何;待:凭借)
4、词类活用
(1)水击三千里(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2)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南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
5、文言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2)《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3)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4)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
(5)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6)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7)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
6、古今异义词
果然:古义:充实之状,文中为食饱之状;今义: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7、固定句式
(1)奚以……为?(表示反问,译为“哪里用得着……呢?”)
(2)其……?其……?(表示选择,译为“是……呢?还是……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8、文化常识(关于纪日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十六为既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三)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小组讨论:文中写了几次“笑”?各笑什么?
2、学生找出并回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明确:写了三次“笑”:蜩与学鸠笑之、斥鴳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
3、理解三“笑”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明确:前两个“之”所指对象,都是鲲鹏。第三个“之”所指的对象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4、朗读第四、六、七自然段,思考并讨论:
(1)蜩与学鸠为什么要笑鲲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蜩与学鸠笑鲲鹏,作者赞成还是反对呢?为什么?
(3)斥鴳为什么笑鲲鹏呢?作者对斥鴳的“笑”是什么态度?
(4)宋荣子为什么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呢?作者对宋荣子的态度又怎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5、老师小结:蜩与学鸠嘲笑鲲鹏是因为它们不理解鲲鹏的远大志向。对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作者都持否定态度,对被“笑”的一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也都作了否定,并且对文中提及的野马、尘埃、芥、大舟、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列子等事物或者人物也都作了否定。这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如果我们借用本文中的一个形象的词语,可以说是:笑!本文可以说是:庄子“笑”万物!
6、问:庄子为什么要“笑”万物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明确:因为它(他)们都“有所待”,都没有做到“逍遥游”。
7、问:哪种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为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明确:“至人、神人、圣人”,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四)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及艺术特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学生课前准备:提示学生从选材、修辞等方面分析,以免学生无从下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看法并汇报成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师生共同归纳文章的艺术特色。
(1)看奇特的描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文中的描写奇妙莫测,运用了生动的寓言故事。如“大鹏徙南冥”的寓言,对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夸张描写,创造出了一种雄奇深邃的境界,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把作者心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于理解和想象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理解和想象了。蜩与学鸠、斥鴳的两则寓言故事,庄子则以拟人手法,寥寥数语,将其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几则寓言故事,善于发挥惊人的想象力,虚构出了神奇莫测、叹为观止的故事,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令人瞠目结舌的艺术形象。
(2)探大胆的想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文中的想象不仅体现在具体形象的描写上,更主要的表现在整个文章的构思上,那“其翼若垂天之云”,其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的鸟的雄伟,那“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的长寿,固然令人咋舌,但更令人神往的却是庄子用来说明观点的奇特的事物、奇特的境界和奇特的用意上。他极写鹏之大、椿之寿,一则造成一种声势,一种氛围,引人入胜;二则形成一种对比,一种暗示——以鹏之大暗示人之小,以椿之长寿暗示人生之短暂。大鹏乘风而飞尚且要有所待,人生的不自由不言而喻。重负之下,立言、立功、立德、立名还有什么意义,争名夺利根本没有价值,而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无己”“无功”“无名”。
(3)析隐蔽的情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庄子看透了人间的沉浊肮脏,沉溺于纯洁无瑕的幻想王国中,否定了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世人,醉心于动物、植物与神仙的世界里。为此,文章的大部分篇幅都在写虚的、空的、幻想的、非人世的事物,似乎做到了“无己”,但是,在虚幻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那就是作者深深的苦闷,对人世间的绝望,追求逍遥却无法摆脱人生的羁绊。他把“至人”的境界写得那样不可企及,其实不正隐约露出他追求逍遥而不可得的苦恼、失望吗?他虽然提出“无己”,物我不分,却发自内心地认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由此可见他对智慧的重视,对生命的热爱。
(五)总结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文章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难怪鲁迅先生会说:“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那怎样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逍遥?庄子的“逍遥”其内涵指的又是什么?这种思想对后世又有什么影响?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探讨。
高二语文教案教案篇15
三维目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通过理清思路、概括主旨的训练,培养、锻炼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散发思想华彩的语句,体会用形象化语言阐释抽象道理的写法。
3学生把自己的人生积累和经验带入文本,与文本化为一体,并能演绎自己的认识。
4了解思想家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重难点分析:
理解帕斯卡尔“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比喻所体现的思想对人生的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在水一方》主题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听这首歌可以想象到成片的芦苇独守江边,在风中摇曳。那瘦瘦的筋骨,青青的枝叶,肆无忌惮的张扬着绿的野性,任凭狂风揉摇,任凭暴雨击打。那逆流而上寻找佳人的少年,撑着长篙,荡着轻舟,映衬着茂密的芦苇,造就了三千年文明古国__优美的诗句!2000多年以后,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同样在见到芦苇后灵光一现,咏出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样的至理名言。
二、合作探究
围绕问题读课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
2、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参考:1、思考和脆弱2、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3、为什么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呢?
(前后四人为一组探讨,__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自己所知道的事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__引入A:思想有时给思想者带来的不是尊重,而是折磨,比如屈原,“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刻画了一个英雄末路、行销骨立的形象。他完全可以“随其流而扬其波”,站在黑暗中认为这就是光明。为什么还要做一个孤独的思想者呢?因为,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4、如何理解“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学生合作讨论,代表发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__引入B:当我们用水浇蚂蚁时,许多蚂蚁就在这场水灾中丧生了。人其实也一样,大自然的一次山洪,一次海啸,一次台风,那么轻易地夺去了人的性命,人真的是一种脆弱而渺小的生物。但是,人能够思想,“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这一点就使人在精神层面上超越了宇宙和自然。这句话就让我们体会到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伟大。
__引入C:帕斯卡尔是一根思想的苇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脆弱:1、身体不好,病痛始终折磨着他2、母亲在他三岁时离开了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妹妹受他影响进了修道院,一生内疚4、39岁英年早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伟大: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定理,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他还制作了水银气压计,压强的单位帕斯卡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并写成了这部能陪你走到“阅尽沧桑和人情的老年”的《思想录》。有人评价:帕斯卡尔之于法兰西、犹如柏拉图之于希腊,但丁之于意大利,塞万提斯之于西班牙,莎士比亚之于英格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小结:“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其实分为两个层面。说人是强大的、有尊严的、有意义的,主要是指人类所拥有的文化、艺术和思想,在这个层面上人是强大的;说人如芦苇般脆弱,是指肉体的生命太脆弱,太容易腐朽了,在“一万年太久”的历史长河里,一个个体生命是微不足道的,在强大的外力面前肉体往往表现的那么不堪一击。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熟悉的、鲜活的生命,在不经意之间,在我们无法把握、无法预见的偶然中,刹那间便阴阳两隔了。生命给我们的感觉,更多的是人去灯灭。这时,你不得不承认生命的脆弱。有些时候它的脆弱简直不堪一击!正因为这样,我觉得,所谓人的伟大和不朽,都只能来自于精神层面,剔除了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载负着生命的肉体就变得空洞、虚无和没有意义。可见思想与人之重要。
三、拓展延伸
(检查学生在预习时搜集到的关于思想的名言名句)
同学们的功课作的很好,我也作了一些功课,我们一起来分享欣赏,并说说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