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关于北京经典俗语谚语合集
在整理这些俗语的过程中,我觉得有些俗语还真的特有意思,就再利用几期专门和大伙儿再聊聊。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北京的俗语合集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京的俗语合集1
说到老北京俗语,其实它就是咱老北京语言文化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的一种表现形式,说俗其实真不“俗”,只不过有些话在咱老北京普通话中已经用的少了,北京小孩听了都不解,况且是外地人了,难理解再自然不过了。
可叹这年代,变化是忒快了!新的东西是不断来,可传统的东西是不断地丢,各方面对传统文化也重视不够,像80后、90后的青年人甭说能说多少俗语,就是听了可能都晕。再加上现在咱北京居住人口结构的变化,北京人都快成了北京的少数民族了。即便是这样,我也总觉得这老北京的俗语,怎么也不能消逝了不是?现在关于老北京文化的微信公众账号不少,好文多,好多朋友们也都喜欢,我看着也挺心动。我想,不妨我就试着打今儿起,聊聊这老北京的俗语,毕竟才疏学浅,聊的不到或有错的地方,恳请朋友们“拍砖”啊,咱们是共同交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你比如说有个俗语是这么说“庙后的住家儿——吃爷的!”,人们日常说白了,就说“吃爷的”。这乍一听,不知道的那就是真不知道,准是丈二的和尚,怎么讲?摸不着头脑啊!
过去的老北京,城里城外寺庙特别多,不少的寺庙后面或附近周边,一般都有住户,住着普通的百姓,这里不乏就有些生活特别困难的贫苦穷人,整日介没吃没喝的,顺手有时就“偷”寺庙供桌上人们上供的食品吃。因寺庙供奉的一般都是是土地爷、财神爷、城隍爷等各位大神,所以人们就取这个“爷”字,指那些依靠寺庙供品生活的人们为“吃爷的”。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就是了不得,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就把那些爱贪小便宜,日常总是蹭吃蹭喝,可自己从不掏钱的这些人,称为庙后的住家儿──“吃爷的”,这个俗语应该说就是贬义的。
还比如说“有钱的‘王八’大三辈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说白了,从表面理解,我就觉得这话就不是什么好话。您且听我从头说。这俗语话说两头,咱先说“王八”。民间历来有个说法,这可不光指咱北京啊,好多地方把那些妻子有外遇的男人比作“王八”。不过到底是怎么会这么讲,咱还真没研究过,但这种称呼一般是用在男人身上。要说咱老北京人就是讲究,讲究文明啊!说什么、做什么都处处要考虑尊重他人,所以老北京人在谈论这类男人时,经常称其是“戴了绿帽子”,也就是“王八”之意。这多少有点“骂人不带脏字”的味道。
多少年来,被称作“王八”的男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自己忠厚老实,妻子出轨了,对这种男人,人们一般是同情的,顶多说这男人窝囊,不会用“王八”这个词儿。什么情况用呢?有这么一种男人,为了能过吃喝不愁,又不干活的生活,强迫自己的老婆用色相去勾搭有钱人,甚至去卖淫。对于这样的男人,老北京人都痛恨,称其是“王八”,就算是好听的了。
说了“王八”,再说“大三辈”。在旧社会,一些有钱有势、达官贵族或商贾大户的男人,有三妻四妾的并不为错,但这三妻四妾里就有女人做出让自己的男人当了“王八”的不良行径。但是对于这些有权有势的人,即便是人们都知道他是“王八”,却也没人敢这样谈论他们,甚至迫于他们的权势,表面上还仍对这些人毕恭毕敬的,也不免有些人为了自己的目的,还甘居下流,阿谀奉承这些“王八”。由此,这就引出了“有钱的‘王八’大三辈儿”这句俗语!
您可别以为这事儿只有旧社会才有,也别说解放后的几十年里,咱还真不敢挺着胸脯说有。但到了改革开放后的今天,那是什么事儿都可能有,我敢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不过这个俗语,倒不用担心消失,我估摸得持续几十年,这事它是不断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聊了半天算是开个头。归根结底,咱老北京的俗语真的不“俗”,这里面那可都是大学问,文化内涵深啊!嘚嘞,咱明儿接着聊。
北京的俗语合集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提到“聊大天”和“侃大山”这两个俗语,要是真归结到老北京俗语里,还真有点牵强。因为这两个俗语真正形成的时间,也就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事儿,可以说是由流行语形成的。
这两个词指的都是说话,前者说的就是聊天,没有任何褒贬之意,搁任何人也都听的懂。但后者这“侃大山”就有点意思了,从字面上理解,不了解的谁也不会理解为它与说话有关,今儿咱就聊聊这事儿
有种说法是“侃大山”这三个字最早写的是“砍大山”,意思是说有人抡着大刀去砍大山,并扬言能把山砍断,这不简直是笑话吗?由此这个狂言后来被取笑为是逮什么都敢吹,逮什么都敢说,可以说是不顾事实地胡说八道,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吹牛”。
但由于“砍”和“侃”谐音,而“侃”又有闲谈,闲扯,能说会道的意思,所以,“砍大山”就变成了“侃大山”了。随着人们口语化的不断变化,也就有了后来的“侃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还有一种说法,“侃大山”实际原来是写作“侃大煽”。“侃”自然是说的意思了,但“大煽”就是“使劲煽”,您想啊,这火要是足一个劲儿的煽,能不旺吗?这话就是比喻把话“侃”得无限大,没边没沿了,有煽动性。于是,“侃大煽”就变成了一个漫无边际的大话的代名词,在某些时候甚至还是指某些人“不玩真的”,“靠不住”,“不靠谱”。
话说回来,能“侃大山”的人也算是个本事,至少你得有的侃啊,甭管是天南海北地瞎扯,还是云里雾里的神吹,反正总得有的说。在咱北京的地界儿,能侃大山的人还有个特响的绰号呢,人们俗称“侃爷”!
要说这“侃大山”,那可是咱北京人发明的,比四川人的“龙门阵”、广东人的“讲大话”,那都要邪乎得多。你走在北京的街头,逢是有个街心公园的地方,都有下象棋的、侃大山的、跳舞唱歌的等,其中这北京人的“侃”,那可是一种生活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北京什么地儿?天子脚下呀!政治文化中心,信息量大呀!咱北京人那是什么都敢侃,上至联合国,下到柴米油盐,您就听去吧,国内国外、大情小事的,都侃的有门有道的,这就是北京的侃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不过侃是侃啊,咱北京人那绝不是瞎侃,正能量是必须的,就是发点牢骚也不过分。谁叫咱老北京人讲理、有面、局器,厚道呢,嘚,说到这我也打住吧,不然也成侃爷了。
北京的俗语合集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卖羊头肉的回家---没有细盐(戏言)。住南横街的马玉昆创下的“白火羊头”。马玉昆利用一把二尺多少的片刀切肉,将羊脸切成黑纸那末薄的片儿。肉片极有弹性,呈半透明状,喷鼻味扑鼻。然后将细盐里女、砂仁、丁喷鼻、豆蔻的混战佐料往肉片儿上一甩,您老就捧往吃吧,喷喷香……其时,马连良、张君春、尚小云、谭富英等便是常客”。在薄薄的肉片上洒细花椒盐调味,盐洒尽肉卖光就回家,谐音比喻说话算数,不开玩笑,不打诳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卖羊头肉的回家---没有细盐(戏言)。住南横街的马玉昆创下的“白火羊头”。马玉昆利用一把二尺多少的片刀切肉,将羊脸切成黑纸那末薄的片儿。肉片极有弹性,呈半透明状,喷鼻味扑鼻。然后将细盐里女、砂仁、丁喷鼻、豆蔻的混战佐料往肉片儿上一甩,您老就捧往吃吧,喷喷香……其时,马连良、张君春、尚小云、谭富英等便是常客”。在薄薄的肉片上洒细花椒盐调味,盐洒尽肉卖光就回家,谐音比喻说话算数,不开玩笑,不打诳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凉白开沏茶---没味儿。老北京人钟爱花茶,听老人讲,过去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沏一壶酽茶——浓浓的茉莉花茶,开始一天的生活。无论是严冬酷暑还是春花秋月,回到家中只要沏上一壶地道浓酽的茉莉花茶,喝上一口,一身劳累不禁一扫而光。用凉白开沏茶,肯定沏不开茶。比喻没有吸引力的人、事情或作品。
什么叫“就棍打腿”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个词儿也写成“借棍打腿”,至少咸丰朝就出现了。清朝评书艺人石玉昆的《三侠五义》第四十回中就有:“听他之言,语内有因,他别与都堂有甚么拉拢罢,我何不就棍打腿探探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么看起来,这个词大概最早的意思就是“借着某人之棍打他自己的腿”——借着某人的做法从他身上实现自己的利益,后来发展就成了,只要借助某个势力做成另外一件事都可以叫“就棍打腿”。
“花马吊嘴”其实应该写成“黄毛吊嘴”,“吊嘴”也写成“调嘴”,和“顶嘴”是一个意思,这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用法。这句话通常只有长辈骂晚辈才用,是说:毛发还没长好的孩子就敢跟大人顶嘴。
了解了这个词,就知道在上面的情景里贾珍和贾琏为什么会被震住了。尤三姐骂他们就如同在骂自己儿子,这股子泼辣劲儿估计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吧。这也跟下文“这尤三姐松松挽着头发,大红袄子半掩半开,露着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一对金莲或翘或并,没半刻斯文……”的描写相得益彰。曹雪芹先生在细节上塑造人物的功力非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值得说一句的是,这段话里还出现了另外两句俗话:一句叫“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清水锅里下杂面,到底有几根一览无余,眼里揉不下半点儿沙子;另外一句叫“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儿”——戳破了,后台的真相大白于天下,这出戏就再也演不下去了。
相关文章:
1.经典北京俗语大全
3.关于吃的俗语谚语
2020年关于北京经典俗语谚语合集
上一篇:2020年关于老北京俗语谚语合集
下一篇:关于北京经典俗语谚语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