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民俗文化 > 谚语 > 二十四节气民间风俗谚语

二十四节气民间风俗谚语

时间: 旸旸1243 分享

二十四节气民间风俗谚语

  二十四节气反映季节的变化,同时也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关于二十四节气的风俗谚语有很多,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二十四节气民间风俗的谚语,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

  二十四节气民间谚语

  1、三月雷,麦屹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春分不暖,秋分不凉。

  3、春分无雨到清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5、小暑雷,黄梅回;倒黄梅,十八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7、秋分天晴必久旱。

  8、雨洒清明节,黄风刮半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9、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10、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

  11、久雨见星光,明日雨更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2、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13、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4、六月六秋,早收晚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5、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

  16、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7、惊蛰吹起土,倒冷四十五。

  18、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20、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1、日落山灰黄,来日大风响。

  22、蚂蚁成群,大雨淋淋。

  23、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24、夏日雷雨三后晌。

  25、一阵太阳一阵雨,栽下黄秧吃白米。

  26、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7、夏至落雨,九场大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8、过了大寒,又是一年。

  29、芒种火烧天,夏至雨绵绵。

  30、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

  二十四节气风俗习惯

  立春

  咬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立春时民间有“咬春”的习俗,立春吃春饼,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而“咬春”嚼萝卜,则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一个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

  鞭春牛

  立春日,民间还有“打春”习俗,又叫“鞭春牛”。春牛在塑制时,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拾起谷粒放回仓中,预示仓满粮足。

  雨水

  接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我国有些地区,雨水这一天女婿、女儿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礼的礼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希望岳父岳母“寿缘” 长,长命百岁。

  撞拜寄

  雨水节,在川西民间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气。这在川西民间称为“撞拜寄”,即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撞着谁就是谁。“撞拜寄”找干爹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的成长。

  惊蛰

  祭白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传说以前人们认为惊蛰这天,白虎会出来吃人,为保平安,便要在惊蛰日举行祭祀,求上天保佑,不要让白虎出来害人,还用猪肉去喂白虎,以求塞住虎口。

  打小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般在三叉路口、桥底、路旁、山边等阴暗的地方进行,相传这样的地方煞气大,较易招惹鬼神,克制小人。虽然打小人在平时也可以进行,但在惊蛰这天打小人,具有特别的寓意,据说效果也最好。因为惊蛰的时候,害虫益虫虽然都出来活动了,但这时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没形成气候,比较好打。小人也一样,在小人未成气候之前给予迎头痛击,可以起到压制、打击小人,让小人远离的作用。

  春分

  “竖鸡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春分到,蛋儿俏”,春分这一天最好玩的莫过于“竖鸡蛋”:选一个光滑匀称、没有冷藏或煮熟过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在桌上把大头朝下地竖起来。“春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年前的中国,当时是为了庆祝春天的来临,如今这一中国习俗已成为“世界游戏”。春分这一天是时间的平衡,是白天和夜晚的平衡,蛋站立的稳定性最好。

  清明

  祭祀

  清明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踏春

  踏春,古时称探春、寻春等。古代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机会。

  放风筝

  古人认为,清明节放风筝可以消除灾难、放飞晦气。古人会把灾祸疾病写在风筝上,等风筝升到天空时剪短风筝线,任凭清风把它送到天涯海角,以期除病消灾,祈求天赐好运、一年平安吉祥。

  谷雨

  赏牡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每逢谷雨,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四川彭州等地都有观赏牡丹的盛会,及至入夜,观游一天的人们便悬灯宴饮,花意盈盈,人们称之为“牡丹花会”。

  食香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北方有谷雨节气吃香椿的习俗。谷雨前后香椿树萌发嫩芽,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香椿的食用历史已逾千年,汉代即已遍布大江南北,从达官贵人到民夫走卒均可享用。《随园食单》中所载香椿拌豆腐,“到处有之,嗜者尤众。”

  喝谷雨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有谚语说:“清明见芽,谷雨见茶”。清明时茶树只能长出幼嫩的小芽,此时采摘的茶叶叫“明前茶”,芽小产量低。谷雨时节,气候温暖湿润,小芽可迅速长成鲜叶,是采茶制茶的大好时机。此时采制的茶称“谷雨茶”,又名“二春茶”。一年之中所产茶叶以此时的最为滋味鲜浓,实惠耐泡。

  祭海节

  对于渔民而言,谷雨节流行祭海习俗。谷雨正是春海水暖之时,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俗话说:“过了谷雨,百鱼近岸。”为了能够出海平安、满载而归,谷雨这天渔民举行海祭,祈祷海神保佑。

  立夏

  立夏日“见三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立夏日,要“见三新”。哪“三新”?樱桃、青梅与新麦。樱桃甜,青梅酸,新麦清香。

  而此时麦尚未熟,如何尝新?取青麦穗煮熟,去芒谷,磨成条,称为“捻转”,为一岁五谷新味之始。也有将青麦炒熟,糖拌,称“凉炒面”。尝新的还有蚕豆,所谓“消梅松脆樱桃熟,新麦甘香蚕豆鲜”。

  秤人

  古时立夏日有“秤人”之俗,到立秋再秤,看经过苦夏,瘦了多少。酷暑之下,大汗淋漓,正是最好的减肥季节。

  有意思的是,当时“悬以大秤”,民间形容是,“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闺秀都走出了深闺,悬秤看来像是秋千,燕是赵飞燕,环是杨贵妃了。

  立夏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

  立夏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国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不饮立夏茶,一夏苦难熬”。

  虾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闽南地区立夏吃虾面。虾与夏谐音,而海虾熟后变红,为吉祥之色。

  乌米饭

  乌米饭,由糯米浸入乌树叶内数小时后烧煮而成。乌黑油亮,清香可口,江南人人爱。

  小满

  祈蚕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祈蚕节”。我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在南方女织的原料以蚕丝为主。蚕是娇养的“宠物”,很难养活,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恕和养蚕有个好的收成,因此人们在农历四月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

  小满动三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江南一带有“小满动三车”的说法。所谓“三车”即水车、纺车、油车。在农谚中,百姓以“满”指代雨水的丰裕程度,小满正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秧的时节,如若田里不蓄满水,就会造成田坎干裂,无法插秧,影响农作物的收成。因此天旱的年份,人们会早考虑,巧安排,以人力或畜力带动水车灌溉水田。

  芒种

  青梅煮酒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送花神

  芒种时节送花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习俗。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花神退位,故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是日,人们要设案供物,焚香祭祀,来为花神饯行。

  夏至

  夏至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之所以吃面,一是为了取一个好彩头,也有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温的含义。

  时至今日,各地仍然保留有各种趣味盎然的夏至节日食俗。

  北京:“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山东:“冬至饺子夏至面”;

  江苏:“夏令三鲜”,地三鲜是苋菜、蚕豆和杏仁,树三鲜是樱桃、梅子和香椿,水三鲜是海丝、鲫鱼和咸鸭蛋;

  陕西:夏至食粽子等。

  小暑

  食新

  旧时有小暑“食新”迎丰收的习俗,小暑过后,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好饭后,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还可以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再搭配新上市的蔬菜。

  大暑

  晒伏姜

  大暑期间,湖南地区还有晒伏姜的习俗,老姜放在簸箕中或用棉线穿成一串,吊在屋檐下,任凭风吹日晒、雨淋露湿,直到末伏的最后一天。

相关文章:

1.二十四节气的名词解释

2.二十四节气谚语大全

3.

4.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俗语谚语

5.

59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