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甲午战争以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那么,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学习啦小编告诉大家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吧!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二,北洋水军军备力量有限,好多枪炮都是假的打不出来,子弹稀缺,
三,洋务运动受到顽固派的层层阻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日本明治维新使之国力大增。
甲午战争——失败原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军事实力上的差距
很多人认为中国在甲午战争前的军事实力已超过了日本,但事实并不如此:
中国的北洋海军在1884年之前仍是“亚洲第一”,但过了1884年,由于清朝官员认为海军以很强大,不懂得海军需要不断投入、持续更新,大大紧缩开支。
反观日本:19世纪90年代大量地购买船只,全国上下的人民都支持。很快日本的海军就远远超越了北洋海军。
要说海军在训练上比日本还要强了一截,但比起陆军中国就差得更远了。要比军队数量我们很占优势,但陆军人口的绝大多数是还停留在弓马的八旗军和绿营军的战斗力极其低下,唯一还算有点近代化的军队居然大部分都是民兵(代表是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战斗力还算比较强)。但即使是这样这些精锐部队在人数和武器装备上都与日本相差甚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总的来说,中日甲午战争中除个别以外,中国的将兵都是尽职尽责的,但仍无法挽回军事实力上巨大的差距。
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
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转变,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必然引起对殖民地更加激烈地争夺。列宁分析道:帝国主义列强“除了对已经被分割了的世界来作周期性的再分割以外,争夺半独立国的斗争就不免要特别紧张起来。”于是,地大物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便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眼中的一块肥肉。从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来没有停止过,但1884年中法战争后,由于列强之间忙于争斗,相对平静了大约10年,中国政治家的神经松弛了一些,在人们对西方列强的“友善”感到庆幸的时候,东边的一个邻国正在虎视眈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与封建的武士道精神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军国主义怪胎,极具扩张性和掠夺性。
侵略并战胜中国,是近代日本的既定国策。早在1855年,日本的改革派政治家吉田松阳子就主张:“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吉田的这一思想,对他的弟子,后来成为日本政要的伊藤博文(内阁大臣)、山县有朋(参议院议长)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日本政治家的主流思想。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奠定了大陆政策,大臣田中义一在奏折中说:“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如果说这些议论还是一个“蓝图”,到了1887年就非常具体了。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7年后,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并几乎达到了全部目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日本在几十年里将上述国策一以贯之,进行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前后实施了8次《扩充军备案》。甲午战前的几年,平均年度军费开支高达总收入的31%。1887年天皇下令从皇室经费中挤出30万元作为海军补助费,这笔钱虽然不算很多,但表达了最高统治者的决心,势必对全国产生很大激励。果然,在天皇的感召下,全国富豪纷纷捐款,一年就有100多万元。这不仅增加了军费,也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在甲午战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我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线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的详图。日本就像一架制作精良的战争机器,时刻不停地运转着,一旦时机成熟,便会毫不犹豫地诉诸武力。与之相比,清政府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就显得很不到位,对遭受侵略缺乏应有的预见和警惕。
一些有识之士,如两江总督沈葆祯,台湾巡抚刘铭传等看出“倭人不可轻视”,但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蕞尔小邦”的阶段,“不以倭人为意”。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从1888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
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在近代战争中,掌握制海权非常重要。所谓制海权,简单地说就是能使自己一方在一定的海域自由航行而使敌方不能自由航行。能否掌握制海权取决于海军的实力和正确的战略。甲午战争的制海权主要指黄海海域。黄海关系到三个半岛,即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海上交通,所以黄海的制海权至关重要。
甲午战争的主战场在朝鲜、中国一侧,日军属于跨海作战,补给线很长,必须从海上运输。中国虽是内线作战,但扰乱和切断敌军的海上交通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措施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因此,集中海军主力,寻找有利时机主动出击,必要时进行决战,对敌方海军形成遏制,不但是必要的,当时也有这个力量和可能。如果战略正确,指挥得当,应该能够取得一定的胜利,收到很大的效果。
于关键战役指挥失误
在双方争取制海权的黄海海战中,清军以优势兵力(清军:2艘重型铁甲舰,10艘巡洋舰舰,鱼雷艇及炮艇6艘,共18艘。日军:8艘巡洋舰,1艘老式铁甲舰,炮艇及武装商船2艘,共11艘)迎击日军。而且清军铁甲舰定远,镇远对日军有着绝对的火力及防护力优势。
战役指挥官,清军水师提督丁汝昌率军遭遇日舰后,几次机动,被日军抢去丁字横头优势。此时他将主力战舰——2艘铁甲舰和10艘巡洋舰以“八”字型横列展开,一铁甲舰为中心,向日军冲去。妄图以此冲散日军舰队。同时丁汝昌还发出命令:“各小队须协同行动;始终以舰首向敌;诸舰务于可能之范围内,随同旗舰运动之。”但重要的一点是,丁汝昌并没有制定舰队副指挥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2时53分,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开始发炮还击。定远主桅中弹,信号索具被炮火所毁,在飞桥上督战的丁汝昌身负重伤。此时北洋水师失去指挥官,舰队秩序混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但战役胜负未定。北洋水师阵型有利于破坏日军队形。清军舰队如能继续向前突进,可以将日军的第一游击队与本队隔开,那时战役成败还未可知。但定远此时却畏缩不前。由于丁汝昌的命令,各舰只能随旗舰运动,故使日舰有充分时间进行机动。13时20分,日舰完成对清军的夹击。自此,清军战败已成定局。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到底在哪?
120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割地赔款。大清朝一场热热闹闹的洋务运动改革开放,以甲午战争的结果给出了最后结论。2014年,国历又逢甲午,国内不少专家学者领导人纷纷发表谈话和文章,谈及甲午战争战败原因。反思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历史是好事,也很重要。但如果没有真正找到战败根本原因,那么就难以对症下药,如果病根还在,那么未来再次对决,照样还是败!
从过去乃至当代,学者及军政界对甲午战败的反思,基本是集中在封建体制和科技落后上。而当时日本科技与清朝差距不大,武器装备也差距不大,特别是海军当时的清朝北洋舰队属于亚洲第一,整体实力强于日本海军,但却最终全军覆没。陆军当年派驻朝鲜的军队与内地参战主要军队是北洋系军阀,也已经是洋枪洋炮,装备并不落后日本,而军队人数上更是占据优势。甲午战败,明显主要原因不在于科技和军事力量的差距。因此主流认识集中到中日政治体制差异上,是顺理成章的,也是正确的。
对于甲午战争的结果,根本原因在于体制,这是几乎没有争议的,但中日当时的体制差异到底在哪,是什么样的体制弱点造成清朝战败,这就很值得研究了。很多专家学者带着自身的偏见,认为是中国几千年的中央集权体制造成失败,是一种歪曲,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下面我们就分析下甲午战争之前,日本的崛起和清朝的衰落原因,从而找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历史很有趣,甲午战争之前,中日两国都有过一段时期的“改革运动”。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清朝经历了“洋务运动”。二者经济军事文化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的发展,表面看起来都是很快,而清朝家大业大,似乎实力更加强悍,这也是甲午战争清政府决心一战的心理基础。而战争结果,“明治维新”完胜“洋务运动”,历史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要找出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就要从“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实质对国家体制造成的影响结果来研究,才能发现真正的答案!
我们先来回顾造就日本近代崛起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是皇权弱化,官僚幕府为代表的官僚与土豪藩镇控制下的政治制度。国家根本不能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明治维新,日本建立了不同西方的,而是君主天皇中央集权的立宪制度,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消除了藩镇割据,社会精英进入议会,辅助君主天皇实行集权治国,发展现代工业与教育,国家迅速强大起来。这是真实的明治维新的历史事实。日本的明治维新,才完成在中国秦朝时候就完成的君主中央集权,全国统一管理的郡县制。对政治制度上并没有特殊的创新,虽然引进了西方议会制度,但这也是完全在天皇控制领导之下,室为天皇集权服务的,并不比中国秦汉以来的皇帝集权,宰相开府主政,朝会议政高级。中国从秦朝就建立起皇权主导下的农业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私有化市场化从商鞅变法就已经开始。日本的明治维新,不过是刚刚完成商鞅变法的强君权,废割据,行郡县的中央大一统制度。这个制度的优越性,当年秦朝靠他一统中国,日本靠他战败了大清朝。只是秦朝当时处于农业资本主义,日本处在工业资本主义不同的历史阶段而已!
我们再来回顾下清朝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在李鸿章等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崛起的实力派官僚的主导下展开的。太平天国运动,大大的打击了清朝的皇权,造就了李鸿章等官僚势力的膨胀,造成大清朝军事力量被官僚割据,皇权从此衰落。而洋务运动则从经济与军事上,彻底的把清朝体制由皇权集权变成官僚资本割据分权体制,皇权形同虚设。洋务运动虽然造就了大清朝科技经济军事装备等快速提升,但这种发展集中到了各个官僚势力手里,国家并不能统一指挥和运用。当时形成了以李鸿章的北洋军阀为主的各路军阀,掌控了大清朝的主要经济和军事力量。官僚集团分权体制的一个主要弊端就是官僚军阀的小团体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当国家战争开启后,官僚军阀首先想到的是保护自己小团体的实力,避免消耗过大而被其他官僚军阀替代。这在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上,表现最为突出。经过中日黄海海军遭遇战后,李鸿章为了保全自己的海军家底,禁止北洋舰队出港作战,结果被日军围歼于军港,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造成的官僚集团割据分权体制,另一个恶果就是官员军事将领的任用按派系任人唯派,造成将领腐败,战斗力剧减。甲午战争陆地战场上的朝鲜战场,李鸿章的心腹叶志超,腐败无能,临阵脱逃,致使朝鲜战局一溃千里。而英勇奋战牺牲的将领由于不是李鸿章派系,一直得不到重用。官僚派系分权主导了经济与军队,升职就会产生腐败,靠贿赂加入官僚派系阵营获得升迁。官僚派系与国家利益,多数情况下是不同的甚至相违背的。因为腐败并不影响官僚派系的利益,仅仅影响国家整体利益,而国家并不是官僚派系的。历史上皇帝反腐败那是必定认真的真心的,因为国家是他们家的,而官僚派系反腐则必定是派系争斗的,是派系利益为基础的,是不可能真正反腐败的!官僚派系分权体制,必然会造就官员腐败!历史事实是,清朝的洋务运动,破坏了中央集权,造成皇权旁落,形成官僚派系分权的松散国家体制,因此虽然表面上经济军事科技发展发达,但国家由于没有强大的核心中央集权,国家整体力量并不强大,官僚将领的腐败极其严重!
通过对比中日两国的“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历史的真相也就明明白白了!确实是体制原因造就了清朝的甲午战败。但是,绝不是中国传统的中央集权体制造成,恰恰是日本加强了中央集权,清朝官僚派系破坏了中央集权,才造成了这个必然的结果!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利坚,实行的也是帝王般的总统制。民主的真意不是在于分权造成国无首脑,而是用民主制选出集权的那个核心首脑,来带领国家富国强兵!如果看不明白这一点,被别有用心的人所误导,那么甲午战败的悲剧就依旧难以避免!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上一篇: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