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人生感悟文章>

感恩先祖的文章

时间: 淑贤744 分享

  感恩先祖、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感恩先祖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感恩先祖的文章:感恩祖先

  春节就象伴之而来的烟花一样,绚烂一下,即将过去,一切平常的日子又将平常到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每年春节都重复一个程序,大年三十,一定回到老家,摆好鸡、鱼和乳猪,向高堂之上的祖先牌位,按照辈分的大小,依次点上五根香,拜祭一番,然后三根插在高台上的香炉里,两根插在门外的土地炉内,拜祭的时候把心里的愿望默默地念出来,比如希望祖先保佑全家幸福平安,升官发财啊之类的话,然后等香烧上一半的时候,给祖先烧些纸钱,烧完之后,挂上鞭炮点响,就完成了沿袭下来的这个仪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以前是不太迷信的,后来经历过一些事情,突然令自己对祖先敬畏起来,总觉得人在朗朗的天空下生活,并不是有隐私的,每做一件事情,一定会被冥冥之中的祖先们看到或者知道的,如果对祖先提提要求,讲讲心里的愿望,一定是能得到祖先们的庇护和保佑的,一定能心想事成的,就是因为这种心理,所以,也就越来越讲究起来,逢年过节的,一定要按照这种传统的仪式,给祖先烧香烧纸钱,祈祷一下,内心相信祖先是有灵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今年到伯公家去拜年,他已经九十八岁了,即将达到百岁的这个千古以来人们梦寐以求的寿龄,按照他现在的状况,每天还早起到茶馆喝早茶,看完当天的报纸,自己一个人慢悠悠地散步回来,年寿过百,一点问题也没有的。他还跟我们可以将台湾即将开始的大选,笑阿扁太无能,还跟我们讲起最近的雪暴,深为很多人有家难归叹息,我们无法相信,一个这把年龄的人,居然还这么思维清晰、与时俱进,我们谈着以前的很多细琐的往事,讲起以前的苦和艰难,他还记忆尤新,并报之以开朗的大笑,他问我们去拜祭祖先没有,我们说去过了,他说:“我到了这把年龄,经历了很多的时代,越来越觉得生死是注定的,生跟死是没有界限的,生就是为了死,死就是为了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们诧异于他的深奥的话,他笑着说:“我晚上睡觉总会看到一幕一幕过去的事情,看到死去的祖先们,还有死去的亲人,又看到一幕一幕自己死后的事情,跟他们又在一起,跟以前那样生活,好象重来一样。”说完大笑。

  我一直很坚信,人越老,越接近死亡,跟祖先们就越接近的,所以,他们说的话,一定是有某些原因的,或许他们能看到些什么,或者说感悟些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他说:“所以啊,一定要记住拜祭这些祖先们,能够在一起生活是多么不容易啊,能够使我们有幸生在人世间并活了这么久,多么不容易啊,你们就要感恩他们,感恩了他们一定知道的,一定会有回报的。”

  事实上,感恩的人一定也会得到世人的感恩,这可能更有现实的意义吧。

  应该感谢祖辈的血脉沿袭到我的身上,应该感谢父母把我生到人世间并把我养大,应该感谢上天能给我机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应该感谢生命的生生不息使我的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应该感谢命运的多彩,让我可以遇到爱的人、遇到爱我的人并且将爱坚持一生,应该感谢给我顺利和失意的生活考验,总之生着活着,就是一种幸运,这一切都来源于祖先那割断不了的血的传承。

  所以,一定要感恩祖先,当我也有资格成为祖先的时候,我一定也是这么想的,那也是更应该感谢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所以,春节拜祭真是一种最好的感谢方式,让自己能够跟家人一起分享生命的快乐,也让自己跟家人和祖先一起分享这种代代传承的快乐,每一家都能这样,每一个人都能这样,可能世界就有更多的爱了吧。

  感恩先祖的文章:感恩先祖

  今天是清明节,当然可以踏青远足,可以放风筝吃青团,可以携家带口去看春天盛开的花和初绽的叶芽。风和日丽也好,春雨霏霏也好,清明其实是个生气勃勃的好日子。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个日子里怀念先人。我们不辞辛劳奔波,挤公交或者驾私家车,去已故亲人的坟头祭扫。点烛,燃香,上供,献花,鞠躬,有的还要三叩九拜。明知所有这一切仪式对死者来说都没有什么意义了,但还是郑重其事,隆重其事,一颗虔诚的心,把当下与已经远去的逝者联在一起,逝者在世时的一切暂时复活了,就象那首歌《传奇》唱的:“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

  人们可以很潇洒地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弘一大师临终前最后写下的一句话是“悲欣交集”,而所有的悲欣还不就是说过去就过去了?大师何谓“悲”何谓“欣”,也许后人会研究甚至花大力气当作学问来研究,而对普通人对这个世界上99.9%的人来说,你生前的“悲”和“欣”是永远湮灭了,真的没有追思的价值。

  尽管如此,在清明这个祭拜的日子里,我们还是要怀念所有先我而逝的人,甚至无论是至亲是好友还是陌生人。人类能够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发展下来,真是太不容易了!刚刚得到的消息说,上海人现在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80岁,上海的女人更是到85岁以上。现在到殡仪馆走一圈,开着追悼会的逝者十有七、八是年过八旬的老人。可是刚刚解放的1949年那年,中国人的人均寿命仅在40岁上下。再往前数、往前数,据说石器时代的人,人均寿命不超过20岁。若干年前,曾在《参考消息》上看到过一篇文章,印象特深,说地球上人类最少的时候不超过两千人,整个地球啊!所以人类社会发展并兴盛到今天,我们的老祖宗真是历尽了千辛万苦,求生何其难!想想我们今天的那些新生儿,如果落在那种茹毛饮血的时代,活下来并且还能长大到可以传种接代的年纪是多么多么地稀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今天的一切享受都是我们的远祖受尽磨难才创造出来的。我们的任务当然是把这一切好好地继承发展下去,再交给我们的后代,准备着有一天,我们的后代飞离因为太阳熄灭而僵死的地球,到遥远的不可知的其他星际空间去继续人类的文明。

  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也认识自己的爷爷奶奶,但往上数,恐怕很少人知道爷爷的爸爸,更不知道爷爷的爷爷了。那么,我们自己,三代之后,也终究会被后人彻底忘记,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且让我们融化于人类这个大概念中,实实在在地在有生之年为人类作点贡献,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完全自己的人生使命。清明节怀念先去的亲人,也就是这个意义吧。

  感恩先祖的文章:感恩先祖 慎终追远

  清明节就要到了。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传统节日,既是农耕文明的自然节气,更是歌颂生命、祭祀先祖的人文节日。

  在这样一个节日里,春风和煦,天朗气清,万物复苏,生机勃发,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迈出家门,走向郊野,祭奠逝去的先人,表达内心的崇敬与感恩,传承中华“礼仪之邦”慎终追远的优良传统。

  追溯历史,清明作为节气,在西周时期就已确定。古人将此节气称为“清明”的缘由,在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燕京岁时记》引用古书《岁时百问》)。正如此,先祖给“清明”节赋予了感恩的文化内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二十四节气中唯一具有文化内涵的节气。清明时节是春耕播种不可错过的好时节,“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在气象和物候方面的成就。历朝历代都高度重视,早在公元前104年的西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就被编入了《太初历》,成为农业生产的指南。

  清明节又作为歌颂生命的感恩节日,是由于其融汇了上巳节、寒食节的习俗,即赏春踏青、祭拜先人。杜甫《丽人行》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就是对唐代长安曲江清明节盛景的描绘。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年(732)下诏:“寒食上墓,宜编入五礼,永为恒式”(《旧唐书·玄宗本纪》),寒食扫墓被列入国家的正式礼典。自此,每逢清明前后,“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上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清明扫墓成为民族共同的礼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是对当时清明扫墓的写照。

  清明节祭扫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陵更是这个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实始于黄帝。黄帝时代建造舟车,树艺百谷,制定礼乐,发明文字,统一中原,泽被后世。故《史记》以黄帝开篇。“黄帝崩,葬桥山。”自黄帝仙逝,祭祀黄帝就成为华夏民族的一个传统。尧、舜、禹、夏、商、周,都视黄帝为共同祖先,祭祀活动连绵不绝。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刘彻“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汉朝以后的历朝历代,都高度重视对黄帝的祭祀。史载,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曾有三位皇帝四次前往黄帝庙拜祭。隋代文帝、炀帝都主持过祭祀黄帝的活动。王莽篡汉和刘秀光武中兴都曾祭祀黄帝陵。魏晋时期曹植留下了《黄帝赞》。唐代宗大历五年(770)规定按时举行祭奠,祭祀黄帝陵成为官方文化和国家制度的一部分。宋太祖开宝五年(972)规定桥山黄帝陵三年大祭一次。《元典章》中规定:黄帝是开天辟地的先祖,国家应当祭祀。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朝廷议定祭祀黄帝的地方定在陕西中部县(今黄陵县),并规定三年大祭一次,皇帝亲撰祭文,派遣大臣赴桥山祭祀。桥山黄帝陵列为国家祭祀始祖的圣地,留下至今所见的最早的一篇祭祀黄帝的祭文。洪武七年(1374),明太祖降旨在轩辕庙大殿内塑造轩辕黄帝坐像一座,以便瞻仰祭祀。今黄帝陵保存有明太祖、成祖、宣宗、代宗、英宗、世宗、穆宗、神宗、熹宗等皇帝遣使到黄帝陵致祭的碑文。清代沿袭明代定制,在桥山黄帝陵举行国祭,一般三年祭祀一次,此外还有临时祭告。清朝黄帝陵庙的祭祀仪式隆重,规模宏大,次数较多,见于记载的有30余次。总之,无论是汉族建立的煌煌天朝,还是少数民族入主的泱泱大国,都对黄帝有着共同的敬仰。

  中华民国成立之初的1912年3月,孙中山即派要员专程祭祀黄帝陵,颂扬“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发动侵华战争。为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战,一致对外,各地爱国志士倡议民族扫墓之礼。1934年4月,中国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致祭于黄帝陵,并恢复每年清明节为“民族扫墓节”,公祭黄帝陵。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各派代表前往黄帝陵共同祭奠。毛泽东亲撰《祭黄帝陵文》,宣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成为昭告列祖列宗、团结抵御外侮、建立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铮铮誓约。1942年,蒋中正亲笔敬题“黄帝陵”三字,并勒石立碑。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4年,国民政府将中部县易名为黄陵县。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主席亲自批示,请周恩来部署对黄帝陵进行维修保护,并委托郭沫若同志题写“黄帝陵”碑。清明节祭祀黄帝陵活动从未间断。改革开放后,大批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不远万里,奔赴桥山,共祭黄帝陵,并逐步形成了清明节公祭的惯例。每年的清明公祭典礼,都有国家领导人和国家有关部委、兄弟省市区代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华人华侨代表万余人参加,黄帝陵祭典活动实现了与弘扬中华文化相结合,与团结、凝聚海内外同胞相结合,突出了民族认同、国家统一、文明传承、自强创新的主题,昭示着中华民族同根共祖、民族复兴的理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感恩先祖、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清明节对中国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陵的祭祀,从战国时期开始,历代绵延不绝,这在全人类范畴内亦属独树一帜的标志性文化传统。清明节郊游踏青、祭奠先祖,集中体现了中华儿女对先祖的感恩、对生命的歌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看过“感恩先祖的文章”的人还看了:

1.苍桑古镇散文

2.祭奠父母的文章

3.清明祭奠父母文章

4.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文4篇

5.鬼节出生的人 鬼节出生的人好不好

87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