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随笔(2)
最好的随笔篇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父亲去世已整整二十三年了,可母亲对父亲的思念却丝毫未减。她对父亲的爱,比父亲的生命长久得多。谁是幸福的?谁又是痛苦的?做儿子的我,真的无法分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还楚清的记得,大哥在南京军区总医院,那痛彻心骨的哭嚎声,仿佛就在昨天,就在耳边:“我们再也没有父亲了!”那一天,是1993年7月23日,这是全家的痛!家里的顶梁柱没了,天塌了,全家的心碎了一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可最伤心,最痛苦的人,还是母亲,父亲的爱人!父亲刚走的那段时间,母亲多少次的,想过和他爱的人同去。亲人们,兄弟们,她的弟弟妹妹们,都怕她想不开。于是商量,由我,她的三儿子,把她护送回了她的老家,四川成都。感谢舅舅,舅妈,小孃,小姨夫,表弟,表妹们和其他亲人们的陪伴,使她度过了那段最煎熬,最痛苦的日子。逝者终已去,生者长相思。父亲去世的头几年里,母亲总是以眼泪相伴度日。不知是眼泪哭干了,还是曾经是军人的她,又找回了坚强。慢慢的,渐渐的,母亲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平淡地接受父亲的离去,乐观的忍受,在回忆中活着的日子。
不懂事,不懂爱的我,很长时间的许多时候,都读不懂,和不理解母亲的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父亲和母亲的结合,是他们用坚持和坚强及相互的坚贞的爱,争取来的。父亲当年是三代贫雇农出身的,年轻有为的,根正苗红的青年军官,母亲则是大土豪,大劣绅,大军阀,大财主(这是她的档案记载的有罪证据)家的千金大小姐。上学时都是抬着轿子去学校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听父辈的叔叔阿姨们说,组织审查时,坚决不同意她俩的婚事。父亲只会拍桌子,发脾气和赌气地说:“这辈子非她不娶!”还是母亲穿着刚发的,漂亮的,苏联制式的套裙军装,脚蹬高腰牛皮靴,精神抖擞,理直气壮,雄赳赳,气昂昂的像当年跨过鸭绿江似的噔·噔·蹬·踩着很大的响声。她一脚踢开了正在召开军党委会议的大门,面对众多军首长,据理力争,得到了当时的老首长、军长李德生将军的首肯:破例、特批她两的婚事,准予结婚的。(父亲也因此在评定军衔时受到影响)是否也是一段他们的传奇,我不知道。可这是真爱无敌的最好证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婚后三年,生下了我们弟兄四个,我和二哥还是双胞胎。(我和二哥的名字都是李军长夫人曹阿姨所赐:58年三面红旗:所以名曰名:红、旗)。。。。。在那段共和国最艰苦的岁月里,他们用相濡以沫的挚爱,无比艰辛的,共同抚育了我们四个,极其调皮捣蛋的儿子。父亲虽是个脾气暴躁,刚烈的军人性格,但对母亲是百依百顺,他们真的是用风雨同舟的深情,携手人生的好夫妻,好伴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可岁月总是那么无情,时光又是那么浅薄,日子刚刚好过一点,本是他们可颐享天年的时候,父亲却丢下了他的爱妻走了,这阴阳两隔的痛,却要让母亲一个人承受。
母亲在部队入朝参战时,是个优秀的文工团员,好的军人,立过两次三等功。(这在抗美援朝的女兵中是极少见的。)从部队转业后,她当过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还是杭州电台筹备负责人。(后因部队换防,随父亲随军到了金华)我们弟兄四人的普通话水平,远不及母亲的一半,她是当时最好的播音员。后来当教师时,年年都是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四次调工资都被她让给了别人,她说我的工资比教育局长还高,我不安心,组织上多次让她当校长,也被她婉拒了(成为多年兼职领导)。她付出了比常人更艰辛,更努力,更多的鲜血,汗水,和泪水。从不敢有一点大小姐的脾气流露。在儿子们的眼中,她是个只知道工作,工作,很不顾家的工作狂人,比左派还左的人。就连她国民党高官的亲生父亲,抗战英雄,我的外公,最后死在共产党的监狱,她都不敢前去相认,不敢去见最后一面,这是有悖人伦和令人发指的事,这阶级的界限划得够彻底的吧。(真希望有一天,能陪你去祭奠我那没见过面的外公,毕竟我们的基因里流淌着他的血脉。)用母亲自己的话说:“如果我不夹着尾巴做人,如果我不是个极左的人,如果我不那样做,这个家可能早就完了,早就妻离子散,早就家破人亡了!”现在回忆,想想当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确实是真的,和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时光如水,二十三年了,可岁月并不如歌,不知道母亲是如何熬过那些日子的。每次回老家,去西苑干休所陪母亲,都能从她的眼神中看到隐藏的忧伤。特别是当她用呆滞的双眼,看向父亲的照片时,那浑浊的眼眸,是停滞不动,孤独无助的。那里面有多少日日夜夜的思念,有多少欲哭无泪的伤痛吖。
二十三年来,母亲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固执,越来越“不近人情。”她想做的事,谁都拦不住!不愿离开旧屋,是她固执的第一表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她的四个儿子,及孙子,孙女们在她所有的战友,街坊邻里和亲戚朋友们的眼中,都是极孝顺的。四个儿子都想让她离开旧屋,换一个好的环境,不仅是生活质量的提高,还能够让大家,都更安心,更放心。她不愿请保姆,哪怕是兄弟们掏钱。可一个人的生活,万一有个啥闪失,就可能变成四个儿子和亲人们终身的悔恨,和遗憾,这个道理她不是不懂,只是她也不愿理会,依然固我。她不愿来广州,不愿去香港,或加拿大,和我或与四弟同住。更婉拒了生气的大哥和大嫂让其常驻装饰一新的豪华新楼,共享四世同堂的天伦,和去二哥湖畔边,花样,奢华的别墅里,享受高尚的尊贵生活。固执的她,就是这样的固执。非要独守在那几十年前的,早已破败不堪的西苑干休所,旧楼的家中。只为能闻到父亲的味道,能抚摸到父亲的感觉。仿佛岁月带走的,只是父亲的躯体,而留下的是父亲的灵魂。她说在这个旧屋里,父亲并未走远,似乎她一转身,父亲就会带着笑,出现在她的面前。在那个屋里,有他们点点滴滴的爱,和无数相亲,相伴的回忆。母亲是在用生命和爱的回忆,在打发她夕阳迟暮的每一天。回忆中,是峥嵘的战争岁月?还是和平时期的每一日?是艰难日子里共同抚育了四个调皮捣蛋儿子的酸甜苦辣?还是与父亲相亲相爱的每一个难忘的故事?可能都有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所以,她不愿离去那个旧屋,依然在哪里孤独的守候,是一种心灵的守候,一种彼岸的守候,只是父亲在天堂她在旧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她在父亲的面前,永远是大小姐,她也真的是大小姐。解放前,母亲的家族,可是个大家族。记得93年,父亲去世,我第一次,陪她回成都老家。当表弟白娃开的车,经过成都人民广场(现在的天府广场),毛泽东挥手的塑像时,母亲指着塑像的身后说:“以前,那一大片,都是我们家陈公馆!家里的柱子(她用双手合围比划)说有这么粗!”反正是极粗的。母亲是老大,还有弟妹四人,五人都是各行业的优秀精英人才。虽然家庭成份不好,但他们都加倍的努力,勤奋的工作,夹着尾巴做人,熬过了那个岁月,真的不容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父亲在世时宠她,慣她,娇她,爱她。啥事,基本都不用她干,就连一般家庭,由女人操作的缝纫机的活,也都是由父亲来做。大事,小事全由父亲做主,父亲就是她整个的天空!那时的她,性格是随和的。弟兄们还经常会软的欺,硬的怕。时常会有意无意的欺负母亲的好脾气,好性格。但千万别让父亲看见,轻则臭骂,重则大巴掌摔到你的脸上。
父亲走后的那段日子,对她是生离死别的记忆,阴阳两隔的痛。只有母亲独自默默承受,面对逝者,最痛的不是故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这一切的生者。 母亲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固执越来越“不近人情。”她想做的事谁都拦不住。她固执的第二表现是,对四弟的宠爱。
俗语说:皇帝爱长子,平民宠幺儿。父亲在世时,对四弟极度偏心的宠爱,在部队大院,是尽人皆知的事情。那时的母亲,却能够做到一碗水端平,真正做到手心手背都是肉。
可当父亲去世后,她的性情也大变。不仅完整的继承和接过了父亲宠爱四弟的接力棒,还更加的发扬光大。长兄三人,很长时间都无法理解和接受,她对四弟的这种过度的,极端的宠爱。三个兄长,总是抱怨母亲只生了四弟一个儿子,其他都是可有可无的。长兄三人对她再好,但依然无法改变她对幺儿的独宠。仅管他远在加拿大,无法出一点孝力,尽一点实际的孝心。她依然痴心不改,我行我素。大哥说她是远香近臭,我则更极端的认为她所谓的“手心手背都是肉”的理论,太过虚伪,是变了味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一直想读懂母亲的爱,直到有一天,我恍然顿悟,她是将对父亲的爱,和父亲对四弟的宠爱,没尽完的责任,完全的继承,和双重转移到了四弟的身上。她要用这种方式,表达她的另一种爱的传递和交接。哪怕三位兄长不理解和埋怨,她依然要固执己见,我行我素。对她来说,思念和这种爱的方式是美丽的,就足够了。
想想85岁的母亲了,现在依然能够生活自理,思维清晰,精神矍铄。一直担任“抗日军政大学校史研究会”杂志编辑。还经常在他们战友办的《情溪》报上发表回忆文章和散文作品。在某大型军事网站上还发表了一篇回忆散文《一个志愿军女兵的片段往事》得到了大量读者的跟贴和好评。她的身心健康,不就是儿孙们最大的福气吗?!那就由她去固执和任性吧。我辈对她还有何求?!她的快乐不就是就是我们快乐的一部分吗?!大哥二哥很多年前就说过,你现在要好好地活着,不仅是为了你,还要替父亲好好的活着!
岁月对于母亲,流走的只是时间,流不走的,是母亲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刻骨的眷恋。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条河,流走的是痛苦,是忧伤,沉淀下来的是美好的记忆。母亲是用爱的回忆,在填满父亲去世的二十三年的岁月之河。这回忆里有泪水的痛,是苦涩的药,有甜蜜的笑,是精神慰籍的良方。母亲在心中守候着一份孤独的爱,忧伤,苦涩,甜蜜,快乐,悲哀,痛苦······都有。流逝的时光中,母亲用生命和爱在回忆,她用她余生的爱,也走不完回忆,思念父亲的路,直到她的回忆成为永恒!
(2016年7月6日夜1点。写于广州家中。仅以此文缅怀我去世23年周的父亲!并祝母亲健康!快乐!长寿!)
注:外公:陈范游、陈琦,曾是川军刘文辉的部下,30年代初由朱学范(时任国民党高官,解放后为中国工会领导人,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七届中央主席、第八届名誉主席。)介绍加入国民党。(曾是“国大代表”)其把兄弟、也是其部下,后为台湾基隆要塞司令的姚铁新,曾邀请外公一同赴台。但因其恋家、并为儿女留在了大陆。他与母亲的干爹、自己的同仁萧烈一起随刘文辉起义。解放后,萧烈被共产党任命为中将教导师长。外公曾留任重庆领导,后去川藏公路任副总指挥,53年镇压反革命时被关押。罪名是1931年在川西打剪炉,带两个师阻击红军。:他不仅未放一枪一弹,还给红军军马粮饷,并鸣枪为红军送行。因为“他们是打日本的”。(因母亲抗美援朝立下军功,而免于死刑、立即执行。)刘文辉任林业部长多年,萧烈““””后,为四川参事室参事。外公时人已离世。
最好的随笔相关文章:
2.最佳随笔题材
3.随笔-散文随笔
4.高中生作文随笔
5.好的段落和读后感
6.做最真的自己随笔
7.作文随笔高一
8.鼓励人的随笔
9.高中随笔500字
10.关于人生随笔
最好的随笔(2)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