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随笔 > 琵琶行教学随笔

琵琶行教学随笔

时间: 晓红1066 分享

琵琶行教学随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琵琶行》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去引起学生的兴趣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琵琶行教学随笔,希望您喜欢!

  琵琶行教学随笔篇一

  我教《琵琶行》花了大概两节半课时。开始半节课(前半节课主要讲解上一篇课文没有完成的内容)主要介绍白居易,讲解《琵琶行》序言,通读全文,纠正字音等工作。第二节课开始串讲课文,重点讲解第二自然段中的音乐描写,串讲完第二段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然后让学生根据“前奏——轻重音交织——滑涩抑扬——高潮——尾声”的提示,对第二段进行分层次。在串讲第二段时,同样提到了在“银瓶乍破水浆迸”之前出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句子在文学手法上的需要。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别时茫茫江浸月”和“唯见江心秋月白”等景物描写的句子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第三节课,前半节课重点在于讲解《李凭箜篌引》并让学生思考、讨论《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在音乐描写上的不同点。后半节课则在于简单地串讲《琵琶行》的第三、四、五段。

  这样的文章重点不在翻译(教师不能纠结于一些字词的讲解),而在于理解和体会。所以,这样的文章对教师的语言感染力要求很高,没有好的语言感染力,不能用暗示性的语言引起学生的联想,是无法使学生体会到文章内在的魅力的,对琵琶女的遭遇,对白居易的现实,学生也就不会产生一丝的同情。教师的讲解要富有感情,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同情心,学生需要在教师的语言中读出同情,学生才能体会同情。这一点上,我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不是做得非常好,虽然我尽量用语言去感染学生,但很明显,感染力不够,我能体会到学生已经知道要同情了,但我觉得程度不够,这个责任在老师。

  在进行两篇文章音乐描写不同点的讨论时,我事先准备了大概六个要点,我教授的两个班级是两个层次的班级,1班属于第一层次,10班属于第二层次(全校共三个层次)。讨论并不热烈,这可能和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有关(需要脑子真正去思考,不是闭着眼睛就能瞎说),当然这并不出乎意料,我课前曾预计是有人回答,但回答不到点子上,然后我慢慢引导写出答案。但上课后的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10班有三个人回答了问题,答出了两个要点;1班有四个人回答了问题,答出了五个要点。

  看来我对学生的了解还是不够,个别学生的思想已经开始向深入发展,这是我在以后上课时需要去注意的,特别是1班,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他们思考一些深一点的内容。问题的回答人数单一,总是那么几个人,其他同学大多沉默,这个问题早已有了,我要引起重视,今天我在1班就表扬了那几个发言的同学,批评了大多数不发言的学生。

  琵琶行教学随笔篇二

  《琵琶行》用两个课时授完,第一课时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以鉴赏音乐描写为突破口,用语言将抽象化为具像,并且从中概括出诗歌的内涵与实质,以期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第二课时“学以致用”,通过联语写作,提升学生学习古诗的层次,将对古诗的理解转化为运用,将领悟转化为能力。

  从两节课的教学过程及对问题的解决来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应该高度重视的。

  首先,教学设计,选准突破口。和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一样,过去本课多是以教师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感悟阅读。我在教授此课时是引导学生感受独特情感,为此,我以音乐描写的鉴赏为突破口,品位它的描写方法及它的不同乐章,以此来带动学生对本文的理解;

  其次,解读文本,突出重点。本诗值得欣赏的内容很多,在处理教材,解读文本时,围绕“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音乐描写是解读这一主旨句的一个侧面,情感认同是另一个侧面,而“探讨研究”的过程,是让学生围绕文本解读,并且探讨此句为何能成为千古名句。为了让学生能充分理解主旨句,我还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景物环境描写,并且探究这环境描写和作者要表达的主旨之间的关系。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这首长篇叙事诗。所以,短暂的课堂教学中突出并抓住重点,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三,对话交流,积极互动。在课题上,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在设计中,我以感悟——鉴赏——创作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积极交出自己的学习成果。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交融和对话。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在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引领下,师生互动,并将这种互动学习带到课外,正是语文教学的最有效的手段。

  当然,正如文中所述,在提高学习对文学作品感悟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的目标支配下,分析音乐描写的手法及技巧,虽理性解读了诗歌,但毕竟破坏了诗意。现代教学理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片面强调感悟,淡化理解分析,事实上也会使学生知其所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也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一个事实:强调感悟,但不能废弃分析;需要理解,但需要结合运用。

  琵琶行教学随笔篇三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职业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而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 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在课前我先给学生放一段民乐,让学生先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然后在音乐的背景中让学生描述音乐感受,在民乐曲当中开始我的教学过程。

  一、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品味本诗的意境,我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歌音乐的美好意境。其次,让学生自己主动鉴赏,学生都喜欢哪些句子,描出在哪里。当然,如果 学生对本段诵读没有完成好,此环节就显得很矫揉造作,为了赶时间,学生发言大多停留在字面意思的分析而无升华部分,我的点评也只是蜻蜓点水,一笔点过。我 在此环节处理很粗糙,

  二、为了完成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的教学重点,我决定让学生重点分析诗人写作是应用的手法,从理论上进行概括总结。《琵琶行》一课的教学重点我完成的很牵强,这是我以后应该注意的地方,所谓公开课也是检验自己教学能力的一次机会,且不可急于求成

  三、另外,在学法指导上,我引导学生思考音乐描写背后的情感,学生很容易的找出诗人情感在诗中的体现。这样,我和学生从音乐描写的意境、手法、情感对课文进行了三重解读之后,进行延伸拓展,师生共同品味,在比较阅读中巩固艺术手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最后,我拿出10分左右的时间来指导学生实战演练,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将自己的感受流入笔端。在一段优美的《草原之夜》乐曲中结束课程。

3288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