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随笔 > 爱如茉莉教学随笔3篇

爱如茉莉教学随笔3篇

时间: 乐平653 分享

爱如茉莉教学随笔3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读《爱如茉莉》这篇课文,一幅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的茉莉图便出现在我眼前,让我不由想起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爱如茉莉教学随笔 ,希望大家喜欢。

  爱如茉莉教学随笔1

  《爱如茉莉》疑问的作者映子,她以生动传情的笔墨,描写了父母之间互相关爱,有如茉莉花一样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班的真爱。

  在解题时,教师如鱼得水。“爱如茉莉”,顾名思义,爱就像茉莉一样。刚看到这个题目,感到十分新颖,能很快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爱,怎么理解?我让学生尽可能的组词,从起初的几只小手到后来涌现出20多个词语,孩子们关于“爱”的词汇还真不少。毫不夸张的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本文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当某一天妈妈生病了,就像一粒小石子投入到水中,荡起了圈圈爱的涟漪。父母亲之间的爱是在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中体现的,尽管平淡如水,却饱含着一片真情。尤其是本文中的多个细节之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父母间平淡无奇的真爱表现得淋漓尽致,着实感人。如:妈妈得急病住院不忘“饺子”,爸爸出差归来“直奔”医院;爸爸不睡陪床,伏在床边陪伴妈妈;妈妈即使手脚麻木,也不惊动爸爸……学生们读着,品着作者细腻的文字,所有的学生都被茉莉般的爱感动了……哦,爱流淌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这份爱虽然平凡,却是那样的真切而又富有诗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教学活动中,我给孩子们讲述了《平凡的婚礼》这个故事,孩子们都情不自禁地被男女主人公一翻朴实、深沉、感人的话语深深地感动了,他们爱是如此的纯真、美好……

  是啊,人间的真爱是无私的、高尚的,也是永恒的。爱使我们对生活充满希望,爱使我们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让我们感谢身边所有爱我们的人!同时去真诚的爱我们身边所有的人!

  爱如茉莉教学随笔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生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从设计教学开始,我就把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首先让学生从一组组图中去感受“爱”字,去体验“爱”所带给人们的温暖,这些爱来自点点滴滴。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自己对于爱的见解,充分关注了学生对“爱”的理解和认知,也使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大略的了解。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到了学习主体的角色,也为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较浓厚的情感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绝对权威”,教师上课“一言堂”、“满堂灌”。面对课堂严肃的气氛和教师威严的神情,学生大都眼都不敢抬,口不敢开,问题不敢提,意见不愿说,这种沉闷的气氛。我再次把阅读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自己去找句子,写体会,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所找的句子的内涵,我让学生带着感悟读自己的句子,区别于以往教师牵着学生读的被动局面,让学生在自学阶段就拥有属于自己的阅读天地。

  在阅读汇报中,我采用朗读竞赛的形式进行,这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又是学生自我学习体验的一种展示,还是学生交流学习文本的一种积极交流。为了使活动更有价值,我要求学生在读后要说出自己的感悟,说出自己如此朗读的理由,并提高阅读水平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活动中学生的阅读体验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认可,学习的潜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也从中体验到了学习给予的快乐与成就感。

  在教学结束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如茉莉般平淡却真切的爱,我积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去思考,去感悟身边的爱,让学生明白爱就在身边。这一设计使课文思想得到升华和延伸,关注了文本与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的联系,能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到每天来自不同角落的关爱,并懂得回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爱真正“钻”入学生的心田。

  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学生置身于这种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中,对课文进行了多角度的、有创意的解读,尽展其独特的思维和丰富多彩的个性。课堂上,不断闪烁着学生美丽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学生体验着成功的喜悦,追求着创新的价值,走向创新的人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实践证明,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语文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自由”、“言论自由”、“行动自由”,语文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探讨的乐土。<

  爱如茉莉教学随笔3

  非常有幸聆听了语文大师于永正老师在我市上的一篇课文《爱如茉莉》。

  课后,我想,于老师在教学《爱如茉莉》时,并没有像我们在上绝大部分阅读教学课那样,教师通过读等各种手段,竭尽全力地让学生去感悟,去惊天动地地升华,去铺天盖地地扩展……

  仔细回味于永正老师的课,你在受到有力撞击的同时,也会思索:我们今天的语文课上得对吗?错在哪里?于老师到底又在向我们传递着怎样的信息呢?我们的语文教学至今还没有找到回家的路,然而究竟“家”在何处呢?

  再次回想于老师课后所做的报告,他让我们想想自己上学时,语文究竟学了些什么?哪些还有印象?扪心自问,似乎都忘光了,学了哪些课文,记不清了;课文内容,回想不起来了;要背诵的课文,想不起来几句了……究竟学了什么呢?老师是如何讲课的呢?是如何分析课文的呢?想不起来了!不禁感慨,我们是否也在进行着这种教学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忽然明白了:现在的语文教学过分地重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语文教学只有重视语言、文字,只有真正重视识字写字和读书,语文教学才算真正回到了家。我们现在的教学也谈识字写字的重要,也进行了识字写字这一环节的教学;也谈“读”的重要,也进行了“读”的训练,但效果怎样呢?于老师说,目前全国有99℅的学生朗读不能令人满意,有95℅的字写得不能过关。我们听课的老师都知道“嗔怪”的“嗔”本意的科学解释吗?对于这一课中该掌握的几个重点生字和新词都能真正弄清它们的意思和用法、无一遗漏吗?对于不同的生字究竟怎样写合乎规范,师生写规范了吗?你用了多长时间指导学生识字和写字呢?学完了一堂课后有哪些生字和新词使学生终身难忘、受益终生呢?学生读得有味儿吗?爱“读”吗?再想想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堂,我们在干什么:识字写字走过场,指导读书装装样,千方百计为“感悟”,语文课成“感悟”堂。这种重“感悟”、轻“识写”的做法,使今天的小学语文教学又走向了一个新的误区。

  再来看看于老师的课,教学伊始于老师就让学生认识“嗔、恬、眸、袅”等四个生字,并且问学生:“它们是什么意思?本意是什么?有哪几种解释?你们都查过了吗?”(这仅仅是问学生吗?)他还说,“恬静”除了表示人的表情外,还可以表示环境。“袅袅”共有四种解释。什么是语文老师?这才是!再如,在教学书写“幽”时,于老师指出下面的“山”是上宽下窄。这就是文字,这就是学习文字。同样,在朗读的教学时,于老师多次泛读,表演着和学生配合读,切实地做到有味儿地读,有趣儿地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读”的能力;不仅要把“读”作为理解文章内容的手段,也要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目前,我们的朗读,师生都爱提高嗓门、拖腔拉调,似乎是一首高亢激昂的“赞美诗”,不分体裁,不分情感基调,篇篇都是一个腔调,这样的朗读训练又怎么能读出味儿来?读出趣儿来?又怎么能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无怪乎于老师花了近二十分钟时间专门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花了近三十分钟的时间专门进行识字和写字教学,把识字写字和朗读训练作为小学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鲜明地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基础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再联想到我们当前的教学,似乎语文教学就是要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深刻感悟,就是要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凿井式深挖,似乎没有“感悟”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感悟”就没有教师的精彩,没有“感悟”就没有课堂的生命,没有“感悟”就不叫素质教育,没有“感悟”就不叫新课程。这种重“感悟”轻“识写”、重“人文”轻“工具”、重“内容”轻“表达”、重“思想”轻“语文”的语文教学现象,是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另一个误区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课后的报告,于老师说,一个有远见的语文老师,一定要给孩子留下自由发展的空间。语文作业最重要的三点:写好字,读好书,作好文。做好这三点,语文老师就可以向社会交代,向家长交代,更向自己交代。

  关于写字,于老师说,写字即练书法,要照着字帖写,要有进步,要天天写。

  关于读书,于老师说,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于写作,于老师说,他有两个作文本,一个是应付检查的;一个是平时的练笔用的,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这一本是最能体现学生水平和写作能力的。

  感叹自己这么幸运的聆听了这位大师的课堂,这是堂情趣盎然的语文课,这也是一堂实实在在、以读为本的语文实践课。在课堂上,于老师不是肢解分析课文,也不是抄词解句,更不是下定义,而是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展开想象,从而体会作者深刻、细腻的思想感情。而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看爱如茉莉教学随笔3篇的人还看了:

1.支教老师心得体会3篇

2.关于音乐的文章

686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