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的人生更自在
时间:
若木1由 分享
一个轻装上阵的人,和一个负重的人相比,肯定前者轻松舒适,后者窒闷不已。很多时候,我们拿起太多东西,反而什么也得不到。一旦放下一些东西,反而能赢得自在与洒脱。星云法师在《放下与拿开》一文中写道:“一念顿悟,可以放下身心,解脱自在;一念生迷,只会作茧自缚,掀风起浪。佛说‘放下,就会自在’。能够照见五蕴皆空,当然就会度一切苦厄,当然就能自在了!”诚然如此,放下的人生才能更自在。
放下烦恼:幸福就在身边
作为七情六欲的人,为“贪嗔痴慢疑”这“五毒”所牵绊,使得烦恼无处不在。南朝梁武帝在《净业赋》中写道:“抱惑而生,与之偕老;随逐无明,莫非烦恼。”《坛经·般若品》载曰:“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大智度论》中这样定义“烦恼”:“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名为烦恼。”烦恼的种类有很多,包括我们自身的烦恼,如工作、生活、情感等;包括因外境产生的烦恼,如人际关系、升迁、求学等。若你陷入烦恼之中,则必为其所困,难以跳脱出来。
“烦恼无尽誓愿断”,这是佛弟子的“四弘誓愿”之一,足以见出烦恼对我们学佛修行的阻碍与影响是巨大的。佛家常说:“斩断三千烦恼丝,换得一身轻自得。”当面对烦恼之际,你莫去在意,莫去思忖,先把它放下来。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在时间的熬煎下,烦恼只能望而却步、烟消云散。若能放下烦恼,自能找到幸福的所在。你会发觉,原来,幸福就在身边,衣食住行、行住坐卧,无一不是幸福的载体。
放下压力:心开,路就开
常常听到有人说自己压力大,有的说得是生活的压力,比如买房、买车之类的;有的说得是情感的压力,比如恋爱、婚嫁、家庭等。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是每个人都会体验和感知的一种过程。很多人不会缓解压力,成为压力的奴隶,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甚至走向一条不归路。有些人,则能变压力为动力,助力于自己的事业发展和成功。
其实,缓解和释放压力的途径有很多种,包括各种宣泄途径,如唱歌、看书、运动、旅游等。但最重要的还是一种,那就是开启心门,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如果我们能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自能放下压力,得到一份洒脱与自在。
放下抱怨:积极地迎接困难与挑战
看到别人有房有车,便抱怨自己的父母怎么是农民;看到别人升官加爵,便抱怨自己的能力为何不够强;看到别人儿女齐全,便抱怨自己的命运为何这么不好,等等。抱怨,似乎是每个人为自己寻找理由、发泄私愤的最佳选择。殊不知,抱怨是一种消极的心态,也会扼杀我们心中自信的种子。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座寺庙的殿里供奉着一尊石佛,朝圣者日日敬拜;门口处,铺设着一块石板,朝圣者日日踩踏。有一天,心生怨气的石板忍不住发起牢骚:“同样是石头,我躺着,灰头垢面,受人踩踏;你却坐着,高高在上,受人敬拜。世道为何如此不公呢?”石佛微笑着回答:“是的,我们同样来自深山,材质相同,但我挨了千刀万凿,才有幸在这里,而你只挨了几刀,所以只能铺在地上给人垫脚啊!”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反躬自省,想想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和缺点,还有哪些值得提升的地方。
喜欢抱怨是影响我们人生的弊病之一,抱怨的人并非不善良,而是缺少直面人生的动力和勇气。人活于世,失败与挫折难以避免,抱怨只会磨灭你的斗志。所以,请放下抱怨,以积极的心态直面人生,迎接挑战,这样才能获得精彩曼妙的人生。
放下执着:心宽,天地宽
释迦世尊曾说:“大地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因为执着,我们很难发现自己的诟病;因为执着,我们宁愿愚痴地活着,也不愿正视自己;因为执着,我们浪费了很多人生的机遇,等等。一切,皆是执着惹得祸。若能放下执着,我们就能放宽心量,不去斤斤计较,不去睚眦必报。
如何放下执着?就得明白“万法皆空”的道理,就像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切诸相不过是我们的心所呈现出的景象,均如镜花水月般,转瞬即逝,无需执着。名、色、财、食、睡,亦如此,你若去执着,到时还是幻梦一场、空空如也。放下你的执着,自能放宽你的心,感受自在人生的惬意之处。
放下悲观:自信人生二百年
众所周知,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成功的原因,源于自卑和悲观。孟子曾说:“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英国著名作家吉尔伯特·基思·切斯特顿说:“悲观主义像鸦片一样,是一种有毒的物质。虽然有时可以入药,但绝对不能当饭。”从中不难看出,很多时候,悲观的心态是影响我们走向成功的绊脚石。如果选择悲观,司马迁只能终日以泪洗面,不会有《史记》的闪亮耀世;如果选择悲观,苏东坡在被流放海南岛时肯定命不久矣;如果选择悲观,林肯不可能成为一代叱咤风云的人物,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灰飞烟灭……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尺”,若能放下悲观,激情满怀,自能力排重难,一路高歌向前。大诗人莎士比亚说:“明智的人决不坐下来为失败而哀号,他们一定乐观地寻找办法来加以挽救。”当面对困难与挫折时,我们何不放下悲观,积极努力地去寻求解决困难的方法呢?所以,请放下你的悲观,以及自卑。
放下妄念:活在当下得心安
佛教里讲到,“人在世间,不能超凡入圣、了生脱死者,皆由妄念所致。”何谓妄念?即虚妄的意念,也可指凡夫贪恋六尘境界的心。明代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载曰:“心之本体无起无不起,虽妄念之发,而良知未尝不在。”凡种种不正当的念头,皆为妄念。比如看到别人穿金戴银,便想着自己也能如此;听到别人的歌声如此美妙,便希望自己的子女中也有能善歌者;等等。因为妄念的产生,导致我们难以安住于当下的工作之中;因为妄念的产生,使得我们滋生强烈的占有欲,影响到现在的情感与生活。妄念是贪欲、犯罪的源头,若不能断除,必将受其拖累。
《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你想那么多干什么,放下妄念吧,过去、现在、未来都是不可触摸的,只有此时此刻的当下,才是我们真正能够拥有和把握的。活在当下,才能心安;心安,即是归处。
著名诗人元好问在《水龙吟·同德秀游盘谷》一文中写道:“把人间万事,从头放下,只山中老。”放下,是一杯清醇的香茗;放下,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放下,是一种生命的姿态;放下,是一门心灵的学问。放下烦恼、放下压力、放下抱怨、放下执着、放下悲观、放下妄念,乃至放下一切,你会发觉,人生会更加自在,更加坦然,更加恬适。
文/邹相
放下烦恼:幸福就在身边
作为七情六欲的人,为“贪嗔痴慢疑”这“五毒”所牵绊,使得烦恼无处不在。南朝梁武帝在《净业赋》中写道:“抱惑而生,与之偕老;随逐无明,莫非烦恼。”《坛经·般若品》载曰:“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大智度论》中这样定义“烦恼”:“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名为烦恼。”烦恼的种类有很多,包括我们自身的烦恼,如工作、生活、情感等;包括因外境产生的烦恼,如人际关系、升迁、求学等。若你陷入烦恼之中,则必为其所困,难以跳脱出来。
“烦恼无尽誓愿断”,这是佛弟子的“四弘誓愿”之一,足以见出烦恼对我们学佛修行的阻碍与影响是巨大的。佛家常说:“斩断三千烦恼丝,换得一身轻自得。”当面对烦恼之际,你莫去在意,莫去思忖,先把它放下来。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在时间的熬煎下,烦恼只能望而却步、烟消云散。若能放下烦恼,自能找到幸福的所在。你会发觉,原来,幸福就在身边,衣食住行、行住坐卧,无一不是幸福的载体。
放下压力:心开,路就开
常常听到有人说自己压力大,有的说得是生活的压力,比如买房、买车之类的;有的说得是情感的压力,比如恋爱、婚嫁、家庭等。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是每个人都会体验和感知的一种过程。很多人不会缓解压力,成为压力的奴隶,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甚至走向一条不归路。有些人,则能变压力为动力,助力于自己的事业发展和成功。
其实,缓解和释放压力的途径有很多种,包括各种宣泄途径,如唱歌、看书、运动、旅游等。但最重要的还是一种,那就是开启心门,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如果我们能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自能放下压力,得到一份洒脱与自在。
放下抱怨:积极地迎接困难与挑战
看到别人有房有车,便抱怨自己的父母怎么是农民;看到别人升官加爵,便抱怨自己的能力为何不够强;看到别人儿女齐全,便抱怨自己的命运为何这么不好,等等。抱怨,似乎是每个人为自己寻找理由、发泄私愤的最佳选择。殊不知,抱怨是一种消极的心态,也会扼杀我们心中自信的种子。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座寺庙的殿里供奉着一尊石佛,朝圣者日日敬拜;门口处,铺设着一块石板,朝圣者日日踩踏。有一天,心生怨气的石板忍不住发起牢骚:“同样是石头,我躺着,灰头垢面,受人踩踏;你却坐着,高高在上,受人敬拜。世道为何如此不公呢?”石佛微笑着回答:“是的,我们同样来自深山,材质相同,但我挨了千刀万凿,才有幸在这里,而你只挨了几刀,所以只能铺在地上给人垫脚啊!”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反躬自省,想想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和缺点,还有哪些值得提升的地方。
喜欢抱怨是影响我们人生的弊病之一,抱怨的人并非不善良,而是缺少直面人生的动力和勇气。人活于世,失败与挫折难以避免,抱怨只会磨灭你的斗志。所以,请放下抱怨,以积极的心态直面人生,迎接挑战,这样才能获得精彩曼妙的人生。
放下执着:心宽,天地宽
释迦世尊曾说:“大地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因为执着,我们很难发现自己的诟病;因为执着,我们宁愿愚痴地活着,也不愿正视自己;因为执着,我们浪费了很多人生的机遇,等等。一切,皆是执着惹得祸。若能放下执着,我们就能放宽心量,不去斤斤计较,不去睚眦必报。
如何放下执着?就得明白“万法皆空”的道理,就像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切诸相不过是我们的心所呈现出的景象,均如镜花水月般,转瞬即逝,无需执着。名、色、财、食、睡,亦如此,你若去执着,到时还是幻梦一场、空空如也。放下你的执着,自能放宽你的心,感受自在人生的惬意之处。
放下悲观:自信人生二百年
众所周知,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成功的原因,源于自卑和悲观。孟子曾说:“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英国著名作家吉尔伯特·基思·切斯特顿说:“悲观主义像鸦片一样,是一种有毒的物质。虽然有时可以入药,但绝对不能当饭。”从中不难看出,很多时候,悲观的心态是影响我们走向成功的绊脚石。如果选择悲观,司马迁只能终日以泪洗面,不会有《史记》的闪亮耀世;如果选择悲观,苏东坡在被流放海南岛时肯定命不久矣;如果选择悲观,林肯不可能成为一代叱咤风云的人物,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灰飞烟灭……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尺”,若能放下悲观,激情满怀,自能力排重难,一路高歌向前。大诗人莎士比亚说:“明智的人决不坐下来为失败而哀号,他们一定乐观地寻找办法来加以挽救。”当面对困难与挫折时,我们何不放下悲观,积极努力地去寻求解决困难的方法呢?所以,请放下你的悲观,以及自卑。
放下妄念:活在当下得心安
佛教里讲到,“人在世间,不能超凡入圣、了生脱死者,皆由妄念所致。”何谓妄念?即虚妄的意念,也可指凡夫贪恋六尘境界的心。明代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载曰:“心之本体无起无不起,虽妄念之发,而良知未尝不在。”凡种种不正当的念头,皆为妄念。比如看到别人穿金戴银,便想着自己也能如此;听到别人的歌声如此美妙,便希望自己的子女中也有能善歌者;等等。因为妄念的产生,导致我们难以安住于当下的工作之中;因为妄念的产生,使得我们滋生强烈的占有欲,影响到现在的情感与生活。妄念是贪欲、犯罪的源头,若不能断除,必将受其拖累。
《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你想那么多干什么,放下妄念吧,过去、现在、未来都是不可触摸的,只有此时此刻的当下,才是我们真正能够拥有和把握的。活在当下,才能心安;心安,即是归处。
著名诗人元好问在《水龙吟·同德秀游盘谷》一文中写道:“把人间万事,从头放下,只山中老。”放下,是一杯清醇的香茗;放下,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放下,是一种生命的姿态;放下,是一门心灵的学问。放下烦恼、放下压力、放下抱怨、放下执着、放下悲观、放下妄念,乃至放下一切,你会发觉,人生会更加自在,更加坦然,更加恬适。
文/邹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