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年龄的代称解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阅读古诗文,经常会遇到“总角”“豆蔻”“而立”“古稀”等称代年龄的词语。弄清这些词语的出处、称代的年龄及其含义,对增强我们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和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下是查字典语文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古代年龄的代称。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幼年、童年:孩提、总角、垂髫、成童、束发
孩提指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赵岐(东汉经学家)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可抱也。”也作“孩抱”。《后汉书·李善传》:“续(李续)虽在孩抱,奉之不异长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总角指童年。总,聚束;角,小髻。《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东汉经学家)注:“总角,收发结之。”也作“总丱(guàn)”“总发(fà)”。《诗经·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丱”,儿童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潘岳(西晋文学家)《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垂髫即小孩垂下来的头发,借指童年或儿童。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古时认为“黄发”是长寿的特征,因此指老人)垂髫并怡然自乐。”
成童古代一般称男子十五岁为“成童”。《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郑玄注:“成童,十五以上。”《后汉书·李固传》:“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游学洛阳。”李贤注:“成童,年十五也。”但“成童”究竟指多大,古代说法不一。《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范宁(东晋经学家)注:“成童,八岁以上。”
束发古代男子成童时把头发束成髻,盘在头顶,后来就用“束发”指成童的年龄。《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归有光《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二、青少年:豆蔻、及笄、弱冠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龄。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此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及笄(jī)指女子十五岁,也称“笄年”。笄,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郑玄注:“笄女之礼,犹冠男也。”另外,《礼记·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因此,及笄也指女子已经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弱冠(guàn)弱,年少;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又《礼记·内则》:“二十而冠,始学礼。”《后汉书·胡广传》:“终、贾扬声,亦在弱冠。”终军(人名)年十八请缨(指投军报国),贾谊十八岁为博士,都未满二十岁。
三、青年、中年:而立、不惑、知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