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虚词的用法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初中文言文虚词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初中文言文虚词的用法,欢迎阅读
初中文言虚词之字的用法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①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②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④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⑤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初中文言虚词而字的用法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①表示并列,相当于“和”“与”;爱了而乐衷,皆丧心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④表示因果,相当于“因为...所以...”。
⑤表示修饰(方式、状态)
⑥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6、【既而】不久,一会儿。
初中文言虚词其字的用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②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
③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④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⑤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
初中文言虚词于字的用法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例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例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②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初中文言虚词以字的用法
(一)介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以一当十(成语) ②夜以继日(成语)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石钟山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 ①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四)动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以为,认为。 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六)通假
1.通“已”,已经。 ①固以怪之矣。 ②日以尽矣。
2.通“已”,止。 ①无以,则王乎?
【以为】
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①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
初中文言虚词则字的用法
(一)连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
①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②手裁举,则双超忽而跃(《促织》)
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①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二)副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例如: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及诸河,则在舟中矣。(《肴之战》
(三)名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①《论语》六则。
2。准则,法则。
①以身作则。
(四)动词。效法。
①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通假。同“辄”,总是,常常。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则是】只当是。
①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窦娥冤》)
【则则】赞叹的声音。
初中文言虚词者字的用法
(一)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赤壁之战》)
(二)语气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