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详解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积累基础的语文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拿到该拿的分数不丢基础分。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一)
诗歌知识点
诗歌与小说、戏剧、散文合称四大文学体裁
一、 分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诗 以表达方式为分类标准 抒情诗――《沁园春·雪》、《有的人》、《周总理、你在哪里》 叙事诗――《木兰诗》《卖炭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以诗歌体裁为分类标准
古代诗歌
近代诗
绝句: 特点——每首四句,一般双句押韵,有的首句入韵. 分类—— 五言绝句.特点,每句五字. 七言绝句.特点,每句七字.
律诗. 特点――每首八句,两句一联,中间两句必须对仗,押韵同句。 分类—— 五言律诗。特点,每句五字。 七言律诗。特点,每句七字。
词 又称长短句。特点略,如《忆江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古诗(古体诗、古风) 字句较自由,如:《敕勒歌》、《木兰诗》、《卖碳翁》。
新诗 自由诗,如《有的人》。自由诗有的押韵(不一定一韵到底,可中途换韵,但每节要押韵),也有的不押韵。
散文诗:形式是散文,但有诗的意境,如《海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押韵 押韵:有相同或相近的韵母。有些古诗现在读来不押韵的,是因为古今语音不同。 节 拍 即节奏:格律诗一般以音节为单位。五言诗为二、三顿,后“三”又可根据意义分为二、一顿或一、二顿。例“白发――三千――丈”、“润物――细――无声”;七言诗为二五顿,后“五”亦可如上分,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现代诗的节拍一般不固定,大体整齐即可)
戏剧知识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定义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分类及标准
按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分
话剧 以对话为主,如《威尼斯商人》。
歌剧 以歌唱为主,如《白毛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舞剧 以舞蹈为主。
按剧情繁简及结构分
多幕剧 生活面宽广,情节较复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人物较多,布景变换频繁。
独幕剧 人物较少,情节较简单。布景变换少或不变。
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分
历史剧 如《打渔杀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现代剧 如《白毛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按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分
喜剧
悲剧
正剧(悲喜剧) 如《白毛女》
剧本特点 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受时间限制,篇幅不宜过长,人物不宜太多,场景不能过多变换。
必须有情节(即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又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语言必须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通俗自然,简练明确,响亮动听。
动作必须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有舞台说明:位置-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对话中间。
内容-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作用-帮助刻画人物性格、展开故事情节。
散文知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定义 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精粹精辟,形式自由,能迅速反映生活。)
分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抒情散文 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侧重于具体生动的抒发作者的情怀,如《荔枝蜜》。
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也带有抒情成分,如《藤野先生》。
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贵散) 神不散(忌散)
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组织材料、结构呈篇较自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立意方面: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必须明确而集中。
表现方法不拘一格:可叙事、写人、托物抒情、发表议论,如《记一辆纺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揭示中心思想的独特方式:作者往往抓住自己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某一事物,挖掘着事物所包含的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并展开丰富的联象,借以揭示中心思想。如《白杨礼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结构上:往往有一条线索,把材料贯串成一个整体。
第一部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议论文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一、论点的特点:①正确 ②鲜明归纳论点的方法:
1、标题2、文章开头3、结尾4、中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二、论据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1、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4、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七、论证结构: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二)
记叙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 常见叙事线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 中性),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
3.注意语气或语调。
4.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
5、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
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为下文××埋下伏笔
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3、为下文××埋下伏笔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八、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6、点题7、前后照应8、首尾呼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九、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性格(感情)3、点明××中心(揭示主旨)4、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十、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1、找文章标题;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2、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特别是抒情散文中)3、还可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4、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判断。
十一、概括段意(1)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 概括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
例如3:(议论文)运用××论证方法(或论据)+从××角度(方面)+论证了××观点。例如4:(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3) 合并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的短语合组合成句。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三)
说明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A、题目B、首段C、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2、说明方法分类和标志分类和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二、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五、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六、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七、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八、引言论: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⑴下定义:……是……,这就是……,叫……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⑷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说明顺序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 先总说后分说:总-分; 分-总;总-分-总 B、 先主要后次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 先原因后结果。 D、 由现象到本质。 E、 由性能到功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F、 由一般到特殊。 G、 由整体到局部。
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1、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说明文分类1按说明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2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第五部分 散文(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一、要把握文章"线索".
二、要抓住散文的"文眼".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
三、要借助想像领会作品的内涵。
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
四、要体会散文的意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以唤起读者的联想,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3、细处落笔,以小见大。4、侧面暗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要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从修辞方法或者表达方式分析)1、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2、品味散文语言的含蓄美。3、散文语言富有音乐美,具有诗情画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六、散文特点:"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趣味成语练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粗茶淡饭(山珍海味)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井然标初中文言文理解型默写… 走进数学世界 —— 初一数学… 等有序(杂乱无章) 指鹿为马(点石成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固若金汤(危如累卵) 精雕细刻(粗制滥造)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伶牙利齿(笨嘴拙舌)
二、成语不离“舌”
形容信口胡说(妄口八舌) 形容说话轻薄(闲嘴淡舌)形容能说会道(唇枪舌剑)
形容惊诧无言(张口结舌) 形容不善辞令(笨嘴拙舌) 形容随声附和(鹦鹉学舌)
三、数字俗语: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一是一,二是二)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一不做,二不休)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二一添作五)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三下五除二)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二一添作五)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三下五除二)
表示差不多时用(八九不离十)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小九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表示归根到底时用(九九归一) 表示把握大时用(十有八九)
表示很不容易时用(九牛二虎之力)表示信心十足时用(十拿九稳)表示距离远时用(十万八千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鹏程万里) 陈残云(风卷残云) 王任重(任重道远) 刘海粟(沧海一粟)
丁慧中(秀外慧中) 甘如饴(甘之如饴)焦若愚(大智若愚)八、下列对联各咏的是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苏")
2、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李白)
3、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项羽)
4、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范仲淹)
九、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主心骨)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铁公鸡)6、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糊涂虫)
7、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老油条)8、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9、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三脚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十、数字猜成语:
12345609(七零八落) 1256789(丢三落四)1+2+3(接二连三) 333 555(三五成群)
3.5(不三不四) 5 10(一五一十) 9寸+1寸=1尺(得寸进尺)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详解版





上一篇:初中语文必记基础知识点归纳
下一篇:初中三年语文必记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