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民俗文化>俚语>

养生的俗语及详细解释

时间: 书荣1192 分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养生对于现代人似乎变得越来越重要了。那么关于养生的俗语有哪些呢?又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养生的俗语及详细解释

  1.上床萝卜下床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上床睡觉之前吃萝卜,起床之后要吃姜。

  萝卜温良顺气,在睡前吃有助于消化,让吃下的饭尽快下顺,有助于睡眠。

  姜是生发之物,起床的时候,吃点姜可以焕发体内的生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早上气血流注阳明胃经,生发胃气,可以促进消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姜性温,可以促进血液流动,早上还可以提神醒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早饭可以吃泡姜,就着米粥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泡姜口感脆嫩,酸、辣、甜,加上粥的清香,调和在一起,简单,清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一年四季养脾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中医的理论中,人的四季和五脏是对应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春天,万物复苏,人体也开始在寒冷中醒来,血液的流动开始加快,新陈代谢开始频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肝脏负责血液存储、食物消化以及废物排出。春天肝脏的负担是最大的,所以要主要保养肝脏。

  夏天阳气旺盛,万物繁茂,血液循环达到四季之中的顶峰,心脏的压力最大。加上夏天炎热,心火旺盛,人容易生躁。

  所以夏天养心,心安才能神清气爽。

  秋天养肺,是因为秋天天气变干,肺部就要承担更大的压力,肺部一旦不注意,就会感染病症。秋季养生之要在于养肺,要滋养肺腑,肺气清爽。

  冬天养肾是因为冬天万物凋零,主藏。人体的新陈代谢缓慢下来,人体进入藏养的时期,而肾脏是人体的根本,是精气神贮藏的地方,所以,冬天养生在于养肾。以此来确保来年生机勃勃,有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养藏之道。

  而脾胃一年四季都需要消化食物,生化气血,脾胃正常,才能保证五脏的正常。所以一年四季都要呵护好自己的脾胃。

  3.水停百日要生毒,人闲百日要生病

  吕氏春秋里讲: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水只有流动起来才不会发臭。

  人也一样,只有运动起来,才不会生病。

  人体在运动的情况下,气血才能运行无阻,废物也能及时排出。

  现在很多人有三高,其实最主要的原因,也是不经常运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每餐留一口,活到九十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很多人吃饭的时候,经常觉得碗里就剩一口了,剩下就浪费了。

  于是在吃饱之后,还会再吃一口。

  但是就这一口,不仅会给肠胃增加压力,还会造成营养过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肠胃疾病和三高,都是这样一点点积累出来的。

  上了年纪之后,七分饱就足够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冬天天气冷,人们喜欢吃热物,比如羊肉。

  胃内很容易积火,萝卜性寒,可以祛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冬天常食萝卜,到了春天就不易上火。

  而且,冬天为了食补,吃的东西比较油腻,熟萝卜还能生津促消化。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喜欢吃冰激凌,夏天的时候,往往感觉不出不舒服,但是胃依然有湿气寒气,一到冬天,很容易发作。

  加上很多人喜欢一天待在空调房子里,脾胃的湿邪无法运化,会导致身体湿气加重,浑身乏力,食欲不振、没有精神。

  姜为热物,正好可以祛除湿气,是三伏天必备的食品。

  夏天天气炎热,人体食欲不振,多吃姜,还能增进食欲。

  另外夏天细菌滋生,凉拌食物里加点姜还能起到杀菌的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夏天吹空调很容易伤风感冒,喝点姜糖水,还能祛除风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姜,还有提神醒脑的功能,夏天吃点姜,能提振精神,对被暑热困扰的人来说,也是大有裨益。

  6.桃养人,杏害人,李子树下堆死人

  桃子在古代又被称为“寿桃”。可以补中益气、养阴生津、润肠通便。所以吃桃对人大有益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杏害人,是说吃杏子过多,会有害。杏一般较酸,吃多了,会容易导致胃酸过多,引起胃病。

  对小孩来说,杏子可能会腐蚀牙齿,引起龋齿。而苦杏仁含有有害物质,更不能吃,过量会中毒。

  现代科学并不能证明李子可以害死人,但是李子性温,吃多了确实会脑胀虚热,有心烦发热、潮热多汗等症状。

  而且李子和很多食物相克,严重的甚至会损伤五脏。所以这一说法也不无道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宁吃开胃粥,不吃皱眉饭

  心情好,人的胃口就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情绪低落,人的胃口就会变差。

  人的情绪和身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情绪不好的时候吃饭,会造成消化不良,损伤脾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所以如果情绪不佳,不妨先听听歌曲、放松一下,调节好情绪之后再吃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8.饿不洗澡,饱不剃头

  洗澡其实是一项很费体力的活。

  饿着洗澡,往往会越洗越饿,很容易造成低血糖。

  饱了不剃头,是因为吃饱之后,人体血液涌向胃部,大脑血液会减少,会食困。

  剃头的时候,一旦打盹,很容易造成伤害。而且吃饱后血管会张开,剃头时更容易被刮破。

  9.夏不坐木,冬不坐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夏天外界温度高,经常下雨,一些木凳、木墩长期露天放置,看着很干,其实内里有很多水分。

  经太阳一晒,便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会诱发皮肤病、痔疮等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石头在冬天十分寒凉,如果在户外的石头上久坐,那么寒气会侵入身体,造成阳气受损,容易伤及肾脏。

  因此中医认为,冬季养生应敛阴护阳,不要坐在寒凉的硬石上。

  一年四季要如何养生呢

  春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养生的最佳时机。医学上认为,春养于肝,夏养于心,秋养于肺,冬养于肾,所以春天进补,重在养肝。

  春季喝汤宜选用较清淡、温和且扶助正气、补益元气的食物,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的体质来调养。

  偏于气虚的人,可多选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煲汤,如红薯、山药、土豆、鸡蛋、鹌鹑蛋、鸡肉、鹌鹑肉、牛肉、瘦猪肉、鲜鱼、花生、芝麻、大枣、栗子等;偏于气阴不足的人,可选一些益气养阴的食物来煲汤,如胡萝卜、豆芽、豆腐、莲藕、荸荠、百合、银耳、蘑菇、鸭蛋、鸭肉、兔肉、蛙肉、龟肉、甲鱼等。另外,春季饮食还要注意多食低脂肪、高维生素、高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荠菜、芹菜、菠菜、马兰头、枸杞子、香椿头、蒲公英等,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开胃等作用。

  夏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夏天,酷热天气使人体出汗很多,消耗了大量体液,并消耗了各种营养物质,因此很容易感觉到身体乏力和口渴。这是一种耗气伤阴的表现,通常会影响到脾胃功能,引起食欲减退和消化功能下降,所以不少人在夏季都会感到,笺虚或气阴两虚。根据药乡购中医"虚则补气"的原则,夏天饮食也应该注意进补。

  夏天进补,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一般以清淡的滋补食品为主,如鸭子炖冬瓜就是夏天食补之佳品。另外,如瘦猪肉、鲜瓜果、芡实、绿豆等食品都是夏天用以清补的食疗佳品。

  秋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初秋之时,食物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古代医学家认为,秋季,草木零落,气清风寒,人体容易受疾病的侵扰,所以此时宜进食滋补的食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秋炎热,气候干燥,容易疲乏。此时应多吃新鲜少油的食品,其次,还应多吃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症应多食含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类营养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养血润燥,从而提高抗秋燥、抗病毒的能力。

  晚秋季节为心,肌梗死的高发病期.高血压病人在秋冬之交时血压往往较夏季增高,因此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障碍。此时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等营养素的食物,这样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秋天宜收不宜散,因此秋季煲汤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山药、秋梨、藕、鸭肉、柿子、芝麻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煤。还需注意的是,夏季刚过,暑气消退,人们食欲普遍增加,此时不宜进补过度,以免过极伤胃。

  冬季

  进入冬天,又到了进补的最佳时节。现代医学认为,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万物处于封藏状态,是一年中最适合饮食调理与进补的时期。冬季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冬季煲汤进补应顺其自然,注意养阳,以温补为主。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同时因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差异很大,在选择冬季进补的方案时,应因人而异。如形体偏瘦、性情急躁、易于激动者,应以"淡补"为主,采用滋阴增液、养血生津的食材煲汤,禁用辛辣等食物;而形体丰腴、肌肉松弛者,宜采用甘温食物,忌用寒湿、冷腻、辛凉的食物;脑力工作者,则宜多进食有益心、脾、肾三脏的食物,如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蛋类、海产品、新鲜的蔬果等。

3983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