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阅读答案>

长安秋望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长安秋望》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作者登上高楼鸟瞰整个长安,眺望终南山,描写长安周边秋高气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高蹈绝俗、明净开阔的襟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长安秋望》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长安秋望》诗词阅读原文

  长安秋望

  赵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云物①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鲈鱼正美②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③。

  长安秋望

  杜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注】①云物:云雾。②鲈鱼正美:吴郡人张翰秋风起就想起家乡的鲈鱼、莼菜,辞职而归。③“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长安秋望》诗词阅读题目

  ⑴赵嘏《长安秋望》之“秋”体现在何处?(2分)

  答:

  ⑵杜牧《长安秋望》中“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是怎样描写秋色的?(2分)

  答:

  ⑶两首诗都写了秋望长安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答:

  《长安秋望》诗词阅读答案

  ⑴拂晓云雾凄清,雁阵南归,紫菊半开,红莲凋谢,鲈鱼正美。(答4点即可,2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⑵诗人将“南山”和“秋色”相提并论,以具体有形的南山形容抽象虚泛的秋色,别出心裁地衬托出秋色之浓重。(2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⑶赵诗抒发了诗人孤寂怅惘的愁思,表达了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 (2分)

  杜诗写诗人秋日登高远望,抒发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净的心境。(2分)

  《长安秋望》诗词鉴赏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态;“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在这样一个立足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澄洁之美。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它,也就没有“望”中所见的一切。

  次句写望中所见的天宇。“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得象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翳云彩。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征。这种澄洁明净到近乎虚空的天色,又进一步表现了秋空的高远寥廓,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净的心境。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第三句转笔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远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象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南山是具体有形的个别事物,而“秋色”却是抽象虚泛的,是许多带有秋天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的集合与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拟。而此诗却别出心裁地用南山衬托秋色。秋色是很难描写的,它存在于秋天的所有景物里,而且不同的作者对秋色有不同的观赏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凄清萧瑟,有的取其明净澄洁,有的取其高远寥廓。这首诗的作者显然偏于欣赏秋色之高远无极,这是从前两句的描写中可以明显看出的。但秋之“高”却很难形容尽致(在这一点上,和写秋之“凄”、之“清”很不相同),特别是它那种高远无极的气势更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这种情况下,以实托虚便成为有效的艺术手段。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的秋色,诗人通过“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诗句,不但能具体地表现出“秋色”之“高”,而且写出了它的气势、精神和性格。

  这首诗的好处,还在于它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它更接近于写意画。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与秋色一种峻拔向上的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性格气质,也使全诗在跃动的气势中结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晚唐诗往往流于柔媚绮艳,缺乏清刚遒健的骨格。这首五言短章却写得意境高远,气势健举,和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神合之处,尽管在雄浑壮丽、自然和谐方面还不免略逊一筹。


猜你感兴趣的:

1.题归梦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

2.长安秋望赵嘏阅读题及答案

3.生现代文阅读原文附加答案

4.白雪楼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

299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