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如何有效的切分文章及正确的解题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学习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编辑的阅读答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中考语文阅读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中考语文阅读正确的解题方法应分两步走,第一步读材料,第二步找原话。至于如何读材料,如何找原话。请看下文详细解释:
一、读材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所谓“读材料”,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阅读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的感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是根据文中的客观事实, 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
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有的学生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学生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 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 时间。“倒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因此,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读题目。阅读时要注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文章后面所给的问题,分别用“一次判断”、“逐个分析”以及 "排除法”等方式来进行判断解答了。
二、找原话
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对短文进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该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时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翻译,再换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如何有效的切分文章
切分文章是指将文章划分成几个部分,它是分析文章的准备阶段,是解答语文阅读题的基础技巧。一般考试不将它列入出题范围,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不可小看了这个步骤,只有在这儿下了工夫,对文章的阅读理解才能顺利进行。
在记叙文的范围内,切分文章可依据三个因素加以考虑。
其一是时间因素。情节类、事件类的叙事都是依据时间的先后而展开的,所以时间是我们切分文章可以参照的因素。这类文章较为普遍。
其二是空间因素,因为很多事件是在不同的空间中进行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以作者当年生活的两个空间而截然把文章分成两个部分的。第三就是参照不同的情节(事件)来进行切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三个因素中,时间是最为显眼的因素,容易寻找,但它也是个不可靠的因素,因为并非找到一个就切分一处。情节是个最隐性的因素,但其可靠性却是最大的,找准了就一定切分成功。
因为对文章的认识有深浅之区别,所以文章切分有时是有效的,有时可能是无效的。无效的切分往往体现不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遇到此种情况就需重新按其他要素切分。
示例:
生命的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在当年竖立绞架的地方,保尔默默站了许久,然后踏着晨露走下路边的陡坡,进了烈士公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也不知是哪一位热心肠的人,用云杉枝编织的花环,装点了那一排掩埋忠骨的坟墓,又在小小的墓地周围种上了一圈苍翠的小树,陡坡外高耸着挺拔的青松,谷地里满铺着如茵的嫩草。
③这儿是小镇的近郊,既幽静又沉寂,只有松树林轻轻的低语和初春的大地散发的土味。
④就在这里,保尔的同志们英勇地牺牲了。他们为了改变那些生于贫贱、生来就做奴隶的人们的命运,为了使他们的生活变得美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⑤保尔缓缓摘下军帽。哀思,极度的哀思充满了他的心。
⑥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这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感到悔恨,也不至于因为碌碌无为而感到羞愧; 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⑦人,应当这样生活。
⑧保尔怀着这样的幽思,离开了烈士公墓。
解析这篇文章的时间因素不明显,空间也固定在那儿,我们着手切分文章时能考虑的就是人物活动所构成的情节变化。如果我们对上文的阅读只浮于表面的话,我们切分文章时会着眼于第①段的保尔“进了烈士公墓”和第⑧段的保尔“离开了烈士公墓”,这样对人物活动的一头一尾的定位,逼迫中间只能是保尔“在”烈士公墓里。于是就形成了三个想当然的层次:
一、保尔进入烈士公墓。
二、保尔在烈士公墓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保尔离开烈士公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们如何检验这个切分和概括的正确性呢?把三个层次概括形成的内容相加。如上的三句话,我们相加得到的结论只能是“保尔去了烈士公墓”,甚至是“保尔去烈士公墓转了一圈”。这显然是个无意义的对整篇文章的概括,这就是个无效切分。
依据保尔的空间存在或表层活动无法构成对文章内容的真正理解,那么如何才能构成有效切分呢?仔细阅读这篇文章可知,除了保尔明显的外在活动,空间挪移,我们还可以探求保尔隐性的心理活动。保尔进入烈士公墓后哀思战友,由对战友的沉痛悼念而引发的对生命意义的深思,这看不到的思想活动才是本文的关键内容,才是保尔在作品中的有效活动,才是我们切分本文的依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本文可以凭借人物的心理活动,一分为二:第①到第⑤段是第一层次,余下的三个段落是第二层次。第一层次写保尔“哀思”战友,第二层次写保尔“幽思”生命的意义。所以本文写的故事是:是保尔在烈士公墓哀思战友和幽思生命的意义。其中心思想是要表现保尔对战友的深切悼念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这样,对本文写了什么,写这些干什么就清清楚楚了。这个结果是建立在对文章的有效切分的基础上的。
此外,概括阅读理解的语句要尽量使用文章提供的词语和句子,因为这样是最忠实于原文的,也就是最贴近文章内容的。如“幽思”就是“深思”,用“深思”没问题,但用“幽思”则更得文章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