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知识百科 > 安全知识 > 如何防御洪涝灾害怎样预防洪水带来的灾害

如何防御洪涝灾害怎样预防洪水带来的灾害

时间: 玉凤862 分享

如何防御洪涝灾害怎样预防洪水带来的灾害

  水灾的发生,都是灾害能量积累到一定能量的结果,因此在洪水到来前,洪灾区群众应利用这段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充分地作好准备。尤其是山区,容易发生山洪,一般在山洪发生之前,都有天气预示,发生天气变化时我们都要做好防汛准备,以防万一。那洪水将至,应该如何逃生?如何防御洪涝灾害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如何防御洪涝灾害,欢迎阅读。

  如何防御洪涝灾害

  一、洪水来临前的准备措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国幅员辽阔,几乎每年都有一些地方发生或大或小的水灾。严重的水灾通常发生在河谷、沿海地区及低洼地带。暴雨时节,这些地方的人们就必须格外小心,以防洪水泛滥。那么,我们应该作些什么准备呢? ①在雨季要多收听洪水警报,多了解水面可能上涨到的高度和可能影响的区域。

  ②发生洪水时,通常有充分的警戒时间。与暴雨之后的激流相比,洪水流动是比较缓慢的。面对可能的汛情,首先应在门槛外(如预料洪水会涨得很高,还应在底层窗槛外)垒起一道防水墙,最好的材料是沙袋,也就是用麻袋、塑料编织袋或米袋、面袋装入沙石、碎石、泥土、煤渣等,然后再用旧地毯、旧毛毯、旧棉絮等塞堵门窗的缝隙。 ③洪水即将来临时,要作必要的物资准备,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避险的成功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准备一台无线电收音机,随时收听、了解各种相关信息。

  准备大量的饮用水,多备罐装果汁和保质期长的食品,并捆扎密封,以防发霉变质。

  准备保暖的衣物及治疗感冒、痢疾、皮肤感染的药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准备可以用作通信联络的物品,如手电筒、蜡烛、打火机等,准备颜色鲜艳的衣物及旗帜、哨子等,以防不测时当做信号。

  汽车加满油,保证随时可以开动。

  ④洪水高发期,要储备好饮用水、保暖衣物和烧火用具等,特别是偏僻山区,一定要做好自力自救的准备,收集绳子或床单等东西,以备不时之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⑤平时要学会自制简易木筏的技能,用身边任何入水可浮的东西,如床、木梁、箱子、圆木、衣柜等绑扎而成。

  专家提示:洪水来临时,准备好救生物品洪水来临,要选择一切可以救生的物品逃生。

  挑选体积大的容器,如油桶、储水桶等。迅速倒出原有液体后,重新将盖盖紧、密封。

  空的饮料瓶、木酒桶或塑料桶都具有一定的漂浮力,可以捆扎在一起应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足球、篮球、排球的浮力都很好。

  树木、桌椅板凳、箱柜等木质家具都有漂浮力。

  如果出现持续不断的大雨和大风暴,就要警觉起来,远离水道和低洼地区,在高地驻扎会更加安全。如果水位上升,就转移到更高的地域。

  因为动物也会躲向高处,无论是食肉动物还是弱小的动物都会集中到安全地带,所以洪水来临时,最初的食物来源不会成问题。但还是要小心水中受惊的动物,避免受到伤害。水可能已经受污染,所以饮用水会比较紧张。可以接聚雨水,在饮用前最好煮一煮。

  二、遭遇洪水该怎么办?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三、城市遇洪水自救七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城市中遇到洪水怎么办,专家称首先应该迅速登上牢固的高层建筑避险,而后要与救援部门取得联系。同时,注意收集各种漂浮物,木盆、木桶都不失为逃离险境的好工具。分析洪水中人员失踪的原因,一方面是洪水流量大,猝不及防。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的人不了解水情而涉险水。所以,洪水中必须注意的是,不了解水情一定要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及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方。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等。

  2、将衣被等御寒物放至高处保存;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做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置放高处,票款、首饰等物品可缝在衣物中。

  3、扎制木排,并搜集木盆、木块等漂浮材料加工为救生设备以备急需;洪水到来时难以找到适合的饮用水,所以在洪水来之前可用木盆、水桶等盛水工具贮备干净的饮用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准备好医药、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设施,可与外界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

  5、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

  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6、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尽量利用一些不怕洪水冲走的材料,如沙袋、石堆等堵住房屋门槛的缝隙,减少水的漫入,或是躲到屋顶避水。房屋不够坚固的,要自制木(竹)筏逃生,或是攀上大树避难,等待援救。离开房屋前,尽量带上一些食品和衣物。不要单身游水转移。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过河,以防止被山洪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对于家中的财产,不要斤斤计较,更不能只顾家产而忘记生命安全。为了保存财产,在离开住处时,最好把房门关好,这样待洪水退后,家产尚能物归原主,不会随水漂流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被水冲走或落入水中者,要保持镇定,尽量抓住水中漂流的木板、箱子、衣柜等物。如果离岸较远,周围又没有其他人或船,就不要盲目游动,以免体力消耗殆尽。无论你遇到何种情形,都不要慌,要学会发出求救信号,如晃动衣服或树枝,大声呼救等。

  怎样预防洪水带来的灾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要让避难路线家喻户晓,让每一个避难者弄清,洪水先淹何处,后淹何处,以选择最佳路线,避免造成"人到洪水到"的被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要保持镇定的情绪。在洪灾中,避难者由于自身的苦痛、家庭的巨大损失,已经是人心惶惶,如果再受到流言蜚语的蛊惑、避难队伍中突然发出的喊叫、汽车的乱鸣这些外来的干扰,极易产生不必要的惊恐和混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避难时,我们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处,应有上下水设施,卫生条件较好,与外界可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以及地势高、条件较好的公园等。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我们遇到的不仅仅是洪水带来的灾害,外出游玩或者游泳时都会遇到险情。

  很多人都喜欢到到天然的江、河、湖、海、水库等野外场所游泳。首先要了解这些水域中的复杂情况,是否有暗礁、水草、淤泥和旋流,水的深浅程度,稍有大意,就可能发生意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果一旦发生意外,不要慌张,应冷静地处置脱身。因为许多人在发生问题时,只要不是自己乱了方寸,90%的人都是有生还希望的。 在不慎被旋涡卷住时应保持镇静,立即使身体平卧在水面(加大着水面积,同时保存体力),用爬泳迅速冲出旋涡。因为旋涡的中心吸引力大,不容易把面积大的物体卷入水底。且不可直立踩水或潜入水中。

  小腿抽筋时这时应先深吸一口气,仰在水面上,用抽筋腿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另一手掌放在抽筋的膝盖上,帮住小腿伸直,使抽筋缓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不慎呛水时应保持冷静,在水面上闭气静卧一会儿,再把头抬起来(出水面),调解呼吸动作,很快就会恢复正常。如果心慌,不能控制自己身体的平衡,再次接二连三地发生呛水,就可能会引起喉头痉挛,造成溺水,危及生命。

  耳朵进水时当右耳进水时,上岸后把头向右侧歪,左手掌堵紧左耳,用右脚用力单跳几次,水就会很快出来。左耳进水时,相反的方向进行即可。

  掌握有关溺水的急救知识很有必要,因为在洪水现场及时进行急救对保住患者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 溺水表现:患者有昏迷、皮肤粘膜苍白和发绀、四肢厥冷、呼吸和心跳微弱或停止,口、鼻充满泡沫或淤泥、杂草,腹部常隆起伴胃扩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看了如何防御洪涝灾害的人还看了:

1.暴雨洪涝灾害防御措施

2.预防洪水灾害的措施有哪些

3.暴雨洪水灾害如何预防

4.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

5.洪水灾害防范方法

6.防范暴雨洪水措施 暴雨洪涝防治措施

7.洪涝灾害成因及防治措施 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

1967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