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就业改革政策形势内容
20174年两会就业有哪些新政策,2017两会就业改革政策形势又有哪些。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两会就业改革政策形势,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17两会就业改革政策形势
1、研究背景
紧随2017年两会的召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一次成为两会热词,走进民众的视窗。在高等教育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人数的不断扩招下,社会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而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延迟在职职工退休年等措施更是使之雪上加霜,于是乎出现了人才供过于求的局面。
而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上,谈到就业问题,国务院表示,在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到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中,有一项是要提高的,那就是新增城镇就业1100万人,比去年的目标增加100万人。我们之所以要有6.5%左右的经济增速,稳增长主要还是要保就业。因为就业对我们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是最大的民生。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财富增长的来源,也是居民收入的主渠道。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已经连续4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300万人以上,今年更是强调就业优先,就是要保证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把失业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但是近几年我们一直处于新成长劳动力的高峰,今年的就业压力仍十分大,光是高校毕业生就达795万,创历史新高,还有500万左右的中职毕业生,加上过去产能过剩需安置的几十万转岗职工等。我们尽可能营造有利于创业就业的环境,不是靠政府去提供铁饭碗,而是让人民群众用劳动和智慧去创造或者打造金饭碗。
高校学子是当下就业大军的主力军,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应如何应对呢?这也引发了我们关于当前高校毕业生该如何解决就业问题的思考。为此,我们决定通过科学文献资料法,网络新闻报道收集等方法,就该问题分析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来,作为大学生,此次调查可以为我们将来的就业做好必要的储备建设,二来,也能够为将来的相关方面的调查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以力争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促进大学生就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我国当前就业环境现状
根据教育部统计,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495万,2013年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人,2014年毕业生人数继续走高,达到727万,2015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将达到史无前例的749万左右,毕业人数再创新高,无疑又会迎来一个新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因此今年的两会,无论从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从会后的讨论,以及各界出台的各种政策,大学生就业都是在今年的“两会”上的热门词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面临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形势愈发严峻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受到冲击,利润空间加剧下滑,为了控制成本,裁员、减薪成为了企业方最常用、也是最优先考虑的方法。各个大公司纷纷裁员,新的人员都不大进入,而失业、生存压力也就成为了近期备受关注的词汇。据今年年初国际劳工组织的专家预测,2016年全球失业人数将再创记录,达2.1亿人。而在国内,裁员狂潮也在地产、金融等企业的带领下迅猛袭来。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正在悄悄地波及大学生就业市场。一方面,预计2015年底有100万大学毕业生不能就业,2016年将有592万大学生毕业 再加上往届没有就业的大学生预计上千万的失业大学生;研究生扩招这一政策并不看好,扩招无非只是把现在的就业压力转移到将来几年而已。没有从跟本上缓冲就业压力,将来还可能会出现研究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却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2016届大学生们已经感受到了就业前景的“寒流”。毕业生的就业需求量与企业的就业岗位量相差很多,在金融风暴下,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招聘会的火爆场面也证实了这一点。
同时在我国,中小企业以其充沛的活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约430万户,占全国总企业数的90%以上,已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2011年,国务院下通知、促就业,鼓励中小企业纳应届毕业生,强调了从资金、贷款、贴息和社保补贴等方面来支持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但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中小企业大量倒闭、停产、经营不善。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产品结构转型的步伐比较缓慢,受国内外市场竞争、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不得已实施低价竞争策略,部分企业过分控制人工成本,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待遇偏低,裁员频繁,急于消解成本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也高速发展,大部分学校纷纷扩招,导致大学生研究生泛滥,大学生研究生早已不如往些年值钱,含金量大大降低。总数成直线上升,然而我们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却与之成不协调比例增长,使得很多大学生在学校享受不到应有的学习资源,最终成游离在校园的“真空地带”。很多老师想管也管不全,加之学生突然从高考的紧张状态释放到相对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没有一个合理的过渡过程,渐渐失去了自控、自律的能力。今年的全国政协会上,民盟中央提供了一份大会发言,认为目前的高校招生与就业分别是两种经济模式的产物,以致完全脱节。招生沿袭计划经济模式,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缺乏企业的参与,脱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就业却又是市场选择,导致大学进口、出口“两张皮”,大学生找不到对口工作,企业又难以从中选拔出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一有大型招聘活动,找工作、换工作的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去招聘会,很多人花了钱,虽然进了招聘会,却连和招聘官交谈的机会都没有,很多人投了简历就如石沉大海。很多的大学毕业生感叹:“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在太难了。”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率不高,许多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境地。同时,名牌大学的”名牌效应“依然存在,当前,不少用人单位在接受毕业生时主要是瞄准全国各重点大学。因此,相同专业在不同院校的被需求状况差别是很大的。在重点院校十分热门的专业在一般院校可能没那么热门,在重点院校需求一般的专业在一般院校则肯定就业困难。随处可见一些单位招聘信息上有许多明确表示着只招”211“或”985”院校的毕业生。如今的就业总体趋势还呈现出研究生供不应求,本、专科生供过于求。研究生人数与就业岗位数之比为1:50,也就是说平均50个就业岗位来争抢一个研究生。而本、专科生人数与岗位数之比还不到1:1。调查显示,本科毕业生选择读研的比重持续增加。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受雇全职工作”比例呈下降趋势,“读研”与“自主创业”比例呈上升趋势。除了选择就业,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还涌现了一些新问题。大学生违约、跳槽的现象开始跃然于水面。违约不仅给企业带来不便,同样也给大学生的信誉蒙上一层阴影。
据估算,2008年全国至少有100万名毕业生面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就目前表面形势来看,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资料表明,从2001年至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611万,是扩招前的5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率却远远小于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高校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毕业生难以找到好工作,已成为大学生、高校及家长共同的感受。大学生就业难在何处?就业难是不是国家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呢?面对严俊的就业形势,我们认为出现“就业难,难就业”的就业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现在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总觉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还要稳定,这样就给毕业生很多的压力。大部份学生把考公务员当和事业单位当作唯一选择,宁可有业不就。加之学生对自己认识过高,在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学生希望每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工作时间不超过5天,还要提供住宿条件,这样就无形缩小了就业范围。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 在专业结构上,存在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中国以前由于处于计划经济之下,在高校里面实行的是“统包统分”,毕业生不愁毕业后没工作,长期以来,高校不注意专业的设置与市场的结合。当国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实行市场经济,将过去那种“统包统分”改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问题马上暴露出来,寻求市场和信息观念不强,就业指导观念落后等,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近年来,一种情况有的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顾本校的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造成人才供求过剩;另一种情况是,有的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不作及时调整,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革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毕业未就业就先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 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择业也由“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各个地方,各种形式的人才“供需见面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但是市场机制仍不完善,一些体制性障碍仍存在。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生源是本地的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毕业生则加上各种条件加以限制。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体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消费,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一些用人单位不从实际出发,对本单位的用人标准盲目提高,追求人才高消费,追求高学历,本来专科生可以做的事一定要有本科生做,本科生做的事要硕士生做。这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造成了人才的浪费,给毕业生就业带来难度。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进一个人才,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因此,非常看重工作经验,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是有书本上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5、高校就业指导滞后 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或者是刚从相关部门分离,其管理幅度相对较小,其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有的只是在学生大四阶段开设,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高山;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对北京、上海等盲目的追捧。创业不如就业。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极少数毕业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
4、应对措施
大学生的就业如此严峻,我们该怎样去应对这一与我们自身息息相关的问题,我们小组经过思考和讨论,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在思想上做准备。心中要有个规划,大学毕业后去干什么,也许这个规划是肤浅的,但是 它是个向,要经过不断地修正,努力去实现。要做好面对困难的心理准备,在择业的路上,充满荆棘和坎坷,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当然,还要在思想上准备好应对未来工作中的各种情况,在学校里,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帮助,100分的知识学会六成也能及格过关;而在社会上,一项工作交给你独立完成,没有及格与不及格的标准,只能拼命干好。在知识上做准备。大学学业,一刻也不可放松。有一种说法,认为在学校学的知识过时了,工作用不上,没有必要花费精力,工作后边干边学就行。这种思想害人不浅,没有知识的沉积,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自学习惯,就算在工作中边干边学,也是在修筑空中楼阁。多少次在招聘会上,看见那些苛刻的人事主们,把求职者词藻华丽的自荐信搁置一边,直奔主题寻找英语等级证书、奖学金证明,你再抱怨用人单位过于看重分数又有何意义?知识储备还要抓紧时间,学习要从现在开始,不要等上一年在能力上做准备。能力是逐渐培养出来的,上大学这几年,抓紧时间学知识之外,还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锻炼自己与人沟通、待人接物、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能力,以及早适应未来的工作。大学生活,转瞬即逝。择业路上,愚者等待施舍,智者则提早准备。就业形势严峻,我们无法逃避,只能主动出击。找工作要实际一点,未来新的就业模式是一个由三个阶段构成的循环,被总结为“赚钱、充电、憧憬”。如果你找到一份工作,这个循环将从你与新公司的协调开始。首先,你将才智和精力投入到新公司中;接着你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工作能力,直到这个职位不再能满足你;然后你使用更高级的职业技能,以便得到更好的工作,使事业更上一层楼。“门槛”是一个广义的能力概念,实际上是对应聘人员的知识、技能、个性、潜质、动机、素养等的综合要求,对于不同的工作,这些组成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5、总结
在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高校毕业生79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要实施好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等计划,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表示,要改变当前大学教育严进宽出现状,错位培养办出特色,改革完善高校就业评价体系;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就业观念“转型”,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之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而近年来,少量高校毕业生出于各种原因选择“缓就业”甚至“不就业”,这种选择并不利于个人成长。“要鼓励毕业生走出校园、走出家庭,在接地气的锻炼中补充社会实践经验,而不是过度强调‘专业对口’、一步到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就业环境如此严峻的今天,我们的每一步前进都有可能赶超千人,但每一次停歇也有可能落后万人,树立危机意识,为自己的未来打下牢牢的根基,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2017两会就业热点解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完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今年高校毕业生79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要实施好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等计划,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切实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加大就业援助力度,扶持城镇困难人员、残疾人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就业这一民生之本,让人们在劳动中创造财富,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报告同时指出,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的现实渠道,要不断引向深入。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鼓励大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加强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支持,打造面向大众的“双创”全程服务体系,使各类主体各展其长、线上线下良性互动,使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
2017两会就业改革政策形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