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办事指南 > 政策法规 > 2017年农垦土地改革新政策相关规定

2017年农垦土地改革新政策相关规定

时间: 嘉敏1004 分享

2017年农垦土地改革新政策相关规定

  农垦土地是什么,关于农垦土地改革有哪些相关的政策。农垦改革将会带来哪些影响。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年农垦土地改革新政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17年农垦土地改革新政策

  原标题:2017年农垦改革 要取得四个“新突破”

  2017年是全面深化农垦改革的第二年。农业部部长韩长赋5日提出,明年农垦改革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创新方法,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在“老大难”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韩长赋提出明年农垦改革要在四个方面取得新突破:区管理体制改革要取得新突破。围绕集团化方向,推进体制机制整体转换,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办社会职能改革要取得新突破。前不久6部委印发了《农垦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实施方案》,中央财政以先改后补的方式激励各地加快改革进程,为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开辟了“绿色通道”。各垦区必须倒排工期、加快步伐,明年要在面上全面推开,后年要坚决完成改革任务。

  土地确权登记要取得新突破。土地是农垦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保护农场国有土地不受侵占,关键的还是要靠依法登记。当前首要任务是要加快推进土地确权发证。确了权的土地要优先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把这块地为子孙后代永远保护下来,为国家永远保护下去。

  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要取得新突破。

  2018年底前完成农垦国有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任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据国土部网站5日消息,国土部、财政部、农业部今日联合发布《加快推进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方案》。

  方案要求,在掌握全国农垦土地利用基本情况基础上,于2018年底前,完成权属清晰、无争议农垦国有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任务,积极调处农垦国有土地权属争议,调处一宗、登记一宗、发证一宗,做到农垦国有土地“权属应确尽确、证书应发尽发”。

  2017年中国农垦行业发展概况

  一、全国农垦系统概况

  千百年来,中国农业都是以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形式存在。1956 年,农垦部成立,经过 60 多年的发展,截至 2015 年,全国农垦系统共有 1,785 家农场。 农垦队伍相较于广大农村来说虽然微小,但其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方面,农垦系统在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方面作用关键。2015 年,全国农垦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2014 年底面积)的 4.68%,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 5.90%,粮食商品率超过 90%,主要是谷物,并且绝大部分是口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同时,组织化、规模化以及标准化程度高,在 2003 年就开始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有着巨大推动作用。此外,农垦系统在农业生产中十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单位面积和单位粮食产量的化肥、农药施用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农垦系统在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2015 年,农垦系统的粮食单产达到 489 千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3;农田有效灌溉率 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 个百分点;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6 个百分点;2014年,农垦系统的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比例 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0 个百分点。未来农垦系统将会在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现代化种植方面发挥更加显著的排头兵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将加快研究出台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化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股权多元化改革,创新行业指导管理体制、企业市场化经营体制、农场经营管理体制。发挥农垦独特优势,积极培育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把农垦建成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力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稻谷市场供需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二、农垦行业发展概况

  (1)稻麦是关系我国国家安全的战略性物资

  1)我国粮食供求矛盾长期存在

  我国要用约世界 7%的耕地养活世界近 20%的人口,这一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粮食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约 0.10 公顷,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处于世界中下水平。

  此外,在耕地面积保持稳定、而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粮食供求矛盾未来可能进一步激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全球人口和我国人口增长情况

  2)“以我为主”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粮食安全是我国民生问题,更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为此,我国国家粮食安全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战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口粮消费是中国第一大粮食用途,占粮食消费总量的 50%以上。约 86%的稻谷用作口粮,约 80%的小麦用于口粮。稻谷、小麦、玉米分别约占口粮消费的58%、30%、9.5%。 2015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约 62,144 万吨,实现粮食生产“十二连增”。虽然粮食连续丰产,但我国主要粮食还需通过进口补足需求缺口。2016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受播种面积减少和单产下降原因,导致粮食总产量较 2015 年下降 520万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近年来,我国稻米、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进口情况

  (2)规模化种植是农业发展和城乡规划导向的趋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规模化种植是农业生产的趋势和方向

  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是当今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粮食生产的基本方式。世界上粮食生产发达国家都是采取规模化经营,表现为大规模的家庭农场。美国、法国、丹麦等粮食生产发达国家的生产规模化历程表明,不管是地多人少的国家还是土地资源并不富裕的国家,农场规模都普遍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基本趋势。 散户经营成本高,单位产出效益低,粮食生产规模化是必由之路。因此,中国的粮食生产将实现规模化生产也是必然的。第一,中国的粮食生产存在规模经济。调查数据显示随着农户耕种亩数、农地块均亩数的增加,小麦和玉米的亩产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在这一前提下,随着国内和国际粮食生产竞争的加剧,必然要提出进一步扩大农户耕地面积的要求,从而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来回应低价粮食的国际竞争。第二,中国的农业机械化也在不断向前推进。调查数据显示:一方面,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在持续提高;另一方面,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明显降低了对劳动力的需求。第三,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劳动成本也在不断提高。农民在农村务农的机会成本在持续提高,由此导致在农业生产中资本进一步替代了劳动力,这又将导致家庭农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2)城镇化建设必然加快我国种植业的规模化进程城镇化是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镇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模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农业经营规模化、市场化、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城镇化水平与农业产业化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二、三产业比较发达,城镇化水平也较高;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能够促使农村地区资源集中和有效利用,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方面,城镇化必然导致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人口,与此对应的是粮食生产者的减少和纯粮食消费者的增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09 年以来我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变化情况

  城镇化过程中,纯粮食消费者增加的同时、粮食生产者减少的局面对粮食供给提出了新增需求,规模化粮食生产则是应对该新增需求的重要方案之一;另一方面,城镇化带来的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人口,相应的耕地资源也将进一步集中,耕地资源集中自然会加速粮食生产的规模化过程。在分批推进城镇化情景下,全国空心村综合整治增地潜力可达约 1.14 亿亩。不仅为发展粮食生产增加了宝贵的耕地资源,也为城镇化、工业化提供了土地保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土地流转政策实施加速是我国规模化种植的重要机遇

  在种植经济作物与种植粮食作物收益、种植粮食收益与外出务工农民收益差距日益扩大的格局下,出现了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缩减的情况。在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发展现代粮食生产必须以规模化流转耕地为前提。近两年,我国土地流转政策加速实施和推广,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截至 2016 年 6 月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已经达到 4.6 亿亩,占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较 2014 年增长 10%。截至 2016年 6 月底,全国经营面积在 50 亩以上的农户数超过 350 万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数量已经超过 270 万家;截至 2016 年10 月底,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 174.9 万家,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3.5%。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集中连片种植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节约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按照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国家支持和鼓励土地流转用于粮食生产,特别是口粮生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科技进步和农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我国规模化种植的重要推动力

  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高产创建和标准园创建,构建水稻、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产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启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试点,强化种植业科技支撑,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2015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11.17亿千瓦,较 2010 年增加 20%。2016 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达到65%,比 2010 年提高 13 个百分点。我国粮食生产主要使用中国自主育种,主要农作物年供种量 1,000 多万吨,种子质量合格率达 97%以上,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2014 年,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到 14 亿亩;粮食作物配方施肥面积达到 7 亿亩以上。2015 年,免费为 1.9 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可见,近年来我国加快科技创新,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推进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将积极推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提升粮食播种面积与推广应用良种、良法协同促进粮食生产

  1)耕地面积企稳,耕地质量堪忧,需提升粮食播种面积

  ①耕地面积企稳尽管耕地保护一直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但我国耕地面积仍然经历了快速减少的阶段。根据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数据,我国耕地面积自 2001 年的 19.14亿亩减少至 2008 年的 18.26 亿亩,逼近我国 18 亿亩的红线指标。随着近年来耕地保护政策执行力度的不断加大,耕地面积趋于稳定,2012 年底我国耕地面积仍然保持在 18.26 亿亩。根据国土资源部 2015 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结果,2015年底,我国耕地面积为 20.25 亿亩。

  ②耕地质量堪忧

  2012 年底,农业部组织完成了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以耕地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叠加形成的图斑为评价单元,从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土壤管理、障碍因素和土壤剖面性状等方面综合评价耕地地力,在此基础上,对全国耕地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 其中,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 4.98 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27.3%;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较高,基本不存在障碍因素。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8.18 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44.8%;这部分耕地所处环境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好,障碍因素不明显,是今后粮食增产的重点区域和重要突破口。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 5.10 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27.9%;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应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内在质量建设。

  根据国土资源部于 2016 年 4 月发布的《2015 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全国耕地评定为 15个等别,1 等耕地质量好,15 等耕地质量差。1~4 等、5~8 等、9~12 等、13~15 等耕地分别划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②显示,2014 年全国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 9.97 等,总体偏低。优等地面积为 386.5 万公顷,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 2.9%;高等地面积为 3,577.6 万公顷,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 26.5%;中等地面积为 7,135.0万公顷,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 52.9%;低等地面积为 2,394.7 万公顷,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 17.7%。

  可见,我国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应当注重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③需逐步提升粮食播种面积 在我国耕地资源数量有限、质量有待提升,人均耕地少等情况下,国家出台大量支农、惠农政策,支持粮食生产。近年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升,其中水稻播种面积呈小幅增加态势,小麦播种面积在小幅波动中、基本保持稳定,玉米播种面积增加较多。

  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良种、良法推广应用提升我国粮食产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升、口粮播种面积小幅增加的前提下,提高粮食产量需更多依赖于良种、良法的提升和推广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粮食单产从每亩 168.5 公斤提高到 2015 年的 365.5 公斤,总产由 3,000 多亿公斤增至 2015 年的 6,214 多亿公斤,农业科技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培育和更换速度大大加快,每次品种更换都促进了粮食单产的提高。2015 年全国因单产提高增产粮食 221 亿斤,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 76.9%。杂交水稻、紧凑型玉米等品种大面积推广,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地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广泛应用,提升了粮食生产科技水平。同时,国家正在加快构建现代种业发展新机制,建立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突破 100 万人次。当然,除科技因素外,我国近年来的强农惠农政策在我国粮食产量增加过程中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国粮食价格的形成主要以依靠政府的调控措施为基础来完成的。我国粮食价格调控体系可概括为:第一,在正常情况下,粮食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粮食企业按市场价格经营粮食;第二,当粮价过度波动时,政府主要依靠储备粮的吞吐、国际粮食贸易、粮食风险基金、价格调节基金等经济手段,调节粮食市场供求,保持粮食价格的相对稳定;第三,当粮价剧烈波动时,国家可根据《价格法》的规定,实行限价、集中定价和冻结价格等紧急措施,平抑市场粮食价格。

  随着近年来粮食形势的变化,我国正在着手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目前,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方向是从单纯地制定低收购价格和实行粮食的临时收储政策转向逐步实行目标价格制度。目标价格制度在于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目标价格是根据当年的粮食供求情况,预测的一个价格水平,既考虑国内的供求,也考虑国际市场的价格。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

  近年来,我国稻麦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与我国低收购价的相关性较大、趋势较为一致。我国主要口粮稻谷和小麦的价格走势情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17年农垦土地改革新政策相关文章:

1.2017年土地改革政策

2.2017国家土地新政策

3.2017年最新关于国有农场土地使用管理办法

4.2017国家对农村土地最新政策

5.2017最新农村土地政策

3259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