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办事指南 > 政策法规 >

形势与政策论文四个全面

时间: 嘉敏0 分享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写形势与政策论文内容有哪些相关的内容。论文的编写步骤有哪些。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四个全面,希望你们喜欢!

>>>2017形势与政策经济论文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四个全面篇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个全面”的辩证法探析》

  【摘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是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逐步形成的,这是继科学发展观之后我国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也是我国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四个全面”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发展理念,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容解读“四个全面”能够为全面发展和重点发展提出一些科学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四个全面 辩证法 矛盾

  2014年11月,以“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内容的“三个全面”提出;同年12月,“全面从严治党”加入到“三个全面”当中,由此,“四个全面”的内容得到补充和丰满。①辩证法中这样描述“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②这里主要在动态发展的前提下对“四个全面”进行分析,这里的“发展”主要涉及:“四个全面”为什么是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单个的发展,是抓重点还是抓全面,这里注重是全方位的发展,一个也不能少;为什么是“四个”,而不是一个,五个。这里强调的是点上的发展,也就是说发展的同时既要注重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将发展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发展,同时还包括发展的方方面面。注重发展所具有的客观规律,结合我国的实际,注意点和面相互结合的发展。③

  “四个全面”的提出是一个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

  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我国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深入认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始终将各项理论的提出、应用和发展壮大都看作一个发展的全过程。④

  从“建设”到“建成”的发展过程。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表达术语上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是在肯定我国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也就是说我国有这样一个雄厚的基础足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奔上小康之路。⑤利用五年的时间发展各项事业,把我国社会发展从一个准备阶段发展到一个全面实践的阶段,这不仅说明我国在发展阶段所取得的成绩可嘉,也说明我国的发展还没有结束,而是在某一阶段或者时间段的成效突出,我们依然要目光长远。

  所谓小康社会,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对普通百姓来说,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安定有序的生活状态;二是对广大知识分子来说,小康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那么,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从解决人民温饱,到逐渐富裕起来,最后达到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社会安定的局面,正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从形式上看,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在不同阶层的体现和表达;从内容上看,是我国社会发展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从民主到生态文明再到文化软实力,最后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既在层层深入,又在不断夯实自身基础,每一项新要求都是步步深入的从全局出发,谋划五年的发展过程和应当取得的成绩,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推进,奔入下一个发展过程。

  “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作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调整,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家税收、促进公平就业等方面也取得鲜见的成绩,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但是,在肯定我国所取得的进步的同时还要看到接下来经济发展的方向,还要考虑到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因为发展是前进的运动。

  步入21世纪后,我国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其他的矛盾也随之而来,发展的问题,如何发展的问题,发展解决什么问题一直围绕着我们,解决矛盾的当务之急是深化改革,着眼点从经济体制改革出发。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目标;党的提出“更大程度更广泛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⑥二十多年间,我们对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重新认识市场和计划的作用与地位。

  从“两手抓”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发展。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到南方视察,各大报刊纷纷报道,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南方谈话中汇集了18个方面,其中“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深刻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要始终坚持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发展。改革开放旨在发展经济,协调各方利益需要法律武器,在坚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忘打击各种经济类犯罪。随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提出,从方方面面去解决违反法律、抵制法律的问题,不仅仅只从经济的角度去打击犯罪,而是从各个角度,不留死角的老虎、蚊子一起打。

  从“三个代表”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积极发展各项事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取得长足进步,发展的同时,各种矛盾也随之而来。从“三个代表”到“从严治党”正是在肯定党的领导的同时,也在防范党内的违法乱纪行为。中国梦提出之后,为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矛盾,继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使各族人民更加拥护党和政府,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里的“治”不仅包括党自身的治理,也包括人民对党的监督。全面从严治党要从落实党的历史责任出发,坚持思想上保持其纯洁性、行动上保持其带头性。不仅从党内的每一位党员出发,还要从党内的民主生活会出发,从党内干部出发,时刻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保持党的纯洁性。加强党的建设,关键还是“全面”,不能只看到一点,也不能以偏概全,而是要从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五个方面相结合,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显眼而又突出的位置,以不断夯实党执政兴国的基础为己任。

  党的领导起着把握总体发展方向和指引作用,这样依法治国才能沿着宪法的轨道,将我国的发展推向社会主义的前列。长此一来,有这么一个问题时常被提:党大还是法大?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党和法的关系是党治和法治关系的集中体现,也就是说法治当中包含党治,同样党治也不能离开法治而单独存在,这样我们在进行法制建设的过程中不能抛开党的领导,党在领导各项事业建设的过程中更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要在法律的范围之内活动。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法治建设的各个方面,全方位地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都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三大规律视角下的“四个全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发展作为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而这三大规律对事物的发展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是如此。⑦

  对立统一是发展的动力。每一事物中都存在着矛盾⑧,虽然我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还应该看清一个事实: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国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促使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和党建的方方面面都要从解决这个矛盾出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是充分站在我国基本国情的高度上,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矛盾提出的解决矛盾的高效方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够解决当前城乡发展,工、农业发展等不平衡现象,有层次的解决人民最关心的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社会主义的文明成果;全面深化改革为我国解决主要矛盾提供了保障,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为深化改革在资金上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为主要矛盾的解决提供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为我们解决主要矛盾提供了发展方向。

  在继续向前推进“四个全面”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其他矛盾,而这些矛盾也不能被忽视,因为它们关乎主要矛盾的解决,关乎“四个全面”布局的实现,关乎社会主义建设的更上一层楼,所以要带着问题意识发展,杜绝将矛盾持续下去。

  质量互变是发展的形式。形式在哲学中主要指事物的结构和外形。⑨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能够保持事物在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相对稳定性,但如果量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的变化,事物则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有可能促进事物的发展也可能阻碍其发展。“四个全面”思想的变化发展亦是如此。质量互变作为事物发展的一个小循环,是事物发展的形式。正是因为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所以仍可能遇到各种问题,如若不及时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那战略布局的全面实现将举步维艰,我们想继续发展,就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踏踏实实的解决问题。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在发展的同时,要注意适度原则,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固步不前。

  否定之否定是发展的方向。事物的发展始终有两种因素伴随。积极的因素是维持事物继续存在的因素⑩,正是因为“四个全面”思想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矛盾的正确方法,所以在提出之后得到了党、社会、人民的高度支持;否定之否定作为发展的方向,因此我们就要不断积累积极的因素,使发展的这艘大船在21世纪的海洋中不会迷失方向。否定因素是促进那些不适用于发展的体制、机制灭亡的因素,改革过程中,积极扬弃那些阻碍战略布局实现的因素,不要怕舍不得,“四个全面”的提出是对以前战略布局的批判和继承,既克服消极的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社会在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前进与曲折,“四个全面”的发展壮大为推动小康社会的建成指明了方向。科学的分析,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认识和把握“四个全面”在实现道路上出现的问题,敢于直面问题,从容不迫制定解决方案,同时又要总结经验,积极应对每一次的问题和挑战,用乐观的心理面对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磨练,取得进步的同时不忘用良好的心态去迎接下一个问题。

  辩证法视域下“四个全面”的发展

  事物是永恒发展变化的,辩证法视域下“四个全面”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坚持问题导向的过程,是一个学会化解各种矛盾的过程。

  推进“四个全面”,就要坚持以解决矛盾为导向。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积极稳步的推进各项领域的改革。“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距离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构想不到6年之际提出,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挑战,推进“四个全面”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时刻怀揣问题意识,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不对,行不行,不断在发展的过程中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预见问题的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着制度体制是否适应发展的问题,全面依法治国面临着法治不够、治理方式不相适应的问题,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着“四风”泛滥、腐败现象严重的紧迫问题,从根源出发,解决党内党员的思想问题和作风问题,一系列层出不穷的困难和矛盾,都会迎刃而解,只有不断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深挖根本问题之所在,从而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推进“四个全面”,就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上述主要阐述了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从内因出发,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推进战略布局的过程中,要注意内外因相结合,共同推进“四个全面”的发展。内因包括:发展中还存在不足,小康社会、改革开放、法治建设和党的领导面临的各种矛盾还十分突出;外因包括:我们需要党的正确决策、各种新媒体技术加大宣传力度、各族人民的积极拥护和支持等,在观察战略布局的进程、问题的分析、矛盾的解决过程中,注重内因,同时也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外因对推进“四个全面”所起的作用,不能孤立的只讲求内因的作用。坚持内、外结合就好比一个人内外兼修,“四个全面”也需要内外“兼备”的发展。

  推进“四个全面”,就要深入认识和化解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告诉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矛盾始终存在,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出现,还不能用解决旧矛盾的方法去解决新矛盾,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去寻求解决的方法。我国的发展尚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矛盾,存在着利益固化等深层次矛盾,这些浮于水面、显而易见的矛盾需要我们化解,同时也要从表面的矛盾看到深入事物内部的本质矛盾。

  “四个全面”战略是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以科学发展为要求的发展。一切不全面的、不协调的、不可持续的发展都不能称之为科学发展。“四个全面”坚持了统筹协调发展的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以人为中心,其发展成果也由人民共享,突出了以人为本;全面深化改革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改革,改革我们现阶段不适合发展的制度和体制,提出新的适应我国科学发展的策略;全面依法治国充分保障了人在法治社会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执政兴国的必然前提和要求,从严的基本要求是:党要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四个全面”的科学之处,从长远的角度审时度势的提出发展要求,有利于更加严格地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结语

  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我国“五位一体”建设各项体制机制的完善,全面依法治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化的环境,而全面从严治党确保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核心地位,这四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说明战略布局的推进是一项历史重任,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和谐发展,做一个守法公民,监督党和政府相关工作的实施,在党和人民共同协作下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高速发展。

  (作者单位:喀什大学;本文系2014年度新疆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金资助“南疆意识形态安全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JGRI2014150)

  【注释】

  ①“在江苏调研时强调: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5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41页。

  ③④⑦⑧⑨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⑤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徐令义:“着眼‘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用单精神文明创建新使命”,《人民日报》,2015年2月27日。

  “曲青山:精神是‘四个全面’的总源头―谈‘四个全面’形成的历史逻辑”,《北京日报》,2015年3月23日。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四个全面篇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 要:本文在对“四个全面”进行研究综述的基础上,着重对其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的地位进行具体分析,并且尝试探究“四个全面”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之间的关系问题。在深入学习“四个全面”理论基础的同时,以便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四个全面”在我国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四个全面;战略;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001-02

  国内学者在研究“四个全面”时侧重点不同,他们文章的共同点是很多都对其提出的背景最先做了研究并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结论,使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习提出此战略的背景、时间及其逐渐形成的过程。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因此要想深入全面地探究习的“四个全面”的内容,就离不开对其发展形成过程的梳理。例如在一些学者的文章中就可以明确地看到这四个全面各自的具体形成过程,比较侧重对“四个全面”科学内涵的分析界定,对“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进行科学定位。在内在相互关系上,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总目标,而后面的“三个全面”又是为总目标做出的具体的战略举措。很多文章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定位上有人说其是重要支撑,也有文章认为其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基础或者是保证。很清晰地表述出这“四个全面”之间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关系。学界对此问题还有一个研究方向是对“四个全面”的意义分析上,很多文章都将其意义重点放在了与为人民服务的关系问题上,看“四个全面”是否有利于人民大众的切身的利益关系。我认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其意义所在。可以看出,“四个全面”不仅是符合人民群众的大众化利益,而且从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的评判标准来看,它也是符合其他两个“有利于”的,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这从后面“三个全面”的战略措施就可以看出全面的深化改革就是对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并且使得我国社会进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阶段。“四个全面”需要通过实践的不断检验,并且必须要作用于实践才能发挥其理论的价值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习“四个全面”作为国家重要战略部署的地位分析

  习“四个全面”是当前我们党所制定的非常重要的国家战略部署,是指引我国社会各个方面发展方向的指南。战略,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最早的提出都是用于军事方面的术语,而且是为了通过军事战略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后来词义被延伸了使用范围至政治、经济领域。个人的发展离不开规划,国家、社会、集体的发展,也离不开必要的战略部署。战略,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采用的带有相当谋略的战斗。制定战略必须从全局出发,在指导意义上必须具有预见性和向导作用,在其发挥的作用上又必须具有谋略性。我认为当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同时具备时,才能将其称之为战略。而“四个全面”具备了战略的特征。此战略的提出是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总目标和总举措。

  “四个全面”提出的预见性主要表现在它的第一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四个全面”作为重要战略部署的总目标,从战略的第二个特征方向性来看,这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制定的带有方向性的总目标。从我国之前的国家的政策所提出的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来看,这是对之前我国战略根据时代变化和我国的发展现状而做出的进一步的规划战略目标,这一字之差体现了国家战略的发展步伐紧随实践的特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能够体现出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现状是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的建设之中,又能够体现出我国下一步发展的社会理想。从哲学上来看,这体现了实践指导下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更好的指导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后面的“三个全面”是具体的措施战略,重点体现出战略的谋略性特点。之前我国的政策指导是要进行改革开放,是根据我国长期处于封闭落后并且缓慢发展的社会现状提出的具有现实重大意义的战略指导方针。根据它的指引使我国近三十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得到了飞速发展,我国已经初步进入小康社会。在初见成效的今天,如何继续发展,以及如何面对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党在制定和部署国家发展战略时重点考虑的。针对此问题的解决对策就提出的第二个全面即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改革,还要对改革的成果进行深化,这是对现有社会改革的深度以及进一步纵向的发展的指导;又提到必须要进行全面深化改革,这是对改革成果的广度和横向发展的指导。从哲学上来看,改革开放是量变,全面深化社会改革是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进一步发展和飞跃。过去改革重点强调经济飞速发展,忽视了对生态的合理有效的保护及其他的社会方面的发展的全面性。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要看到成果,更要强调发展的稳定性并且重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是与“”内容完全符合的。在召开的“”会议中,强调了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那么如何坚持发展的科学性,全面深化改革就这一问题给出了正确的战略措施。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地做到进一步的解放思想,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并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根本动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充分体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的建设。依法治国使得我们国家的人民在更加的公平公正的法规治理下生活。这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各个方面的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法律基础。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主题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这次会议的召开可以看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下提出的。依法治国在新的时代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我们党不断重视法治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指导作用。从前政策中所提到要推进依法治国,但是现在在前面加上全面,我认为就是要实现依法治国的现代化。什么是现代化?根据网络上所给出的马格纳雷拉的定义,“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在这个定义中将现代化理解为一种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我们在对现代化的理解不仅是停留在工业、城市的现代化,更是提出了国家治理层面的现代化,依法治国的现代化。也有人把现代化理解为社会变革的过程。根据张建云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及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提出的关于马克思的现代化的相关内容可以得出,实现现代化的先决条件是民族独立,现代化实现的物质基础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他在文中指出,“现代化进程不是单纯的物质层面的现代化,而是一个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国民素质的全面现代化。”

  [1]这使我们要思考,即要想实现工业的现代化和城市的现代化,必须要有最基本的法律来做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法治的现代化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理论创新,是现有的法治基础上提出的实现法治国家的战略措施。这个战略的提出为推进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法律保障。那么法律来源于哪里?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说过不论何种制度规则的建立都不是由某一个立法者来确定的,而是最初来源于物质生产条件。这样法的关系也是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律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它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来决定。而马克思是这样来评价法的价值的:“法律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范,在这些规范中自由获得了一种与个人无关的、理论的、不取决于个别人的任性的存在。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他文章中所描述的这段法律与自由的关系可以看出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更注重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我国的最高理想是追求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共产主义的内容中包含了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必然不能离开法律的全面发展而孤立空想的来谈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四个全面篇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思考与研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要:在新形势、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分别存在着培育模式单一和意识形态薄弱等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两者的现状从理论教学、外界影响、自我认同和媒体环境进行深入挖掘和剖析,并从校园文化、网络教育、榜样示范、个人实践等几个方面对当代高校和大学生如何践行新世纪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有效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思考与研究;现状及对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零一四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时,对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青年人发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号召。[1]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肯定与认同,是新形势下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保障。社会全面转型时期,给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带来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大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强调,为高校加强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战略支持和思想导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高校价值观教育和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多年来,通过坚持不懈的教育,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现代化建设的信心较为坚定。但与此同时,国内外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也使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受到影响与冲击。另外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当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大学生成长需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灌输为主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从以政治为核心到政治淡化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而思想政治课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据调查,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在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时仍主要通过教师、课本进行自上而下的灌输和“洗脑”。这样的方式没有顾及大学生的需求,只是将受教育者作为被动的接收者来考虑,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愿和创造性。这样的结果是常常使学生感到书本知识的虚无、空洞,感到说教的苍白无力,很多学生还认为开设此类课程浪费时间、只是走走形式而已。

  (二)、教育内容,偏离实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直以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没有贴近客观现实,只是在某种程度上一味强调大家信服马列主义、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心和不停地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但是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在于符合大学生的本性,尽力满足每个个体的发展和需要。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来自主体意识,主体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判断能力直接影响主体价值观的形成。[3]可见我们的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对大学生性格特点重视不够,实践指导性弱,针对性不强,偏离了实际,不能很好地满足当代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多方面的需要。

  (三)、重视校内,忽略外界

  高校价值观教育现状的效果不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学校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常被家庭和社会中的消极因素所否定,致使高校教育一无是处。在现阶段,我国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主要依靠学校。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发挥不够,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不能很好的配合学校的教育。大学生通过大众传媒往往会接触到社会的阴暗面,学校正面的价值观教育,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如果再加上文化素质不高的家人引导,就容易在错误现象中得出错误的结论,形成偏激的价值观。

  (四)、媒体冲击,难以认同

  随着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各种新媒体平台应运而生。通过新媒体,大学生能够便利地了解到多样的文化、形成独特的视角。然而在新媒体平台下,大学生每天都在接触五花八门的信息,一方面使得他们对思想和权威不再盲从,服从于自己的想法和理念;另一方面容易导致大学生辨别能力减弱,价值观趋向紊乱。另外新媒体环境的个性化、发布的自我化和空间的无限化,会使部分学生个人主义极度膨胀,价值观出现扭曲,并且一味地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眼前利益。[4]这无疑对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巨大挑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理论扎实、实践不足

  在当前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导下,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普遍比较扎实,对于书本上的定理、结论都能做到倒背如流。他们运用自己那扎实的理论知识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许许多多课后的难题,他们可以用自己那三寸不烂之舌在嘴里“滔滔不绝”地“生产”许多物质资料,但是他们那双稚嫩的双手却很难成功地制造一个螺丝钉。[5]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学以致用,不知道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知道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尽管理论知识丰富,没有足够的实践来验证也是一无所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高校价值观教育和大学生价值观的对策及建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综上所述,对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所存在问题的探究与分析,笔者认为,要完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引导,就要有效结合学生特点和总结现有价值体系教育中的经验,改进方法,实事求是,遵循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合理地、有针对性地利用当前的资源和有效的措施培育大学生的价值观。

  (一)、以人为本,多方协调

  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与传授多下功夫,使其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意义,尽可能大的发挥他们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功效。其次,要始终坚持社会、家庭、个人相结合的综合教育法。三者有机结合才会更有效的推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二)、改善校风、营造环境

  高校学风校风、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也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要牢固树立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依托校风营造良好学风,教育、引导大学生内化并认同核心价值观,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实践锻炼、行知合一

  社会实践可以增加大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建设社会的积极性,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应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大学生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中,组织大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在工农劳作中树立劳动意识、在志愿服务中树立群众观点、在勤工助学中树立自强意识。

  (四)、网络教育、加强学习

  网络具有信息广、涵盖全、更新快等优势,能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创一片新天地。针对高校学生网络使用频率较高,学习生活网络化倾向的特点,在对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中完善舆论环境,深入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榜样示范、引导提高

  榜样的力量源于真实,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中运用榜样示范法,就是要引导大学生自发接触、主动认识典型人物、典型事迹,使他们通过对二者的深入学习,受到一定的启发、自然形成共鸣,在模仿和锻炼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自觉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理学院)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十八大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杨朔.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点及教育策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9.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刘邵宏新媒体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EB/OL].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黄建刚.当代大学生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EB/OL].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四个全面”

353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