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台湾形势与政策论文
2017台湾形势与政策论文
台湾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有国际背景的国内问题,由于台湾当局的挑衅和港澳的相继回归,台湾问题越来越突出。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台湾形势与政策论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17台湾形势与政策论文篇1
我们都经常听到人们对台湾问题高谈阔论。在我翻阅了大量有关台湾的资料之后,对于台湾问题我有了完全不同以往的认识。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出发,让历史说话,来求解这个综错复杂的台湾问题。
一、历史上的台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公元1624年起,荷兰人就在台湾南部建立了贸易基地,并开始与福建和澎湖地区通商。1626年,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建立起了一片殖民地。到1644年,清兵入关,明王朝衰亡了。郑成功拒绝随其父一道降清,1647年郑成功在福建起义抗击清兵。1662年,在郑成功的率领下,驻扎在福建的南明军队击败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宝岛台湾,并作为南明的根据地,多次袭击驻扎在福建的清朝军队。1683年,清军由施琅率领的福建水师攻克了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将隶属于福建府管辖。到了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新任巡抚刘铭传在德国与英国人的协助下,建立了台湾第一条铁路,标志着台湾现代化的开始。1885年,清朝甲午战败,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之后,台湾受日本影响比大陆先一步开始了现代化进程:日本与德国人和英国人合作在台湾修建了铁路和各种其他交通系统,改革完善了公众教育体系,台湾的农业和制糖业也得到了巨大发展。在日本统治期间,可以说是大陆与台湾在文化上产生分裂的转折点。台湾人民组织一些抗拒日本人的行动是出于民族尊严、捍卫民族主权的正义之举。但我门不能因此否认在客观上日本确实给很多台湾人留下了一定的正面、积极的印象,并影响了台湾人的未来。1945年10月25日,中华民国的军队接受了日本军队的投降。蒋介石将这一天命名为“台湾光复节”。但是由于国民党管理不善,造成了岛内经济形势恶化,民众对新政府普遍感到不满。此后甚至爆发了警民对峙的“二二八”流血冲突事件。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自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开始围绕全中国版图的主权问题打起了漫长的口水仗。蒋介石在台湾一直实行一党专制统治,台湾当局与大陆互相炮击、或是布置战略导弹用以示威,蒋介石一直在台湾实施戒严令,严禁岛内居民出访大陆。70年代起,中美建交,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于是乎世界上的多数国家开始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中华民国在国际舞台则逐渐淡出。自1949年蒋介石逃离台湾到1987年戒严令解禁的这段时间内,两岸除了政府对立以外,任何层面的交流一直处于真空状态。但是美国出于战略的考虑,派出第七舰队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并参与了朝鲜战争。毛泽东在斯大林的建议下出兵抗美援朝,没有余力顾及台湾,导致祖国未能统一。纵观台湾的文明史,我们可以明确两个要点。第一,两岸拥有共同的祖先,以及共同的语言、文化背景。是同根同源。第二,除了清朝统治的两百多年以外,台湾与大陆长期的隔离,几乎没有共同经历。在多数的时间内,两岸的政权多半处于对立状态。台湾千万的人民群众虽然与我们确是同胞,而马关条约的割让和国民党政府早期在台湾的不作为也给当地人民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心理伤痕——类似于一种被遗弃的感觉。长久以来,他们不能与对岸分隔的家人团聚,亦不能返回大陆祭祖寻根,两岸无法组成所谓“命运共同体”。阻止两岸以任何方式统一最根本的原因,正是由于认同感的暂时缺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当代台湾与未来展望
1984年,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开始推行政治民主化进程。特别是台湾首开民主选举之先河,引发了大陆人民的诸多遐想。然而世纪之交李登辉的政治本土化推行;2004年陈水扁以“一颗子弹”换取连任,在此期间两岸紧张气氛一度加剧。军事科技的提升呈现出加速度。台湾人追求自我认同感的目标值得我们赞赏,毕竟台湾在历史上遭受了太多的苦难。作为在
世界上人均GDP能排进前十的国家/地区,台湾人有资格找回失去的自信。但是台湾当局选错了方式。与大陆增加交流并不是不利于台湾的经济民生,刻意地回避必要的交流反而会禁锢台湾岛内的发展。在李登辉担任总统时,就频繁抛出挑衅言论,当时的中国实力还并不如现在,能采取的斡旋手段也并不丰富,所以也只能以各种方式回击。矛盾激化的后果也并不是李登辉所期望的。到了陈水扁的任期内,台湾选择重视与美国和日本的交往,希望借此回避与大陆政权的交流。但是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台湾与美日的交流受到很大的限制,美国也并不敢贸然改变台湾的现状,以避免与中国不必要的争端。致使台湾的经济也在这几年之间一蹶不振。2008年大选,岛内对马英九高达7成的支持率显示了台湾人对经济增长的渴求。马英九上台之后,对大陆采取了相对开放的政策。从长期来看,与大陆加强交流,加深互信与台湾人先前追求的自我认同感并不矛盾。陈水扁执政时忽略了前者,遭到大陆有策略性的限制,反而政治地位限于孤立,经济民生也陷入僵局。所以两岸关系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必然会围绕与大陆合作和自我认同这两点展开。然而,台湾政策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反过来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也受制于台海问题,这一点可以从无数事实中清楚看出,其中主要者有二,一是军事,二是政治。政治管理模式具有战时色彩。表面上看,台湾问题对中国大陆政治的影响不如军事领域明显,但实际上,这种影响同样深刻。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我们的对台基本原则,但我们也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对历史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台湾人与我们同根同祖,所以两岸统一的道路虽然充满坎坷但并不存在永久性的障碍,我们所需要克服的只是一些暂时的困难。破解眼下的僵局必须先加强两岸各种层面的交流合作,才可能取得双赢。
2017台湾形势与政策论文篇2
《浅析海峡两岸关系新进展》
摘要: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关系存在的很多问题一时不易解决,但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这是推动相互理解,携手同心,一起前进的重要力量。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我们同属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民族从来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两岸政治分歧问题,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做出合情合理安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两岸关系;政治;经济;文化
一、两岸关系进展
今年以来,两岸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先后会见连战、萧万长、吴伯雄等人,阐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政策主张。国共两党在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重大问题上增进了共同认知。海协会与海基会签署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第五届海峡论坛成功举办。两岸人民往来和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交流合作继续发展。民间探讨解决两岸政治军事问题的研讨活动增多。认识当前台海形势和对台工作,一要深刻理解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总体考虑和政策主张。要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二要巩固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国共两党一致的立场,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目前,国共双方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形成更为清晰的共同认知,对于巩固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具有重要意义。三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保持两岸关系大局稳定,继续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主张和活动。推动两岸民间政治对话,为今后两岸协商解决政治分歧创造条件。四要积极宣导“两岸一家人”的理念。凝聚两岸共同的民族、文化认同,明确携手实现振兴中华的努力目标,共同谱写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新篇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两岸的政治发展
早在2012年7月,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就首次增设政治性较强的“两岸和平发展”议题,可谓两岸民间政治对话的萌芽。2012年底,“台北会谈”以“强化认同互信,深化和平发展”为主题,首次促成两岸“红蓝绿”学者直接对话,收到良好的试水效果。2013年,自“习吴会”对“民间先行开展政治对话”形成高度共识以来,包括在北京举行的“北京会谈”、“两岸军事安全筑信研讨会”、在香港举行的“两岸关系发展与创新研讨会”、在沈阳举行的“第22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在浙江举行的“第7届两岸发展论坛”等,频繁就两岸政治关系、军事安全互信等议题践行“民间先行”,推动两岸民间政 治对话的内涵、机制、模式不断走向成熟。在一系列铺垫之下,10月中旬的首届两岸和平论坛达到两岸民间政治对话的高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13年,两岸两会继往开来,打开两会机制化协商新局面。一是签署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两岸服贸协议历经两年多商谈,在去年6月新任海协会长陈德铭与海基会张林中森首次会谈时终于顺利签署。该协议明确了两岸服务市场开放清单,为两岸服务业合作提供更多优惠和便利的市场开放措施,是两岸ECFA后续协商的重要一环。该协议的顺利签署,不仅标志着两岸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更为两岸两会下一阶段协商奠定良好开局。二是加速推动互设办事处。两岸两会互设办事处的提议由来已久,但因岛内“台独”势力阻挠及政党轮替而几度延宕,直至2008年后台当局态度转变才重露曙光。2012年8月,第八次“陈江会”将互设办事处再次提上日程。2013年3月,两岸两会在完成各自内部评估后,同时宣布双方同意将互设办事处正式列入两会协商议程,标志着互设办事处进入实质协商阶段。此后,两会历经4次业务磋商,就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的实质内容及技术问题进一步求同存异、凝聚共识,台当局目前已将相关议案提交“立法院”审议。两会互设办事处一旦落实,将是继两岸“三通”、陆客赴台之后的又一两岸关系里程碑。
三、两岸的经济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13年两岸经贸关系,在留有遗憾的同时,也有不俗的表现。两岸经贸关系的遗憾,是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在岛内引起争议,迄今未被批准生效。6月21日,两岸两会在上海签订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这是两岸ECFA后续谈判的重要成果,标志着两岸经贸关系的制度化与机制化进程取得重要进展。但两岸签订服务贸易协议消息传出后,引发岛内强烈反弹。岛内出版、美容等行业纷纷发动大规模抗争,民进党等绿营势力也竭力反对。几经周折,台湾朝野达成共识,协议“应经‘立法院’逐条审查、表决,协议特定承诺表应逐项审查、表决,不得全案包裹表决,非经‘立法院’实质审查通过,不得启动生效条款”。为此,服贸协议审查要举办16场公听会。截至12月17日,已经举办完成12场,后续仍有4场未举行。根据这一进程,两岸服务贸易协议2013年不能通过台湾“立法院”审查已成定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尽管如此,两岸经贸交流在2013年依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2014年,两会将商签避免双重课税、地震监测、大气合作等一系列协议,两岸新型产业合作将持续深化发展,两岸人员往来将保持热络发展态势,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局面将继续巩固与发展。可预见的是,两岸经贸关系将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势头,从而将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四、两岸文化发展
文化部将继续推动商签两岸文化领域交流合作协议和互设民间文化办事机构,明确具体合作目标和阶段性措施,争取有所突破,提高交流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台湾当局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大陆民众赴台从事文教交流的人数超6.7万人次。两岸交流频率之高由此可见。2013年,包括美术、民俗、音乐、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的交流盛宴在两岸各地不断上演,内容可谓丰富多彩。同文同宗、语言相通,让两岸文化交流更为方便,深入寻常百姓家。综艺节目《我是歌手》火爆大陆,一个海峡之隔的台湾也跟着“疯”。台湾报纸不吝版面大篇幅报道“我是歌手”的相关资讯,还有电视台直接转播决赛,收视率比平常时段增长了近220%。大陆电视剧《甄嬛传》的主演接连赴台,更引发热潮。两岸文博会、两岸汉字艺术节、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展等一系列两岸文化交流品牌活动不断形成,实现定期化交流。如7月在河北举办的“情系燕赵-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增加了台湾合作单位,让已有十余年历史的“情系”品牌活动彰显出新的活力。据介绍,文化部还新创了“艺传两岸”、“艺绘两岸”、“艺游两岸”等交流品牌,以期促进青少年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等领域的交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回望2013年,两岸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更是不断提升。如年初在台北成功举办由学术高峰论坛、美术展、专题研讨会和两岸交流笔会等系列活动组成的“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成为迄今学术水平最高、展览规模及影响最大的美术专业活动之一。然而,相比两岸经济交流有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保障,文化交流领域一直缺乏一个整体的框架。2013年,两岸各界多次呼吁建立两岸文化和教育合作的框架性机制,包括可以适时探讨和商签两岸科技合作协议、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机制等具体性协议。12月22日,两岸70多家媒体参与的“2013海峡两岸媒体前瞻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发表的共同倡议提出:两岸媒体应继续推动两岸新闻交流正常化,呼吁有关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现两岸新闻媒体开放常驻机构,推动两岸早日商签文化合作协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中国梦与台湾的前途是息息相关的。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需要大家一起来圆梦。
参考文献:
[1]人民政协网:《两岸经合》,2014年1月14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华夏经纬网:《人民日报》2014年1月2日20版.
2017台湾形势与政策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