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阴阳五行理论
在我国医学中,无论对人体的组织结构、功能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药物治疗,都运用阴阳五行学说。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中医阴阳五行理论,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中医阴阳五行理论简介
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来自易经,肝胆为木,心小肠为火,脾胃为土,肺大肠为金,肾膀胱为水!
在人体当中,心脏就像是太阳,而肺就像天空,脾就像是大地,肾如江河湖海,肝如大地上的树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太阳“心”的能量照耀天空“肺”中的水汽下降传递到大地“脾”渗透到溪河“三焦”灌溉大地滋养万物“肝”而江河湖海的水“肾”又蒸发到天空“肺”循环不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心脏主血液的动能,2 脾脏生肉,主口中之湿,3 肝脏开窍眼目,之性为连贯全身,4 肺脏主皮毛与鼻,5 肾脏生骨髓开窍于耳,在地为水,水生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腑主宣泄,脏主收藏。腑可实不可满,脏可满不可实!实者泄其子,虚者补其母,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青黑为“痛”红黄为“热”白色为“寒”
1 酸入肝为木,青色 2 苦入心火,红色 3 甘入脾土,黄色 4 辛辣入肺金,白色 5 咸入肾水,黑色
腑主宣泄,脏主收藏。腑可实但不可满,脏可满但绝不可实。
中医认为“有诸内者,必行诸外”,即不同类型体质对疾病有不同的亲和性。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于医学领域,用于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知道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中医五行相克治疗原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培土制水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土和水,指脾肾两脏,培土制水,指温运脾阳,或温肾健脾,以治疗水湿停聚为病,又称温肾健脾法。若肾阳虚不能温脾阳,则肾不主水,脾不制水,水湿不化,治当以温肾为主,兼顾健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抑木扶土法,适用于肝的疏泄太过,木旺乘土之证。木和土,乃肝脾两脏。抑木扶土,即疏肝健脾以治疗肝旺脾虚,又称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调理肝脾法。
3. 泻南补北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 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滋肾水,又称泻火补水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佐金平木法,适用于肺失清肃,肝火偏盛之证。金和木,乃肺肝两脏。佐金平木,即清肃肺气以抑制肝木,又称清肺泻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