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论述题及答案
论述题是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组成模块。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论述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论述题
1、【题目】
怎样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析】
(1)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以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为主要特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恩格斯正是由于解放思想,不迷信以前的理论,严格地从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出发,总结了人类实践经验和科学发展的成果,才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强调、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是实践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功能和作用,也在于指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更好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毛泽东思想也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正是由于敢于解放思想,打破了对城市暴动论的迷信,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按照中国的实际国情确定自己的战略策略方针,才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扬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传统,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大胆地破除了在社会主义问题上长期以来束缚人们思想的教条观念,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 发,从当代国际形势的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才正确解决了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境界,是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反对一切教条主义和“左”、右倾错误的锐利武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题目】论述题
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
【解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社会分工已突破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出现了国际商品交换的发展,使--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战后,在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下,国际经济联系由流通领域日益扩展到直接生产领域,世界各国的生产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互相依存,任何一个国家要想获得发展,孤立起来和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开放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大趋势。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加快经济发展,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它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则是世界通用的。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使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密切联系起来。历史经验证明,闭关自守只能延缓我国经济的发展。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才能赶上时代,赶上当代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是一个双向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要依照我国国情和国际经济活动的一般准则,规范对外经济活动,正确处理对外经济关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运用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提高竞争能力,更好地与国际经济互接互补。
扩大对外开放,必须建立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掌握主动权,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必须以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为依据,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 必须与国家的对外政策结合起来,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真诚合作,从而使对外开放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的方向发展。
3、【题目】论述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何看待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
【解析】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有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其中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敌我矛盾则是次要的,广大人民同反对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构成敌我矛盾,成为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矛盾的主要体现。人民内部矛盾是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基本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两种矛盾不同性质,但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不同性质的矛盾必须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对敌我矛盾一般采取专政的方法,对人民内部矛盾采取民主的方法,即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即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是解决我国社会矛盾,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扩大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4、【题目】论述题
为什么要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解析】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勇于实践,努力探索,逐步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坚持一百年不动摇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这条基本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既立足国内,又面向世界,放眼未来,包含极为丰富的内容:
(1)“把我国建设为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二、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生产力落后,经济发展不平衡;民主与法制急待健全;经济文化条件的落后。所以,在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要经历一个上百年的较长历史阶段。
三、在跨世纪的新征途上,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因为这是一条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我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在它的指引下,我们才能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克服困难,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心,坚持、完善、发展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兴旺起来。
5、【题目】论述题
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原理阐述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解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唯物史观认为: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和变革的方向。
第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在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时,维护自己的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基础完善、巩固和发展;不适合自己经济基础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是辩证的统一。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是“基本适合一不适合一基本适合”的过程,它体现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原理来观察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可以看到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我国原有政治体制是适应单一公有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发展起来的。在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进行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解决政企不分,克服官僚主义,消除机构庞大,人员臃肿,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原有政治体制的弊病,实现团结安定,政府廉洁高效,更好地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需要,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题目】论述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论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解析】
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一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存在或发生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所同时具有的两种重要的特性。同一性是指:第一,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表现在:
同一性也就是通常所见的到的团结、统一、联合的状态,这种对立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因而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于矛盾的始终,对立双方的相互依赖是包含斗争的依赖。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第一,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不是二者的完全等同。斗争性制约着同一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第二,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有条件的、相对同一性和五条件、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它要求人们在考察一切矛盾的事物和现象时,既要研究矛盾双方是怎样同一又怎样斗争的,又要学会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例如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方面是对立的,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反对资本主义。但二者又有同一的一面,它们相互依赖,互为存在前提,相互吸取。正因为如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学习、吸取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经营方法,不要盲目排外;又要明确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毕竟是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要注意克服和消除资本主义中那些腐朽的、反动的东西,反对"全盘西化"。要反对两种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一种是把同一看作是不包含任何差别和对立的绝对的五条件的等同,例如只看到安定团结,而看不到安定团结的形势下存在的不稳定的因素;只讲联合统一,而不懂得联合统一中包含对立和斗争,这些都是错误的。另一种是把斗争绝对化,不懂得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的道理,这也是错误的。
下一页更多有关“公共基础知识试题与答案解析”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