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主题教育应融入教育体系
时间:
赵为粮1由 分享
[核心观点] 中小学实施中国梦主题教育要防止“搞几个主题班会、几个全校性大型活动,造造声势就了事”的做法,而要想方设法将主题教育融入教育体系之中,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
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新生力量。在中小学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不仅是青少年成长的内在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的具体抓手,更是传承中华文化、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要求。
中国梦主题教育,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弄清梦想含义,更要持续追逐梦想。中国梦主题教育是塑造灵魂的教育,其教育目标不局限于认知层面,还包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维度。
第一,引导学生认识梦想。要结合年龄特点,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把握中国梦的丰富内涵。
第二,引导学生点燃梦想。要让学生有正确的梦想,把个人梦想和集体、民族、国家的梦想结合起来;更要引导学生按阶梯规划近期、中期和远期梦想,使近期梦想可触摸、中期梦想可创造、远期梦想可展望。
第三,引导学生追逐梦想。要让学生将梦想转化为信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要让学生将梦想转化为激情,变成内在动力;还要让学生将梦想转化为行动,通过一点一滴的行动去接近梦想;更要让学生将梦想转化为自我评价的标准,找到成功的喜悦和真实的差距,不断朝着梦想前行。
第四,引导学生奠基梦想。中国梦主题教育不能泛泛而谈梦想,要帮助学生抓住“人生出彩的机会、梦想成真的机会、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实现近期梦想,奠基远期梦想。
中国梦主题教育,不仅仅要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更要全面立德树人。中国梦主题教育是“全人”的教育,教育内容十分广泛,不局限于传统上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小学要从全面立德树人的高度确定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第一,文明与养成教育。培养文明观念,引导学生吸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灿烂文化;培养文明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习惯;培养文明生活,引导学生远离低级趣味和不良行为。
第二,个性与集体教育。充分激活学生个性潜力,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将个性发展和集体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个性在班集体和学校中充分彰显。
第三,文化与民族教育。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民族发展史教育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第四,国情与爱国教育。开展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开展当代中国国情教育,引导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念;开展中国未来发展使命教育。
第五,理想与信念教育。开展远大理想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有梦想;开展坚定信念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梦不是虚无缥缈之物,而是可知、可感、可触,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开展自觉行动教育,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第六,世界与国际教育。中国梦主题教育不应局限于“国门内的教育”,而应该是面向世界的教育。要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文化、经济等,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的理解力和交往力,为将来在全球化竞争中更好地生存奠定基础。
中国梦主题教育,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更要融入教育全过程。中小学实施中国梦主题教育要防止“搞几个主题班会、几个全校性大型活动,造造声势就了事”的做法,而要想方设法将主题教育融入教育体系之中,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具体来说,有六个实施渠道:第一,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征文、摄影、歌唱比赛;邀请知名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开展中国梦主题校园文化活动,结合重要纪念日、重大节日开展校园文艺展演和开展青春励志电影展播、书籍推荐、歌曲传唱等活动。
第二,学科渗透教育。抓知识点的渗透,结合教材中的政治理论、中华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历史事件、国情状况、国际竞争等内容,有机渗透中国梦教育。
第三,校本课程指导。制订符合实际的实施纲要,详细规定各年级段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任务及实施途径,做到目标具体化、内容序列化、要求层次化、途径整体化。充分利用校本课程对中小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第四,课外实践体验。组织参观访问,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博物馆科技馆、工厂社区。组织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寒暑假参加中国梦主题社会实践,着力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五,日常生活感染。通过校园广播站、文化墙、宣传板、班队会等形式,浓墨重彩向学生宣传中国梦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通过校园广播和在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把抽象的教育内容具体化,把概括的内容分解成细目,对学生进行具体可感的中国梦教育。
第六,虚拟网络教育。建立中国梦主题教育信息库和网络教育平台,开展网上中国梦主题互动和讨论活动,让学生通过博客、微信、手机报等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设计富有时代气息和童心童趣的网络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和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新生力量。在中小学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不仅是青少年成长的内在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的具体抓手,更是传承中华文化、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要求。
中国梦主题教育,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弄清梦想含义,更要持续追逐梦想。中国梦主题教育是塑造灵魂的教育,其教育目标不局限于认知层面,还包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维度。
第一,引导学生认识梦想。要结合年龄特点,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把握中国梦的丰富内涵。
第二,引导学生点燃梦想。要让学生有正确的梦想,把个人梦想和集体、民族、国家的梦想结合起来;更要引导学生按阶梯规划近期、中期和远期梦想,使近期梦想可触摸、中期梦想可创造、远期梦想可展望。
第三,引导学生追逐梦想。要让学生将梦想转化为信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要让学生将梦想转化为激情,变成内在动力;还要让学生将梦想转化为行动,通过一点一滴的行动去接近梦想;更要让学生将梦想转化为自我评价的标准,找到成功的喜悦和真实的差距,不断朝着梦想前行。
第四,引导学生奠基梦想。中国梦主题教育不能泛泛而谈梦想,要帮助学生抓住“人生出彩的机会、梦想成真的机会、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实现近期梦想,奠基远期梦想。
中国梦主题教育,不仅仅要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更要全面立德树人。中国梦主题教育是“全人”的教育,教育内容十分广泛,不局限于传统上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小学要从全面立德树人的高度确定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第一,文明与养成教育。培养文明观念,引导学生吸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灿烂文化;培养文明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习惯;培养文明生活,引导学生远离低级趣味和不良行为。
第二,个性与集体教育。充分激活学生个性潜力,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将个性发展和集体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个性在班集体和学校中充分彰显。
第三,文化与民族教育。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民族发展史教育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第四,国情与爱国教育。开展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开展当代中国国情教育,引导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念;开展中国未来发展使命教育。
第五,理想与信念教育。开展远大理想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有梦想;开展坚定信念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梦不是虚无缥缈之物,而是可知、可感、可触,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开展自觉行动教育,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第六,世界与国际教育。中国梦主题教育不应局限于“国门内的教育”,而应该是面向世界的教育。要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文化、经济等,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的理解力和交往力,为将来在全球化竞争中更好地生存奠定基础。
中国梦主题教育,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更要融入教育全过程。中小学实施中国梦主题教育要防止“搞几个主题班会、几个全校性大型活动,造造声势就了事”的做法,而要想方设法将主题教育融入教育体系之中,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具体来说,有六个实施渠道:第一,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征文、摄影、歌唱比赛;邀请知名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开展中国梦主题校园文化活动,结合重要纪念日、重大节日开展校园文艺展演和开展青春励志电影展播、书籍推荐、歌曲传唱等活动。
第二,学科渗透教育。抓知识点的渗透,结合教材中的政治理论、中华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历史事件、国情状况、国际竞争等内容,有机渗透中国梦教育。
第三,校本课程指导。制订符合实际的实施纲要,详细规定各年级段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任务及实施途径,做到目标具体化、内容序列化、要求层次化、途径整体化。充分利用校本课程对中小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第四,课外实践体验。组织参观访问,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博物馆科技馆、工厂社区。组织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寒暑假参加中国梦主题社会实践,着力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五,日常生活感染。通过校园广播站、文化墙、宣传板、班队会等形式,浓墨重彩向学生宣传中国梦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通过校园广播和在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把抽象的教育内容具体化,把概括的内容分解成细目,对学生进行具体可感的中国梦教育。
第六,虚拟网络教育。建立中国梦主题教育信息库和网络教育平台,开展网上中国梦主题互动和讨论活动,让学生通过博客、微信、手机报等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设计富有时代气息和童心童趣的网络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和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