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要把握好“中国时间”与“中国效率”
时间:
赵振宇1由 分享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个口号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后成为“深圳精神”的象征与逻辑起点,时至今日,经过岁月的酝酿,这句带有深刻哲理的话既辉映过去,又烛照未来,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仍极具指导意义。尤其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下,让我们再次重温和体认时间的意义和效率的价值,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在眉睫的。
发展时不我待
所谓“中国时间”,是与计划和管理相联系的社会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100年”是我们民族复兴的最大时间表。当下时空中的“中国时间”,庚续的仍然是“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暗含的仍然是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与焦灼感,只不过相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时间观念,今天的“中国时间”所饱含的对于改革发展的焦虑与渴求,已经更上一层楼。
如果说时间就是金钱,那么今天的“中国时间”就是一种稀缺资本。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确创造了巨大的辉煌,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话语权越来越具分量。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也制造了一些问题,同时掩盖了一些问题,这些老问题和新问题叠加在一起,阻挡在中国前进的道路上。
留给我们解决问题的时间不多,我们必须在纷繁复杂的问题面前,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快刀斩乱麻,冲破改革停滞不前的“珍珑棋局”,将改革从深水区的踯躅徘徊中推向新的康庄之路。
“中国时间”是我们必须加以珍视的宝贵财富。抓紧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不浪费一点一滴时间,在保持快速的同时,“中国时间”还必须是稳健的、审慎的、带着道德感和公平感的,换言之,“中国时间”是一种迅速而又正义的时间观念。
又快又公平
效率高,意味着节约了时间。若想在有限的“中国时间”内缔造一番伟业,则必须要仰仗“中国效率”的奋发。我以为,“中国效率”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速度”。妥善处理好当下复杂纠结的矛盾,关键在于发展,如邓小平所言,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中的问题只有通过发展来解决。党的报告也着重指出,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而发展没有一定的速度是万万不行的,只有排除万难,提高发展速度,才能为我们从容解决棘手问题创造机遇、提供空间。
二是“公平”。快速发展也必须导向正面、积极而公平的中国效益。在“存量改革”阶段无可挽回地逝去,而进入到“增量改革”阶段之后,效率尽管仍然是主要矛盾,但公平问题却俨然已经坐大,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重大问题。正如党的报告明确指出的那样,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时间与效率不矛盾
在中国重大的改革发展问题上,“中国时间”与“中国效率”非但不产生抵牾,反而是和谐统一的。譬如说官员财产公开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等,有关的公共讨论已经年深日久却长期悬而不决,亮出“中国效率”的锐气与穿透力显然是必要的,这不仅不会损及公平,反而大大地有助于弥合社会公平的鸿沟。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恪守“中国时间”,展现“中国效率”,必须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集团坐大,社会矛盾凸显,改革的动力面临减弱的危险,改革的勇气和魄力备受考验。在一些方面,我们看到了一种改而不革、掘而不进、犹疑徘徊的局面。在全国各地都在反形式主义的今天,我们要特别反对只改形式不换内容的新形式主义。红地毯撤了,文件袋轻了,会议时间短了,开会的人少了,节约了,好不好,当然好。但这只是形式换了一下而已。效率呢,并没有因此而提高,相反,把该大家讨论的环节取消了,把该座谈交流的东西取消了,把该认真研究的程序舍弃了,在某种情况下,把干群交流、同志互助、同心协力、同舟共济的那么一种氛围也取消了或冲淡了。形式上是改了,但效率也随之而去了。如此这般,提高中国效率只能是一种奢谈,于改革开放大业极为不利。中国效率,应是一种拒绝空谈,充盈实干含量的效率观。
(作者系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发展时不我待
所谓“中国时间”,是与计划和管理相联系的社会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100年”是我们民族复兴的最大时间表。当下时空中的“中国时间”,庚续的仍然是“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暗含的仍然是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与焦灼感,只不过相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时间观念,今天的“中国时间”所饱含的对于改革发展的焦虑与渴求,已经更上一层楼。
如果说时间就是金钱,那么今天的“中国时间”就是一种稀缺资本。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确创造了巨大的辉煌,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话语权越来越具分量。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也制造了一些问题,同时掩盖了一些问题,这些老问题和新问题叠加在一起,阻挡在中国前进的道路上。
留给我们解决问题的时间不多,我们必须在纷繁复杂的问题面前,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快刀斩乱麻,冲破改革停滞不前的“珍珑棋局”,将改革从深水区的踯躅徘徊中推向新的康庄之路。
“中国时间”是我们必须加以珍视的宝贵财富。抓紧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不浪费一点一滴时间,在保持快速的同时,“中国时间”还必须是稳健的、审慎的、带着道德感和公平感的,换言之,“中国时间”是一种迅速而又正义的时间观念。
又快又公平
效率高,意味着节约了时间。若想在有限的“中国时间”内缔造一番伟业,则必须要仰仗“中国效率”的奋发。我以为,“中国效率”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速度”。妥善处理好当下复杂纠结的矛盾,关键在于发展,如邓小平所言,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中的问题只有通过发展来解决。党的报告也着重指出,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而发展没有一定的速度是万万不行的,只有排除万难,提高发展速度,才能为我们从容解决棘手问题创造机遇、提供空间。
二是“公平”。快速发展也必须导向正面、积极而公平的中国效益。在“存量改革”阶段无可挽回地逝去,而进入到“增量改革”阶段之后,效率尽管仍然是主要矛盾,但公平问题却俨然已经坐大,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重大问题。正如党的报告明确指出的那样,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时间与效率不矛盾
在中国重大的改革发展问题上,“中国时间”与“中国效率”非但不产生抵牾,反而是和谐统一的。譬如说官员财产公开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等,有关的公共讨论已经年深日久却长期悬而不决,亮出“中国效率”的锐气与穿透力显然是必要的,这不仅不会损及公平,反而大大地有助于弥合社会公平的鸿沟。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恪守“中国时间”,展现“中国效率”,必须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集团坐大,社会矛盾凸显,改革的动力面临减弱的危险,改革的勇气和魄力备受考验。在一些方面,我们看到了一种改而不革、掘而不进、犹疑徘徊的局面。在全国各地都在反形式主义的今天,我们要特别反对只改形式不换内容的新形式主义。红地毯撤了,文件袋轻了,会议时间短了,开会的人少了,节约了,好不好,当然好。但这只是形式换了一下而已。效率呢,并没有因此而提高,相反,把该大家讨论的环节取消了,把该座谈交流的东西取消了,把该认真研究的程序舍弃了,在某种情况下,把干群交流、同志互助、同心协力、同舟共济的那么一种氛围也取消了或冲淡了。形式上是改了,但效率也随之而去了。如此这般,提高中国效率只能是一种奢谈,于改革开放大业极为不利。中国效率,应是一种拒绝空谈,充盈实干含量的效率观。
(作者系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