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梦征文:感恩伟大时代,实现美好梦想
时间:
李家庆1由 分享
新西兰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秘书长、国际诗歌音乐协会会长黄乃强先生前不久在给我的散文集《灯下漫笔》所作的序言《文学的道德承载》中写道:“‘流浪的夜晚/我渴望/一杯耕耘之土/一锥立足的家/看一眼能涌出温情的清锅冷灶/尝一口能知命乐天的粗茶淡饭……’,这是作者1993年底写在流浪途中的诗句……我看了很受感动,特写信问他:‘你这样困苦的漂泊生活,没有让你像有些人那样,产生对社会的愤嫉及不满,是什么原因?你在漂泊过程中产生过这种愤嫉吗?’他这样回答道:‘我们所以能够有机会漂泊,应该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我们是没有机会行万里路的,自然也难以写出这些有血有肉的作品;我虽然漂泊,但生活并不困苦,在这样一个值得骄傲的时代,随便站一个姿势,都将是无可比拟的活力和希望——心中的追求是一种力量,在明朗的春天寻找成就的高地,什么梦想不能构建和实现呢?!’曾经处于社会最底层、挨饿、被人冷落、误解的一个青年人,能够有这样的胸怀,让我尊敬……我能够体会到其中所包含着的高尚的情怀。”其实,“感恩伟大时代”只是我多年来的心声,至于其中是否还包含着“高尚的情怀”,我是从来没有去想过的。
我1971年出生于四川省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四岁那年,我的父亲就病逝了,留下四十刚出头的母亲和尚不懂事的我们兄弟四人(大姐那时已外嫁他乡),从此母亲里里外外一个人挑起了“家”这付重担。好不容易熬过了十几年,兄长们都先后长大成家立业,只有我和母亲相依为命。中学毕业时,由于家境贫寒,我只能含泪放弃升学的机会。当时正值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由于祖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科教兴国战略,并受到张海迪自学成才事迹的鼓舞,自大、夜大、电大、函大、刊大等第二教育事业在全国各地进行得如火如荼,使我有幸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名学员。那期间,我总是利用每一个劳动间隙或夜晚休息时间,抓紧时间刻苦自学,并系统地学完了《汉语言文学》与《新闻学》专业课程。
1993年10月,我揣着从亲友那里借来的钱到广州寻梦。抵达的第二天,我就背着厚厚一捆发表有自己文章的样刊和《获奖证书》,按照自己从报纸上收集到或劳务中介公司有偿提供的招聘单位地址,一家一家单位去应聘,一家一家单位地出来。为了节省开销,我白天背着行李四处联系工作,晚上赶回火车站露宿,每天早晨喝一碗两角钱的稀粥,中午饿极了才吃一只僵硬的冷馒头,晚饭通常是在路边店买一碗面条或米饭就着汤水吃。后来钱终于用完了,工作仍然没有着落。万般无奈之下,我到血液中心去卖了200cc血液,后来又到建筑工地去做临时搬运工和杂工。1994年初,某报扩版,我被接纳进去。白天,我不停地奔波在珠三角采访;晚上,我躲在办公室里写作、编稿。一天下来,全身散了架似的。我虽然非常珍惜这份工作,但禁不住“下海”的诱惑,年底时最终选择了辞职。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由于资金短缺,我找到老乡合伙注册成立了一家商贸公司。公司刚刚成立时,正赶上社会上的绣花热、房产热、边贸热、期货热等等,由于不懂市场操作,我们先后投资的几个项目都被市场无情地吞噬了,公司不得不关门。我不甘心就这样认输。1995年底,我进入另一家报社工作。当时,我的薪资构成是“基本底薪+业务提成”,到1996年底,我凭借自己的勤奋,又赚到了创业金。1997年初,我回到家乡,注册成立了一家广告公司,后来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的业务每况愈下,当年底我再一次无可奈何地选择了关门。1998年初,我返回广州,先后在数家新闻单位打工,并去企业兼职任策划专员,再后来与朋友合伙承包某报刊社广告部。1999年底,我花15万元在广州购买了一套二手住房,并再次投资文化传播事业,这一次不仅投资赔了个精光,还欠下了大笔债务。为了抵债,我8万元贱卖了自己的住房。
经过几次创业失败和不断地反思、总结,我决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重新规划。因为之前在企业兼任策划专员时担纲策划的案例受到行业的关注和好评,我特地选择企业策划作为自己新的职业起点,并购买了大量专业书籍,自修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随后,我竞聘到某市场策划公司担任策划总监职务,为包括世界五百强企业在内的多家知名品牌企业提供过策略策划传播全程服务;最近十年我又应邀赴京、沪、黔、穗、晋等地知名企业工作,历任企划部负责人、项目总监、总裁助理、常务副总经理、执行总经理、企业高级顾问等职务,受到任职单位的肯定和褒奖。我以实战经验为基础撰写的多篇商学作品在行业期刊上发表后,也都引起行业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进入城市的近二十年中,我除寻找着自己的职业坐标外,还在坚持着进行业余文学创作。由于受到打工特定身份所限制,我的作品,都是在深夜或在为生活而辛勤奔波中利用瞬间的小息记录的,其中有记在日记本上的,有记在书报刊中的,还有许多是先记在手掌手背后抄在诗本上或敲在电脑上的。我虽然难有较满意的创作时段,却因为时代的开放包容、出版业的繁荣和个人的辛勤耕耘,收获到了累累创作硕果:在海内外500种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近二百万字,出版十种诗文专集,获得国家、省、市级文学奖项130余项,有作品编入教材、列为试题、译往海外、谱曲演出、收入唱片,并被中国诗歌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等文学社团吸纳为会员,成为一名打工诗人、作家。
相对于大多数同龄人来说,自幼经历坎坷、倍尝辛酸的我可以说是不幸的。而且,作为打工者,在工作的城市,我是千里外的家乡人;在家乡,我是漂泊的浮萍。在异乡,我思念家乡;偶尔回到家乡,我又思念起异乡。我已找不到一处地方来安顿自己的灵魂。我始终在颠沛流离中背着包袱与他人赛跑,并且要跑得快、跑得稳,否则只有自取淘汰。从这个方面说,我仍然是不幸的。
但是,作为共和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我更是幸运的:像我这样一位没有进过正规大学、没有任何特殊社会背景的共和国的最普通的公民,如果不是赶上了这个伟大的时代,是注定没有机会行万里路的,也不会拥有如此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更不会在职业上取得些许成绩,并在业余时间写出那些有血有肉、异彩纷呈的作品。从农民后代到普通打工者再到企业高管,从文学习作者到诗人作家,我一步步走了过来。我深深铭感伟大祖国给了我这个千年一遇的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我希望退休后能够成为一名专业作家,那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写作,把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给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我深信,我的人生梦、祖国的复兴梦都会如期而圆的!
(作者:广州市海珠区赤岗大塘 李家庆)
我1971年出生于四川省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四岁那年,我的父亲就病逝了,留下四十刚出头的母亲和尚不懂事的我们兄弟四人(大姐那时已外嫁他乡),从此母亲里里外外一个人挑起了“家”这付重担。好不容易熬过了十几年,兄长们都先后长大成家立业,只有我和母亲相依为命。中学毕业时,由于家境贫寒,我只能含泪放弃升学的机会。当时正值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由于祖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科教兴国战略,并受到张海迪自学成才事迹的鼓舞,自大、夜大、电大、函大、刊大等第二教育事业在全国各地进行得如火如荼,使我有幸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名学员。那期间,我总是利用每一个劳动间隙或夜晚休息时间,抓紧时间刻苦自学,并系统地学完了《汉语言文学》与《新闻学》专业课程。
1993年10月,我揣着从亲友那里借来的钱到广州寻梦。抵达的第二天,我就背着厚厚一捆发表有自己文章的样刊和《获奖证书》,按照自己从报纸上收集到或劳务中介公司有偿提供的招聘单位地址,一家一家单位去应聘,一家一家单位地出来。为了节省开销,我白天背着行李四处联系工作,晚上赶回火车站露宿,每天早晨喝一碗两角钱的稀粥,中午饿极了才吃一只僵硬的冷馒头,晚饭通常是在路边店买一碗面条或米饭就着汤水吃。后来钱终于用完了,工作仍然没有着落。万般无奈之下,我到血液中心去卖了200cc血液,后来又到建筑工地去做临时搬运工和杂工。1994年初,某报扩版,我被接纳进去。白天,我不停地奔波在珠三角采访;晚上,我躲在办公室里写作、编稿。一天下来,全身散了架似的。我虽然非常珍惜这份工作,但禁不住“下海”的诱惑,年底时最终选择了辞职。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由于资金短缺,我找到老乡合伙注册成立了一家商贸公司。公司刚刚成立时,正赶上社会上的绣花热、房产热、边贸热、期货热等等,由于不懂市场操作,我们先后投资的几个项目都被市场无情地吞噬了,公司不得不关门。我不甘心就这样认输。1995年底,我进入另一家报社工作。当时,我的薪资构成是“基本底薪+业务提成”,到1996年底,我凭借自己的勤奋,又赚到了创业金。1997年初,我回到家乡,注册成立了一家广告公司,后来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的业务每况愈下,当年底我再一次无可奈何地选择了关门。1998年初,我返回广州,先后在数家新闻单位打工,并去企业兼职任策划专员,再后来与朋友合伙承包某报刊社广告部。1999年底,我花15万元在广州购买了一套二手住房,并再次投资文化传播事业,这一次不仅投资赔了个精光,还欠下了大笔债务。为了抵债,我8万元贱卖了自己的住房。
经过几次创业失败和不断地反思、总结,我决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重新规划。因为之前在企业兼任策划专员时担纲策划的案例受到行业的关注和好评,我特地选择企业策划作为自己新的职业起点,并购买了大量专业书籍,自修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随后,我竞聘到某市场策划公司担任策划总监职务,为包括世界五百强企业在内的多家知名品牌企业提供过策略策划传播全程服务;最近十年我又应邀赴京、沪、黔、穗、晋等地知名企业工作,历任企划部负责人、项目总监、总裁助理、常务副总经理、执行总经理、企业高级顾问等职务,受到任职单位的肯定和褒奖。我以实战经验为基础撰写的多篇商学作品在行业期刊上发表后,也都引起行业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进入城市的近二十年中,我除寻找着自己的职业坐标外,还在坚持着进行业余文学创作。由于受到打工特定身份所限制,我的作品,都是在深夜或在为生活而辛勤奔波中利用瞬间的小息记录的,其中有记在日记本上的,有记在书报刊中的,还有许多是先记在手掌手背后抄在诗本上或敲在电脑上的。我虽然难有较满意的创作时段,却因为时代的开放包容、出版业的繁荣和个人的辛勤耕耘,收获到了累累创作硕果:在海内外500种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近二百万字,出版十种诗文专集,获得国家、省、市级文学奖项130余项,有作品编入教材、列为试题、译往海外、谱曲演出、收入唱片,并被中国诗歌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等文学社团吸纳为会员,成为一名打工诗人、作家。
相对于大多数同龄人来说,自幼经历坎坷、倍尝辛酸的我可以说是不幸的。而且,作为打工者,在工作的城市,我是千里外的家乡人;在家乡,我是漂泊的浮萍。在异乡,我思念家乡;偶尔回到家乡,我又思念起异乡。我已找不到一处地方来安顿自己的灵魂。我始终在颠沛流离中背着包袱与他人赛跑,并且要跑得快、跑得稳,否则只有自取淘汰。从这个方面说,我仍然是不幸的。
但是,作为共和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我更是幸运的:像我这样一位没有进过正规大学、没有任何特殊社会背景的共和国的最普通的公民,如果不是赶上了这个伟大的时代,是注定没有机会行万里路的,也不会拥有如此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更不会在职业上取得些许成绩,并在业余时间写出那些有血有肉、异彩纷呈的作品。从农民后代到普通打工者再到企业高管,从文学习作者到诗人作家,我一步步走了过来。我深深铭感伟大祖国给了我这个千年一遇的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我希望退休后能够成为一名专业作家,那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写作,把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给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我深信,我的人生梦、祖国的复兴梦都会如期而圆的!
(作者:广州市海珠区赤岗大塘 李家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