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德为话题的900字作文高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道德宛如山间的涓涓细流,虽然没有惊涛骇浪的雄伟壮观,但是却能默默地润人心田。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关于道德的高中作文,仅供阅读!
被挖掘的道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道德,讲究人品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去挖掘、去传承、去发扬。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仍然清楚地记得那件事发生在一个多雨的夏季,那天我坐着公交车到姑姑家做客。刚一下车,天公就不作美,大雨瞬间倾盆而至,我喃喃得说:“真倒霉!”算了,还是赶紧跑吧,于是我以掩耳不迅雷鸣之速朝姑姑家跑去,说时迟那时快,突然一阵痛苦的呻吟声叫住了我,引我驻足观看,原来是一位老爷爷,看着他,我惊呆了:他那瘦弱的身体艰难的靠在墙角,单薄破烂的衣衫毫无保留的展示了他如今的现况,旁边放着一个磕了角的碗这毫无疑问的告诉我他的身份——一个地地道道的乞丐,在雨中,他被淋得像一只落汤鸡,我紧锁眉头:又是这种情况!为什么会这样?老来受尊重,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特权!难道不是吗?俗语说:“扶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能也,非不能也。”我们就应该这样做,于是我搜遍了全身只找到了10元,我想,虽然只是10元,但应该对老爷爷有帮助吧!我二话不说就把钱投给了他,老爷爷有气无力,但还是笑了笑说地道:“谢谢你,乖孩子,谢谢。”我连忙说:“不用不用。”于是拔腿就跑。
终于到姑姑家了,原来姑姑早就在门口等了,她一见我就心疼地说:“快去换身衣服,我给你倒杯热水。”“恩,谢谢姑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喝着热水,回忆着刚才的事,那个衣衫褴褛的老爷爷,一个人在雨中承担着的不止是风雨,更是精神上的打击,他的那双眼睛之中包含着多少辛酸呢!那些都是无无法想象的。那种悲伤,那种凄凉,那种痛苦,他会不会感到心冷呢?那种困顿是我无法体会到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怎么了吗?”姑姑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没有,就是遇到了一个可怜的老爷爷”“可怜的老爷爷?”“恩”于是我一五一十的将来龙去脉告诉姑姑,本以为姑姑会批评我,可是没想到姑姑竟然夸我“好孩子”望着手中的那杯水,那真挚的微笑,始终在我记忆的荧屏里闪烁。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让我们在新世纪高举道德的旗帜,献出我们全部的爱心,抛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自私观念,,将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挖掘下去、发扬下去、传承下去,让世界处处阳光灿烂,爱心闪烁!
守望道德的麦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麦田的守望者》书中,霍尔顿说:“我希望有一天,我住在一个悬崖边,悬崖下面是大海,悬崖上面是一片碧绿的麦田。每天都有小孩子在那里玩耍。我会站在麦田边上守望,不让小孩子们摔下悬崖。”在我心中,麦田是良知,是朴实,是回归人之初性本善,至真至善的道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天空蔚蓝,麦田滴翠。我看见道德的麦田里,一个个守望的身影。那是最美教师张丽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取舍之心;那是感动中国的郭明义捐助千万贫困学子的一片赤诚;那是在惊涛骇浪之中挽救无数游泳者生命的全国道德模范郭文标的崇高人格。
同样在道德麦田守望的,还有国学泰斗季羡林老先生。那些喧嚣的岁月终于沉寂,那些浮躁的时光终于平息。曾经““””十年的动乱劫难不曾让他的道德、良知泯灭,曾经跌宕起伏的岁月不曾让他的坦诚改变。曾经的少年,今日的大师,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艰辛多。守望道德,是东方大儒的学者风范;坚守道德,是我们所无悔追求的名人风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但是,在物欲纵横、纸醉金迷的当代社会,多少人退出了那片碧绿的麦田,去追赶城市喧嚣的脚步。当社会下层务工人员的住所和赖以为生的摊位被强拆硬扒时,那些横暴的公安、城管和拆迁队退出了道德的麦田;当“明哲保身”,怕“李刚的儿子”“碰瓷的老太”的“中国式过马路”的路人光天化日下对被车撞伤者视若无睹时,他们退出了道德的麦田;当凭“染色剂馒头、瘦肉精猪肉、三聚氨胺奶粉”牟取暴利时,那些眼红心黑的生产厂家退出了道德的麦田;当救起落水人员的英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那些悄悄离去的被救人员,退出了道德的麦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然而当一所所小学建起山区孩子们眼中,沉睡已久的渴望被点燃,我读懂了社会各界公益人士的麦田的力量;当网络上“最美乡村教师”“心灵富豪”“锁道医生”那令人热泪盈眶的道德模范帖子铺天盖地,我读懂了每个人心中都有那片本性的麦田。
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赶来守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站在春的渡日,麦田里春风和熙,麦田朝气蓬勃地疯长,依旧是那碧空清湛,在明媚的阳光下闪耀。穿过紫槿,穿过木棉,我和大家一起从道德这片社会文明之源的麦田里打马而过。麦子抽穗抽节,流泻的阳光像金色葵花,会有多好看呢,我在想……
道德不止于仰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 道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让座已经 成为道德意识提高的表现,并常常 为人称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然而,正如材料所反映出的问 题,面对道德,很多人还是习惯于抬 头仰望,不习惯于挪动身体。我们该 以怎样的姿态来面对道德,不得不 引人深思。
文明礼让作为一种关乎传统 的更高的道德要求,在此次让座事 件中却充当了一道社会命令,并被 实施“责任分配”——年轻人因为 其年龄小,被动地分担了更多“责 任”,那么不让座就让他自然而然地 成为众矢之的。其实,无论是众人自 身无承担道德的自觉,还是对年轻 人不问缘由的冷嘲热讽,都体现了 人们道德意识的看似到位而实际 行动的缺失。这些人将自身置于局 外人的位置,以仰望的姿态期待道 德、要求社会,并非真正对社会有诉 求、对自身有要求,只不过是一种动 机不纯的服从与命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所谓道德,标志着良知的底 线,而良知不过起源于人类最柔软 的体恤的冲动。安·兰德说:“道德只 能建立在个体理性的基础上,而不 是任何宗教、情感、社会、国家、阶级 以及任何形式的集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履行道德本质上是个体体 恤的冲动。只要愿意,无论是年轻人 还是年长者,任何人都有责任去践 行道德,而在冲动之外的“服从与命 令”式的关怀都值得被怀疑。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谈“作家责 任”时说:“我把责任分成两种:第一 种是对故土的责任,第二种是对人 们幸福所负的责任。”——对人们 的幸福负责,正体现了与仰望相对 的为人类共同体服务的道德要求。 每个人必须对其自身负责,这无疑 是正确的,但只有个人将自身置于 共同体中,并愿意承担对他人的责 任时,“传统美德”才不止于口头或 书上,道德才能成为与精神匹配的 社会契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想起鲁迅说过的“无穷的远 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想 起斯德哥尔摩的青年为了保护国 王花园的绿地,筑成人墙与骑警对 抗,使地铁建设被迫改道;想起法 国作家左拉为了一位素昧平生的 被政府诬陷的犹太人不惜付出流 亡的代价,愤然指控国家“犯 罪”……他们都为人或物承担起看 似无关的责任,却并非“得不偿 失”。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不仅道 德不止于仰望,道德背后与其本质 相同的对正义等美好品质的呼唤也不应止于仰望。道德之所以美 好,关键还在于个人愿意践行,以 关怀的目光回应对美好的呼喊,同 时不忘向黑暗伸出手去。
道德不止于仰望,也许仅起源于某个有体恤冲动的人从座位上站 起来,对“沉默的大多数”说“不”。
猜你喜欢: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