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读书笔记六年级优秀作文10篇(2)
《阿Q正传》读书笔记范文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鲁迅先生虽然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世界,但他对人的理解却有自己独有的一方面。当然,这也与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那个时局有很大的关系。
今天决定写的是读《阿Q正传》的报告。为什么选这篇文章呢?主要原因有两个:
①文章长,可以有更多的素材去寻找、发挥。
②好理解 。对于我来说,这篇文章是除了那些被选入教科书的文章以外,理解的最好的一篇文章了,至少我看完了。其实也还有其它的原因,不过我想有这两条,应该就足够了。
文章主要讲述了, 在一个思想闭塞的农村小镇未庄里,有一个身心受到严重残害的落后的典型农民——阿Q。他既无家无地位,也无固定劳动职业,只能以出场劳力为生,备受残酷的压迫与剥削。但他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的地位,却从“精神胜利法”自我陶醉。阿Q从盲目的自尊自大到可悲的自轻自贱,是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人们的典型性格,处在当时社会,革命是一定的,而阿Q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他欢迎革命但他不了解革命,认识糊涂,精神麻木,结果被封建地主枪毙示众,结束了他的一生。
这篇文章是在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的时候写的,鲁迅先生用他自己的方法对这个社会的腐朽、人们思想的落后、精神的迷茫,进行了严厉的抨击。而对于阿Q的一生,却是感到悲哀和惋惜。鲁迅先生用他的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那时中国底层人民的生活。阿Q一文共有九章,而第一章的序则是对阿Q性格的一个大体概括,以及《阿Q正传》的来源,为什么要写《阿Q正传》。只是对于后面的内容,终究理解的还是不够透彻,大概是因为我并没有身处那样的环境,那样的心情吧。当然也没有鲁迅先生那样深厚的文学功底。那么,下面就简单描述一下我的理解。
在读过序之后,我对后面的内容倒产生了一些兴趣,阿Q是一个过分自尊的人,他头上的癞疮疤,不准别人提,甚至近于“赖”的音都不行,从这里是可以看出的,而每次人们都爱与阿Q打趣,然后便是一场恶战,不管是口角还是直接动手,最后总是会有阿Q被拽住辫子往墙上撞的一幕,看到这里,我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阿Q头上会不会是这样来的?真是一个可悲的人。阿Q每次被碰头后,便会使用他的“精神胜利法”重复着“儿子打老子,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读到这里,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我是应该嘲笑他呢,还是同情他呢?心里五味杂陈,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阿Q的优胜心理,倒是让他省下不少心思,可是“精神胜利法”也不是万能的。比如遇到了王胡,和他打了起来。虽然结果还是一样的被撞墙,但阿Q着实感觉到了屈辱,在他的心里,王胡不配和自己动手,这也说明精神胜利法的失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下面提到了关于当时最重要的一个话题了,那说是剪辫子。鲁迅先生在前面早就写过一篇文章“头发的故事”,具体说明了在当时社会有辫子不行,没辫子也不行的尴尬情境。阿Q因进过几次城,所以感觉自己见了世面,但是在他眼里,辫子是中国人的标志,没有辫子那便是“假洋鬼子”,于是乎,因为这个他遇到了第二件屈辱的事,他又被打了,还是被他最看不上眼的假洋鬼子打了。他的精神胜利法又起了作用,到了酒店门口,他已然忘却了。在酒店门口遇到小尼姑的事儿,让阿Q觉得自己应该找个女人了。可是,因为这个他又开始了一段悲惨的故事,到了赵家做工,他看上了吴妈,结果让人打得落花流水,还把自己的破布衫丢了。鲁迅先生用他的文笔,描写了阿Q对女性态度上不干净的思想,以及他封建思想的毒素。
小D,一个不具体的名字,抢了阿Q的饭碗。他没了谋生的能力,只能到菜园里偷东西,还被黑狗追。最后进了城。进城后的阿Q有了短暂的中兴,也短时的满足了他的虚荣心。然后好景不长,随着阿Q的底细被披露出来后,人们又由对他的“敬而远之”到“斯亦不足畏也矣”,更说明了世态的炎凉,人们的愚昧无知。
对于后面的革命部分,确实没有看的太懂。阿Q的革命要求是模糊而幼稚的,最后,阿Q被枪毙示众这样的悲剧结束。在当时的社会,人们的思想扭曲,精神麻木。鲁迅先生看到中国人的病因不在于医人,而在于医心,所以他决定弃医从文,用他那无形的笔去唤醒中国大众的心,来共同抵抗外来侵越者,让中国大众醒过来。
《阿Q正传》读书笔记范文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鲁迅这个名字想必大家一定听说过,他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也家喻户晓。他的作品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影响,想必这也是他在文坛永不衰落的原因之一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他的文章思想深邃,形象典型,风格独特,充满着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和民主忧患意识,蕴含着一种深情而热切的希望与召唤,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与文化。
在我读过《阿Q正传》之后发现,他的文章正是有着这种特点。他把目光集中到了社会的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从鲁迅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在那个封建落后的时代,底层的劳动人民是何等的辛苦。他们必须起早贪黑,日日夜夜地工作,还不一定都够让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吃饱穿暖。封建的政治制度,使人们遵守这样那样不合理的规矩。他的作品流露出他对民主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渴望,和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生活在那个时代,鲁迅于上下求索的彷徨中发出的一声振聋发聩的呐喊,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发人深省。它划破了冷暗的夜空吹响了向封建社会宣战的号角,祛除了人们精神上的痫疾,审视了人们麻木的思想,带领我们冲破这茫茫黑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鲁迅众多的小说中,我还是最喜欢《阿Q正传》,它不同于其他作品那么哀重,它有着它独特的幽默和洒脱,但不得否认的是,作品的灵魂依旧隐藏着鲁迅固有悲凉。
《阿Q正传》中有许多细节描写,让我觉得非常好,鲁迅良好地写作经验使这些描写十分生动传神。例如:“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是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社戏》中的童真趣也令我感到十分有趣。书中鲁迅和儿时的伙伴一起看社戏,偷豆子这些事情,也使我回忆起了儿时关于我自己的童真童趣。
在我小的时候爷爷经常看报纸,每天午休过后,爷爷都会坐在院里的摇椅上看报纸。而我就总是在一旁偷偷观察着爷爷。爷爷戴着老花镜,坐在摇椅上,阳光洒下来,椅子一晃一晃的,爷爷的白胡子在阳光下也仿佛镀上了一层金。我望着爷爷的样子,突然也很向往。想像爷爷那样坐在摇椅上,一晃一晃地带着眼镜看报纸。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所以第二天我早早就吃完饭,跑到院子里,爬上爷爷的摇椅,坐在那里沐浴着阳光,我拿起一旁桌子上摆放的眼镜就开始往眼睛上戴,一开始怎么也戴不上,好不容易戴上了,怎么什么也看不清啊,而且头还感觉晕晕的,我赶紧将眼镜拿下来,嘴里嘟哝着:“什么啊,一点儿也不好玩。”随后,我便躺在摇椅上,一晃一晃地睡着了。孰不知这一幕早已落入了爷爷的眼睛,他的眼里则洋溢着地对我无尽的宠爱与无可奈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儿时是快乐的,那时我们无忧无虑,不用想那么多的事情,也不用去为自己的生活所烦恼。但长大以后我们所要考虑的事情也就多了,我们要为我们的未来规划,我们要去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我们以后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想要获得更好的物质条件,现在的我们就必须好好学习。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使自己以后的生活更好,才能使自己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而不是像小说中写的那样懦弱,任人欺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鲁迅的书中,有好多为生活拼搏的,那些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十分悲惨但却又无比真实。
从这本书中,我读到了许多,同时也读懂了许多。我们如果想要未来过得更好现在就必须用汗水和鲜血去开辟那充满着荆棘的成功之路。
《阿Q正传》读书笔记范文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一生中创作的唯一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以农村末庄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流浪雇农-阿Q的故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阿Q在村庄中倍受冷眼,他被人欺负后,总有话语来安慰自己,这种精神被称为“阿Q精神”。这是这部中篇小说讽刺意味最能体现的,也是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 从作者的出发点来看待阿Q精神,这是人懦弱、虚伪的表现。阿Q每次受欺负后,他总是找到安慰自己的办法。在一次醉酒后,阿Q说自己是本村名人赵太爷的本家,赵太爷听说后打了阿Q的嘴巴。这件事却因赵太爷的名气在村里流传开来,阿Q因此出了名,即使是不好的事情,阿Q也得意了好久。被人打嘴巴本是一件羞耻的事情,阿Q却觉得值得高兴,因为他出了风头。这是盲目乐观、不理智、不客观的心理,这是中国人病态的表现,是中国社会的典型现象。 整部书中最令我眼前一亮的是,鲁迅先生改编的古代故事。鲁迅先生在故事中融入了自己的观点,加入了当时中国的时代元素。在《采薇》中,叔齐和伯夷在首阳山上不食周粟,只吃山上的薇菜。一日一位阔人家的婢女路过,对二人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吃的薇,难道不是圣上的吗?”二人听后不再食薇,二十多天以后被发现饿死在山洞中。婢女听说二人的死讯不以为然认为自己不过是奚落了他们几句,她们的脾气不好,死了与自己无关,其他人竟纷纷信服,爱国忠烈叔齐,伯夷成了众矢之的。鲁迅先生选择这段故事揭示了人性中的冷漠自私,正是当时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真实写照,古为今用,鲁迅先生的构思实在巧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鲁迅先生一直在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不管是赴日学医,还是后来弃医从文,他的爱国之心始终未变。“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对他一生最好的诠释。近当代中国,已有无数作家,评论家无数篇文章谈及鲁迅先生,因为他是最伟大的“医生”,他的文字化作锋利的刀片,划破国人心中的灰霾,他的精神犹如黑暗中的灯塔,指引中国文坛的前进方向。
从鲁迅先生的书中,我看到了麻木社会的缩影,看到了过去,以史为鉴,才能更好的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