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作文>作文文体>日记大全>日记>

有关寒衣节的日记10篇

时间: 剑锋0 分享

今天是寒衣节,这个节日是给死去亲人寒衣的,所以我们上坟去了。我们带了好吃的东西有:酥饼、江米条、小面包、水果和肉等。每日一记,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带来:寒衣节日记

有关寒衣节的日记篇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1月3日寒衣节晚,不少市民当街燃烧纸钱“祭祖”,全城都可以看见小火苗和余烬。有环保人士呼吁,北京连续遇到重污染天气,尽管焚烧纸钱是中国民间传统,但也应尽量考虑环保要求,加强环保意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环保人士黄小山认为,焚烧纸钱的方式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市民在遵循传统、满足自己心理需求的同时,应当考虑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民俗学专家高巍介绍,农历十月初一是传统“寒衣节”,在冬天到来之前,群众选择向祖先“捎包袱”的方式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纪念之情,是中华民族“祖先崇拜”文化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的表现。“烧纸”一直是平民祭奠祖先的方式,因此才会出现大批市民在街头为祖宗“烧纸钱”的现象 。

高巍认为,“寒衣节”的实质是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感恩,“烧纸钱”的习俗是深层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中国人表达感恩的重要方式,应当得到尊重。但鉴于环境污染问题,可加以引导,如可以考虑在社区组织集体祭祀活动,以中国民间表演、上香行礼等方式来慢慢引导传统改变,“移风易俗不宜靠强硬取缔实现”。

有关寒衣节的日记篇2

有关寒衣节的来历,版本有多种,最早的是来源于周朝的腊祭日,这天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而时间恰好在农历十月一日,而在之后的《诗经》、《唐大诏令集》、宋代的《岁时杂记》、明代的《帝京景物略·春场》中都有记载十月一日祭祀祖先的内容,清朝的《帝京岁时纪胜》有具体提到“寒衣节”时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以上是历史文献中有关寒衣节所记载的相关内容,民间也有关于寒衣节的来历的传说,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一些民间有关寒衣节的故事

有关寒衣节的日记篇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给死人送衣服这一习俗,据说是由孟姜女首开先河。

相传,秦始皇时期江南孟家湾住着位孟员外,老夫妻相敬如宾,亲密无间,常常在后花园赋诗作画。有一年老员外在假山旁种了棵葫芦,枝蔓粗壮,叶子繁茂,有的蔓竟顺墙爬到隔壁姜家。串到姜家的蔓结了个大葫芦。到秋后,老员外对姜家说:“将葫芦剖两半,你家一半我家一半。不料葫芦里有个白胖胖十分可爱女娃娃,经协商由孟家扶养,取名孟姜女。光阴荏苒,转眼,这女孩就到了十八岁,长得婷婷玉立,知书达理。一天孟姜女在花园池塘边打捞落水的扇子,恰巧被逃避徭役、躲在花园树丛里的范喜良看见。

喜良是个英俊青年,孟家就招他为婿。不料,正当两人拜堂成亲之时,追兵赶到,将范喜良抓到北方去修万里长城。孟姜女日夜思念丈夫,悲痛万分。有一天,江南飘着雪花,朔风阵阵,孟姜女打了个寒颤,心想几年来丈夫的衣服早已磨破了,哪能敌得住北方凛冽寒风,便决心给丈夫做身寒衣亲自送去。于是棉花厚厚地絮、针线密密地缝,把思念丈夫的一片深情缝进寒衣里。寒衣做好了,她告别父母,背着寒衣,踏上千里迢迢送衣的路途。一路上,有时阴雨连绵,泥泞遍地,步履艰难;有时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有时山高路险,荆棘丛生,猛兽出没;有时大雪纷飞,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尽管历经艰险,但孟姜女心头仍抱着一个坚定信念:尽快让丈夫穿上寒衣。可是,当孟姜女来到长城脚下,才得知,丈夫范喜良在一年前的冬天,活活地累死了,尸骨就埋在万里长城底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孟姜女一听,不禁放声大哭。她边哭边双手拍打城墙,高喊着”范喜良“的名字,孟姜女哭一阵惨死的丈夫,骂一阵残酷的暴君。突然,天空中风暴嘶吼,大海上怒涛翻滚,紧接着,天崩地裂一声巨响,一段万里长城塌了,从里面露出一具白骨。孟姜女守着这白骨一连哭了七天七夜,之后将寒衣烧掉,只见那寒衣缓缓飘起,又渐渐下落,围着孟姜女转了三圈,之后便稳稳落下,覆盖在白骨上……

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在长城内外广泛流传。有一首民歌这样唱道:”十月里鞭蓉十月一,家家户户缝寒衣,人家丈夫把寒衣换,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

长城内外的父老乡亲便将农历十月一日孟姜女送寒衣的这一天,称为”寒衣节“,之后,相沿成习。每逢十月初一,人们都要用五色彩纸剪裁寒衣,到坟头上将其烧给死去的亲人;也有人将剪制的寒衣,悬挂在小树枝上或插在坟头。这么做,虽然具有明显的封建迷信色彩,但另一方面也寄托了人们对故去亲人的缅怀之情。

有关寒衣节的日记篇4

1、烧寒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也就是准备供品,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2、吃面条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寒衣节吃面的习俗习俗由来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营养搭配合理的面条是不错的选择。

3、红豆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迄今江苏大丰一带还有个传说,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

4、金银包袱

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对逝世故人想说的话。

有关寒衣节的日记篇5

说起寒衣节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比较陌生,但是这个节日是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

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们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有关寒衣节的日记篇6

寒衣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祭奠死去的亲人并送去过冬用的纸剪成的衣服和裤子鞋、袜等。

今年是我奶奶的的第四个寒衣节。早上十点半,我、哥哥、妈妈、爸爸、姑姑、姑父一起去灞陵祭奠奶奶,很快我们来到了奶奶的墓碑前,妈妈和姑姑先把墓碑清扫干净之后,爸爸把买的塑料花挂在奶奶的墓碑上,显得格外漂亮。

祭奠仪式开始了,我和哥哥献上了鲜花,妈妈和姑姑献上了水果和蛋糕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这时姑夫和爸爸点燃一炷清香插进香炉里,大家都显的格外庄严。

三鞠躬之后,爸爸和姑姑念叨地说:“妈妈,我们过的很好,放心吧!我们给您送去了衣服和钱,请您享用吧!”

祭奠活动很快就过去了,寒衣节让我明白了要孝顺爸爸妈妈,对他们要有感恩的心情!

有关寒衣节的日记篇7

今年的寒衣节正好是二十四节令的小雪。但事实上这天没下小雪而下了小雨,而且连绵了两三天。雨不大、不烦、不寒。一切都是那么惬意,不由你想来到野外,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吕型伟从教七十年散记感受不同的.生活,这会儿的田野安详、静谧,一片片,一行行枣树行子间有一些新绿不由自主地打动了你,那是西北地区的越冬植物———油菜,在雨水的浇灌后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掐了些油菜叶,这可是我们感受过的无上美味:用水一焯,一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惬意之余不由怀念离开我们已经两年的父亲,让人心酸的是,他为了我们兄弟姐妹,为了我们这个家就没怎么享过福,吃、穿能凑合就凑合,他临走还有那么多意愿没有实现,我们还有那么多的心没尽,留下了那么多那么多的遗憾。这也许就是人生吧!每每想起这些,不由人就得加倍的努力,加倍的珍惜,加倍的善待一切。爸爸,希望在那边的你能感受到我们生活着的快乐,为我们的快乐而快乐!

有关寒衣节的日记篇8

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和清明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节一样同属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人们习惯叫“十月一”。

这是家乡的风俗,每年这个时候,都会给逝去的人送寒衣。送寒衣,其实就是用纸剪做,用棉花籽填充的纸棉衣、纸棉裤和纸单衣等。天黑时分,在各自的家门口,将做好的棉衣棉裤烧了,送给在另一个世界的先人们。火光中,嘴里念叨着给先人们要说的话,有祈福的,有说心事的……所以十月一日送寒衣,是特别认真细致的事,它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每年的今天,天黑的时候,父亲都要带我们在家门口给已故的先人们送寒衣。奶奶在世时,每年的寒衣都由奶奶亲手动剪裁制,每到中午放学回家,我总帮奶奶拓印纸钱。因为,需要裁制给先人的寒衣很多,有爷爷的爷爷,爷爷的奶奶的;也有父亲的爷爷,父亲的奶奶和我的爷爷、姑奶等人的寒衣。奶奶还要为已故的我的大姑母做寒衣,因为大姑母走得太早、太冤,奶奶一直牵挂于心。每年奶奶在给大姑母剪寒衣的时候,一边剪着,一边哭呤着,好象和那边的姑母在述说、在长谈。我不敢去打扰奶奶对姑母的悲伤和思念,静静地拓印纸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说起大姑母,我尽量地在我的记忆中去寻找,就是想不起其音容笑貌来。记得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大概也就是3、4岁吧。那年夏天的一个午后,太阳老红老红的,母亲、奶奶和邻居几人在家门口拉家常。突然,来了一位手持草帽、身着粗布衬衫的不速之客,他向奶奶和母亲嘟嘟囔囔了几句,然后,母亲就急急忙忙地走了。我惊疑地看着他们,片刻之间,父亲随母亲回来和那人一同进了家门,从他们的神色中,我预感到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不一会儿,父亲离家跟随那人匆匆忙忙的走了,奶奶、母亲在大门口跌死拌活的嚎啕大哭,我不知道与我们家有关系的亲人当中究竟发生什么事情……

后来,在给大姑母做完百日祭奠的那天,我只隐隐约约的记得是和母亲、奶奶、二姑、三姑、四姑走在回家的田间小路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每年奶奶裁剪寒衣的时候,我常会对奶奶说:给我大姑多剪点吗?此刻,总会勾起奶奶对大姑的伤心泪。

每年奶奶裁剪寒衣的时候,村里只有一个轮流转的冥钱纸板,东家窜西家,好多天都借不到。所以,每年的寒衣节奶奶提前几天准备这些事。后来,我学篆刻了,给奶奶刻了块冥钱纸板,在也不用奶奶东家跑西家借了。

每年的今晚,在父亲领着我们送寒衣的时候,奶奶总会让父亲把寒衣端到她面前,一样一样的指认给父亲,三番五次地叮咛不要拉乱。我真佩服奶奶的记性,那么多寒衣尽然能一一说明,反正,在我的记忆中,我一次都没记住。自从奶奶去世后,每年的寒衣就由母亲来动剪了。今年也不例外,前两天回了趟老家,看见母亲正剪着各色各样的寒衣,母亲问我:“十月一送寒衣你回来不?”我说:“一定回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今值寒衣节,在晚上来临即将为奶奶等送上寒衣的时候,谨以拙文祈祷奶奶和大姑母等冬安!

有关寒衣节的日记篇9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为送寒衣节。亦称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十月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这个节日自古有之。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

《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故前代授衣多在夏历九月,日期不确定。

《唐大诏令集》卷77。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制曰:“禋祀者,所以展诚敬之心,荐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是知先王制礼,盖缘情而感时。自流火届期,商风改律,载深追远,感物增怀,且诗著授衣,令存休浣,在于臣子,犹及恩私,恭事园陵,未标典式。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且仲夏端午,事无典实,传之浅俗,遂乃移风,况乎以孝道,人因亲设教,感游衣于汉纪,成献报于礼文,宣示庶僚,令知朕意。”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吕希哲《岁时杂记》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皆服之以谢。边防大帅、都漕、正任侯,皆赐锦袍。旧河北、陕西、河东转运使副无此赐。祖宗朝,有人自陈,乃赐衣袄。诸军将校皆赐锦袍。”(←授衣)(祭祀→)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汴梁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戏故也”,至“十月一日”,则“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梦粱录》记南宋临安也是“士庶以十月节出郊扫松,祭祀坟茔。内庭车马,差宗室南班往攒宫行朝陵礼”。《河南程式遗书》云:“拜坟则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宋人祀先用“绵球楮衣”,后世称之为“寒衣”,宋人尚无此称。

明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有当时寒衣节的详细记载:“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上有清代寒衣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有关寒衣节的日记篇10

“十月城隍又出巡,旌旗蔽日少风尘。可叹多少如花女,扮作披枷戴锁人。”这首宋朝的竹枝词,写的是古代农历十月一日,俗语称作“开鬼门”,传说在阴曹地府被禁锢的鬼魂全“解放”了(来年清明节才重回墓田),在这天都要在各自的坟墓收取亲人送来的棉衣和“钱粮”,所以又称为“寒衣节”。县城的百姓要抬着“城隍爷”出巡游走,查勘民间的善恶和惩办囚禁邪魔恶道(那些村姑、少妇扮作阴间遭镇压的鬼魂)。

农历十月一是旧时“三冥节”(清明节、上元节、寒衣节)之一。此时冷风萧瑟、草木凋零。早先,章丘、历城、邹平一带的农家都用彩纸裁剪衣裤、冠履,准备丰盛的供品,由家长带领儿孙到祖先的墓田焚烧、祭祀。

儒家历来信奉“忠厚传家、诗书继世”。过去乡间民风淳朴,孝道世代相传,“寒衣节”祭拜祖先要遵照前辈的制礼定俗,以追思先祖、启迪后人,从而保家命绵长,孝道不衰。

古代祭扫坟墓分为墓祭、堂祭和家祭多种。礼仪活动都有完备的程序。上坟祭拜时要求“心必诚”,前三日便禁酒持斋;二要“行必敬”,进入坟地时言行举止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要稳重、肃穆,礼仪过程如经历一次圣洁的洗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墓祭。家长带领阖家老幼进入墓地须先整衣、肃容、心怀敬意,切勿喧哗嬉闹;走近坟墓要先薅草抛石、清理地面,并在墓前画一圆圈,坟墓方向留一缺口;敬献供品要先主(面食)再副(肉菜),后摆置酒水;焚烧香纸时称为“发钱粮”“送寒衣”,家长要轻声呼唤先祖,告知晚辈为他祭拜来了;点燃香纸后家人要集体跪拜行礼,同哭三声,表达哀思和怀念之情;接着阖家要在坟前围圈团坐,分食前辈之余(祭品),共享先人之荫,再叙祖宗之恩;最后,老幼一起向坟墓添土、修出坟头;末了,阖家面墓肃立三鞠躬,再退后三步,凝目仰望以示尊重之意,随后由家长领众缓缓告离坟地。

庙祭,即遭遇雨雪天气道路泥泞不便出行时,便在祠堂里摆供设祭,同宗本族相聚共祭,由庄头或族长主持礼仪,程序结束后,由族长召集族人磋商族内大事,重申村规族法。最后一项为会餐进食,以同餐共饮来享受祖宗福分,这也是聚族连宗的一种方式。

如若家长患病生恙,行动不便,可设家祭。首先要“设位”,即在庭院中或堂屋内,在先祖画像或牌位前置酒设供。家长居中,晚辈分列两边,男左女右,又称“站位”;家长先对先祖说话,寒衣节了,晚辈已备下供品,请回家享用,此称“告祖”;下一项为“行礼”,按男女老幼分别依次施叩首礼或鞠躬礼;下一项为“食余”,长幼分享祖先用过的酒菜,此时要虔诚、庄重,然后由家长讲述先人在世耕读创业的功绩……

华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婚丧嫁娶、喜添人丁,分户乔迁,祭祀先人,各自都有相应完备的程序。绝不是“__”时所批判、摒弃的所谓“四旧”“迷信”,而是先祖前辈留下的大智慧。寒衣节也是如此,让后辈子孙按照定式过节,是对当代人进行尊老孝亲的传统教育,启迪一代新人永葆慎终思远,敬贤崇宗的优良家风。

69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