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作文>作文素材>高中作文素材>

优秀高考作文素材历史人物

时间: 淑琪1123 分享

  对于写好高考作文中的历史人物,有的同学苦于“无米之炊”,于是胡编乱造,或抄袭他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素材历史人物,供大家参阅!

  优秀高考作文素材(一)

  白朴——“元曲四大家”之一

  白朴(1226年—约1306年),字太素,号兰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一带),后迁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称为“元曲四大家。”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士,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交往甚好。

  白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本应优游闲适,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却偏偏遭逢兵荒马乱,他只得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苦熬光阴。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军的重重包围之下,位居中枢的白华,整日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从而无暇顾及妻儿家室。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树炮攻城,哀宗决计弃城北走归德,白华只得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随哀宗渡河而上。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军纵兵大掠,城内士庶残遭杀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战争中,白朴母子相失,幸好当时元好问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来,在乱兵和饥荒中救了他的性命。四月底,元好问携带白朴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后寄居于冠氏(今山东冠县)县令赵天锡幕府。元好问虽也是亡国奔命之臣,生活至为艰辛,但他视白朴姊弟犹如亲生,关怀备至。白朴为瘟疫所袭,生命垂危,元好问昼夜将他抱在怀中,竟于得疫后第六日出汗而愈。白朴聪明颖悟,所以从小喜好读书,元好问对他悉心培养,教他读书问学之经,处世为人之理,使他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白朴的父亲白华于金朝灭亡后投降了南宋,做了均州提鲁(八品官)。不久,白华遂北投元朝。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白朴12岁时,白华偕金朝一些亡命大臣来到真定,依附在世守真定的蒙古将领史天泽门下。同年秋,元好问由冠氏返太原,路经真定,遂将白朴姊弟送归白华,使失散数年的父子得以团聚。父子相见,白华感到极大的快慰,他有一首《满庭芳·示列子新》词,表述当时的心情:“光禄他台,将军楼阁,十年一梦中间。短衣匹马,重见镇州山。内翰当年醉墨,纱笼支高阔依然。今何日,灯前儿女,飘荡喜生还”。他也十分感激元好问代为抚育儿女之恩,曾有诗谢之曰:“顾我真成丧家犬,赖君曾护落窠儿。”

  优秀高考作文素材(二)

  和珅的蛰伏之路:初次参加八旗科举考竟失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据宋人《过庭录》所载:江苏人孙山与同乡一起去省城参加乡试(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待发榜时孙山是最后一名,而其同乡则榜上无名,孙山在回家时遇见同乡的父亲,其父向孙山询问儿子是否孝中举人,孙山不便明讲,就顺口编了两句顺口溜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从此“名落孙山”就成了“落第”的代名词。

  乾隆三十三年(1758),十八岁的和珅应戊子科顺天乡试。乡试系省一级的考试,凡考中者即为举人,便可参加会试。

  科举取士原本是汉族地区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始创于隋唐时期,迨至明初形成以八股文应试的制度。清王朝在入关以前,即已对科举取士的做法进行过尝试,天聪三年(1639)九月举行“考取生员”的考试,诸贝勒以下及满汉蒙古家所有生员,俱令考试,家主不得阻挠。

  凡考中者得脱奴籍(清开国时大量掠夺汉人为奴),“俱免二丁关役,并候录用”(有二百人考中)。天聪八年(1634)三月再次考取二百二十八人。同年四月又进行选拔举人的考试,满洲人旗的刚林、敦多惠、查布海、恩格德及汉人齐国如、宜成格、朱灿然、罗锈锦、梁正大、雷兴、马国柱、王来用,蒙古人俄博待、苏鲁木等十六人成为清王朝的第一批举人,“各赐衣一袭,免四丁,宴于礼部”,此为八旗后。顺治元年(1644)十月三十日,顺治帝在皇极门颁诏,表示要沿用明代科举取士之制,每三年开科一次,仍于辰、戍、丑、未年举行乡试,子、午、卯、西举行会试(选拔进士)。对以骑射为本的旗人,直到顺治八年(1651)才开始实行乡试、会试之制。由于当时尚未实现一统,八旗子弟不逞文治,应试者寥寥无几,录取名额比应试人有时还要多,故八旗科举时停,迨至康熙十五年(1676)才开始步入正轨。

  八旗科举同一般科举有很大差异,无论是乡试还是会试,第一场要先考骑射,只有骑射通过才能进入以后的考核,而且还要加试满文或蒙古文。乡试录取名额屡有文化,顺治八年定为满洲、汉军各五十、蒙古二十,此后录取名额则有所减少,至乾隆九年(1744)定为满洲、蒙古各二十七名,汉军二十名,遂成定例。地试录取名额则降至名四人(满洲、汉军原为二十五,蒙古原为十)。

  尽管八旗子弟“专重骑射,不以文事争能”,但由于八旗兵额有限,基本上保持在十万左右。

  而人口激增所造成的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旗人子弟得不到当兵的机会,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开始步入考场,尤其是那些就读于咸安宫官学、八旗官学的子弟,更是把参加科考作为一个步入官场的重要途径。据朱寿朋统计,自顺治八年至乾隆戊子科(乾隆三十三年)之前,出身科第且飞黄腾达的旗人子弟就有七十五人,其中有名声显赫的有范承谟(隶汉军镶黄旗,顺治八年进士,曾任福建总督,死于三藩之乱),阿克敦(隶满洲正蓝旗,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曾任《大清一统志》、《大清会典》、《八旗通志》等著作副总裁),尹继善(隶满洲镶黄旗,雍正元年进士,历任两江总督、陕甘总督、军机处大臣)。

  八旗子弟中,目不识丁者比比皆是,许多人既不识汉字,亦不会说满语,不学无术,自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定鼎中原,从龙入关的八旗劲旅就处于汉民族的包围之中,汉语在交往中显示出重要地位,满语则因其使用机会减少而渐被废弃。尽管清朝统治者竭力提倡使用本民族语言,但在实际上仍无法改变满语日渐灭亡的局面。据昭(木连)在《啸亭杂录》中所记,乾隆时期宗室贵族多不会说满语,一次乾隆皇帝“召见宗室公,宁盛额不以国语应对”,“因增应封宗室及近支宗室十岁以下者以小考”。每年“十月中,钦派皇子、王、公、军机大臣等,亲为考试清语、弓马,诸宗室视其父爵,列次考试。其优者,带领引见,上每赐花翎、缎匹以奖励之;其劣者,停其应封之爵以耻之”。把是否掌握本民族语言,作为能否袭爵的条件,这本身就足以反映出问题的严重。

  和珅精通满、蒙、汉、藏四种语言文字,对《四书》《五经》亦能倒背如流,写八股文也是轻车熟路,然而命运之神却同他开了一个玩笑,在戊子科乡试中竟然名落孙山。

  自开八旗科举以来,乡试的录取名额一直在减少,乾隆九年所定的名额只是顺治八年的百分之五十五,而应试者却比以前大为增多,这就使得一些有才华而非显赫家庭的子弟难免落第的厄运。对考官来说,总要把有限的名额用来“纳结权贵”,“其间未必尽纳贿”,量在权衡取舍时,“爵高者必录,爵高而党羽少者乙之,财丰者多录,财丰而名不素者又将乙之”。因而自清初以来,因次科考“所中大臣子弟居多”。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在权贵云聚的帝都实在多如牛毛,或许这正是和珅落第的真正原因。尽管科举考试并不是八旗子弟入仕的惟一途径,然而落第毕竟使得相当自负的和珅极为不快,以至留下“翻悔归来增怅怏,人间谁复是知音”的诗句,但和珅并未因此而自暴自弃。

  优秀高考作文素材(三)

  一毛不拔与杨朱杨朱最有名的一句话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个成语就和杨朱最有名的一句话有关系。这句话虽然不是杨朱所说,但是却和杨朱有非常大的关系,这句话出自《孟子》。这句话是这样的:“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当然这句话的出处也是有典故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杨朱的杨朱学派和墨子的墨家思想的差别,才能更好的理解这个故事。杨朱认为墨子的墨家思想对人做的道德的约束已经超过了人的极限,所以这个时候杨朱就站出来反对墨子的观点。我们都知道墨子的思想核心是“兼爱”,而杨朱的思想核心则是“贵生,重己,全真保性”等。所以两个人的思想存在很大的区别,杨朱主要重视个人对自己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们对子自己的掠夺,同时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掠夺。

  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离滑厘问杨朱,他问道,如果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可以使得天下人都得到好处,你干不干?杨朱则回答离滑厘说,天下人的问题,绝对不是拔一根汗毛能够解决得了的。离滑厘又说,假如可以的话,你愿不愿意。于是杨朱就默不作答了。当时的另外一位思想家孟子,就对墨子和杨朱做出了自己评价:“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这就是“一毛不拔”的出处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杨朱的幸福观是什么

  杨朱并没有系统的来整理过自己的幸福观,也许在当时他自己对幸福观这个概念都没有认识,但是我们总结杨朱的思想,也能从今天人的思想出发,对杨朱的幸福观也能探知一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后人将杨朱学派归纳到道家的范畴中,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道家认为有意义的生活,就是满足自己身体欲望的生活。我们可以粗略的理解为,这个就是道家的幸福观,因为如果一个人的身体上的各种欲望都能得到满足的话,这个人可以说是幸福的。而杨朱学派在这一点上,和道家思想有着非常惊人的相似,因为杨朱学派的核心思想就是“贵己”,提出了人自己的重要性,生命的重要性。所以在这一点上,杨朱学派和道家的思想有着非常高的一致性,都是从人出发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被后世的“一毛不拔”上面我们也能知道,杨朱认为的幸福是在保存自己的基础上,对别人对自己的掠夺和自己对别人的掠夺都表示反对的,所以还是回到了中心思想中的“贵己”上了。人应该满足自己身体上的欲望,重视人本身,而轻视人身边的外物。应该说,杨朱的这个观点,从理论上肯定了普通人生活的意义,也为道家思想提供了一种与儒家思想不同的价值观。认为普通的百姓就应该心安理得的追求知足常乐还有长寿为目的,这样的思想使得中国的社会不至于太过浮躁和不安。

  
看过“优秀高考作文素材历史人物”的人还看了:
1.高中作文名人素材

2.高中作文优秀励志素材推荐

3.高考语文作文万能素材精选

4.高中语文作文名人素材10个

5.写历史人物的作文精选

6.高考作文素材常用名人事例

374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