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读书感悟作文范文10篇(2)
《老残游记》读书感悟范文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无意中翻看《老残游记》,不想竟被吸引住了。
该书说的是一个江湖郎中铁补残云游四方的故事,从地上游至地府,一路记载了老残同志的所见、所闻、所思。该书长于描写,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个地方。一是写小玉说书,细节描写活灵活现,通过层层烘托的手法,引人入胜。二是对趵突泉、泰山的描述,犹如亲临其境,让人有种特别想去当地游历的冲动。三是对心理的描写,特别是写逸云倾慕三爷那段,把小女生陷入恋爱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四是书中讲的3个新女性形象让人印象深刻。2个具有林下之风的奇女子玙姑和逸云,均是出世得大道者,犹如云中仙子。即便稍逊一个层次的环翠,也能从接触的“体面人”分析出人生百态,不能不叫人佩服。
该书名为游记,确实恰如其分。老残同志生性豁达,又关心疾苦,所以兴之所至,笔则随至,以至于整本书我感觉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鲁迅先生将其称为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教科书上说它敢于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揭露了清官的昏庸比贪官更甚。这么说当然没错,但我总觉得书中对清官、酷吏和不谙世故读书人的危害揭露太过直接,让人看着不过瘾。倒是书中只露过一次面的白太守,既有能力,又对官场的人情世故洞彻通透,令人印象深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结合作者刘鹗的经历来看,我认为这本书是因他仕途不顺,借以抒怀寄志更准确些。正是由于作者仕途不顺,他创造出老残这么一个游离于官场之外,而又能对官场有所影响的理想人物。又由老残的所见所闻,描绘出理想的官员应该是什么样子。刘鹗在自序中也说了:“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这本书正是抒发了他对人生、家国、社会、宗教的种.种感触和情怀。
说老残是理想人物,是因为现实中这种人物基本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老残的一席话,张宫保想纳为幕僚,各级官员对他大开方便之门。我觉得,敢说和会做之间差了好远,仅仅是因为会说、善说就一路畅通,好像还差了点什么。书中对老残前半生的经历没有说明,他的名声从何而来,各方官员为何对他尊崇有加,我们不得而知。有句俗话说,光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不能因为他的后半生如此风光,就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要知道,官场有官场的规则,说白了,当官也是一种技术活。没有一定的行政训练,直接走上官场,那是要闹笑话的。光绪见过康有为一次,就觉得此人不可当大官,只给了一个象征性的官位就是这个道理。而且,幕僚之所以为幕僚,是居于辅助地位的,而不可能反客为主。即便能发挥作用,那也是狐假虎威罢了,何况,老残同志还辞去幕僚不做呢。
理想的官员,我推崇书中的白太守。有能力、懂官场。做官,首先要懂官场,这样才能长远,才能发挥自身的抱负和能力。只有理想而不顾官场规则,是不可能做大事的。其次,我觉得作者所反对官僚习气的反面,也应该是他心目中理想官员的范本。有这么几点,一是有德。做官先做人,为官先修德。否则就如书中所说:“无才的要做官很不要紧,正坏在有才的要做官。”“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残,宰天下则天下死!”二是清廉且通世故。这二者是放在一起的,否则只知清廉不通世故,就如书中的刚弼,成为酷吏了。三是通世情,晓情势。当官得爱民,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当官不能抱着书本吃饭,不能固守老经验,得顺应形势发展,根据情况的变化作出决策,否则正如书中所说:“只因但会读书,不谙世故,举手动足便错。孟子所以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岂但河工为然?天下大事,坏于奸臣者十之三四;坏于不通世故之君子者,倒有十分之六七也!”
《老残游记》读书感悟范文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毋庸置疑,清官者,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皆因人们拥戴清官、热爱清官。黑脸的包龙图,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始终是一片惩奷除恶的“大青天”。奷臣者,遭人唾骂,遗臭万年,皆因人们憎恨奷臣、厌恶奷臣。残害忠良的秦桧,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永远是跪在岳飞墓前的(前些时候,看到网上传言,秦桧在家乡已站起来了,现在的社会价值取向真得让人迷惘和心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刘鹗的《老残游记》中写了二个清官,读后,却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第一个“清官”是玉贤。该人是因为“办强盗办的好”而“补曹州府”(见第三回)。他办强盗究竟办得怎么样好呢?书中写道:“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资治通鉴》中有一个描写李世民的故事,也说到“路不拾遗”。故事名称是《上与群臣论止盗》,发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年代,经过是这样的:
上(指李世民)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贞观之治”时代,李世民是否真得做到路不拾遗了,我们姑且不论。但是,李世民对“止盗”采用“疏”的方法,让百姓富起来,“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李世民的观点显然是合乎情理的,只是听起来太过于理想化而已。“穷人”是任何社会都希望消失的,又是任何社会都难以有效消失的。即便历史发展到现在,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穷人”的故事却仍然时有耳闻,此仍由于合理的贫富差距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如果果真具备孔子所倡导“天下大同、天下归一”,社会还能否发展,却是真正的令人心存疑虑!我们所要做的是让“穷人”成为“相对穷”,而不是“绝对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玉贤大人对于“止盗”采用却是与李世民截然相反的方法,他用的是“堵”。他在“衙门口有十二架站笼,天天不得空”(见第五回),“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见第三回)。就曹州府这么一个小地方,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被玉贤拿住并站死的所谓强盗有两千多人。这么一个地方哪里来的这么多强盗,全都是由于“他(指玉贤大人)随便见着什么人,只要不顺他的眼,他就把他用站笼站死;或者说话说的不得法,犯到他手里,也是一个死。”(见第五回)以至于老百姓非常怕他,大家如小心谨慎、噤若寒蝉,不敢有丝毫差错。然而,即使这样,还是有众多的良民百姓被错当作强盗而被怨站死。对此,老残深有感慨,对曹州府百姓深为同情,他看到雪地中鸟儿无以觅食,“躲在屋檐下,也把头缩着怕冷,其饥寒之状殊觉可悯。”然而,他认为“这些鸟雀跃然冻饿,却没有人放枪伤害他……撑到明年开春,便快活不尽了。若象这曹州府的百姓呢,近几年的年岁也就很不好,又有这们一个酷虐的父母官,动不动就捉了去当强盗,用站笼站杀,吓得很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于饥寒之外,又多一层惧怕,岂不比这鸟雀还要苦吗?(见第六回)”玉贤虽然做到了“路不拾遗”,在上级眼中能干的,在百姓眼中却是残暴的。此人表面清廉,实则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酷吏,为了让自己升官,竟然不顾百姓死活,不问青红皂白,用百姓之血染红自己官帽上的顶珠。老残在客店的墙上写下一首诗,对此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得失沦肌髓,因之急事功。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处处鸺鹠雨,山山虎豹风。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二个“清官”是刚弼。此人不同于玉贤,玉贤是一心为升官,急于干出一番政绩来,以博取上级欢心,因此以残酷治民,是一个实足的“酷吏”。而刚弼却不为升官,以“清廉自命(见第十六回)”。此人清廉确也真得清廉,然而,此人却是刚愎自用,却又昏庸无能之辈。他审讯贾家十三条人命的巨案,由于贾家的亲家魏家佣人急于想救出自己东家,就对刚弼进行巨额贿赂,刚弼凭此就主观臆断,判定魏氏父女是凶手,严刑逼供,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他的逻辑是“这魏家既无短处,为什么肯花钱呢?卑职一生就没有送过一个人钱。”(见第十八回)幸亏此案被老残知晓,就写信向抚台反映情况,抚台派出白太尊白子寿来主审此案,才让魏家沉冤得雪,救了魏家父女之命,最终又救了贾家十三条人命(这十三人是被一种类似蒙汗药之类的“千日醉”所害,通过雪得解药“返魂香”而救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对于刚弼这种所谓“清官”,白太尊有一段分析很是精辟,也很是一针见血:“清廉人是最令人佩服的,只有一个脾气不好,他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只有他一个人是君子。这个念头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
对这些昏庸、残暴之辈,老残认为:“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伤,宰天下则天下死!(见第六回)”在那样的年代,能说出如此之话,实为不易,真可谓是震聋发馈之声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老残游记》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作者刘鹗学识渊博,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因此,就小说内容而言,涉及各种自然科学范围颇广。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文采也是相当不错,特别是对山东济南一带的风情描写,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读后收获颇丰。当然,刘鹗对于所谓“清官”的讽刺,悠悠以为,多少有些过了。清官毕竟是人人诵之,人人赞之。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之渊源历史,清官不是多了,而是少之又少,恰如当代社会中的珍稀动物。刘鹗所写的“清官”实非“清官”也,这些人充其量不过是沽名钓鱼之辈而已。
《老残游记》读书感悟范文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美的音乐给人以享受,但这种艺术的妙境却难以描绘,如果硬性表述也恐难给人具体形象生动的感受,不如利用人们心理上的“感觉转移”——通感来沟通听觉和视觉,在模糊朦胧的描述中,将飘忽抑扬、回环曲折、错综复杂的音乐化为视觉形象、触觉形象,而读者读了又能获得听觉上的感受:“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恍如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峭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便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翻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36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刘鹗〈老残游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一段描述,读者从中并未得到什么有关音色、旋律的切实印象,但通感渲染了意境,带出了效果。王小玉唱书的音调、音高、音质、旋律等已在移觉的描述中显现出来,并因其模糊固其朦胧而愈增神奇之美。
《老残游记》读书感悟范文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因为怕“谴责小说”这几个字,所以一直没敢读《老残游记》——可能是个人爱好里对趣味的东西比对政治的东西更接近一点,也可能是个人能力中理解政治有隔阂的缘故。
偶然在图书馆里翻阅《老残游记》的《自序》,见这样的内容:
“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其哭也嚎啕。然则哭泣也者,固人之所以成始成终也。其间人品之高下,以其哭泣之多寡为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竟完全不同于我想象中的针砭时弊、激浊扬清的文字,倒更似性情使然。性情文字,必有可趣之处,细读之下果真觉得有趣得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趣在老残这个人,不老亦不残。原名铁英,号补残。只是这补残之号透露出他的心迹:不做官却也不避世。摇着串铃四处闲踅,既行医济世也游山玩水,更关注所经之处的官员行事。于是,读者可以跟着他玩赏古亭名泉,登临泰山之巅,夜观黄河冻冰奇景;也可以跟着他了解民情风俗、官场诸事;更可以谈生论死、听道念佛。
二趣在所叙之事,并没有官场诸多险恶和心机——有老残一双透视眼,再复杂案情也清清楚楚;有老残一颗知人心,虽则有许多不平之事,但冤案很快即可昭雪,恶得恶报,善有善终,倒也很是痛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趣在其中诸多关于表与里的辩论。比如治理有“路不拾遗”之称的玉贤其实不贤,只是个急功好利的酷吏,所谓的路不拾遗只是因为百姓苦于其刑罚严酷而已;清官刚弼清廉却并不清正,因了自己不贪钱,便认为送钱的必是坏人,差点冤死人。比如玙姑关于儒道佛的求同存异,可以说是一语中的。比如老残关于史均甫腐朽至“尽信书”而酿成惨剧的揭露。再如通过逸云之口转述出的赤龙子的形骸上无戒律和精神上有戒律的观点,让人惊叹而佩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文中依稀可见一些对义和团和革命党人的非议看法,也多有大段大段抽象的说辞,在《续集遗稿》中关于阎罗殿一游的诸多文字中则劝善远恶的说教偏多——人心都有属于自己的约束处,这些皆不难理解,也不必苛求。
当日与《老残游记》一起借读的还有 《雍正原理》,后者叙述雍正之事上承康熙,下接乾隆,也有许多可读之处,无奈得之散淡亦失之散淡,到底是寡味了。不如这《老残游记》,紧凑集中,又多有妙论,官场之态、山野之风、隐逸之姿都有呈现,真正是“更有嚼劲”!
“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内千芳,人间万艳,必有于吾同哭同悲者焉!”我一定不是那个懂得老残能够与他一同哭悲之人,但是我理解处于末世的一个文人内心多么渴望通过自己绵薄之力去补那残破的末世,怎奈,一人如何挽狂澜?于是化为这许多济世之思、劝世之言。
忽然想起“沧海月明珠有泪”的诗句,曾经的眼泪会在时间的长河中化为珍珠,老残是不是明月下沧海上的鲛人?——胡思乱想,我对着自己笑了。
《老残游记》读书感悟范文十
《老残游记》作者刘鹗(1857—1909)字铁云,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以长于治河,清光绪十六年(1890)被山东巡抚张曜从河南调到山东;光绪十九年(1893)去北京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任职。他在山东不过三年多的时间,但他熟悉山东,热爱济南,在他写成的着名的《老残游记》中,热情地描述了他所接触到的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人间胜境,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不少人由于读了《老残游记》而向往济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老残游记》首先通过主人公老残介绍了济南的自然景物和一些古迹名胜。老残是从“古千乘”(即现在山东省博兴县一带)地方坐车到济南的。他所经过的济南市东南郊的龙洞、佛峪正是秋老霜浓观赏枫叶的胜地;南边佛慧山上入秋后野菊丛生,济南十六景中的“幽涧黄花”、八景中的“佛山赏菊”指的都是这里。所以老残进入济南城之前,就看见“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感到“颇不寂寞”。
老残先坐船游览了大明湖的历下亭,看到清代书法家何绍基书写的“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对联。历下亭在大明湖中间偏东的小洲上。它由于唐代齐州司马李之芳曾在这里宴请杜甫和北海太守李邕,杜甫写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而知名。何绍基写的行书对联正是摘录杜诗中的两句(“历下”原诗作“海右”)。亭外花木扶疏,绿荫匝地,是大明湖上着名的古迹之一。
老残从历下亭乘船来到铁公祠,它是清代山东盐运使阿林保重建的。除去铁铉的祠堂,外面还有假山、游廊、荷池、茅亭以及文人墨客题写的碑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老残“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得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实在奇绝”。老残不由得叹赏铁公祠大门里的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说的“真正不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老残在铁公祠旁还看到了破旧的古水仙祠和祠前的对联:“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遗憾的是水仙祠以后不久即已倒塌。后来有人在原址上建起一座小小的藕神祠,由清人符兆纶撰写了《明湖藕神祠移祀李易安居士记》,推戴宋代词人李清照为藕神;但是没过多久,这座藕神祠也已毁掉了,一点痕迹也没留下。
老残先后在济南看了趵突泉、金线泉、黑虎泉。它们和珍珠泉合称济南四大名泉。趵突泉“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早已见于《水经注》。它是济水伏流在地面上创出来的“奇迹”,老残看来:“池子正中有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这三股水,均比吊桶还粗。”这趵突泉清代诗人称为“声闻百里雷,光艳三堆雪”;甚至传说在一次大雷雨中,忽然一条巨龙把头伸进屋来,泉水涌起丈余,在这里举行宴会的官员们刚刚上马,水就到了马腹,以致落马坠水淹死好多人。
金线泉,宋人《能改斋漫录》里说它“池心南北有金线一道,隐起水面”;老残看到的仍是“在水面上摇动”“游丝一样”。这条金线的形成,几百年来没人能作出解释,老残看过之后,认为“底下是两股泉水力量相敌,所以中间挤出这一线来”,不能不说这是过去对金线泉所作的最好解释。
老残去看黑虎泉,先是看到河里一丈多长的翠绿水草随水摇摆,“煞是好看”,随后经茶房指点才看到窗下的黑虎泉。原来“有一个石头雕的老虎头,约有二尺余长,倒有尺五六的宽径。从那老虎口中喷出一股泉来,力量很大,从池子这边直冲到池子那面……”,可见泉水最初并不引人注意,但喷珠飞沫的声势却不同于一般。
老残对店主谎称:他去抚台衙门是为了里面有个珍珠泉,要去“见识、见识”。虽没有直接描述,倒也让人可以想见泉中的串串珍珠,晶圆玉润,不断从水底上冒的奇观。
济南的古迹老残还看了和大舜有关的舜井和历山。前者相传为大舜所凿;后者相传大舜曾在山下耕过田;所以历山又名舜耕山。井和山都给老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舜井锁蛟的传说和当时井旁铁柱子上垂到并里的那条生了锈的粗铁链子,使人不能不相信实有其事,并担心一旦“铁树(指井上的铁柱子)开花”,蛟就要按照仙人的誓约,扭断铁链,发动大水,飞出井来。
接着老残去看了汉朝陈遵的投辖井。陈遵性情豪放,嗜酒好客,每次留客人痛饮,总要关起大门,并把客人车轴两头的铁键子卸掉,防止半路逃席。投辖井究竟应在西安,还是济南,我们且不管它,老残去的时候,井旁西墙上镶嵌着一块刻着“陈遵投辖井”的灰砖则确是事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老残看到的投辖井在金泉书院,其实就是尚志书院,俗名尚志堂,它是同治八年(1869)在山东巡抚丁宝桢主持下修建的。门上原有“金泉精舍”的匾额,所以《老残游记》里叫它金泉书院;虽是书院,却是泉木清幽,任人游览。仅凭丁宝桢当年杀死权监安德海这一史实,也是值得老残去看看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老残接触到的济南街道和店铺也往往是实有的。老残来到济南,当天就住在小布政司街高升店。那是清朝布政司衙门前面的一条东西街,原叫“布政司小街”。这条“小”街人烟稠密,高升店就是其中一处较大的客店。店里有宽大的院落;院内有小溪萦绕;客房很多。老残是否真在这里住过,并不一定;但是《老残游记》影响很大,高升店的主人也以老残在他的店里住过为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老残和黄人瑞商议为妓女翠环赎身时(第十四回),说他在省城有容堂存放着四百两银子。有容堂就在小布政司街东头路北,是当时有名的南纸店,以出售笔墨、宣纸、折扇扇面和套色信笺等出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老残刚来济南,店里放着黄瑞和为治病酬谢他的一千两银子,感到不放心,拿了八百两让院前大街日升昌汇票庄给他寄回江南老家去。院前大街就是巡抚衙门前面的大街。是当年济南最繁华的大街。它既是大小官员趋奉奔走的必经之路,也是全城的经济中心,大商号都设在这里。日升昌是当时国内有名的汇票庄,在全国各大小城市都设了分号。
老残游大明湖时,上下船都经过鹊华桥。鹊华是桥名,也是街名。它是济南到东城往来的交通要道之一,西边是全省秀才来应乡试的考棚;往东是学政,俗称“学台”的衙门;南边离巡抚衙署不远;北面即是风景幽美的大明湖。桥是青石结构、高大的拱形单孔石桥,过去站在桥顶可以北望着名的鹊山、华山。济南八景中的“鹊华烟雨”就是这里。
老残知道吴二浪子在齐河做案后跑到济南,住在按察司街南胡同张姓土娼家。齐河县差人许亮按照老残的擘画终于使吴落网(第十九回)。这条胡同在济南按察司街中间路西,旧名“仓湾”,一直到民国时期都是生活悲惨的下等妓女聚居的地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老残在济南见到的人物,还有高绍殷、张宫保、黑姐、白妞和梦湘先生。老残通过高绍殷见到张宫保。张宫保是影射山东巡抚张曜(1832—1891)。张曜,河北大兴人,以镇压捻军和少数民族起义起家。在任河南布政使时,御史刘毓楠参奏他“目不识丁”,遂改官“总兵”。他从此发愤读书,以后又改授文职,由广西巡抚调任山东巡抚。他于光绪十二年(1866)调到山东,注意到黄河之灾,先后疏浚海口,挑淤培埝,做了一些整修工作;据说一年几乎有三百天驻在黄河工地上。光绪十七年(1891)他在黄河上监工时突然“疽发于背”,医治无效死去。后来人们在大明湖北岸给他修建祠堂,并传说他成了黄河水神,每当黄河出现险情,向他祈祷就能化险为夷。
老残在大明湖畔明湖居听“书”是极为精彩的篇章。黑妞、白妞(王小玉),也实有其人。据清末凫道人《旧学庵笔记》说,光绪初年历城(今济南市)有黑妞、白妞姊妹在明湖居“奏技”,轰动一时,有“红妆柳敬亭”之目。另据“游艺中原客”《历下志游》和王以慜《檗坞诗存》,白妞十六岁时曾跟随父亲在山东临清献艺,“眉目姣好”“歌至兴酣则又神采夺人,不少羞涩”。老残听白妞演唱,“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象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象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地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象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哪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忽而悄然无声,忽而又一声飞起,百声俱发,“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白妞说的《黑驴段》也是梨花大鼓中的保留唱段:“说黑驴儿,道黑驴儿,黑驴黑得有意思儿……”每句最后一字都用儿化,刻画黑驴形态,越说越快,但是字字清楚,听起来清脆利落,深受听众欢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老残听白妞姐妹说书后,有一位“梦湘先生”说:“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及至听了小玉先生(白妞)说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这位“梦湘先生”就是《檗坞诗存》的作者王以慜(1855—1921)。曾与刘鹗同在山东巡抚幕中,待他说过,“旁边人都说道:‘梦湘先生论得透辟极了!‘于我心有戚戚焉’!”可见济南的观众也真算得上艺术家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