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茶文化的读后感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社会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作用很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有关中国茶文化的读后感,一起来看看。
有关中国茶文化的读后感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读《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
周六从暄桐教室上完课的下午就要出差,顺手拿起这本《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三个多小时的飞行,手不释卷,一口气看完了大半本,还兴奋地划下好多有感触的精彩语句,在书的空白处写下不少阅读心得和感悟,内心久久充盈着一种难言的感动。
在看这本小书之前的一段日子,由于开始在暄桐学习,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忙于写字画画,从一横一竖一转弯起笔,从写生线描开始,加上此前就在学习的太极拳和古琴亦是在基本功训练阶段,生活变得异常充实而不觉辛苦,重复而不觉乏味。正是在这样通过不断重复一些简单动作和细节来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突然觉得自己悟到了一些人生中无比重要的东西,好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可以清晰地看到和感受到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原本愚钝的心慢慢变得敏锐起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正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看到这本关于茶道的书,茶道虽然是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却与其他我所正在接触和了解的领域有着惊人的相似与契合。难以形容阅读过程中的喜悦和快乐,甚至像书中所说是那种“因兴奋而颤抖”的奇妙感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这里,我也记录下这本小书带给我的若干种幸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关于学习的种种
1、学习的阶段——从无法立即理解到豁然开朗
作者森下典子小姐从20岁开始学习茶道,书中详细记录下她25年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感悟和体会。学习任何学问大抵所经过的阶段都差不多,也都需要有正确的心态和方法。对于我这样久已离开学校没有系统学习过什么的“新同学”,看到书里的种种,收获良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于学习的不同阶段,典子小姐认为世上的事物可归纳为“能立即理解”和“无法立即理解”两大类。无法立即理解的,往往须经过多次的交会,才能点点滴滴领会,进而蜕变成崭新的事物。而每次有更深刻的体悟后,才会发觉自己所见的,不过是整体中的片段而已。学习过程中不必太在意是否能理解,不妨将之分阶段视为集水的小水杯、大水杯、特大水杯,顺其自然等待杯中水满溢,便可饱尝那一瞬间豁然开朗的醍醐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尤其喜欢这句“饱尝那一瞬间豁然开朗的醍醐味”。“醍醐”,指的是酥酪上凝聚的油,在汉译佛经中的基本词义为本质、精髓。真正的好东西,大抵都要经过一番周折才能得到的。就像看一本好书,也许不能立即理解,但如果能坚持看完,甚至看第二遍第三遍,一定能有更深刻的体悟,豁然开朗的感觉。典子小姐说,真正的体悟需要时间,可是就在“啊,原来如此”的那一瞬间,完全化为身上的血与肉。
这给我们以重要提示,学习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坚持下去不要放弃,终能不断有所领悟和成长。某种意义上,“不求甚解”的状态很正常,无需苛求从最开始就完全理解,坚持下去时候到了自然了然于胸。
2、学习的心态——归零和用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书中关于学习的心态,我总结一为归零,一为用心。归零的心态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却有难度。拿书法来说,由于小时候曾经跟老师学过一点皮毛,自己本身也喜欢,近几年没事就自己练习、摹贴抄经,对笔墨纸砚可能比一般人更熟悉些。因此,可以说,一开始进入暄桐课堂的心态并不是“归零”的,觉得凭自己的书法基础,写字并没有那么难,落下几个月的作业并没有那么难补,相信自己很快就可以写得和别的同学一样好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和练习,我为这种自视过高的想法深感羞愧,因为我看到自己和同学的巨大差距,除了在书画方面的知识和理论严重缺失外,书写水平也与大家相距甚远;看到同学们做的古代书画家对比PPT简直具有书画专业研究水准;看到已经非常棒的学习委员每天坚持大量的线描临摹,精益求精地追求每一个细节;看到老师在各方面的学识涵养以及对教学的用心。
典子小姐在书中说,真正的学习之道,就是在教授者的面前将自己归零,敞开心胸从头学起。无聊的自傲,只会成为自己的绊脚石、甩不掉的心理包袱。一定要舍弃这些包袱,让心净空无一物,才能无所窒碍的容纳任何事物。谨记谨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学习除了要有归零的心态,最重要的是要“用心”。记得上课时,糊糊老师点评大家的《水浒叶子》线描作业,曾经说过质量比数量重要,不要赶作业,每一笔都要稳定、肯定。这说的其实就是每一笔都要用心。只有用心做每一个动作,茶道才能展现出应有的魅力,写字画画也是一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学习的方法——不断重复
典子小姐在一开始学习茶道时,觉得茶道的动作太复杂、细节太繁缛,完全不能记住,有一次带了笔记本想要记下来,结果却被老师制止,老师告诉她“说是学习,不如说是养成习惯!”不可以死记。上课时多练习几次,手脚自然就知道下一步要做些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经过经年累月的重复练习,作者终于可以不经老师提示不经大脑思考,自然而然地将不断重复的一个一个的小动作,点点滴滴串连起来,不知不觉间串成一条线。
这让我想起古琴老师曾经告诉我的,不要去记谱背谱,一首曲子当你弹奏足够多次后,自然而然你的手会弹完一个音接着弹下一个音。太极拳也是一样,那么多招式记不住怎么办,没关系,持续练习,直到有一天,身体自然知道下一个动作该怎么做,听身体的感觉行事。书画也是一样,糊糊老师要求每天都要摸摸笔,不断重复之后,不管写字还是画画,笔画线条才会有质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关于茶道的种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典子小姐在书中详尽地描写了学习茶道中所见到和感受到的关于茶道的种种,在这里略写一二。
1、形与心
老师告诉典子:茶道,最讲究的是“形”。先做出“形”之后,再在其中放入“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书中讲述茶道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都有讲究,从帛纱折叠的形状,到用帛纱在装抹茶粉的“枣”盖子上写特定的平假名;从捧“水指”(装水的器具)时手肘和手指的动作,到榻榻米一叠走六步,第七步要跨过榻榻米的缝边;从“茶筅”转圈搅动三次,每次搅完要拿到鼻前看看,到用白色的茶巾擦拭茶碗口三圈,每擦完一圈要将茶巾放在碗底下转动,写另一个特定的平假名……等等,诸如此类。书里有一段关于老师茶道动作的描写非常精彩,摘录如下:
老师的每个步骤都没有添加特殊动作,也没有任何故意引人注意的花招,更无省略或不正确慌乱之处,一切均依照平日对我们的指导那样自然往下进行。或许就像是从未经污染的山间涌出而被称为“名水”的水吧!未经添加也不必过滤的好水,如玻璃般无色透明,也无味无臭,畅饮时绝对不会哽咽在喉咙,而是一路沁凉畅快到底、通透全身。我们眼睛追逐着老师手边的动作,头脑却意外觉得清新愉悦,就好像是用眼听音乐一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用眼听音乐”的比喻很有意思,的确,我看太极拳老师打太极拳或者古琴老师弹奏古琴时,那种行云流水般的流动感、畅快感,动作的放松舒展,真是赏心悦目。茶道也是一样,书里说,顺畅、不出差错的过程中自有深意。即便是中规中矩的动作、单纯的敬礼,自然表达的动作展现出人体内的“气”,身体的语言是无可比拟的。
我们现在学习书法和国画,也是从“形”的训练开始,不管是摹贴还是线描,首先要摹得像、描得对,有了“形”,在其中放入“心”,最后才能有“神”,才能“气韵生动”。
2、不一样的鞠躬
书里让人印象颇深的有一段,是序章写典子的母亲描述武田老师的鞠躬,说“虽然是很普通的鞠躬,可是就是不一样”,“没见过那么漂亮的鞠躬方式”。读到这里,我猜大部分人会跟我一样,好奇这个武田老师的鞠躬到底是怎么样的“不一样”和“漂亮”。作者并没有马上揭晓谜底,而是在后面的章节中的一段顺其自然地描绘了这个不一样的漂亮的鞠躬:“光是这样一个动作,就让我感动不已。老师鞠躬的时候,就像是鸟儿瞬间展翅抖动身躯,再轻松回复原貌般优雅自然。她优雅表达敬意,富谨慎含意,却毫无卑躬屈膝之感。”
我想到我的太极拳老师,李毅多老师,他的鞠躬也同样让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好几年前,我们还是在一个办公室工作的同事,李老师那时忙于传播传统文化,已经很少来律所。正值律所调整分配办公室,我和李老师夫妇被分配到一个办公室,但还没有机会见到他。有一天临近中午,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门一开,李老师对着我近九十度鞠了一躬,说“吕律师,中午好!”我当时怔了一下,然后见他很自然地起身,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又对着我轻轻一鞠躬,“很抱歉!请问我在这里用餐您介意么?”这时我才注意到他进来的时候手里拎着一盒饭。征得我的同意后,李老师才坐下,开始用餐。而我,坐在电脑前,为李老师的举动感动不已。就像书里的武田老师,他“优雅表达敬意,富谨慎含意,却毫无卑躬屈膝之感。”
能做出这样“不一样”的鞠躬的人,一定是心无杂念、恭敬谦卑、和敬清寂之人。
3、礼法与自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作者一开始认为茶道的约束太多,几乎每一个动作细节都有规矩,有礼法。然而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作者却意识到:茶道只有“礼法”,礼法本身又要求严格,几乎毫无自由可言。可是,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制约。在强调自我的学校教育中,人人为竞争而感到不自由;严格要求礼法、受约束的茶道,反而容许个人的样貌,享有莫大的自由……。
的确,礼法与自由看似一对矛盾,实质上却不然。有句话说,没有堤岸,哪来江河?自由只能存在于一定的束缚当中,或者说要先经历一个约束阶段才可以达到真正的自在。
4、一期一会
所谓“一期一会”,就是“一生一次机会”的意思。即使聚集相同的人进行多次茶事,任何一次都不会一样。所以,一定要抱持一生只有一次机会的心情。
这是日本茶人们在举行茶事时所抱持的心态。这种观点来自佛教的无常观,佛法的四法印之一就是“诸行无常”,即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无常意味着死亡,意味着变化。认可无常,才能真正完完全全地活在当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细节体现尊重
书里有一段讲作者参加茶会,看到一位茶道老师给弟子钱的细节,对于这个老师的举动真是非常叹服,当然,也很佩服作者的细微观察和生动描述。那位年约七十的老师要还弟子替她垫付的钱,她并不是直接把钱拿出来当众塞给弟子,而是“先从手提包中取出钱包,再从和服腰包中抽出怀纸(装盛果子的纸——注:是那种非常精美雅致的纸),像是不想让弟子直接看到似的,侧身将钱包入怀纸中。我被她手指灵巧的动作吸引。这位老师又从手提袋中拿出一根唇笔,以为她要涂嘴唇,没想到她拔去唇笔盖,很快在怀纸包上写了一些什么。然后,她将唇笔放回手提袋,两手捧着怀纸包,对弟子说非常感谢。”怀纸上写了两个字,根据译注,是表示附加在礼物上的礼箴。这一段细节,体现出对他人的体贴与尊重,反思自己的很多类似举动,真是倍感惭愧。
三、品味季节,活在当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人自古是非常重视季节和节气的,除了春夏秋冬四季,一年还有24个节气。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节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每个季节随着太阳位置变化,气温寒暑差异,从农耕生产、饮食劳作到作息养生都要对应季节有所不同,在不同的节气相应会有不同的农事和节气活动。然而现代的中国人却很少能熟知每一个节气,更别提知道不同节气应该注意什么做些什么了,甚至,随着空调暖气和农业大棚的使用,春夏秋冬四季都变得不再那么分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而日本传承至今的茶道,却总是围绕着季节进行。不同的季节所使用的茶具不同,茶室的布置不同,茶道的动作流程和细节不同,就连墙上挂的字画、吃的和果子等等都全然不同。“立冬”时,要移去茶室中间的榻榻米,开启炉,也开始茶人的“正月”。“立夏”时,要在炉上盖上榻榻米,开始夏季的茶道。春夏秋冬,每年季节不停地循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事实上,除了季节还有一个更大的循环不断重复,那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干支。在“初釜”(每年新年的第一个茶会),必定有符合该年干支的道具登场。也就意味着,某样在初釜用过的符合该年干支的茶具,这次用过之后,下一次拿出来使用就是12年以后了。茶道环绕着季节,也永远环绕着干支的循环演出。相较之下,人的一生再长寿也只有六七次的干支循环而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因此,作者说,二十四年来,渐渐由茶道中体悟日本季节的况味。以前老是抱怨“为何不一直进行同样的御点前”,如今却认为享受其中的变化正是茶道的乐趣。雨天听雨,下雪日观雪,夏天体验酷暑,冬天领受刺骨寒风……无论什么样的日子,尽情玩味其中就好。将身心都放在这里,好好运用五官,专心品味当下,这样便能有所领悟。自由之道,其实一直存于当下、这里。一味考虑过去与未来,当然无法安心过当下的日子。其实,人生的道路不只一条,何不好好体验当下。唯有忽略过去与未来,专注当下这一刻,人才能无所罣碍、自由自在地活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书里还说,在真正入冬的“冬至”用柚子皮泡澡暖身,一年之中都不会感染风寒。我打算在今年冬至的那天(12月22日)试一试。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那一天开始画“九九消寒图”哦。
四、茶禅一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书中最精彩、让我印象最深的的章节之一,是“雨天听雨”,讲作者在一个下着大雨的周六,经过到底去不去上课的纠结最终决定冒着大雨去上茶课,在茶事进行过程中倾听雨声的体验。无法概括描述出书中的内容,只能原句进行节录如下:
从未如此专心听过雨声,觉得自己似乎正深入探索雨音密林的奥秘,心中怦然不已。心里虽然恐惧如此真切的感觉,却又想更深入探索。我的耳朵也因此变得更加敏锐。感觉听力忽然扩展,而且一口气想要突破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莫大的空间里,突然只剩下我一个人。这里究竟是哪里?没有任何东西阻碍着我。
身心完全自由享受着温暖大雨的冲刷,一切的喜悦、快乐,皆有如孩童在雨中玩耍般欢欣鼓舞,即使视线因雨过大而看不清楚也毫不在意。生平初尝如此自由奔放的感觉。
无论到多远的地方,皆可看见自我开阔的前景。可以一直在这儿,哪儿都不必去。没有任何不可以做的事。也没有任何非做不可的事。也没有任何的不足够。完全满足于当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敏锐听力消失,发现自己依然坐着。
作者的文笔非常优美,亲切自然,情感自然流露,这一章节极为准确而透彻地描述了“当下”的那种状态。当然,这样的精彩描述离不开译者夏淑怡同样精彩而准确的中文翻译。这样的文字读起来真的有一种兴奋和感动。这让我想起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书》中关于心性的一段描写:
他(我的上师)做了心性的传示。突然瞪着我,抛过来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心是什么?」我整个人顿时被摄住了,我的心瓦解了,没有言语,没有名称,没有思想——事实上,连心都没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那个惊人的瞬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过去的思想已经死了,未来的思想还没有生起,我的思想之流被截断了。在那一个纯然惊吓之中,打开了一片空白,空白之中,只有当下的觉醒存在,那是一种毫无执著的觉醒,一种单纯、赤裸裸而基本的觉醒。即使是那么赤裸裸,那么了无一物,却散发出无限慈悲的温暖。
作者典子小姐在书中还有一些类似的描述:“为了避免再出错,我们只有专注眼前。这么一来,脑海里不再胡思乱想,甚至有数秒处于真空状态。那一瞬间才能完全抽离现况。”“就这样静默了数秒。我的脑海也呈现真空状态,什么也不想,什么都不考虑,获得数秒比睡眠还深沉的静歇。我屏息感受这一刻,心情却很愉快。”“在数秒的空白中,只感到无限深邃的空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虽然一个是茶道中的体验,一个是佛法修行中关于心性的开示和领悟,但你会发现它们具有相同的内在本质。其实,日本的茶道一直以来都和佛教、和“禅”联系在一起。日本流传至今的茶道来源于中国宋代流行的禅院的点茶方式,在宋游学的僧人荣西禅师在浙江的天台山取种,带回日本栽种,京都附近的高山寺茶叶就此存活,并被宇治茶农移栽。宋代的点茶,由荣西禅师带回日本后,经过千利休时代,逐渐结合日本的器物,用自己的禅宗思维和审美创造了一套日本的茶道方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茶事就像是一场净心清魂的佛事。茶道从其根源上可以说是禅的化身。佛法修行就是在食住行卧中修炼身心,了悟心性,茶道亦是如此。
有关中国茶文化的读后感2
《茶道》读后感
近来读了一本名为《茶道》的小书,说它小是因为书很简短,只有九十页,但是内容却很广博,从思茶源、赏茶艺、悟茶性和揽茶情四个方面,把茶道的历史文化尽显无疑。在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历程中,有两种事物与它密不可分。一种是酒,另一种就是茶。久而久之,两者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前者强调热闹,而后者讲究静谧。前者体现出刚烈张狂,而后者表达出柔绵仁礼。所以茶更能找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点,更符合中国人的思想,甚至受到佛家、儒家的追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陆羽的《自传》和《茶经》中都有对佛教的颂扬和对僧人嗜茶的记载。可以说,中国茶道从萌芽开始,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最好的体现便是“禅茶一体”。佛理广博精深,但以“四谛”为总纲。其一为“苦”,凡是构成人类存在的所有物质以及所有精神因素都可以给人带来“苦恼”,参禅就是要看破生死,达到大彻大悟,求得对“苦”的解脱,即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茶性也苦,从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征中,佛家可以产生多种联想,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时,品味人生,参破“苦谛”。其二为“静”。佛教主静,而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也为静,茶人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坐忘的必由之路。其三为“凡”。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此话一语中的,茶道的本质就是从细小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佛法也要求禅僧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领悟大道。其四为“放”。人生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所以,佛法特别强调“放下”。品茶也强调如此,偷得浮生半日闲,将手头的工作放下一下,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细细品味着香茗。可以说,茶是佛家禅者最好的“朋友”。
儒家也对茶情有独钟。茶道的平静、和谐正好与儒家的中庸仁礼不谋而合。儒家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友情;饮茶时,可以更多地审己、自省,清醒地看待自己,认识别人;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品茗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古雅去虚化,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无论各家对茶道有什么样的见解,我想大家都喜爱茶归根结底是茶的超然。达官贵人“红泥小炉、娈婉卯童”烹煮的茶香醇精致;妙玉道姑用“梅花上收的雪”泡出来的茶香醇幽然;布衣市民用粗瓷大碗冲的粗茶甘冽芬芳。“白菜青盐米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如此粗茶淡饭的生活,郑板桥却过得情趣盎然。茶味好坏不在于茶品的优劣,而在于心境的阴晴圆缺。人生即是如此。
有关中国茶文化的读后感3
茶的清香世界——茶经读后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饮茶品茗一直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阅读了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后,对茶道、茶艺、茶的起源、采摘茶的产地、茶的分类等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中国茶文化核心是茶道,茶道是通过品茶活动(沏茶、赏茶、饮茶)表现一定礼节、人品、美学观点、精神、意境的一种品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主要讲究五境(即茶叶、茶汤、火候、环境)的和谐,并要遵循一定的法规。
茶艺即饮茶艺术,是品茗的方法和意境。茶艺始于唐代,主要包括备器、择水、取火、侯汤、习茶的技艺以及品茗环境,仪容仪态,奉茶礼节等,茶艺包括了茶、水、器、火、人、境六大要数,也可以说茶艺是茶人在一定环境中选茶、备器、选水、取火、煮茶、品饮的艺术活动。中华茶艺的精神特点分为四个方面:态度、健康、性情、交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这本书里也让我了解了茶的分类:中国茶叶的分类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通常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还有属于再加工的花茶共七大类。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喝普洱茶,通过阅读这本书后我才真正对普洱有了一定认识,最关键的是我以前一直以为这种茶属于红茶,其实不是呢,它属于黑茶, 是真正的发酵茶,而红茶,实际上是氧化茶,而非发酵茶。黑茶这种茶还被誉为能喝的古董,当然这主要 是指普洱可饮、可藏的双重特性。加上它滋味甘醇具有降压、防癌、消炎、养胃、抗衰老等功效。通过这本书还学会了怎样选购普洱茶,有四大要诀:一清,闻茶饼味。味道要清,不可有霉味;二纯,辨别色泽。茶色呈枣红色,不可黑如漆色;三正,存储得当。存放于仓中,防止其变得潮湿;四气,品茶汤。回甘醇和,不可有杂陈味。
在此再给大家介绍一种我喜欢喝的茶,就是大红袍。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 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那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关于大红袍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天心寺和尚用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这位皇官将身上穿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红袍将茶树染红了,大红袍茶名由此而来。 大红袍茶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岩茶相类似,只不过更加精细而已。每年春天,采摘3—4叶开面新梢,经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而制成。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当代人由于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饮茶成为了享受生活的一种方法。休闲时去茶庄品茶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爱茶之人热衷于正宗茶道的研习、茶艺表演、名茶鉴赏及品饮。《图解茶经》这本书用了近500幅精美的手绘插图、近100张简化表格、70幅全彩名茶图谱的全新形式演绎,通过图解形式的茶事过程,精髓的茶学知识生动而易懂。阅读这本书让我仿佛走进了茶的清香世界,在古老与现实中品饮文化之源。《茶经》倡导的精神俭德与现代人所追求优雅怡然的生活方式不谋而合。品茶、研习茶道、茶艺,以及茶的保健作用已经成为了当代人日常生活(休闲、会友、养生等)的必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是茶的祖国。中华民族是发现、栽培茶树,加工、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悠久的产茶历史,辽阔的茶区,优越的自然条件,精湛的采制技术,形成了源远流长、琳琅满目、千姿百态的中国名茶。中国所以能形成四千余年的茶文化历史,是因为茶具有自然的、诱人的、独特的色香味形和茶对人体特有的功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有关中国茶文化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4.茶艺学习心得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