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品茶艺术的关系
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充分发挥它的功能与作用,必将促进茶业事业的发展,那么茶文化与品茶艺术有什么关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茶文化与品茶艺术的关系,希望对您有用。
茶文化与品茶艺术的关系
焚香除妄念
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考究要平心静气。“焚香除妄念”即是经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一个吉祥庄严的氛围。
冰心去凡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茶,至清至洁,是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请求所用的器皿也有必要至清至洁。“冰心去凡尘”即使用开水再烫一遍本来就洁净的玻璃杯,做到茶杯不染纤尘,一干二净。
玉壶养太和
绿茶归于芽茶类,由于茶叶细嫩,若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茶芽中的维生素并造老练汤失味。只宜用80℃的开水。“玉壶养太和”是把开水壶中的水预先倒入瓷壶中养一瞬间,使水温降至80℃摆布。
清宫迎佳人
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历来佳茗似佳人”。“清宫迎佳人”即是用茶匙把茶叶投放到不染纤尘的玻璃杯中。
甘露润莲心
好的绿茶外观如莲心,乾隆皇帝把茶叶称为“润心莲”。“甘露润莲心”即是再开泡前先向杯中写入少量热水,起到润茶的效果。
凤凰三允许
冲破绿茶时也考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的三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向客人点头致意。
陶瓷艺术与茶文化的联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又是瓷国,陶瓷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茶文化与陶瓷文化一旦相撞击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更提高了文化品位。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是唐人陆羽的《茶经》,其中便谈到茶汤的颜色与陶瓷茶具颜色的关系。唐宋时代有斗茶的习俗,王公贵族、平民百姓,竞相以此为乐。所谓斗茶,是将茶饼置于杯中,冲以沸水,依色泽和汤花的优劣定输赢。斗茶最讲究的是茶盏,宋人多把福建建窑烧制的黑釉带有鹧鸪斑或兔毫、油滴之瓷盏视为珍品。今天,我们在南京城内的一些建筑工地上,常可拣到这类瓷片的标本,可见“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南京当时斗茶风之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谈到茶具,最为珍贵者要数明代永乐青花压手杯了。其造型优美,纹饰清雅,钴兰纯正,极富美感。如此高贵的茶杯,专供皇宫和贵族之家享用,烧制的数量自然甚少。据载,万历时已所剩无几,尽管历代皆有仿制,但皆难以企及其艺术高度。现时,永乐压手杯世间仅存三只,当是稀世之宝;且不说原物,即便前朝仿品的残片,也难得一晤。
明代中期以后以壶泡茶渐成风尚,其中小巧古朴的紫砂茶壶最受称颂。因为紫砂壶较之银、锡、瓷壶更具优点和特点,可以说每件都是精巧的艺术品。李渔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阳羡就是江苏宜兴。
曹雪芹是一位谙于茶道的大家,在他的《红楼梦》中,有97回写了与茶有关的情节。最为精彩的第41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妙玉招待贾母等人的茶是“老君眉”,水是“旧年蠲的雨水”,茶具是“成窑五彩小盖钟”、“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自是不凡,而与宝钗、黛玉吃的体己茶更是不同。茶具是王恺定制、苏轼鉴赏过的“分瓜瓜包”、似钵而小镌着垂珠篆字的“点犀”,水则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自然清醇无比。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贵族的气派,大约也是最高层次的茶文化了。
唐诗与茶文化的联系
陆羽《茶经》中一首《六羡歌》对茶道道德观作了明确的理喻,也是茶道精魂的首扬。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李白在《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的名诗中对仙人掌茶的精到描述,可谓是研究茶文化的开山之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诗圣杜甫写了三首茶诗,其中《春风啜茗时》成了咏茶的名篇。
韦应物的《喜园中茶生》一诗,是一首借茶言志、饮茶修身、种茶育德的五言古诗,歌颂茶的纯洁和功效,寄望人们以茶为偶像,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白居易自誉识茶之人,一生写了50多篇茶诗。在他的多数茶诗中表明了作者“以茶俭德”的高尚情怀。
刘禹锡写的《西山兰若试茶歌》细腻生动,堪称茶诗中的佼佼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柳宗元写的《夏夜偶作》把夏日饮茶的闲适之情写得惟妙惟肖,为茶的闲适功能添上了一笔清逸。
诗人元稹的一字至七字的诗《茶》,可以说这首宝塔式茶诗,对茶的特点、加工、烹煮、引用、功效作了全面的概括,为后来茶人所津津乐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唐诗人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把茶比作“禅经”,奠定了“禅茶一味”的理论基础。
茶仙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不仅把茶的审美体验描绘得出神入化,还注入他对生命的总体感悟,表达他的恤民意识和忧患意识,是一首被世人广为称颂的饮茶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此外,杜牧、许浑、王建等都有对茶的典型诗作流传于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据对《全唐诗》统计,唐代写过茶诗的诗人130多位,总计550多首,纵观唐诗中的茶诗,不难看出,那时候,诗人们已经把茶从物质层面提升到了精神层面,成为我国饮茶史和茶文化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启蒙阶段。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