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市场营销>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策略案例解析

时间: 弘达0 分享

要设计一个案例分析计划,则需要决定数据来源、分析着手点、分析工具、样板工具和联系方法等细节。那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市场营销策略案例解析,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市场营销策略案例解析一:

转战互联网 为什么连微软、IBM都这么难?

IBM大幅裁员11万人的消息,让很多人大吃一惊。虽然IBM否认没有这么大规模,但这个如日中天的企业正在快速衰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几乎与此同时,各种互联网企业发展迅猛,中国的阿里在美国上市当日,市值高达1300亿美金,2015年计划招聘上万人。一涨一跌,让人唏嘘不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老牌企业的基因:优势还是劣势?

很多人不知道,IBM是最早的互联网从业者,应该说是最早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最早的互联网的机会也是给了IBM的。作为计算机领域的巨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IBM也曾投入巨资开发网络。但IBM最后也没能抓住这次机会,但却诞生了一个新的巨人:思科。

后人总结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说,是因为IBM过于依赖企业客户。此话对,但也不对。表面原因是这样,背后的原因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基因。

企业与人一样,有它的基因。当一个企业成功的同时,特殊的印记,即基因就形成了,很难改变,也就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路径。IBM强大的基因,不仅让它与互联网的第一桶金擦肩而过,而且也让它错过了互联网无数的发展机会,最近一个机会是云计算。IBM在云计算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仍然没有抓住,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其实,这就是IBM的基因。围绕企业、大企业、大客户,做硬件、做软件、做服务,而不是针对个人用户。

企业与人一样,都是有基因的,不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问题,是有没有能力“作为”的问题。与人一样,这种基因有优势的地方,也有不足,没有一个企业可以无所不能,包打天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不只是IBM,其实又有哪个老牌企业抓住了互联网的机会?

最早有互联网机会的,除了硬件设备厂商,就属于运营商了。所有的互联网用户都是它的实名用户,但谁又抓住了?

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等运营商都曾投巨资开展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但都以失败告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0 多年前,中国电信投巨资建设了互联网信息业务平台“互联星空”,10余年下来一直亏损,现在已经完全转入后台服务,变相倒闭了。原网通公司2002年投资5亿,组建了信息服务平台“天天在线”,不到两年即倒闭关门了。8年前,中国移动也曾大力推出移动梦网,但今天,我们还有多少人会提到移动梦网?

有人说,这是因为是国企,是垄断造成的。这显然并不正确。

不止国内的运营商,放眼全世界去看,占尽互联网先机的运营商也没有一个成功的先例。无论是美国的AT&T,还是欧洲,或者日韩的运营商,都没有成功,为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不仅仅是运营商,很多成功的企业,甚至是所谓互联网新贵,也都没有抓住每一次互联网发展的机会,为什么?

1998 年,微软公开提出转战互联网,但时至今日,微软仍然是一个软件企业。微软曾经开展过各种互联网信息业务,如即时通信工具MSN,搜索引擎bing等,但都没有大的发展。MSN现在已经关闭,bing还在苦苦挣扎。2000年笔者做过调研,当初IE浏览器在中国的占有率是99.98%。如果微软当初把IE浏览器免费,就可一统江湖,也就没有很多中国互联网企业如360的机会了,但是为什么没有做到?

Yahoo作为世界上公认的、最早、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有互联网先机、有资金、有互联网思维,至今却挣扎在持续的衰退中,市值已经萎缩到了最高峰的1/3,为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新浪曾经是中国互联网的新贵,有钱、有人,但在后来互联网信息业务发展中出现的游戏、社区、电子商务等机会上,都做过积极的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至今仍然是一个网络媒体公司,这又是为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但有意思的是,博客、微博的机会都被新浪抓住了,新浪微博最后还成功上市。原因非常简单,博客、微博都是媒体平台,是最适合他的,是他的基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腾讯依靠QQ,掌握了中国互联网最基本的用户,成了中国互联网的天花板。业界一直认为,腾讯坐等大家探索,一旦模式成功,他就复制,其他企业机会就很小了,因此常常被业界咒骂。微博出现的时候,腾讯依托QQ,迅速获得了倍数于新浪的微博用户,但却一直未能有大的起色。2014年中,腾讯微博部门彻底解散了,新浪的微博却成功上市,为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腾讯也曾经尝试了很多很多,但基本都以失败告终,至今仍然是以游戏收入为主,这些年真正的新业务,就是微信了,而微信之所以能诞生,也是其优势基因,是QQ的升级版而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不止在IT以及互联网领域,其他领域也一模一样。

2000 年,联想投资举办了门户网站FM365,2年后倒闭。2000年,联想投资新东方在线,2002年撤资。种种互联网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当然,不是联想不够优秀,联想与HP、戴尔相比,至少增加了手机业务。联想能抓住的原因,也在于这还是制造业,更强调营销的制造业。HP、戴尔至今连手机业务也没有抓住,苦苦挣扎在日益衰落的产业泥潭里。

新东方2000年创建新东方在线,进军在线教育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但15年后,其收入仍然不能进入上市公司报表。仍然活着,已经是万幸。无独有偶,课外辅导机构好未来2010年在美国上市,融资的主要诉求就是做在线教育,四年过后,2014年,好未来在线教育业务是发展最快的一年,但收入仅占好未来总收入的4%,仍然亏损。教育与在线教育,这么小小的门槛都难以跨越,为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以上种种,分析下来,都有具体原因,比如人才团队的问题,业务模式的问题,战略失误的问题等等,但最后都可以笼统地说:基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老牌企业如何抓住新兴产业

基因是复杂的,涉及机制、文化、队伍等等因素,昨天的成功,就是今天的障碍。能成功超越自己的,或者说对自己进行革命的,少之又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对互联网有着深刻认识的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__民有一句话非常深刻:MOOC不是在大学诞生的,做电子商务的不是百货大楼,互联网金融也不是银行的杰作。

这种基因非常复杂,分析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第一,管理的问题。任何一个成熟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就自动形成了一套围绕其核心业务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式方法,是与其业务理念伴生的一套系统性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一个环节。比如薪酬体系,一定是围绕主营业务确定的,无法与新业务需要的人匹配;比如业务流程与控制,也一定是量身定做的,必然不适合新的业务管理,尤其是和其主营行业特性较远的产品与服务。

一个新生的产品与服务可以在一家老企业诞生,但发展起来的概率肯定是零。因为从一开始,你就是一个“异类”,处处不合适,处处需要特批,几乎是与整个系统在对抗,所有的时机就被耽误了。不用妖魔化,没有人,没有哪个部门与你作对,这是一个系统,不适合新业务的系统。

管理上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所有成功的企业,在经历了创业期、发展期后,很快就需要进入一个防范出现大问题、大错误,以稳定发展为主的管理模式,是无法给新业务提供空间的。任何一个大企业,其实在管理上,都难以说有活力,管理几千人,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实际上需要把每一个人当螺丝钉去管理,否则一定会大乱。因此,在成熟企业里,大家讲的是风险控制,是流程规范,是人人防控。而对于任何一个新业务、新产品与新服务,在一开始,是不能讲严格与规范管理的,恰恰需要的是不讲流程规矩的快速反应,不断犯错,是人治,不是法治。但这都不容于一个规范成熟企业。

表面上,所有大企业都有其业务拓展部门,都有其容错率,但这种宽容度永远是在一个范围与制度之内的,而且往往与一个全新业务的要求有本质的差距。

第二,人的问题。原来的基因里很难产生能够开拓新业务的人。我们经常说,投资的核心是在投人,一个即便是错误的计划,只要人优秀,最后一定会找到正确的方向。但在一个很成熟的企业里,经过多年的发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已经自我沉淀积累了一批有共同特性与文化的核心骨干,很难诞生适合新业务的人,即便花巨资引进所谓优秀的专业团队,最后也会很快因为管理方式、理念等不同,水土不服而夭折,更不要说扩大发展的问题。

第三,文化的问题。

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围绕创始人与核心骨干,逐渐渗透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大到管理的模式与理念,小到用人的类型、员工活动,无处不在。在这种企业里,一句无意或者有意的风险提示,往往胜过一颗勇敢的心。因为人的类型不同,文化理念上,更是会处处碰壁,无法融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文化是一个弥漫在空气中的东西,一时没有明显感知与不适应,但日复一日,怨气日盛,最后让新业务与新人类无法生存,自动放弃离开。

企业的基因表现还有很多,但核心我认为是以上三点,这已经足以杀死所有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务。

因此,对于所有成熟成功的企业来说,一定要清醒,你虽然有钱、有人、有渠道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有资源,但很多新兴的产业不是你的机会,不是你可以包打天下的。这已经不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问题,而是你的基因决定你没有能力“作为”的问题。

企业与人一样,核心的发展思路是扬长,走你擅长的路。在业务的发展上,一定是顺势而为,顺着你核心业务的紧密链条发展,而不是贸然跨领域行业去做。如腾讯做微信,而不是微博、电商等;新浪做博客、微博,而不是做游戏、电商等。

那么,企业如何抓住新兴产业与机会,尤其是跨度较大的行业?考虑到基因的因素,我们不要期望自己赤膊上阵厮杀,更实际和可能的方式,是以资本的手段参与如收购、参股等,参与但不控制,至少不参与任何实际的经营决策和运营,如Yahoo投资淘宝等。虽然Yahoo的衰败不可阻挡,但它却以支付宝大股东的形式再生。这就是一种有效的、聪明的改变基因,获取发展的办法。

市场营销策略案例解析二:

“巧妙”还是“坑人”?我看到的星巴克策略

星享卡的“升级”体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在全球咖啡厅做生意,最好的有两家,星巴克和COSTA,店铺或者对面,或者相邻。某天,星巴克发现最近生意不太好,而COSTA却一直稳步提升。于是派人打探,原来COSTA采用了新营销策略——会员打折卡。

一张会员打折卡,能有什么威力?我们周边很多会员卡,好像都没什么用……但COSTA的玩法不同。

当你走进COSTA咖啡点了一杯36元拿铁并准备付款时,服务员告诉你“先生你这边价格36元的咖啡,今天可以免费得到。” “怎么得到?” “很简单,你办理一张88元的打折卡,这杯咖啡今天就是免费的。并且这张卡全国通用,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到COSTA咖啡消费,都享受到9折优惠哦。”

结果数据表明,有70%左右的客户都会购买这张打折卡。你有没有发现这个一箭双雕之计,有多么巧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① 扩充消费者第一次消费客单价。我们来算一笔账:如果每天有100个用户,每人消费36元,销售额就是3600元,如果每杯咖啡的成本是4元,利润就是:3200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那么推出打折卡之后呢?如果向100个人介绍,有70个人购买了打折卡,就是(36元×30人)+(88元×70人)=7240元,如果每张卡的制作成本是2元,那么利润就是:6700元。客户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利润增加了一倍。

关键是,用户还感觉自己占了便宜。对于用户来说,咖啡的价值是36元,所以办一张打折卡88元,送一杯咖啡,88-36=53元,然后这张卡以后还可以持续打折,很好。

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其实就是多花了53元,什么都没有买到。打折是建立在你消费的基础上,你不消费,这张卡对你没有半毛钱用,就算你消费,也是给咖啡店持续贡献利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② 锁住消费者。当你响应了COSTA咖啡的主张后,获得了一张打折卡。就在你拿卡的一瞬间,其实他们已经锁定了你的消费。COSTA咖啡与星巴克定价接近,当你下一次喝咖啡的时候,因为打折卡,所以基本不会考虑星巴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于是,星巴克的应对策略就是,推出“星享卡”。虽然形式上与COSTA打折卡不同,但营销策略接近,也是在你消费的时候,告知咖啡免费,然后售卡给你,但是这张卡不能打折,可以积分,还有一些优秀的设计,例如:

亲友邀请券:是指你一次性购买两杯时,只需要付一杯的钱 (含三张);

早餐咖啡邀请券:是指你早上11点之前购买任意中(tall)杯饮品,免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升杯邀请券:是指你购买大杯饮品,只需要付中杯分量的钱。

这些设计可以让你邀请小伙伴一起喝咖啡,其实就是让用户帮他们“抓潜”,后面两张劵的设计,主要是让用户感觉票价值得,并且有了种莫名其妙的“身份”存在感。“星享卡”的奇妙之处,在于设计了“升级”体系,因为人们天性就喜欢升级。

集齐5颗星时,就会升到玉星级啦,玉星级又有各种优惠,而玉星级之后又会有金星级! 1积分=1块钱,50积分=1颗星,也就是说,你够“250积分=5颗星”时,可以升为玉星,大概8杯咖啡左右。

你有没有遇到“价格陷阱”

看到星巴克的点餐牌,能从中发现什么?不错,不管是什么产品,中杯、大杯、特大杯之间的价格差都只有3元。这是为了让客户在对比中自动前进,选择大于等于“大杯”。对于一杯30元咖啡来说,选择大杯的客户高达市场营销策略案例解析。而当你决心购买大杯的时候,兴奋地发现特大杯只要36元……

就这样,客户自己在内心已将价格锚点一步步拔高,然后说“服务员,我要大杯”。注意,服务员没有引导你的消费,是你自己的决定。这是由大脑本来的运作机制决定的。

①人们经常会放大自己的需求。我们经常认为自己是理性的,其实不然。当我们选择“杯型”的时候,几乎会忘记自己能否喝下这么多,只会盲目考虑买哪个更划算。

② 人们对产品的价格没有认知,只会在可见的空间内对比。

美国《经济学家》杂志做过一次实验。以前他们的卖杂志都是卖两个版本,一个是实物版本,100美元;另一个是电子版本,内容一样,60美元。通常80%的人会选择电子版本,20%的人会选择实物版本。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这样的销售额为:(60美元×80人)+(100美元×20人)=6800美元。他们的预订量遇到了瓶颈,也就是说如果订购人数不增加,要增加销售额只有一种选择,就是增加客单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后来,有人为其选择了这样的营销策略:什么都没有改变,还是那两个同样的版本,同样的杂志内容,但是成交主张不一样。销售额瞬间发生变化。方案如下:实物版100美元,电子版60美元,实物加电子版105美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如果是你,你会选哪个?结果是,80%的人选择了“实体加电子版”,10%的人选择了实体版,10%的人选择了电子版。这样在没有增加任何成本的情况下,销售额增长到了10000美元。

不难发现,其实人们对价值的判断是没有绝对标准的,原本《经济学家》杂志的客户在60美元和100美元之间做选择,后来加入了“实体加电子版”这个选项之后,人们就在105美元和160美元之间做比较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只要展示不同等级,人们就会自动对其进行比对,然后选择那个看似最佳的,以免自己吃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其实《经济学家》杂志后来又调整了一次策略,实体版:100美元,电子版:60美元,实体加电子版:100美元。结果如何?大部分人以为他们搞错了,疯狂下单。

你真能分清“大杯”与“特大杯”么?

这个设计虽然巧妙,但我不提倡。如果你了解“罗永浩”,那么你一定知道这点,就是“对不起先生,这个是大杯,这个才是中杯”,来自于网络电影“小马”的片段。看看星巴克的展示杯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请问哪个是大杯?我问过10个人,10个人都认为最上面那个是大杯,但是你认真看看杯子下面的文字,竟然写着“特大杯”……

当你点咖啡的时候,服务员会问你:“先生是要中杯还是大杯?”显然,你认为大杯就是最上面那个,并且只比中杯多3元,于是回答“大杯”。

这就是人大脑意识中的“高中低”“大中小”,只要是三个东西放在一起,大、中、小就会自动打上标签,不管下面写的是什么。

出于好奇你可能会问“那小杯呢?”不错,是有小杯的,在抽屉里。如果你说要小杯,店员会拿出来给你看,但当你看到那个杯型的时候,我确保你一定郁闷了,不信去试试?

1208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