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读后感 > 季羡林微型散文读后感3篇

季羡林微型散文读后感3篇

时间: 乐平653 分享

季羡林微型散文读后感3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季羡林微型散文读后感3篇,希望大家喜欢。

  季羡林微型散文读后感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有人说,灵魂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或许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灯红酒绿里忘却了昨天,今天与明天月色温柔下锐气消磨尽,意气风发的翩翩美少年,声色犬马中挨到了耄耋之年,只能感慨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多少人就这样在生与死的两点之间虚度了好韶光。所谓灵魂者,自然只不过是一缕轻烟罢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然而对于有些人,却未必如此。君不见,抱石沉江的三闾大夫至死吟唱“哀民生之多艰”,百年多病的杜少陵呼唤的是“天下寒士俱欢颜”。多少仁人志士用他们的悲壮写就的诗篇,照亮了人间,而夜空中闪耀着的,正是这些甘愿燃烧的灵魂。漫天星斗,银河浩瀚,其中一点光明,便是我所阅读的季羡林。

  季老一生,真可谓历经坎坷了。生于满目疮痍的旧中国,长于战火风飞的人世间,而唯一有希望能显得美好些的所谓留学生涯,也因法西斯的炮火充塞着二战的硝烟。辗转回国,也没有过几年安生日子便遭遇“”,这且不去提它;晚年的许多时光,也只能在病榻上熬过。所幸人生的苦难往往与成就成正比,或与就是所谓的“生于安乐,死于忧患”吧。梵文,吐火罗文,斯拉夫语,古代佛教史……一个个难啃的骨头,竟都让他给啃了下来。季老却淡淡的说,这只是勤奋的结果

  但是如果仅仅是如此,至多成就一位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老学究,或许可以称之为学富五车,却绝对配不上“德高望重”四个字。其实人的伟大,更多时候不是或者说不完全是源于其事业上的成就,而是人格上的高山仰止。如果说三辞“国宝”“学界泰斗”“国学大师”称号是季羡林先生的说的话,那么“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便是季羡林先生的做了。这不仅是季老一生坚定信仰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我们每个人心灵的严峻的拷问。

  或许正是来源于这种信仰的支持吧,季老一生从来没有失掉过信心。《留德十年》的灰暗岁月听他一一道来娓娓动听,《牛棚杂记》将莫大的愤懑写得似乎不值一提,而《病榻杂记》将这种豁达发挥到了极致,似乎连生死都显得无所谓有无所谓无了。并不圆满的人生轨迹,在季老看来不过是宇宙间的沧海一粟,尤其是一个常人已无法企及的年龄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季老是站在人生之巅了,然而他又是这样一个真真切切的活在生活里,离我们这样近的一个人。《清塘荷韵》的文笔堪与《荷塘月色》媲美,而质实胜之,比后者少了几分矫情,多了几丝达观。《神奇的丝瓜》处处透着童真,俨然一个懵懂孩子对新鲜世界的憧憬之作。心中有佛,才能看到佛;心中有美,才能发现美;也只有纯洁的灵魂所支配的躯体,才能写下这样一份纯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就是这样一位长者,有一天竟离我们而去了。季老深谙大自然新陈代谢的规律,也大概早已参透人心的纷纷扰扰,不论生后留下怎样的摊子,都不会对死亡有些许的恐惧了。只是我辈生者,不免有些茫然,总觉得世界少了什么,却总发觉不出到底有什么改变,终于明白这是与一个伟大的灵魂失之交臂后的必然的遗憾。事实上,这样一个灵魂在世界上的存在,本身就值得我们为之骄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静静地翻阅这本《季羡林散文》不仅对那些理性而又深藏着感情的文字心生向往。我相信,只有内心纯净的人写出的文字,才能够真正触动读者的心弦。季老的散文,如水一样清澈,上善若水,正是他内心的写照。他们带给给人的感动,是润物细无声的,正如高雅音乐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对自己说,此刻去读季老的文章,该是对逝者最好的缅怀吧。

  忽然又想起关于季老的一些往事。2007年底的时候,央视曾派人将“感动中国”奖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连同获奖证书送到季老所在的病房。老人家诚惶诚恐地接过,连说:“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啊。。。”那神情不像一位德艺双馨的老学者,倒像一个负笈从师的小学生。对比季老的谦卑,那些夸夸其谈的后生小辈何其渺小,不禁唏嘘。

  灵魂的分量,确乎是沉重的,然而季老大概能够举重若轻了。因为在他那里,灵魂早已渗透到肉体的每一个角落,反而显得无所谓有无所谓无了。

  季羡林微型散文读后感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最近读季羡林教授一篇散文槐花,文中写道:“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同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走到槐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气,抬头看了又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我从前曾看到一幅印度人画的像,为了夸大印度的眼睛之在,他把眼睛画得扩张到脸庞的外面。这一回我真仿佛看到这一位印度朋友瞪大了眼睛扩张到了面孔以外来了。

  ‘真好看啊!这真是奇迹!’

  ‘什么奇迹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你们这样的花树。’

  ‘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多得很就不不了不起了吗?’

  我无言以对,看辨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相识。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接着作者写到自己在印度曾有守类似的情景。作者在海德拉巴看到耸入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普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大为感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

  ‘什么神奇?’

  ‘这木棉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两段情节大致相同,就是人们对时空见惯的了东西,麻木了,根本发现不了它有什么美来,因此作者总结出了自己对美的看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时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邮。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季羡林教授这段对发现美,按他这样做,就会发现很多从前没有发现的美来,一定是第一次见到的那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想自己先试一试,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会儿,当我向窗外望去时,天空暗淡淡的,却依然有亮亮的样子,天空是静静无语的。

  正在下着雨,如雨丝般的,不断地从天空抽出来落到地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会儿的雨声如同缓缓的旋律,听到窗檐石棉瓦发出的如同低沉的鼓声。

  小池塘边的一棵绿草,簇簇的一大片如一座绿的小山。有一枝的叶子,在雨中轻轻地摇曳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谁家的一辆黑色的小车停在我家窗台不远的池塘边上,雨点落在它的身上,相信它一定会感受到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窗外小院子的场里,积上了一层厚厚的水流,清浅的水流,天空小树都能从它的水面倒影出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窗子以南更远一些,是一座小山,山上有松林,松林是郁郁葱葱,山色变成了那种黛色的山,松林顶处高高低低连成一片,像是插在云中。

  这个雨天,我感受到下雨之后,整个天空大地会变得更干净起了起来,天公不是正把一切都用雨水洗着之中,一丝尘埃都没有地方藏。

  室内,我一直坐在电脑前,放着音乐,有时有钢琴曲,有时有甜蜜的女声,有时有深沉的男声,有时是中国的民乐曲,从清晨到现在没有停过,在我心灵浇灌着温泉水一般。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的桌前放着三本书,一本是实用汉字字典,一本是季羡林大师的散文,正翻在039槐花这一篇,还有一本厚的古文观止,封面上有三位美女图,梳着大发卷,穿着柔软线条的长裙,有三个美女在一起,一个正坐着理她的头发,两个在旁边看着她。另外一幅,一个美女在一棵古树下斜着身子看什么。有一个躲避在一个大红柱子前,身体挨着柱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此时此刻,不知美女们都在想着什么,想着她的心上人来到吗?如同我想着窗外的一棵花树上再重新开出骄艳的花朵吗。

  一切都似乎是静静的,记得季羡林教授讲过,人在很静的时候,写作才能进入角色,我从前总在想着,作者怎么样才能进入角色,感到很不懂,只有在静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进入角色是怎么一回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读季羡林教授这篇定槐花的文章,我记得我在学校办公室时,当我读到了这篇槐花的散文,当时很惊喜的,就让我的一位同室的女老师J看了,她说:“是啊,我们学校院东边就有很多槐树!”她还给我讲了很多槐花开时的感受,我喜欢把它和冬天对比,槐树枯枯的,黑乌乌的,像是一棵乌雅。没有人注意它。可是到了春天之后,竟开出了自己的花儿槐花,是芳香的,远远望去,满树雪白白,槐花像玉珠一样,一串串挂在每一花枝上,当时我真为同样有心花怒放的心情。

  季羡林教摇这篇,教人第一次看大自界中的一切,像第一次见过自己初恋情人,像第一次见到花开,一切都充满了新意,去欣赏它,去和它交流,去真心实意地爱它,绝无半点虚假之心,那么,就会感受到整个世界成物都是你的知心朋友,一切都是美好的灵动的,有智慧的,能相到温暖的,会感受到整个世界变了新颜,就会完全和美相融化在一起了,真的,如同庄子说的那样,此时就在美之中了。

  季羡林微型散文读后感3

  母亲是崇高的,母亲是伟大的,而祖国母亲又培养了千千万万个花朵,今天我学了一篇,叫做《怀念母亲》的感人的文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篇文章中写了季羡林六岁离开母亲,在他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母亲去世,他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痛哭了好几天。从此,他失去了母亲,一想到母亲,他就会泪流不止,感到十分凄楚。他到德国之后,经常梦到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在1935年11月写的四篇感人的日记中,我读出他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爱着祖国和远在祖国的朋友。在那之后,他写了一篇名叫《寻梦》的文章,表达了他热爱两个母亲的情感。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一定要向季羡林学习。我有时对母亲发脾气;有时还不肯做家务,没有更努力地学习。而他从小失去了母亲,得不到母亲的呵护,却没有受到任何一点影响,反而更加热爱、思念母亲,更加勤奋学习,考取了博士学位,并去德国留学。在哥廷根的时候,他并没有忘记母亲。在《永久的悔》这篇文章中,他说:“我一生最大的悔,就是没能孝敬母亲。”这样一位大学者,取得了那么多成就,最终后悔的却是没能孝敬母亲。

  现在,我以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应该从小孝敬母亲,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哪怕只是帮她泡一杯热茶、拿一双拖鞋。何况我已经长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个只会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孩子了,我必须趁后悔前,尽自己的力,孝敬母亲。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中,作者对母亲的爱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325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