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胃病,涵盖了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等。那么对于胃病的发生,有什么治疗方法吗?接下来,学习啦小编就和大家分享胃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胃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一:
(1)肠胃湿热:病起急骤,恶心频发,呕吐吞酸,腹痛阵作,泻下急迫,便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尿短赤少,舌苔黄腻,脉淆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止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木香、茯苓、车前子、白扁豆、薏苡仁、荷叶、生甘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寒湿阻滞:呕吐清水。恶心,腹泻如水,腹痛肠鸣并伴有畏寒发热,颈项或全身关节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灞。
治法:散寒除湿,和中止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方药: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清半夏、白术、陈皮、厚朴、生姜、甘草。
中成药:霍香正气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食滞胃肠:恶心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泻下秽臭,气迫不爽,泻后痛减,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方药:焦山楂、神曲、制半夏、茯苓、陈皮、莱菔子、大腹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脾胃虚弱:禀赋不足,素体脾虚,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泻,大便溏薄,呕吐清水,且时作时休,面色不华,乏力倦怠,舌淡,脉弱。
治法:健脾理气,和胃止泻。
方药:人参、白术、山药、茯苓、白扁豆、陈皮、砂仁、薏苡仁、甘草。
胃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二:
一、益阴养胃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方药组成:沙参,麦冬,玉竹,生地,白芍,甘草,石斛,川楝子,半夏,口渴甚加花粉;胃脘灼热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低酸者酌加乌梅、木瓜、山楂;大便艰涩加栝楼,决明子;便秘加郁李仁,麻仁;食少加谷芽、绿梅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疼痛,嘈杂烧灼,知饥少纳,口干引饮,舌光剥或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或弦细;或胃酸缺乏,胃镜检查见胃黏膜轻度充血,分泌物偏少,或见腺体萎缩。中医辨证属肝脾阴伤,胃阴亏虚者。
二、清热和胃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方药组成:黄芩,连翘,败酱草,黄连,白花蛇舌草,白芍,蒲公英,吞酸加吴茱萸、海螵蛸、锻瓦楞子。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灼热疼痛,口苦且干,嘈杂易饥或泛吐酸水苦水,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胃镜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等。中医辨证属中焦郁热,邪热犯胃者。
三、化瘀理胃汤
方药组成:丹参,檀香,砂仁,五灵脂,香附,元胡12g,川楝子,台乌。若挟郁热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若兼气虚加党参,白术。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疼痛,或刺痛、锐痛,痛处固定,舌质暗红或暗紫瘀斑,舌底络脉多粗乱而长色青,脉涩滞不畅。胃镜多见腺体萎缩或伴肠腺化生、异型增生。中医辨证属肝脾气滞血瘀。气滞易致瘀,血瘀多夹气,临症要区分气滞与血瘀的主次,灵活用药,要注意气中血药、血中气药的选用。 四、疏肝安胃汤
方药组成:柴明,白芍,香附,元胡,川楝子,乌药,苏梗,炙甘草.痛甚加九香虫、元胡;胀剧加枳壳、佛手;嗳气加旋覆花、佛手;吞酸加左金丸。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痞满,或隐痛,痛引两胁,或攻撑作痛,舌红苔薄白,脉弦。中医辨证属肝失疏泄,木郁犯胃者。
五、化湿醒胃汤
方药组成:藿香,佩兰,薏苡仁,白蔻仁,苍术,厚朴,茯苓,菖蒲.偏寒湿加半夏、陈皮、干姜;偏湿热加黄芩、黄连。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胸脘痞闷,纳呆少食,口淡无味,渴而少饮,肠鸣漉漉,大便稀溏,身倦困重,苔腻(黄腻多湿热,白腻多寒湿),脉濡细或缓等症。中医辨证属湿阻中焦,困遏脾胃者。
六、苦辛调胃汤
方药组成:半夏,黄连,黄芩,吴茱萸,干姜,党参,甘草.偏寒者加良姜、川椒;偏热盛者加山栀。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痞满,食后为甚,或隐痛绵绵,便溏,兼见烧心泛酸,口苦而黏,以烧心而不喜凉饮食为突出表现,舌质淡红苔腻,或黄腻或淡黄腻,脉细弱。中医辨证属虚实寒热并见者。本证大多是在久病脾胃气虚的基础上,或情志化火,或服食辛辣煎煿,郁而化火,或虚火内灼而引起,因此在用药上要掌握寒与热、虚与实的主次进行调治。
看了“胃病的中医治疗方法”的人还看:
2.肠胃中医保养方法
4.什么方法治胃疼
胃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上一篇: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下一篇:胃病口臭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