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5篇
时间:
浣静1289由 分享
“教师”就应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本领。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七年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七年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一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2、过程与方法
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的背景。
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二
导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王嬴政登基称王。公元前230年,秦王发兵灭韩,拉开了10年统一战争的序幕。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灭齐,至此天下尽归于秦。秦王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帝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天下万民只有一个领袖。
——秦始皇
那么,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绩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一、秦灭六国
条件:
1、商鞅变法后,实力超过六国。
2、嬴政即位后,招募人才,听取建议,谋划统一。
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的统一(秦朝建立)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争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机构:皇帝之下,设有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事务),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建立郡县制。
管辖:由中央直接管辖。
数量:全国36郡,后增至40多郡。
行政长官:郡守。
下设:郡下设县。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文字: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文字统一可以使政令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货币: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改变了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度量衡:秦始皇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用器必须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交通:
1、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2、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3、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防御匈奴:
1、派蒙恬北击匈奴。
2、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防御匈奴。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达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秦灭六国
1.合作探究: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
2.教师总结归纳:
(1)战乱频繁、百姓渴望安定。(2)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群。(3)秦王嬴政招募人才,积极策划。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秦王统一的过程。
提示:(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2)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3)人物:嬴政。(4)都城:咸阳。(5)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4.图片展示:观察教材《秦朝形势图》
5.教师讲述: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6.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探究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课堂活动:学生表演小品《朝会》,情景再现,感受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
2.问题思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创建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一是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二是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学生自主学习:归纳秦始皇创立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提示:皇权至高无上:“始皇帝”——“秦始皇”;
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4.教师讲述: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措施起到的作用是,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5.问题探究: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试比较秦朝的郡县制与周朝分封制的不同?
提示:
项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王
皇帝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
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统治地方的方式
分封制
建立郡县制
探究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学生分组讨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
2.教师补充: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可以从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来归纳。
(1)文化上:以小篆作为统一文字。(展示教材第44页的统一文字图片)
(2)经济上:①统一货币。(展示教材第44页的统一货币图片)②统一度量衡。(展示教材第45页的“铜量”和“铜权”图片)③车同轨、修驰道。
(3)军事上:①开凿灵渠。②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五)课堂检测 巩固新知
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描述了嬴政( )
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
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2.秦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对我国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A.派蒙恬北击匈奴
B.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
C.建立郡县制
D.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4.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秦始皇此举旨在( )
A.维护国家统一
B.实行暴政统治
C.保障社会稳定
D.实现君主专制
5.秦朝时,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之下掌管监察事务的中央政权机构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参考答案:1.A 2.C 3.B 4.D 5.B
三
教学反思
秦统一中国是历来考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节课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等问题,设计了小组讨论的环节,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利用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整节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
初中七年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学和分组讨论“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难点】
1、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2、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个概念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吗?”因很多学生在电视、书籍上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把这个历史故事大概说出来,从而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统一最终由秦国完成而不是燕国?”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位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君的风采。出示幻灯片:秦始皇画像及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让学生讲述对秦始皇画像的印象和感受。)
【自主预习】
(一)、秦的统一
1、秦灭六国的过程
教师设问:同学记得“战国七雄”是哪七雄吗?
多媒体显示:战国初期七国的形势图,并一步步引导学生说出七国的地理方位。并让学生分析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了最强大的国家,为灭六国准备了条件。
提问:秦王赢政是怎样完成统一的呢?
多媒体显示秦灭六国的过程,用动画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归纳秦统一的时间、人物、都城。
(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2)人物:赢政
(3)都城:咸阳
多媒体显示:秦始王的画像。引导学生描述画像,活跃课堂气氛。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秦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2、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多媒体显示:(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2)、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始王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订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秦统一初期可能会出现哪些不利于稳定与发展的因素呢?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学生回答:文字不统一、货币不统一、思想不稳定……
首先来看看在政治的措施
1、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显示多媒体图表:皇帝——丞相——郡守——县令
通过多媒体,用动画形式演示秦朝的各项权利是怎样一步步集中到中央,集中到皇帝手里面的。使得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措施起到的作用是,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2、经济、文化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多媒体显示:七国所沿用的货币。
让学生明白这了经济上所采取的统一货币措施。让学生分析统一货币的所起到的作用。
3、思想上——焚书坑儒。
请学生看书回答:什么是"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什么这么做?结果怎么样?
教师归纳:焚书坑儒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合称,秦始皇用焚书坑儒的方法,目的是通过这种做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他却采取极其残暴野蛮的手段维护他那至高无上的权威。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对于这一点,我们要予以否定。
4、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秦长城的修建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
学生一般在电视或者书籍上听说过,由学生来讲述,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并分析今天的长城还意味着什么。让学生体会修长城的艰巨,明白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产生民族自豪感。
越族地区的开发
重点介绍灵渠(出示相关图片,见媒体资料)。指出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流域。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比巴拿马运河早两千多年。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至今还能灌溉四万多亩田地。
秦的疆域
多媒体显示秦朝疆域图,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设计一幅以地理图标为形式的疆域图。
【合作探究】
1、秦为什么能够灭掉六国?
2、秦朝的统一和巩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3、如何评价秦始皇?
4、目前祖国未完成的统一大业是什么?谈谈你对统一大业的认识?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篇章。他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 、秦统一六国
1、统一六国的原因
2、过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0年
3、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0年)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3、思想上:焚书坑儒。
4、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初中七年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三
初中七年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四
一、预习导学
统一中国的人物、时间;秦始皇巩固统一的目的、措施和影响。
二、学习目标:
1. 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2.通过对统一的理解,让学生认识统一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
三、重难点:
重点: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难点: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度量衡的统一。
四、精讲释疑:
(一)秦灭六国
秦国经过________,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________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二)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__,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________掌控。
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________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________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车同轨:统一________和________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________,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__________”。
秦朝的疆域:东至________,西到________,北至________一带,南达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五、引导点拨
1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
A.皇权专制 B.任免官吏 C.思想控制 D.言即法律
2.秦始皇采纳李斯“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的建议,在地方上推行(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厂卫制
六、反馈矫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古代中国的统一大业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请写出促进秦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大改革和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
(2)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3)在经济、文化、交通方面,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
(4)为了巩固边疆地区,秦始皇又采取了什么举措?
七、知识拓展与随堂过关检测。
初中七年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五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秦灭六国
秦国经过________,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________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知识点2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__,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________掌控。
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知识点3 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________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________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车同轨:统一________和________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________,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__________”。
秦朝的疆域:东至________,西到________,北至________一带,南达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秦灭六国
1.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2.小明想要参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都城遗址,那么他应该去下列哪个地方( )
A.河南安阳 B.河南洛阳
C.陕西咸阳 D.河南登封
3.有一首诗歌这样写道:“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文中的“他”是( )
A.周武王 B.嬴政
C.大禹 D.商汤
知识点2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4.“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5.秦朝拥有绝对权力、决定国家重大事务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皇帝
6.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 )
A.刺史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知识点3 巩固统一的措施
7.下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标识,这种字体在秦朝时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这种字体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草书 D.楷书
8.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
A.铲形币 B.刀形币
C.圆形方孔半两钱 D.蚁鼻钱
9.秦始皇为开发岭南地区,促进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兴修了( )
A.大运河 B.万里长城
C.灵渠 D.白渠
10.大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是( )
A.辽东、临洮
B.鸭绿江、嘉峪关
C.山海关、嘉峪关
D.山海关、临洮
03 能力提升
1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皇权至高无上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书同文,车同轨
1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这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东巡所作琅邪石刻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表达的信息是( )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思想
C.统一文字 D.统一六国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
(1)材料一称赞了秦始皇的哪一历史功绩?
(2)以上两幅图片,反映了秦朝采取的哪两项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什么积极意义?
材料三:秦朝疆域图
(3)根据上图写出秦朝的疆域四至。
14.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古代中国的统一大业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请写出促进秦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大改革和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
(2)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3)在经济、文化、交通方面,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
(4)为了巩固边疆地区,秦始皇又采取了什么举措?
04 直击中考
15.(包头中考)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
A.皇权专制 B.任免官吏
C.思想控制 D.言即法律
16.(深圳中考)秦始皇采纳李斯“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的建议,在地方上推行(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厂卫制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知识管理
1.商鞅变法 嬴政 221 咸阳 2.皇帝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皇帝 郡县 3.小篆 半两钱 度量衡 车辆 道路 灵渠 万里长城 东海 陇西 长城 南海
基础过关
1.C 2.C 3.B 4.D 5.D 6.D 7.B 8.C 9.C 10.A
能力提升
11.B 12.D 13.(1)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2)图一: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图二: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意义: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3)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14.(1)商鞅变法。长平之战。(2)称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4)修筑长城,开凿灵渠。
直击中考
15.A 16.B
初中七年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一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2、过程与方法
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的背景。
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二
导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王嬴政登基称王。公元前230年,秦王发兵灭韩,拉开了10年统一战争的序幕。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灭齐,至此天下尽归于秦。秦王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帝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天下万民只有一个领袖。
——秦始皇
那么,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绩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一、秦灭六国
条件:
1、商鞅变法后,实力超过六国。
2、嬴政即位后,招募人才,听取建议,谋划统一。
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的统一(秦朝建立)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争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机构:皇帝之下,设有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事务),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建立郡县制。
管辖:由中央直接管辖。
数量:全国36郡,后增至40多郡。
行政长官:郡守。
下设:郡下设县。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文字: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文字统一可以使政令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货币: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改变了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度量衡:秦始皇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用器必须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交通:
1、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2、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3、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防御匈奴:
1、派蒙恬北击匈奴。
2、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防御匈奴。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达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秦灭六国
1.合作探究: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
2.教师总结归纳:
(1)战乱频繁、百姓渴望安定。(2)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群。(3)秦王嬴政招募人才,积极策划。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秦王统一的过程。
提示:(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2)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3)人物:嬴政。(4)都城:咸阳。(5)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4.图片展示:观察教材《秦朝形势图》
5.教师讲述: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6.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探究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课堂活动:学生表演小品《朝会》,情景再现,感受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
2.问题思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创建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一是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二是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学生自主学习:归纳秦始皇创立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提示:皇权至高无上:“始皇帝”——“秦始皇”;
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4.教师讲述: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措施起到的作用是,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5.问题探究: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试比较秦朝的郡县制与周朝分封制的不同?
提示:
项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王
皇帝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
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统治地方的方式
分封制
建立郡县制
探究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学生分组讨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
2.教师补充: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可以从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来归纳。
(1)文化上:以小篆作为统一文字。(展示教材第44页的统一文字图片)
(2)经济上:①统一货币。(展示教材第44页的统一货币图片)②统一度量衡。(展示教材第45页的“铜量”和“铜权”图片)③车同轨、修驰道。
(3)军事上:①开凿灵渠。②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五)课堂检测 巩固新知
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描述了嬴政( )
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
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2.秦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对我国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A.派蒙恬北击匈奴
B.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
C.建立郡县制
D.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4.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秦始皇此举旨在( )
A.维护国家统一
B.实行暴政统治
C.保障社会稳定
D.实现君主专制
5.秦朝时,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之下掌管监察事务的中央政权机构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参考答案:1.A 2.C 3.B 4.D 5.B
三
教学反思
秦统一中国是历来考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节课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等问题,设计了小组讨论的环节,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利用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整节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
初中七年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学和分组讨论“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难点】
1、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2、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个概念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吗?”因很多学生在电视、书籍上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把这个历史故事大概说出来,从而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统一最终由秦国完成而不是燕国?”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位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君的风采。出示幻灯片:秦始皇画像及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让学生讲述对秦始皇画像的印象和感受。)
【自主预习】
(一)、秦的统一
1、秦灭六国的过程
教师设问:同学记得“战国七雄”是哪七雄吗?
多媒体显示:战国初期七国的形势图,并一步步引导学生说出七国的地理方位。并让学生分析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了最强大的国家,为灭六国准备了条件。
提问:秦王赢政是怎样完成统一的呢?
多媒体显示秦灭六国的过程,用动画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归纳秦统一的时间、人物、都城。
(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2)人物:赢政
(3)都城:咸阳
多媒体显示:秦始王的画像。引导学生描述画像,活跃课堂气氛。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秦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2、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多媒体显示:(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2)、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始王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订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秦统一初期可能会出现哪些不利于稳定与发展的因素呢?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学生回答:文字不统一、货币不统一、思想不稳定……
首先来看看在政治的措施
1、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显示多媒体图表:皇帝——丞相——郡守——县令
通过多媒体,用动画形式演示秦朝的各项权利是怎样一步步集中到中央,集中到皇帝手里面的。使得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措施起到的作用是,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2、经济、文化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多媒体显示:七国所沿用的货币。
让学生明白这了经济上所采取的统一货币措施。让学生分析统一货币的所起到的作用。
3、思想上——焚书坑儒。
请学生看书回答:什么是"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什么这么做?结果怎么样?
教师归纳:焚书坑儒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合称,秦始皇用焚书坑儒的方法,目的是通过这种做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他却采取极其残暴野蛮的手段维护他那至高无上的权威。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对于这一点,我们要予以否定。
4、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秦长城的修建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
学生一般在电视或者书籍上听说过,由学生来讲述,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并分析今天的长城还意味着什么。让学生体会修长城的艰巨,明白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产生民族自豪感。
越族地区的开发
重点介绍灵渠(出示相关图片,见媒体资料)。指出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流域。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比巴拿马运河早两千多年。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至今还能灌溉四万多亩田地。
秦的疆域
多媒体显示秦朝疆域图,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设计一幅以地理图标为形式的疆域图。
【合作探究】
1、秦为什么能够灭掉六国?
2、秦朝的统一和巩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3、如何评价秦始皇?
4、目前祖国未完成的统一大业是什么?谈谈你对统一大业的认识?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篇章。他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 、秦统一六国
1、统一六国的原因
2、过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0年
3、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0年)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3、思想上:焚书坑儒。
4、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初中七年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三
教学目标 |
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 ||
教材分析 |
本课围绕秦统一中国这一主题,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叙述了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灭六国这一部分,教材介绍了背景、过程、历史意义这三个方面。从背景方面,反映了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战争,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条件,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而秦国经历商鞅变法后的强盛国力、秦王嬴政的雄心壮志、知人善任,都为统一创造了条件。过程的部分教材使用篇幅较少,主要介绍了统一的时间、灭六国的顺序及都城的确定。对于历史意义的叙述,教材强调了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争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这一部分,教材从原因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是,第一,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无法适应秦统一后的社会发展;第二,加强对全国统治的需要。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教材用文字的叙述和图表《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呈现。 关于巩固统一的措施,教材叙述了措施的内容和作用。教材介绍了秦的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方面的统一,长城的修筑。体现了这一系列措施的作用在于,使秦不仅仅限于军事上、形式上的统一,更在经济、文化上实现了统一,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对后世也影响深远。 | ||
学情分析 | 本课针对的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热情、积极,乐于参与学科学习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科学习,学生的历史素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育,在历史理解、历史解释方面都有所提高,历史价值观逐渐形成。此前的学习中,学生经过了多个课时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的学习,刚刚完成对春秋战国及百家争鸣史实的学习,了解秦朝建立前社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 | ||
重难点 |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 ||
教学资源 |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6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 七年级上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16年6月 (3)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4)琴载元《战国时期秦领土扩张及置郡背景》,《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5)《汉书》,中华书局,2007年8月; (6)《战国策》,中华书局,2016年1月; (7)《史记》,中华书局,2013年9月; (8)吕思勉《中国通史》,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年5月; (9)刘体智辑《小校经阁金文拓本》,中华书局,2016年8月; (10)中国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纪录片《中国通史》; (1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网站 (12)世界遗产中心网站: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页; | ||
教学过程 |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课题 | 介绍本课课题:第9课秦统一中国 | 初步了解本课学习内容。 | |
秦始皇陵兵马俑 | 简要介绍兵马俑,设问其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 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产生兴趣,融入学习秦朝历史的情境。 | |
一、一统天下——秦灭六国(板书) (一)条件 | 分析李白的《古风》节选诗句中“秦王”、“六合”等词语含义,指导阅读教材首段文字,解释秦灭六国的条件。 | 理解诗句含义,阅读教材,认识秦灭六国的条件。 | |
(二)过程 | 播放视频,展示秦灭六国的过程。 | 观看视频,了解秦灭六国的史实,体会其非凡气势。 | |
秦朝的建立 |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罗列秦朝建立的重要史实 。 | 从教材中找出秦灭六国后的王朝名称、都城所在。 | |
(三)历史意义 | 引导分析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 结合教材语句,思考秦朝建立的历史意义。 | |
二、治理天下——巩固统一(板书) (一)政治(板书) | 简单介绍巩固统一的必要性,强调政治制度对于巩固统一具有重要作用。 | 认识巩固统一的必要性,了解政治制度对于巩固统一的作用。 | |
1.背景 |
使用史料: “周室卑微……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通“征”),强凌弱,众暴(欺凌)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西汉】贾谊《过秦论(中篇)》 指导学生找出史料中对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局面及其原因的评述,从而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 | 找出史料中反映的现象并总结原因,认识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背景。 | |
2.内容 (1)皇权至高无上 | 设问秦朝最高统治者的称谓、特权,用周朝与秦朝最高统治者权力的对比引导学生了解秦朝政治制度皇权至高无上的特点。 | 对比周朝、秦朝最高统治者权力的不同,认识到秦朝政治制度中皇权至高无上。 | |
(2)中央政权机构、地方统治制度 | 指导学生完成《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填空;设问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原因,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及其作用,引导学生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 完成《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思考中央制度的作用,通过与周朝分封制的对比理解郡县制的作用;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 |
(二)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军事、交通 1.统一文字 |
通过战国时期各国“马”字的图片史料引导学生认识秦朝统一后文字不统一的现象,结合史料: “秦始皇初兼天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许慎《说文解字》 设问秦解决这一问题的的措施、“秦文”所指的字体及其特点,分析统一文字的作用。 | 观察图片,融入秦朝统一文字背景的历史情境,阅读史料,了解秦朝统一文字的措施、标准字体、作用。 | |
2.统一货币 | 基于教材图片,指导学生了解秦朝统一货币的史实及标准货币的名称。 | 观察教材图片,知道秦朝统一货币的史实及标准货币的名称。 | |
3.统一度量衡、车辆及道路宽窄 |
解读文字史料: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导学生思考史料所反映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展示相关出土文物图片,指出秦朝统一度量衡、车辆及道路宽窄的史实。 | 分析文字史料,观察图片,了解秦统一度量衡、车辆及道路宽窄的史实。 | |
4.军事、交通 |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地图册,罗列秦朝巩固统一的重大工程。 | 阅读教材及地图册,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重大工程。 | |
秦朝对边疆的征讨 |
解读文字史料: “(秦始皇)南取百越(古越族)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听命于)下吏……却匈奴七百余里。” ——贾谊《过秦论(上篇)》 指导学生思考史料所反映秦朝征讨的民族、方向及征讨结果。 | 尝试翻译文字史料,了解秦朝对古越族、匈奴的征讨。 | |
5.秦朝的疆域 |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地图上指出秦朝疆域四至;组织讨论秦朝巩固统一措施是否达到目的;总结讨论,指导学生认识到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当时及后世的重大影响。 | 阅读教材,在地图上定位秦朝疆域四至;讨论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是否达到目的;理解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达到目的,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 |
6.历史意义 | 指导学生讨论:秦朝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其目的是否达到、得出结论的理由,帮助学生理解秦朝采取各项措施巩固统一,且对当时的统一起到巩固作用,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 进行讨论,认识秦朝采取一系列措施是为达到巩固统一的目的;全面认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当时及后世产生的影响。 | |
小结与知识拓展 | 总结本课学习,强调秦统一中国的重大历史意义;引导学生体会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蕴含的精神内涵。 | 回顾秦统一中国的历史;体会秦统一中国所反映的精神境界。 | |
板书设计 |
一统天下——秦灭六国 治理天下——巩固统一 |
一、预习导学
统一中国的人物、时间;秦始皇巩固统一的目的、措施和影响。
二、学习目标:
1. 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2.通过对统一的理解,让学生认识统一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
三、重难点:
重点: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难点: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度量衡的统一。
四、精讲释疑:
(一)秦灭六国
秦国经过________,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________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二)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__,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________掌控。
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________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________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车同轨:统一________和________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________,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__________”。
秦朝的疆域:东至________,西到________,北至________一带,南达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五、引导点拨
1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
A.皇权专制 B.任免官吏 C.思想控制 D.言即法律
2.秦始皇采纳李斯“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的建议,在地方上推行(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厂卫制
六、反馈矫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古代中国的统一大业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请写出促进秦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大改革和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
(2)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3)在经济、文化、交通方面,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
(4)为了巩固边疆地区,秦始皇又采取了什么举措?
七、知识拓展与随堂过关检测。
初中七年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五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秦灭六国
秦国经过________,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________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知识点2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__,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________掌控。
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知识点3 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________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________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车同轨:统一________和________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________,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__________”。
秦朝的疆域:东至________,西到________,北至________一带,南达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秦灭六国
1.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2.小明想要参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都城遗址,那么他应该去下列哪个地方( )
A.河南安阳 B.河南洛阳
C.陕西咸阳 D.河南登封
3.有一首诗歌这样写道:“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文中的“他”是( )
A.周武王 B.嬴政
C.大禹 D.商汤
知识点2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4.“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5.秦朝拥有绝对权力、决定国家重大事务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皇帝
6.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 )
A.刺史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知识点3 巩固统一的措施
7.下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标识,这种字体在秦朝时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这种字体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草书 D.楷书
8.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
A.铲形币 B.刀形币
C.圆形方孔半两钱 D.蚁鼻钱
9.秦始皇为开发岭南地区,促进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兴修了( )
A.大运河 B.万里长城
C.灵渠 D.白渠
10.大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是( )
A.辽东、临洮
B.鸭绿江、嘉峪关
C.山海关、嘉峪关
D.山海关、临洮
03 能力提升
1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皇权至高无上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书同文,车同轨
1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这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东巡所作琅邪石刻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表达的信息是( )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思想
C.统一文字 D.统一六国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
(1)材料一称赞了秦始皇的哪一历史功绩?
(2)以上两幅图片,反映了秦朝采取的哪两项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什么积极意义?
材料三:秦朝疆域图
(3)根据上图写出秦朝的疆域四至。
14.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古代中国的统一大业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请写出促进秦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大改革和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
(2)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3)在经济、文化、交通方面,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
(4)为了巩固边疆地区,秦始皇又采取了什么举措?
04 直击中考
15.(包头中考)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
A.皇权专制 B.任免官吏
C.思想控制 D.言即法律
16.(深圳中考)秦始皇采纳李斯“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的建议,在地方上推行(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厂卫制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知识管理
1.商鞅变法 嬴政 221 咸阳 2.皇帝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皇帝 郡县 3.小篆 半两钱 度量衡 车辆 道路 灵渠 万里长城 东海 陇西 长城 南海
基础过关
1.C 2.C 3.B 4.D 5.D 6.D 7.B 8.C 9.C 10.A
能力提升
11.B 12.D 13.(1)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2)图一: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图二: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意义: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3)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14.(1)商鞅变法。长平之战。(2)称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4)修筑长城,开凿灵渠。
直击中考
15.A 1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