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的御病观
中医养人,西医治病。中医养生主要在于保持身体的平衡。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学的御病观,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学的御病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养生之道即健康之道、长寿之道。如何才能使人体健康呢7首先要使人体正气充沛。中医养生学的精神实质,就是在天人合一的整体现念的指导,一方面保养正气,另一方面,适应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祖国医学中的养生学非常重视正气在防病健身中的重要作用。所谓“正气”是由先天的福气与后天的水谷精微之气互相结合而成的。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在精、气、神的养护方面,更重视护养“正气”(主要指元气)。《寿亲养老新书》说:“凡在身形之中,历保者莫先于元气”。
元气是生命运动的主宰,元气旺盛,人则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健康长寿;元气虚弱,则精神不振,多病早衰。可见、元气是人体生化动力的源泉,一旦这个动力断绝、生命运动也就停止了。祖国医学认为,人的生命运动之所以神转不回,全靠人体脏腑组织-垂体一肾上腺和甲状腺、性腺等一系列内分泌系统功能乱,损害免疫系统和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并能引起遗传装置的改变。上述几个方面都是导致衰老的重要原因,这说明中医养生学关于防病、延寿、抗衰老,重视“肾”的护养的观点是有科学根据的。临床资料报道也表明,年轻纵欲过度,男性易息阴茎癌,女性易诱发子宫癌,或早产、不孕等病。
中医学认为,人到四十岁开始衰老,从生理变化角度来说,分解代谢高于合成代谢,也就是精少、肾气衰的开始。因此,更应该注意哨欲、保养肾气,以保持精力充沛,延缓定老的进程。大量的事实证明,凡注意节欲、保养肾气者,多能长寿。这是前人的养生经验,不可忽视。
因此,保养人体“正气”,就是保养精.气、神,益气、保精、养神被认为是摄生大法。人体诸气得保,精和神自然得到亢养,人体脏腑气血功能的协调也得到保障。中医养生学提倡从多方面对桔气神的护养。在饮食方面,主张以适量饮食以补益精气;在倩志起居方面也是一样,张南轩在《摄生四要》中强调;“少思以养神,少欲以养精,少言以养气。”此外,主张根据人体阴阳状态,选择气功、调息法、按摩、导引等方法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保全元气,积精养神。
中医养生学观
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人民非常重视养生益寿,并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既有系统理论、多种流派、多种方法,又有民族特色的中医养生学,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放的繁衍昌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
自古以来,人们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做“养生之道”。例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此处的“道”,就是养生之道。能否健康长寿,不仅在于能否懂得养生之道,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否把养生之道贯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历代养生家由于各自的实践和体会不同,他们的养生之道在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及药饵等方面各有侧重,各有所长。从学术流派来看,又有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释家养生和武术家养生之分,他们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养生理论和方法,丰富了养生学的内容。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养生学吸取各学派之精华,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加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使养生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例如,饮食养生强调食养、食节、食忌、食禁等;药物保健则注意药养、药治、药忌、药禁等;传统的运动养生更是功种繁多,如动功有太极拳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八段锦、易筋经、五离戏、保健功等,静功有放松功、内养功、强壮功、意气功、真气运行法等;动静结合功有空劲功、形神桩等,无论选学那种功法,只要练功得法,持之以恒,都可收到健身防病、益寿延年之效。针灸、按摩、推拿、拔火罐等,亦都方便易行,效果显著。诸如此类的方法不仅深受中国人民喜爱,而且远传世界各地,为全人类的保健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医养生学的御病观
上一篇:中医养生学的养生观是什么
下一篇:中医养生对人的益处